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還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評價,制定相應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份優秀的教學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學段和不同學科的教學計劃,涵蓋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評價等方面,希望對大家編寫教學計劃有所啟示和幫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一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畫面想象任務的心理和做法。
2、根據提示創編新的環節。
3、培養幼兒大膽在集體前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連環畫繪本一本。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又到了看連環畫講故事的時候了,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干什么的?我們一起來看故事。
二、看圖講述,(教師的提示語)。
(一)。
1、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這個小裁縫現在在干什么呢?他有沒有打死蒼蠅?打死了幾只?
3、小裁縫打死了這么多蒼蠅,他心里怎么樣?他會怎么想呢?
4、連貫講述第一幅畫面。
(二)。
1、小裁縫是怎么做的?
2、他碰到了誰?他會找他干什么?
3、他們是怎么說的?又會怎么做呢?
4、連貫講述第二幅畫面。
(三)。
1、巨人看到自己輸了,心里怎么樣?
2、這次他們又比起了什么本領?
3、他們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
4、這次又是誰輸了?巨人什么樣的表現?
5、連貫講述第三四幅畫面。
(四)。
1、就在小裁縫高興的時候,突然誰來了?
2、小裁縫是什么樣的表現?他是怎么做的'?
3、最后故事會怎樣結束呢?請你為故事加結尾。
三、完整講述。
四、給故事起名字,為什么起這個名字。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二
帶給萬物光明的太陽又升起來了,新的一天又來到。牽牛花又慢慢地張開沾滿露珠的笑臉,爬到了小男孩家的窗前。
小男孩坐在輪椅上看著,他回憶起他美麗的童年生活,他和幾個小伙伴在大槐樹下捉迷藏;和小伙伴們一起看初升的太陽;和小伙伴們一起在沙灘上玩耍.他覺得他失去了雙腿,同時也失去了自由,他感到自卑,卻有很無奈,他多么想站起來啊!他的視角里轉進了牽牛花,昨天被雨打得搖搖欲墜,今天,就又進行攀登比賽,他想:我也應該象牽牛花一樣,不怕挫折,我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我還可以學習,成為椅子上學識淵博的人.掙下許多的錢,再去建希望小學,扶助有困難的家庭.他想得想得睡著了.牽牛花看見他終于醒悟了,欣慰到笑了。
我們也應該學習他那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精神。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三
《勇敢的鄂倫春》是一首旋律流暢,節奏明快,情緒豪放,具有濃郁鄂倫春民族風格的兒童歌曲。歌中那起伏跳動的'旋律猶如一匹匹駿馬奔馳在高高的大興安嶺上,表現出了少年在守護山林時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精神。由于歌詞簡練,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容易就能夠比較完整地演唱這首樂曲。所以,教學的重點自然放在歌曲的表現、情緒的把握以及力度控制能力的培養上。
在學唱新歌的過程中,我通過欣賞視頻、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識、朗讀歌詞、律動表演等途徑,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深層次地體驗歌曲,深入體會歌曲的獨特風格;在尋找力度記號的環節中,引導學生六人一小組合作設計歌曲演唱力度,提高了學生對歌曲情緒、演唱力度處理的掌握,并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為了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堂課每一教學環節都需要靈活多變。在律動教學環節中,許多孩子第一遍聽歌曲時,就能隨著音樂的節奏點頭、拍手,用自己的方式體驗著強烈的2/4拍節奏,對于孩子們這種自然的體驗行為我沒有進行干預,尊重他們的創造精神,并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創新表現,一個愉快的音樂氛圍就這樣建立起來了。此外,通過引導,學生們積極發言,自發創編了一些簡單律動,我采用這些律動為歌曲設計伴舞,讓學生們在玩中體會并表現音樂。畢竟還只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所積累的音樂表現語言過于單一,所以在孩子自由體驗之后,我啟發孩子們用舞蹈騎馬中單手壓腕的動作隨歌曲演唱打拍子,在能夠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后,再次啟發孩子們,加入完整的甩鞭子、拉韁繩、騎馬奔馳等一系列舞蹈性律動,充分表現歌曲。特別是有一組學生采用分排起、蹲的動作形象表現了“翻山越嶺”的情景,我提出了表揚并在班里推廣。另外,我選擇能夠較快背唱歌曲的幾個孩子組成“小小巡邏隊”,隨歌曲在教室內進行隊列式歌表演,這大大激發了在旁邊扮演“森林”的孩子們的演唱積極性,為了能夠加入這個“巡邏隊”,他們個個用心學唱,最終完成了使全部學生能夠當堂課完整記憶歌詞的教學設想。
這首歌曲的前奏結尾有四拍的休止,學唱時孩子們把握不準時值。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孩子們加上四聲“駕、駕、駕、駕”揮動鞭子的聲勢來輔助學唱,這樣一來在豐富歌表演情景的同時又輕松、準確的掌握了前奏的等待時間,效果理想。
學唱表演中,有的學生過于激動出現了“喊唱”的情況,我及時指出并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將自己的“喊唱”與范唱的聲音進行對比,自己發現并改正不足。
練聲環節,我發現學生的音準不夠好,練聲時出現了幾處音高不準的地方,這是個需要學生慢慢感覺并自己把握的問題。我以后要抓好學生音樂課“雙基”訓練,在平時上課時讓孩子們多注意、多練習,并引導學生學會聽琴的音高,用琴的音高對比音準的正確性,為學生能夠自由翱翔于音樂的天空豐翼添羽!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四
1.讓學生了解鄂倫春族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性等簡單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少數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倫春》
重點:演唱歌曲《勇敢的鄂倫春》
難點:1.歌曲中“一呀一桿槍”“日夜巡邏”的音準及咬字吐字
用打擊樂器敲打節奏并嘗試三個聲部的敲擊并能為歌曲伴奏。
1.師: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其中又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呢?老師給予肯定。
師:你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呢?生:答。
老師也了解到一些少數民族的知識,我們來看一下。課件展示,看完后問學生知道了什么?
2、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個少數民族——鄂倫春族。老是帶領大家走進鄂倫春,了解與鄂倫春相關的知識。課件展示。
1.播放范唱錄音,你仔細聽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請同學們打開書p6,觀察鄂倫春族小朋友的服飾特點。
3.再聽范唱錄音,勇敢的鄂倫春人不懼嚴寒、不怕困難,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4.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1)帶學生分句讀歌詞,要求:劃節拍有節奏地讀,聲音位置要高。
(3)學生跟琴有節奏地朗讀歌詞,注意每句結尾二分音符的時值。
5.跟著小老師一句一句學唱歌曲。老師彈琴伴奏(如果沒有會唱的學生由老師分句教唱)
7.生生交換接唱歌曲。讓我們用掌聲謝謝小老師——xxx,請回座位上。
8.分兩大組接唱歌曲
9.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問題的樂句及時糾正指導。
11.自豪的、驕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試著加上動作演唱。
過渡語: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來,如果你能把歌詞背下來唱那就更棒啦!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五
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魯濱孫的影子時常在我腦海中出現。星期日上午,我跑到書店,買了一本《魯濱孫漂流記》。我廢寢忘食,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就讀完了這本名著。魯濱孫那傳奇般的經歷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魯濱孫在一次航海中遭遇翻船,同伴們都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難,漂留到一個荒蕪人煙的荒島。可以想象,他會遭到多么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他的生活是何等的孤單與寂寞。
然而,他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和危險嚇倒,他用勇敢戰勝了恐懼,他用智慧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活難題。他用勤勞的雙手在荒島上建起了屬于自己的家園。魯濱孫在荒島上整整生活了28年。我對魯濱孫的崇拜之情與日具增,因為我感到在自己的身上正缺乏這種堅強的意義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加夜班,讓我一個人看家,我竟然躲到被窩里,顫顫驚驚地等媽媽下班回家。還有一次,我和我的叔叔去爬山,到了半山腰,我便敗下陣來,一下子坐在石階上,再也不想起來,最后還是叔叔替我背上背包,攙著我一步步挨到了山頂。回來時,我卻只能坐著纜車下山了。
我想:我要像魯濱孫那樣,做個勇敢的孩子!人生之路還很漫長,今后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向魯濱孫那樣不為艱險、勇敢生存的人,才能闖過這些暗礁險灘,迎來光輝的明天!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六
教學目的:
使學生明確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與挫折,是提高自己社會生活適應力的重要條件。能主動選擇適當的方法,用積極的態度主動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挑戰。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中間誰是最勇敢的,從哪些方面表現出勇敢呢?下面聽老師介紹一位勇敢的小姐姐,看看你的勇敢與好有什么不同。
二、學文明理。
1、講故事:“勇敢的孩子-----杜瑤瑤”:說一說她的勇敢與你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認識故事中的勇敢與平時同學的膽大、敢做危險動作是有區別的。
三、活動明理。
戰勝困難就是勇敢,老師希望你也昌個勇敢的孩子。
1、看看書中的'小雙同學勇敢在哪兒?再結合自己談一談。讓學生充分發言,并練習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注意學生真實思想的表現及適當的引導。b、認識勇敢的表現:(見教參)通過連線練習,加深學生對勇敢的理解。c、幫一幫:從反面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勇敢的含義。d、照一照:引導學生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培養自己的勇敢。
四、總結全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勇敢有了清楚的認識,也懂得了怎么樣做才是勇敢。希望同學倦生活中注意培養自己的勇敢精神,做個勇敢的孩子。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七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
2、知道遇到危險不驚慌,只要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化解危險。
活動準備:
配套磁帶,掛圖,《幼兒畫冊》(第一冊第10頁)。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提問:裁縫是做什么的?
2、出示掛圖:認識小裁縫,提出問題:你見過小裁縫嗎?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裁縫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2、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為什么大家說小裁縫是個勇敢的人?
三、圍繞故事內容進行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再次欣賞故事。
2、提問:小裁縫為什么想出去闖闖?
他和巨人比試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巨人為什么害怕地逃走了?
誰又來了?小裁縫又是怎么做的?
3、討論:這樣對付野豬有什么好處?
四、引導幼兒看圖書閱讀故事,感受小裁縫的聰明和勇敢。
教師帶領幼兒邊翻閱《幼兒畫冊》邊講述故事。
五、遷移經驗,樂意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1、如果你是小裁縫,你會怎么做?
2、你有沒有遇到既要你動腦筋,有需要勇敢才能做的事情?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八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斯的勇敢。
3、將母親阻攔漢斯出海的過程改寫成對話,并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斯的勇敢。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了解參加救援的危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教師板書課題,指導讀題目。
(1)這個題目應抓住什么詞語來的?(勇敢)。
(2)“勇敢”一詞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喜愛、贊嘆)。
(3)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作者的喜愛和贊嘆。
2、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教師歸納。
(1)這位少年是誰?
(2)作者為什么說他勇敢?
3、教師導入:是啊,老師也很想指導什么樣的少年竟讓作者如此的喜愛和贊嘆,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去讀課文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二、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自讀,初步感知漢斯的勇敢。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1)勇敢的少年指誰?
(2)他做了什么事情,讓人稱贊他勇敢?(充分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尊重他們的個性化閱讀、理解,培養他們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集體反饋,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
(1)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指名讀一讀,教師強調要點。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大家一起讀一讀。
(3)開火車檢查個別學生認讀的情況。
(4)要求學生找出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自由地讀一讀,在讀句子中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讀。
2、檢查課文讀通的情況。
(1)請各小組的組長反饋課文的讀通情況,對于各小組存在的朗讀難點進行指導。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評議。
(3)大家一起朗讀課文。
3、指名反饋:勇敢的少年指誰?(漢斯)他做了什么事情,讓人稱贊他勇敢?(十六歲的漢斯冒著生命危險,自告奮勇地去救援遇險的人。)。
4、教師小結:盡管母親哀求他不要去,但漢斯卻義無反顧地登上了救援隊的劃艇沖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四、學習課文1、2自然段,體會救援的危險。
1、默讀課文1、2自然段,畫出描寫救援危險的句子。
2、指名反饋,教師出示相應的句子,體會畫“”的詞語。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海面上烏云翻滾,狂風怒吼……沖入了洶涌的海浪中。憂心忡忡的村民聚集在海邊。他們每人舉著一把提燈,盼望著救援隊順利返回。
3、教師引導討論:救援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極端惡劣的天氣中,劃艇隨時會被巨浪掀翻,他們也將失去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援助遇險的人。既然可能失去更多人的生命,那么,可不可以不救與遇險的人呢?(如果不去救援,那么遇險的人是必死無疑,一點兒生的希望都沒有了,不僅要去救援,而且速度還要快,因為遇險的人在短時間內都有生命危險,“船員的生命危在旦夕”。)。
4、教師出示下列句子,體會救援的不易。一個小時后,救援隊的劃艇終于沖破濃霧,向岸邊駛來。大家喜出望外,歡呼著跑上前去,迎接自己的親人。救援人員已經精疲力盡了,一到海灘,就坐下起不來了。(“喜出望外”課文指大家可能有生命危險,可是大家卻出乎意料地平安回來了,大家格外高興。說明救援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終于”、“筋疲力盡”等詞看出救援很困難。)。
5、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緊張、憂愁、害怕、喜出望外地)(結合反饋,適當地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體會漁船遇險情況的危急以及人們救援時的緊張、害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體會當時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教師小結:在漁船遇險時,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援。救援隊安全地回來,人們喜出望外。可是救援隊長卻大聲說:“救援船太小,無法搭載所有遇險的人。現在還有一個人留在哪兒,等待我們去救援。”這時候人們怎么樣?后來發生了什么事?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六、布置作業。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兩遍。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斯的勇敢。
2、將母親阻攔漢斯出海的過程改寫成對話,并演一演。
3、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詞,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大家一起讀一讀,鞏固認知。
2、有感情地朗讀第1、2自然段。
3、教師導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人們冒著生命危險援救遇險的船只,第一次救援順利地完成了,可是還有一個人正等待第二次救援。這時,人們的心情“剛才還歡欣鼓舞的人們,頓時又陷入不安之中,才落下的心,又懸到了嗓子眼兒。”救援隊長開始組織另一支自愿救援隊。這支隊伍與上一支有什么不同?(這支是自愿的,臨時組織的,而上一支是早已組織好的。)。
二、繼續學習課文,體會漢斯的勇敢。
1、師:這時發生了什么?(十六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地報了名。)(自告奮勇:指漢斯主動地要求承擔參加救援這項艱難的任務。十六歲的漢斯還是一個未成年少年,他還是個孩子,他沒有這個義務,也沒有要求讓他參加救援這項艱難的任務,可是他卻勇敢地承擔這個任務。)。
2、他的母親是怎樣勸阻他的`?為什么要阻止他?(他的母親抓住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漢斯,你不要去……”因為他的父親死于海難,哥哥出海沒有消息,母親不希望他也出事。)。
3、他又是怎么說服母親的?(出示漢斯對母親說的話。)“媽媽,我必須去。您想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讓別人去吧’,那情況將會怎樣呢?您就讓我去吧,這是我的義務。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們就得竭盡全力幫助他。”
(1)漢斯說了四句話。第一句,表示堅決去救援的決心;第二句,假設大家都不去的情況;第三句,去援助別人是義務。義務指道德上應盡的責任;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們就得盡全力幫助他。
(2)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話。
(3)說說對這些話的體會。(沒有人去幫助遇險的人,遇險的人將失去生命,雖然沒有人責備,但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有一天,自己遇險了,也得不到別人的援助了……)。
4、師:漢斯擁抱了母親,義無反顧地登上救援隊的劃艇,沖入無邊的黑暗之中。他多么像一位勇敢而堅決的戰士!5、有感情地朗讀第3-5自然段。
6、師:結果怎樣?(漢斯平安地回來了,而且救回的那位留下的人竟是漢斯的哥哥。)。
7、想像一下,當他們見到自己的母親時,他們的母親會怎么做?會說些什么?(結合學生自讀情況的反饋,教師適當地啟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漢斯的勇敢。)。
三、改寫對話,并演一演,深化主體。
1、將母親阻攔漢斯出海的過程改寫成對話。
2、學生改寫。
3、嘗試演一演。
4、全班評價。
四、課堂小結。教師導: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漢斯非常勇敢;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幫助自己;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給予別人幫助……)。
五、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把漢斯的故事演給別人看。
板書設計:
27、勇敢的少年漢斯(自告奮勇)救援遇險的人勇敢、幫助別人。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九
1.依次出示一元、一角、五角的硬幣,猜測背面的花卉圖案。(有意思的是學生對此并不十分清楚,也許是由于熟視無睹的緣故吧!)(一生脫口而出“梅蘭竹菊”)。
2.人們為什么要選擇這些花卉作為圖案?(這個問題著意于引發學生對花卉題材中蘊涵的人文內涵的關注,可是學生無一回答,說明問題太過抽象,教師沒有作好鋪墊工作。)師:也許學完這個內容同學們會有所了解。(對于現階段無法解決的教學問題進行推后,這是一種實踐智慧。)。
3.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此類圖案?(生:地毯、衣服、圖畫、花園……)。
4.師將硬幣拼成梅花形狀。(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梅花歡喜漫天雪》)。
5.出示課題。
(選擇“硬幣圖案”作為導入,拉近了生活與人文的關系,并使學生形成一種透過表面挖掘內在的意識,但是,在“度”的把握中還欠火候。)。
二、感知了解,提取信息。
1.給予體驗方法。師:在萬物凋零的冬天,雪花漫天飛舞,可是,梅花卻靜悄悄地開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踏雪尋梅。你會怎樣欣賞梅花?(生:我會聞梅花的香味,我會和梅花照相,我會畫梅花……)(學生用自己熟悉的體驗方式來感知梅花,但是還不具備審美的意識。)。
2.梅花是什么形狀的?(生:圓形,有五個瓣,花蕊是黃色的。師:你觀察得真仔細!)梅花是什么顏色的?(生:紅、黃、白、綠。師:老師很佩服你的記憶能力。)。
3.你能用一句比喻句來說說你對梅花的感受嗎?(生:梅花像幾條頑皮的小魚聚攏在一起。師:梅花在你的.眼中是那樣的生動,你的比喻真棒!生:梅花像雪花一樣冰清玉潔。師:老師感覺到你和梅花已經融為一體了。)。
(造型知識的提取為下面的作畫提供了經驗,方法的提示使學生進行自主體驗產生了可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的感受”著意于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對客體產生個性化的體驗,進入一種“吾看花時,吾與汝皆在心中明了起來”的物我相忘的意境。這幾個方面構成了知識的“第一結構”。)。
三、多元人文體驗,升華情感。
1.師: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紅梅贊》,用舞蹈動作來表現自己對梅花的感受。
(師生共同表演梅花挺立、開放、傲雪的姿態。)。
小結:從同學們的表演中,老師感到梅花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2、出示王安石詩《梅花》,了解梅花的性格。
有感情的朗讀,你體會到了梅花具有一種怎樣的精神?
生:梅花具有一種勇敢的精神?從“凌寒獨自開”一句中可以了解到。生:梅花具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從“惟有暗香來”一句中可以領會到。生:梅花具有一種艱苦樸素的精神,我是從“墻角數枝梅”這一句中想到的。
小結:從同學們的體會中,我感到梅花是有性格、有品性的。
3、欣賞古曲《梅花三弄》,體會人文內涵。
師:聽,遠處傳來了悠揚的琴聲,說說你感到了什么?(出示課件)。
生:我感到梅花正在靜悄悄地開放。生:我感到梅花傳來陣陣香味。(師:你聞到了音樂的味道,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生:我體會到了梅花具有一種堅定的個性。(師:你聽到音樂里面去了,很不簡單。)。
小結:原來梅花是有深厚的文化和傳統的。
(這個環節從舞蹈、詩歌、音樂三個方面體驗了梅文化,一方面豐富了梅花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感受,從情感生命——精神品格——文化傳統,層層遞進,螺旋性上升,建立了一個高于原有基礎的“第二知識結構”,為接下來的繪畫表現奠定了基礎。)。
四、吹畫練習,實踐知識。
1.老師演示吹畫步驟。
師:怎樣吹出梅花挺拔堅硬的枝干?生:可以用吸管斜著吹。吹的時候可以力度大一些。師:要注意疏密結合。
師:怎樣表現梅花的大小姿態?怎樣體現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
生:可以用大拇指畫大的梅花,用小指畫小的梅花。點的時候可以用力一些。
2.學生吹畫實踐。
(實踐是對以前知識的運用,根據學生對梅花知識的了解情況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具體的操作方法,能提高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定要強調的動作是“吹”而不是“吸”,否則墨汁會入口,要考慮到下粗上細的規律,等待墨水干透,用小指腹沾上紅顏料,分疏密大小點出形態不一的梅花。有五個花瓣全開放的,有從側面只看到三片花瓣的,有未開的花朵,有大梅花,有小梅花。還要注意花和樹干的比例不能太失調,又小又細的枝干上有一朵碩大的梅花,畫面效果就不美了。畫面的構圖也要合理安排,太小縮在一邊也不美。(師出示一些構圖欠缺的作品。)。
五、延伸生活,虛擬體驗。
1.拓展工具性能。師:可以在吸管中塞上餐巾紙,變成一枝可以書寫的筆。
2.總結。
3.作品展示,交流體驗。
師:你喜歡哪幅梅花圖,說說理由。(生答。)(師也適時點評并獎勵。)(師指一張圖。)這張,你喜歡嗎?說說為什么?不喜歡也說說理由,并指出改進建議。生:我最喜歡那幅五彩的,很漂亮。生:我喜歡那幅枝繁葉茂的,畫面很飽滿。
(將知識延伸到生活空間,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能力,升華了學生的感情,使學生體味到一種人文情懷,起到了一種“陶泳其中,神質悉移”的作用,充分地發揮了藝術的感染力。)。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鄂倫春民族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性等簡單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少數民族的感情。
難點:1.歌曲中“一呀一桿槍”“日夜巡邏”的音準及咬字吐字。
用打擊樂器敲打節奏并嘗試三個聲部的敲擊并能為歌曲伴奏。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師: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其中又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呢?老師給予肯定。
師:你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呢?生:答。
老師也了解到一些少數民族的知識,我們來看一下。課件展示,看完后問學生知道了什么?
2、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個少數民族――鄂倫春民族。老是帶領大家走進鄂倫春,了解與鄂倫春相關的知識。課件展示。
1.播放范唱錄音,你仔細聽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請同學們打開書p6,觀察鄂倫春民族小朋友的服飾特點。
3.再聽范唱錄音,勇敢的鄂倫春人不懼嚴寒、不怕困難,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4.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1)帶學生分句讀歌詞,要求:劃節拍有節奏地讀,聲音位置要高。
(3)學生跟琴有節奏地朗讀歌詞,注意每句結尾二分音符的時值。
5.跟著小老師一句一句學唱歌曲。老師彈琴伴奏(如果沒有會唱的學生由老師分句教唱)。
7.生生交換接唱歌曲。讓我們用掌聲謝謝小老師――xxx,請回座位上。
8.分兩大組接唱歌曲。
9.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問題的樂句及時糾正指導。
11.自豪的、驕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試著加上動作演唱。
過渡語: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來,如果你能把歌詞背下來唱那就更棒啦!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唱了一首鄂倫春民族民歌――《勇敢的鄂倫春》,興安嶺有了勇敢的'鄂倫春,人們不再害怕野獸的侵犯和偷伐樹木的人了,讓我們也像鄂倫春一樣,努力學習用知識來保護家鄉、振興家鄉吧!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一
目標: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來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的同時,養成會寫的能力,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重點:結合具體內容來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難點: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教具:直尺、小黑板、卡片等。
方式: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
過程:一、鋪墊。
1、讀一讀,并說說表示的意義。
0.8元0.66米1.3元1.25米1.05元。
2、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
325()2981065()1605。
3、把下面各數從大到小排列起來。
8910220190。
()()()()。
二、新課。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昨天我們學了小數的讀法、寫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小數。
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思考一下:老師和一個同學的身高誰高一些?(兩人報出身高,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
2、探討比較方法,四人小組開展討論。
然后匯報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四人小組身高的比較。
指名板演。
4、教學例題2。
1)、讀一讀各同學的跳高成績。
2)、請給他們排出名次。先說說排名的方法,再進行探討。
3)、匯報探討結果。
4)、小結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p90做一做。
2、p92第3題。
3、p92第5題。
四、評價。
五、作業:1、復習p90例題2。
2、p92第4題。
課后教學反思。
比較簡單的小數大小,是在學生初步感知小數的含義,會讀、會寫一位小數、二位小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來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的同時,養成會寫的能力,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學生的生活中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是采取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進行評價、交流、研討。在交流中讓學生學會理解、寬容、合作、分享,學會分析與思考問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等。培養了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細節的處理欠佳,如對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欠缺了總結這一環節,使學對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沒有系統的'、科學的、完善的掌握方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二
今天在一小執教了《勇敢的鄂倫春》一課,感觸頗深。用不同的學校的學生上課,很多是我意料之外的,通過上課和各位老師的點評,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一、聆聽是基礎。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的歌曲,這次拿到上學期來上,學生學起來本來就有些吃力,我在設計的時候忽略了這一點,在聽歌的部分只設計聽了三遍,對于學生來說,還沒有對歌曲熟悉就開始教節奏開始學唱,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因為對歌曲不熟悉,直接學唱,學生出錯的地方較多,老師反復糾正,耽誤時間,學生學起來也費勁很多。如果能在聽的部分,多聽幾遍,我想這個課堂就會容易很多。
二、不同的學生不同對待。
這次的授課對象是一小的孩子,之前沒有過合作的經歷,學生對于老師的課堂習慣不了解,對于老師的語言也不熟悉,在熟悉學生,和學生做游戲的時候,我發現我說的話,學生不理解,不知道我表達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在課堂上我注意把我要表達的事情盡量說的清楚明白,學生在上課時才沒有出現不明白老師表達的意思的情況。平時對著自己學校的學生上課,有自己的習慣和方法,換了陌生的環境,就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語言和活動。這樣才能有最好的課堂效果。
三、教語教態。
聽了李琳老師的課,我最大的感觸是,她特別的親切,聽她上課是一種享受,李琳老師的語言很動聽而且很有感情,每一句話都像在朗誦在講故事一樣,學生的興趣就非常的高,讓我也忍不住沉浸在她的言語和表情中。
今后,根據前輩們指導的意見,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讓我的課堂更高效,做一個孩子喜歡的音樂老師。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三
走近袁志勇,你就會發現他的作文教學頗具獨創性,讓人耳目一新,讓人感到驚喜,感到振奮,感受到作文教學的時空原來如此之大,一起來看看:
四月,參加了我區組織的“專家+崗位”的培訓,有幸聆聽了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袁志勇教授的講座。歷時兩個半天,袁教授幽默,詼諧,風趣,喜歡用夸張的故事進行啟發教學。他知識廣博,聯想豐富,他激情澎湃的講座,妙趣橫生的課件演示,在大家愉快的笑聲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令我們受益匪淺。
袁志勇教授以大量生動形象的例證講述了作文的思維臺階。他幽默的談吐,夸張的故事,生動形象的分析和示范,給我們的作文教學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結合袁教授的網站,我覺得他提倡作文教學要注重思維訓練,而思維訓練有章可循。在報告中,袁教授圍繞“作文思維臺階”這一話題,重點講述了兩個大問題,一是“作文教什么”,包括三個小問題,1、文章擁有“三位一體”之說,2、臺階有四二一之說,3、補充的兩種形式:簡單補充和復雜補充。二是“作文怎么學”,袁教授通過運用生動有趣的課件,向我們展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強的作文訓練方法,重點講述了“段落abc補充練習”。袁教授的作文訓練原理和方法,頗具獨創性,讓人耳目一新,讓人感到驚喜,感到振奮,感受到作文教學的時空原來如此之大,“作文,也可以這么教”。袁教授從興趣入手,他的研究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那就是學生作文興趣在遞減的問題。我想,用這種方法教作文,學生一定很感興趣,作文教學必將取得重大突破。這種訓練方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作文思路,使作文教學真正成為一種內容豐富、趣味盎然的活動。
他還喜歡給我們展示小故事和圖片,將其與教學相結合,總能說明我們工作中的某些問題。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一個故事,說是一個語文老師給學生留造句作業,題目是“況且”。學生回答――“一列火車由我家門前開過,況且況且況且況且況且……”老師看了作業,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你實在是太有才啦!你怎么這樣有想象力?好好培養這種能力,老師一定幫你好好培養這種能力……”40多年之后,長大的這個學生成了一名語文特級教師!――發現亮點,因勢利導,借勢發力,這是我們所有指導教師著實需要去借鑒的!
第二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故事說的是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下,“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有什么做不到的!可是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誰堅持了?90%的同學舉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堅持下來的學生只剩下八成。一年以后,蘇格拉底又問:“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一直在堅持?”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舉手的學生就是后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要我們知道成功的因素固然有很多,而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卻是所有成功條件的基礎!
[淺析袁志勇的作文教學]。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四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畫面想象任務的心理和做法。
2、根據提示創編新的環節。
3、培養幼兒大膽在集體前講述的習慣。
連環畫繪本一本。
一、引出課題。
又到了看連環畫講故事的時候了,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干什么的?我們一起來看故事。
二、看圖講述,(教師的提示語)。
(一)。
1、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這個小裁縫現在在干什么呢?他有沒有打死蒼蠅?打死了幾只?
3、小裁縫打死了這么多蒼蠅,他心里怎么樣?他會怎么想呢?
4、連貫講述第一幅畫面。
(二)。
1、小裁縫是怎么做的?
2、他碰到了誰?他會找他干什么?
3、他們是怎么說的?又會怎么做呢?
4、連貫講述第二幅畫面。
(三)。
1、巨人看到自己輸了,心里怎么樣?
2、這次他們又比起了什么本領?
3、他們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
4、這次又是誰輸了?巨人什么樣的表現?
5、連貫講述第三四幅畫面。
(四)。
1、就在小裁縫高興的時候,突然誰來了?
2、小裁縫是什么樣的表現?他是怎么做的?
3、最后故事會怎樣結束呢?請你為故事加結尾。
三、完整講述。
四、給故事起名字,為什么起這個名字。
勇敢的花教學設計(專業15篇)篇十五
在我的生活中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猶如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但是有一件事,我至到現在還記憶憂星。
我記得是在上個學期的期中考試我得了89分,我難過的哭了,老師發下來試卷,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想:爸爸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太對不起爸爸了。我回到家里,爸爸問我:“寶貝,考了多少分?”我難過的哭了,跑到房間里,爸爸走進我的房間對我說:“你要從失敗中站起來,失敗是成功考之母,你從那里摔倒就要從那站起來,你這次考不好,有不是你以后都考不好,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回好的,你要努力,你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去面對。”聽完爸爸的話后,我自信了,我在學校里每天刻苦學習,不懂的問老師,爸爸每天陪我學習,看我寫作業,我有那道題不會寫,爸爸都會給我講解清楚,每次測驗我有那題不會做,爸爸都交我怎么分析題目,給我講解。
終于,工夫不負有心人。我期考得了97分,我回到家里高興的和爸爸說了我的成績,爸爸只說了一句話:“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第二課時。
一、學生擬草稿。
二、讀一讀。
師生評議,自己修改。
三、將文章寫完整。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進行這篇作文的講評。
二、習作講評,精彩賞析。
完成的習作先自我修改。
出示優秀習作,展示習作。
你認為哪些詞語運用的準確、恰當,哪些句子描寫的生動形象?
教師采用規范的批改符號,進行批改。
三、同桌之間互相批改習作。
四、總結:
如果不滿意自己的習作,課下可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