通過寫優秀的作文,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文學素養。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精選,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一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科學家。他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頑強的毅力,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農業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紀念袁隆平是對他的一種崇高敬意和對他事業的肯定。從他的經驗和故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一些重要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并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目標。以下將就紀念袁隆平的心得體會展開論述。
第一段:感受袁隆平的堅持與奉獻精神。
紀念袁隆平讓我感受到了他的堅持和奉獻精神。無論是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還是在科研道路上的艱辛,袁隆平始終不屈不撓地堅持下來。他的堅持不僅來自于他對農業事業的熱愛,更是來源于他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袁隆平的一生充滿了無私和奉獻,他一直努力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收成,并幫助中國解決了在人口眾多的情況下如何填飽肚子的難題。紀念袁隆平讓我深刻明白,只有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并為社會做出貢獻。
第二段:學習袁隆平的樂觀和積極態度。
紀念袁隆平,我也深受到了他的樂觀和積極態度的影響。袁隆平無論在何種艱苦的環境中,都能積極面對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從不抱怨困難,而是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迎接挑戰。正是這種樂觀和積極的心態,讓袁隆平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無法想象的困難,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認為在生活中,只有擁有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才能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并取得更多的進步。
第三段:重視實踐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性。
紀念袁隆平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實踐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性。袁隆平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他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應用到實踐中,使其造福于全人類。他親自下田,與農民們共同勞動,親身經歷種植、耕作和收割的全過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良和創新。他的實踐精神和實際應用思維,給農業科研者敲響了警鐘,告訴我們只有走下象牙塔,與實際問題結合,才能不斷創新并惠及更多人。
第四段:心懷感恩與回報社會。
紀念袁隆平讓我明白一個人要心懷感恩并努力回報社會。袁隆平在科研事業成功后,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責任,他不僅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還建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將自己平凡的一生,奉獻給了人民和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回報。紀念袁隆平讓我深切體會到,無論在何種崗位,只有念及他人待遇,把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進步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價值。
第五段:以袁隆平為榜樣,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紀念袁隆平,我意識到一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奮斗。袁隆平的一生是充滿了奮斗和追求的,他在農業科研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懷揣夢想和堅持追求的人。紀念袁隆平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也激發起我追求夢想的動力。我相信,只有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奮斗,才能達到人生的圓滿和完整。
以上是我對紀念袁隆平心得體會的闡述。袁隆平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更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激勵和啟示。通過紀念袁隆平,我們能夠汲取他身上的智慧和精神,不斷激勵自己前行,為社會、為他人、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美好。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二
我從網上得知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從未見過袁老先生,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袁爺爺,不會忘記他的貢獻他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在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像袁爺爺這樣的明星指引護航。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谷雜糧,在我們國家人們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爺爺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的種植,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著水鞋在濕漉漉的水稻田里親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經過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后終于成功了,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都種上了袁隆平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增加了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貢獻啊!
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饑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所以如果想要紀念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費,一粒糧食都不要浪費!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三
昨天下午,媽媽和大姨在討論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我不知道袁隆平爺爺是誰?于是我問媽媽,媽媽說:“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最初從事的是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雖然我們這里不種水稻,也不種旱稻,但對搞農業的科學家就是熱愛,農民的心底里感恩于農業科學家的奉獻,老一代的人們普遍務實,不慕名利,因為他們挨過餓,知道什么最為重要,除了國家安全便是國家糧食的充足,爺爺那一代人特別的珍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讓我明白成功是要拿汗水和心血交換來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靈感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相信袁隆平爺爺的故事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激勵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就讓我們這些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去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吧。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以后我們要做到不隨便浪費一粒糧食便是對逝者最大的告慰。袁隆平爺爺,雖隔千里,但祝您一路走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四
在2021年長沙,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器官功能衰竭而逝世,享年91歲??吹竭@件事后,我的心不禁震了一下。
在中國最早人們吃不飽的年代,袁隆平爺爺雖然和大家一樣都吃不飽,卻挺身而出來研究雜交水稻。為了讓中國人民吃飽飯。他在田里研究,突然發現了野生的水稻,并用了幾年時間來研究這野生的水稻,最后用自己的實力研究出了“雜交水稻?!?/p>
袁隆平爺爺今生有兩個夢想,其中一個就是讓雜交水稻遍布全球,其中這個夢想讓我佩服。
如果沒有袁隆平爺爺,我們現在可能還在餓肚子,吃不飽飯。正是有了袁隆平爺爺,我們中國的糧食才興旺起來。不僅在我們中國,地球上的一半田地里都種了雜交水稻,這也正說明了袁隆平爺爺這個研究成果遍布了全世界。
同時袁隆平爺爺也獲得了一個巨大的獎項——袁隆平星。之所以叫袁隆平星,是因為在太空,有一個小行星,人們稱他為袁隆平星。同時,袁爺爺也獲得了其他獎項。當我看到這些獎項和他以前的照片時,我的眼眶里淚水也禁不住了。
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日子——2021年13時07分。在我的心中,袁隆平爺爺永遠是最年輕的。因為它讓我們中國人在最困難時吃飽了飯,而且也讓其他國家佩服了我們中國的研究,因此“雜交水稻”遍布了全球。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五
“雜交水稻之父”這個光榮的名字,周四時我還曾用紅筆在這幾個字上做標注,誰又曾想三天后這抹艷麗的紅卻將成為灰色呢?出生于1930年,后也將加上一個卒于2021年,在這個溫暖的夏季,在那繁盛的長沙,稻子就將成熟,但他卻再也無法駐足在百里飄香的稻田中觀看。他就是我們的恩人,他賜予我們生命,他就是袁隆平院士。
許多人為他哀傷,為他送行,他是名勇士,他讓無數國家吃上了稻米,他讓無數人民不再挨餓,90多歲卻仍日復一日的工作著。
每粒米都是他用血汗換來的,從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沒有糧食就沒有技術,沒有袁隆平老爺子,就沒有現在的大中華。他就是稻子,看似不起眼,確是重工業、高科技的地基,他頂著烈日卻從不低頭,能為別人吃飽飯而窮極一生。
但他的死卻并不代表袁隆平老人將離我們遠去,如果在西方心臟的停止與腦死亡代表了離去,那么在東方,他將會永遠活下去?!盎钕氯ァ比齻€字,指的并非他的肉體,而是指袁隆平老人這為國捐軀的精神。所謂英雄,所謂傳奇,所需要的都不是超能力,只是要為祖國奉獻的精神、為他人奉獻的覺悟。
人人都能成為英雄,人人都能成為下一個“袁隆平”,歷史將會過去,傳奇將會受到傳承,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新的輝煌,雖然這過程很慢,但絕不會有錯誤,因為我們中國人,我們熱愛祖國,袁隆平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他的精神也將永遠依附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
聞稻香千里,愿院士安息!希望那躺在群花中的偉人能夠安息,也希望他的精神能一直受到傳承,讓傳奇永不磨滅,讓英雄永不稀缺!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六
“我年齡90歲,卻有著80歲的身體,和20歲的心理”這句話出自于袁隆平爺爺的口中,袁隆平爺爺是我最崇拜的一個人,因為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然而,就在星期六的下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開了,那就是——我們可敬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聯合國為中國送食物中的26年,就是他為這件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聽老師說,袁隆平爺爺小時候是在城市里長大的,而他大學畢業之后,要去農業干活,但是他的爸爸媽媽都不同意,最后經過袁隆平爺爺的好說歹說,終于說服了他的爸爸媽媽。袁隆平爺爺為了研究雜交水稻受了無數次失敗,就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一場大雨拔光了他的秧苗,要不是在偏僻的地方發現還有完整的五株秧苗,那他的工作就算是前功盡棄了。又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后,他所在的位置又發生了7。7級的大地震,所有人都勸他趕快離開,但是他卻說:“我的實驗田在這里,我的秧苗也在這里,所以我不會離開的.。”在地震的時候,他竟然搭了個帳篷搭在了秧苗田里,最后總結出了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所以它被命名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為什么袁隆平爺爺造成了這么多次失敗,他還不放棄呢?因為在他的心中,一直有兩個夢,在鼓舞著他。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有一次,他做夢夢見他的底的秧苗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把那么大,鼓勵兒則像玉米那么大,他正在和他的助手在這下面乘涼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想:如果雜交水稻的面積等于半個地球陸地的面積,那么,至少還會多養育4~5億人口。就是這兩個夢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有不放棄的勇氣。
當星期六上午,我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之后,整個人仿佛都癱瘓了,心都快要碎了。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像他這樣無數的精神多該值得我們學習呀!所以,我們以后一定要吃光盤子里的每一粒米,來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七
在今天我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是南日的報道消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去世了,因為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在205月22日下午1點07分在長沙去世,享年91歲。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中國的糧食不多,袁隆平爺爺報考大學時候,他跟父母說他要學農,而他的父母一聽說,傻孩子,學農多辛苦,你還是學別的吧,而袁隆平爺爺說了一句,吃飯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沒有飯吃,人類怎么生存,最后沒辦法,父母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袁隆平爺爺畢業后他來到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失敗過無數次,當時他想,能傳播農業科學知識,也是為國家做貢獻,沒想到,不過多久,就不上了困難的事,他當時想,這么大一個國家,如果糧食不保障的話,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我要為讓中國人吃飽飯而奮斗!
從這天起,袁隆平爺爺一直在學農業的知識,也在研究糧食怎么能夠保障。結果在1973年袁隆平爺爺終于研制成功了新的中國也有了第一代雜交水稻。
所以,在人們的心中,您就是我們真正的英雄,為我們度過了最困難的難關。致敬!袁隆平爺爺。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八
5月22日13點07分,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微風撫過,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彎下了腰,他們在鞠躬,為他們的父親鞠躬。稻香十里飄,長空萬里香,世間一切的稻苗都隨風飄起,恭送這位偉人的離開。他不是戰士,卻拯救無數生命;他不是詩人,卻書寫動人篇章,他便是培育雜交水稻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對于袁隆平爺爺的印象,只限于圖片和視頻之中。但是那幾張照片我卻印象深刻。田野間,他無聲地拿著一個本子在記錄什么,他身著樸素的衣服,一幅近似于老農民的`面孔,飽經風霜,他彎著腰,耕作著,種下的是種子,長出的卻是未來的希望。
當我聽見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消息時,幾分驚訝,幾分遲頓,幾分傷感。萬分難受,卻哭不出來,像一塊石頭堵在心中,悶得有些喘不過氣,腦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絕接受這個事實,怔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于是心中水簾陣陣垂下,甚是傷感。
突然想起之前網上的一些流言蜚語,當初一些網友就因為袁隆平爺爺摸了一下豪車,便在網上發表侮辱性言論。現在我就想問你們,你們還有良心嗎?他是一個拯救了無數人的英雄?。∷麑⒆约寒吷男难挤旁诹搜芯侩s交水稻的事業上。袁隆平爺爺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一輩子都努力在這條路上奔跑著,因為路的盡頭種著他的夢想,他一步步地將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可能實現的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國,有全世界。
《奶奶的星星》中說:人死了,便會化成天上一顆星星,給活著的人照個亮。想必205月22日夜,銀河間又會多一顆明亮閃耀的星星,看著中國這一片片他一手創造的稻田,落下淚水,化成雨水,去滋潤萬物,去滋潤他親手埋下的希望。
謝謝了,袁隆平爺爺!
再見了,袁隆平爺爺!
愿您一路走好!
當您再次俯視大地,請您放心!“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未來我們會替您實現!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九
袁爺爺走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全家人都落下了眼淚,特別是媽媽眼睛都哭紅了,對于我來說可能感受還不是那么的深,媽媽說她小時候,經常吃的是紅薯窩頭,只有過年的時候,外婆才能給家里人做一頓白面餃子,媽媽小時候連現在很普通的面包都沒有吃過,媽媽說她的小時候,經常的餓肚子,因為產量低沒有糧食。
其實中國人能吃飽飯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我們能吃飽飯真的是托了袁隆平爺爺的福是他在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
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鞍l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愿,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余項國內國際大獎。
袁爺爺,您放心的休息吧,我們這一代人將接過您手中的科研技術,來實現您的禾下乘涼,米如珍珠的美好愿望。
一路走好,我最敬愛的袁爺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十
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人。在他十多歲時,就因為看到大家窮得吃不上飯而著急。他原來家庭環境很好,但是他想讓老百姓吃飽飯,長大后就去學了農業。當時有很多人吃不上飯,只能吃樹皮和草根,還有的人為了不餓著,不停地往肚子里灌水或吃觀音土。
袁隆平爺爺畢業后,來到了一所農校,他在里面教了十幾年,又在實驗田里做了很多研究。他為了找到一棵不育株,頂著火熱的太陽,熱得汗流浹背,找了三天后,終于在家人的幫助下得到了。
國家曾獎勵了他一所豪宅,但是他把豪宅改成了研究所的工作室,因為在他心里從不計較自己住得好不好,只想著研究出更好的雜交水稻,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吃飽飯。
袁隆平爺爺是國民心中的“男神”,是我們最值得崇拜的“明星”。但與他相比,一些網絡明星卻整天打扮得不倫不類、不男不女,還用一些荒唐的方式向粉絲要禮物。也有一些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偉大的人,雖然他們做的貢獻不一樣,但是他們心里想的都是國家和人民,比如毛澤東、鄧小平和鐘南山,還有一些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平時,我看到有些人在浪費米飯,這等于在浪費袁隆平爺爺的汗水和心血,他們不知道每一粒米都是用農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十一
5月22日13時07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家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因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對很多人講過他的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為此,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雖然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他依然沒有放棄。最終,在袁爺爺的不懈努力下,他終于獲得了成功,讓全中國的老百姓都吃上了飽飯!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句話:“世界可以沒有蓋茨,但是不可以沒有袁隆平!”
袁隆平爺爺為了這兩個“夢”,一直沒有停下過腳步,歷經半個世紀的水稻研究,成為了稻田的忠實守望者。為了表彰他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此時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話:“有的人雖然活著,但他的靈魂已經死了;有的人雖然死了,但是他的靈魂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說的沒錯,袁隆平爺爺,您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袁隆平爺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我一定會好好牢記您的話,做一粒好種子,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像您這樣為國家、為人民有貢獻的人!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十二
中國,一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今的歲月里,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比如:錢學森爺爺,鄧稼先爺爺,黃旭華爺爺,申紀蘭奶奶,屠呦呦奶奶,袁隆平爺爺,鐘南山爺爺等等,他們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5月22日13時07分,我們的袁隆平爺爺永遠得離開了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大家都非常悲痛!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我經常聽爺爺奶奶說起,在他們那個年代吃不飽飯,袁隆平爺爺的理想就是讓大家吃飽飯,為了吃飽飯的理想,袁隆平爺爺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新品的科研研究當中,扎根基層,扎根水稻田中,經過不懈努力,他終于完成了最初的夢想,將水稻產量提升。袁隆平爺爺是偉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決了全中國人民的饑荒問題。
我們要永遠銘記這位讓我們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把雜交水稻當做理想和終身事業為之奮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堅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飯吃。他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是對全人類的巨大貢獻,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我也要像袁隆平爺爺學習,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強大盡一份力!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十三
我聽到南日的報道消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長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是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我當時聽到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因為偉大的袁隆平爺爺就這么離開人間了。
大概每一個中國人都看過這個圖片注釋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考大學時,袁隆平一直想要學農,當時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說,師范是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這才說服父母,學了四年后,袁隆平就說出來一句話“很多人對學農有想法,可我從來沒有后悔學農。”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農民伯伯種田,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時期,他像小孩一樣胖著出來的秧,他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終于在1970年11月,在南紅農場一個鐵路涵洞附近的水塘邊,大約兩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發現了三株稻穗花要異常,袁隆平打算打給三亞,確認這是一株花粉敗育的野生稻,當既把它命為“野敗”1973年,全國水稻科研會上,他正式宣布,中國探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紀念袁隆平(熱門14篇)篇十四
大家好!
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鑒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漫。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