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一
在一九九零年到二零零零年這十年里,雖改革開放已實行有十多年的歷史,但我們那鄉村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大人孩子特別盼著逢年過節了,只有在節日里,人們才會吃好些穿好些,所以我們那又有這樣一句俗語“懶漢盼過節,好吃鬼盼過年”。不用說,所有節日中最盛行最隆重的節日要數春節了。
春節是一年中最散發喜悅氣息的節日,也是純樸鄉村人你來我往相互表示友好的最好時機。春節利于聯絡感情,利于辦紅喜事,春節還成了吉祥如意的象征。
我們習慣把春節分作兩個階段來說,一是過年,一是拜年。
過年是辭舊歲階段,就像是對一年的結余進行匯總一樣。家家戶戶,一到過年特別的忙。殺豬宰鵝,打豆腐,烘臘肉,做糍粑,蒸米酒,原料基本都是這一年里人們辛辛苦苦勞動創造出的豐收成果。
過年最熱鬧的要數趕集的街道上了,十幾個村里的人都匯集到那里辦年貨。每年結束前的那幾天,街道上的人真可謂是摩肩接踵,蜂擁而至。有的在給小孩子選新衣服,有的在給自家男人挑皮鞋,有買魚買鴨的,有買胡椒粉買芹菜的,更多的是買糖果、餅、大禮包等。鄉村人早早拿一根空扁擔去,一晃一晃地挑一肩喜悅而歸。
過年我們那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團年飯”。這是一年結束時最后一天的正餐,下午兩點的樣子進行。吃團年飯是一件非常莊重神圣的事。家長首先要在家先前,端上最好的菜,放在桌上,倒好酒,點香化紙,請祖先先吃已表孝順和謝意,再是放長長的鞭炮歡送歲月,接下來開始吃團年飯了。全家老小,一家人圍在桌旁,溫馨地團團圓圓過年了。無需什么客氣語言表達,只有親人間那份濃濃的血緣情感在骨子里流動。
拜年是迎新春階段,形象地說是對未來抱著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迎新在凌晨一點就開始了,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整個晚上會斷斷續續延續到天亮。
初一使我們最講究禮節的一天,到了初一的早晨,一切從“新”開始,大人孩子都會穿著新衣服新鞋子迎接新的希望。自家人一見面都會面帶笑容,講一些吉利的話,和和氣氣吃一頓豐富的早餐。
待到九點多,估計著別人家都吃完早餐了,就去正式登門拜年了。拜年是講究秩序的,晚輩向長輩拜年,按班輩由大到小逐一進行。通常客人還在主人家的門口,就會大聲賀喜“拜年嘍!拜年嘍!”,這時候,主人會馬上樂呵呵的起身給客人讓座倒茶,給大人遞煙送瓜子,給小孩發糖果、餅、糍粑等。大家邊吃邊聊,敘敘舊,談談新,其樂融融。
如今,隨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通訊工具的發達,春節到了,人們互相拜訪的習俗漸漸淡去了,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賀喜了,而我們呢,也只能在除夕夜的禮花聲中,感受一下冷清中的熱鬧、微薄的節日氣息。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二
說到我最喜歡的節目,那便是春節了。我們這里的春節可熱鬧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可以讓你開心得停不下來。
春節前,我們家家戶戶已經準備好了春聯,春節一到,我們興高采烈地把春聯貼上。
年三十那天傍晚,人們已經殺好雞鴨,宰好牛羊,準備了美味的飯菜,等待著自己的親戚朋友到家里做客,一起歡歡樂樂地吃年夜飯。對于小孩子來說,見到你認識的親戚朋友,只要你向他問了好,便能獲得一個大大的紅包了。
夜幕降臨,人人穿上新衣服,去街上散步、去超市買年貨。看,在這熱鬧的節日中,老人來了,和家人一起散步聊天;年輕人來了,帶著家人一起買年貨,談著自己去年的收獲;小孩子們來了,在這熱鬧的大街上,嘻嘻哈哈的光伏玩耍…。這時,天空中傳來“呯”的一聲巨響,并劃出五顏六色的花朵!沒錯,煙花時刻來了。只見數不勝數的煙花飛向空中,形成一朵朵鮮艷靚麗的花朵。這無數的煙花,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這些煙火照亮了天空,讓黑夜不再那么單調。煙花不僅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臉。
這時在家里的人在干什么呢?沒錯,他們在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你看,春晚里的節目多么好看,場面多么熱鬧,讓你沉浸在一派祥和喜樂當中。此時的人們一起歡呼雀躍,和家人一起歡笑,這時,整個中國都熱鬧起來了。
所以,春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我們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充滿期盼的象征!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三
我國有很多節日,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節日,在普通話說話里要說出它的特點。本文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講話稿,僅供參考。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除夕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春節到了就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了,萬物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地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
關于春節的起源,民間自古以來有很多說法,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中國古代有種叫“年”的怪獸,頭上有角,十分兇猛,他長年深居在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也就是除夕,他就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扶老攜幼,上山躲避“年”。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位乞討老人,鄉親一片驚恐萬狀,只有村東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并勸他上山躲躲。老人開口說:“如果您讓我在您家里住一晚,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不信并繼續勸,老人笑而不語。老婆婆只好自己上山了。
半夜,“年”闖入村莊,發現氣氛與往年有此不同,村東老婆婆家門貼上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它渾身一抖,怪叫一聲,走近門口時,屋里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再也不敢往前湊,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就在這時屋門突然大開,老人身披紅袍在門口哈哈大笑,“年”慌忙逃跑了,于是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春節一般要吃年糕、餃子,湯圓、荷包蛋。還有備年貨,貼年畫、貼春聯等眾多活動,在這一天人們盡享天倫之樂。
春節那天,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春節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來除舊迎新,北宋詩人王安石還作詩一首,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的祝福和一往情深的期盼。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之所以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新年中第一個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在這節日,人們走親訪友,吃大餐,還可以有壓歲錢,所以我很喜歡。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節日呢?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我國的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千古佳句無疑是對春節的最佳寫照。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我國非常的盛大和隆重,俗稱“過年”。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將舊的春聯和福字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
每年的除夕之夜,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春節帶來的歡樂與激情。這時,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的響起。是電話,是短信,手機拜年的潮流在中華大地涌動。那些新年收到的祝福與問候,在日光下寂寂地敞著。一碟碟美味的佳肴被端上了桌,一家人終于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回憶起這一年的點點滴滴,話里行間似乎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兒。吃過飯,一家人擠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被熒屏上幽默的語言給逗樂了,時不時因舞蹈演員的優美舞姿所打動,時不時為播放的節目講講自己的見解。
到了正月十五,這過年算是到了尾聲了。元宵之夜,月亮可真圓哩!像一個大玉盤,時而有幾片云彩飄過,仿佛是一位羞澀的姑娘用絲絹遮住了臉,影影綽綽。
歡聲辭舊歲,笑語迎新年,新的一年我們播種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載我們新的夢想!過大年真好,我愛我的節日——春節!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每當春節來臨的時候,我便一遍又一遍地唱起這首歌,度過這愉快的節日。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兒童節、中秋節、圣誕節等,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所有的節日中最有節日氛圍的一個節日。除夕早上,人們就開始忙著貼對聯,掛燈籠,下午就開始包湯圓,準備許多美味的菜肴,到了晚上,全家人圍坐一起吃團圓飯。大家舉杯互相祝福來年交好運,一家人其樂融融,很溫暖。吃過了年夜飯,就該放煙花爆竹了,在鞭炮聲中,我們送走了過去的一年。守歲到午夜時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又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初一一大早,大家就高高興興地出門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時,我們孩子不僅會得到一些糖果,而且還會拿到壓歲錢呢。
春節也是一個合家團圓,普天同慶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千里之外的叔叔一家,姑姑一家都會回到建湖和我們全家一起歡度春節。我們孩子也很開心地聚在一起,放煙火,做游戲,熱鬧極了,我很喜歡那樣的氣氛,所以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
大家知道的節日有很多,既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樣的民間傳統節日,又有婦女節、兒童節、勞動節這樣的現代化國際節日,還有一些像國慶節、教師節、植樹節那樣的特殊節日,等等。但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要數端午節了!因為在那次端午節我學到了一門手藝-----包粽子。
記得在去年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去姥姥家包粽子。我看見姥姥和媽媽她們先用水把手給洗干凈,每人挑出了兩片早已準備好的粽葉,再用粽葉窩成一個漏斗(不過底下是封口的)然后將泡好的米放到了粽葉窩成的漏斗里,又捧了一點水放了進去,接著又放了一顆紅棗,最后用粽葉把“漏斗”的口包嚴,并纏上了線。我看著看著忽然覺得包粽子很好玩,便說:“哎,老媽!讓我也包一個粽子吧!”媽媽點點頭給我了兩片粽葉教我包粽子。我學著他們的樣子:窩漏斗、放米、放大棗、放一點水、封口。但是,大人們包的粽子飽滿極了,而我呢,骨瘦如柴。我問媽媽怎么回事?媽媽檢查了一遍哈哈大笑,讓我自己去看。我看了又拆,拆了又看,拆了又做,做了又拆,在很多遍之后,終于發現我包的粽子下面的漏斗沒封實,漏了一個洞,原來我在窩的時候不像大人們一樣細心,沒檢查是否底下有漏洞,所以鬧出了一個大大的笑話。你們在做任何事時一定要細心,不要步我的后塵啊!
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期待著展示我的手藝。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四
在我們中國,有很多聞名中外、歷史悠久的節日。如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這個節日在農歷的正月初一。
去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東北老家,那里天氣十分寒冷,冰天雪地的,可是房間里因為有暖氣卻是溫暖如春。早上我剛起床,幾個小伙伴就來找我一起去放鞭炮,我提著滿滿一袋鞭炮,就出門了。我們跑到寬闊的廣場上,我先拿出了一小盒摔炮,說:“我們一起來比賽摔炮吧!誰摔出的聲音越響誰就算勝出,好嗎?”大家一致同意。
接著我們每人都拿起一只摔炮,我突然用力摔下去,噼啪的聲音將大家都嚇了一跳。小王才是最厲害的呢!他一下子就扔出了一小把摔炮,這聲音如排山倒海,周圍家養的雞都以為地震了,一個個撲著翅膀逃走了。這時,小張拿出了一種新型的鞭炮,加做“魚雷”。據說這種鞭炮有防水的功能,可以在水下行駛。只要運氣好,還有可能把魚給炸上來。
我們還吃了豐盛的年夜飯,真是高興極了!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元日》讓人自然地聯想到春節那喜氣洋洋的幸福情景。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除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其中春節是被我國兒女視為最隆重的節日,無論身在何處漂泊何方,到了春節所有人都會歸心似箭,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鄉,希望早日見到家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地過春節。
臨近春節,到處車水馬龍、張燈結彩,就連空氣里也彌漫著濃厚喜慶的氣息。這時候,人們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渴望回家,期盼團圓!除夕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團圓飯就是表示家庭之間的互敬互愛。吃完團圓飯后,守歲就開始了。我們感到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開心的是能夠收到大人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就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喜慶、吉祥與活力。大人們發紅包給孩子們,表示把祝福和好運帶給我們。紅包里的錢多少有時并不重要,主要是我們得到一份開心,一種美好的祝福!
在過年里,最精彩的節目那就數放煙花了。吃過晚飯,我們開始放煙花,“嘭”的一聲,一朵綠色夾雜著一些紅色、藍色的煙花在夜空中綻開,猶如千萬朵顏色各異的花朵競相開放,姹紫嫣紅,我的心情也樂開了花。我喜歡燃放有五顏六色,并會四處跑的煙火。點的可拿在手里,膽小一點的也可插在地上,點燃后“吱”的一聲,射了出去,那種感覺真的很刺激。我最喜歡的是那種閃光式的,一點燃便會綻放出絢麗的光芒,仿佛一座噴花的飛泉、一朵盛開的黃菊,非常美麗。我想象我要是一下子點個五、六根,插在雪堆里,那情景會更是妙不可言,就像生日宴會一般。閃著無數個星星,令人陶醉……真美呀,春節真是熱鬧啊!
春節雖然時間不長,可實際上是一種交流,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從大家開心的笑臉上,我看到他們都收獲了許多幸福與快樂。
春節美麗動人,春節絢麗多姿,春節令人神往。我愛春節,我愛我們的節日。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六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我國的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千古佳句無疑是對春節的最佳寫照。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我國非常的盛大和隆重,俗稱“過年”。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將舊的春聯和福字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
每年的除夕之夜,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春節帶來的歡樂與激情。這時,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的響起。是電話,是短信,手機拜年的潮流在中華大地涌動。那些新年收到的祝福與問候,在日光下寂寂地敞著。一碟碟美味的佳肴被端上了桌,一家人終于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回憶起這一年的點點滴滴,話里行間似乎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兒。吃過飯,一家人擠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被熒屏上幽默的語言給逗樂了,時不時因舞蹈演員的優美舞姿所打動,時不時為播放的節目講講自己的見解。
到了正月十五,這過年算是到了尾聲了。元宵之夜,月亮可真圓哩!像一個大玉盤,時而有幾片云彩飄過,仿佛是一位羞澀的姑娘用絲絹遮住了臉,影影綽綽。
歡聲辭舊歲,笑語迎新年,新的一年我們播種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載我們新的夢想!過大年真好,我愛我的節日——春節!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七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為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還因為在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節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為過節作準備。大人們都趕著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為什么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可是孩子們割艾草不僅僅為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里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么呢?當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過,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里煮軟;然后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干、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鍋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么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后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于一場辯論賽,因為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粽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著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里聽到的關于屈原的故事。
終于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愿,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伙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后,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里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著這個快樂的節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八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我就先說說春節吧。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的一個節日,而我最喜歡的節日也是春節。每到春節這個時候,遠在外地打工的人,即使千里迢迢,也會趕回家過春節。所以,“過春節”又稱為“團圓日”。在這一天,最開心的莫過于小孩子了。因為在這一天,孩子們可以穿上各種好看的新衣服,吃上各種美味的食物,還可以拿到許多的大紅包呢!
春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做很多事。
每家每戶都會準備購置好家里所需要的東西,吃的用的,一件都不能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我都可以看見大街小巷里許多大人小孩手里提著一袋袋東西。場面可真壯觀。
到了除夕,爸爸媽媽會一大早起來,殺雞宰鵝的,非常熱鬧。到了傍晚時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餐桌上的飯菜可真色香味俱全啊!有雞有鴨,有魚有蝦。年三十晚上和家里人一起吃的飯,我們都說是年夜飯。大家團團圓圓地一起吃飯,吃完飯后如果天氣好,我們就會逛逛花街,湊湊熱鬧。如果天氣不好,下雨了,大家就圍坐在電視機前,一起看春晚。
春節的早上,爸爸媽媽起來得很早,準備大年初一的早飯。而小孩子呀,也早早起穿上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這時候,家里的長輩也會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寓意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我喜歡的節日普通話三分鐘春節篇九
中國的節日很多,傳統節日也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都是我們熟悉的。
小時候,我很喜歡過六一兒童節,每年六一,學校就會組織去野游,背著一書包的好吃的,去公園,去爬山,開心極了,一點都感覺不到累。
除此之外,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的,它也是所有節日中規模,禮儀最隆重的,過春節又叫過年。它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都說新年新氣象,它是新目標實現的開始。
春節是中國最熱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佳節,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整理得整整齊齊。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貼對聯,包餃子,將大大的福字倒過來貼。
除此之外,人們還要殺雞殺豬來拜神或祭祖先,一邊拜一邊還要喃喃祈禱,到了晚上,還要放鞭炮,那是人們想借鞭炮的響聲來驅除妖魔鬼怪,帶來福音。這時到處都是爆竹聲,看著五彩繽紛的煙火,心中更是燦爛。
接下來就是年夜飯了,除夕團圓之夜是中國人難解的一個團圓心結,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吃年夜飯。
吃完年夜飯,親人們一般都是圍在電視機旁邊聊邊看,有的能夠打打麻將。到了大年初一,我們就到山上祭拜祖先,然后和家人們一齊走親訪友。
如果是小孩子還能得到不少的壓歲錢呢。我喜歡過年,因為過一個年不僅僅能帶給我新年的歡樂,還讓我更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