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自我管理和評價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教師不斷優化教學過程。這是一份經過認真編寫和實際教學驗證的教案,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能力目標:使學生靈活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60÷100=3/5。
40÷100=2/5。
這里的3/5和2/5是什么意思?
2、60:40=3:2。
你發現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把一些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分配,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2、教學例題2。
(1)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說說: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
(3)交流。
(4)用分數怎么解答?
總面積平均分成的份數:3+2=5。
播種大豆的面積:100×3/5=60(公頃)。
播種玉米的面積:100×2/5=40(公頃)。
(5)用歸一方法怎么解答?
3、歸納小結: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怎樣解答?
4、學習例題3。
(1)小組嘗試解答檢驗。
(2)全班交流、反饋。
三個班的總人數:47+45+48=140(人)。
一班應栽的棵數:280×=()棵。
二班應栽的棵數:280×()=()棵。
三班應栽的棵數:280×()=()棵。
(3)例題2和例題3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鞏固練習與檢測。
2、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2:3:7,求這個三角形的各個內角的度數。
3、教材53頁的2、3題。
四、小結(略)。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一、二、五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課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2.等于多少呢?說說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紙上寫下來。
3.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涂色的想法,并在學生講解后,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把1個正方形看作1公頃,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頃,再把公頃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頃。
6.猜想計算方法。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三
按比例分配的練習。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反思、總結。
小黑板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數各是多少
1、被減數是36,減數與差的比是4比5,減數是多少?差是多少?
提高練習的靈活度,以及練習的形式。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四
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上冊p68~70認識比例1、例2以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分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明白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比。
1.圖片激趣,引發討論,設置懸念。
2.電腦呈現例l主題圖。
3.揭題: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認識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啟發談話:用比怎樣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呢?剛才有同學會說,誰來試著說一說。
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我們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還可以怎樣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2.看書自學,匯報交流:
(1)寫法。
(2)各部分名稱。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試一試。
(二)深入認識比。
1.認識不同量之間的比。
(1)生讀例2,師:讀了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請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時間這兩個有著相除關系的量,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
交流得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15、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20。
(3)追問: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豐富對不同類量的兩個數量比的認識。
張祥買3本筆記本用了10.5元。
提問:這句話中告訴了我們哪兩個量?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會用比來表示嗎?
3.總結概括比的意義。
(1)觀察一下這幾組式子,總結相同的特點。
(2)提問:你認為兩個數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怎樣的一種關系?
(3)小結:兩個數的比歸根結底表示的都是兩個數相除。
三、自學課本,內化比。
1.自學課本p69。
2.反饋:通過看書,你還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數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認識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應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
2、使學生正確掌握分解質因數和求兩個數的公約數,求兩個或三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質因數和求出兩個數的公約數,兩個或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指名口算課本第64頁第11題)。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復習了整小數的意義,今天復習數的整除(板書課題),通過復習,加深對整數特性的認識,掌握好數的整除的意義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認識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熟練地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和求公約數最小公倍數。
二、復習約數和倍數。
1、提問:什么是整除(板書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當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時,還可以怎樣說?板書:
約數。
倍數。
2、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說明倍數和約數的依存關系。
3、學生練習。
(1)從小到大寫出9的五個倍數。
復習約數倍數相關知識(略)。
(2)寫出18的所有約數。
三、復習質數合數。
1、提問按照一個數約數的個數分類,除0以外的自然數可以分為幾類:
板書:1。
質數。
合數。
怎樣的數是質數?怎樣的數是合數?1為什么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口答:
(1)說出比10小的質數和合數。
(2)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各是幾?
(3)下面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785123579190。
3、提問:你能把90寫成質數相科乘的形式嗎(板書)這里的因數叫做90的什么數?(板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4、做“練一練”第3題。
練后指名口答,集體訂正。
四、復習公約數和公倍數。
1、學生練習。
(1)寫出18和24所有的公約數,指出公約數。
(2)從小到大寫出4和6的五個公倍數,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數。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什么叫做公約數和公約數?什么叫做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板書——公約數、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2、“練一練”第4題。
集體練習,指名口答,說一說方法怎樣歸納三種關系?
追問:用短除法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復習。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問: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書:——能被2、5、3整除的數)。
2、“練一練”第5題。
提問:這里能被2整除的數都是什么數?不能被整數的數都是什么數,
板書:偶數。
奇數。
想一想,自然數可以分為哪幾類?
六、課堂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說說相互之間有什么聯系。
七、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和12題。
2、課堂作業。
(練習十一第15、16題、17題中(3)(4)。
八、課外作業:練習十一第18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六
1、進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3、強調解比例的書寫規范和計算中的靈活性,以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乘法等式。
3∶8=15∶40。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寫出你的想法。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寫出一個比例嗎?這個比例中x是多少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1)自己動腦寫出想法。
(2)小組交流。
2、師:哪個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想法。
板書:4:10=14:x。
解:4x=140。
x=35。
答: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35本小人書。
3、總結:
師: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項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對,先寫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數的值。這種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三、課堂練習。
1、解比例。
2、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比例的兩個內項是0.4和0.3,兩個外項是6和x。
(3)比例的第一項是4,第二項是8,第三項是x,第四項是10。
四、總結: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七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2、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單元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塵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簡、比的應用。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特點:
1、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
2、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比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12課時。
內容。
課時數。
生活中的比。
比的應用。
練習三。
機動。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分數連乘的簡單實際問題,拓展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下面每個條件分別是以誰為單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說說可以列成什么數量關系?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分數乘法新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連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理解題意。
83
二班做的朵數和誰有關?
(2)畫圖分析。
畫一條線段表示一班所做綢花的朵數。
可以怎樣表示二班做的綢花朵數?
怎樣表示三班做的綢花朵數呢?
(3)討論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樣算?
討論交流,匯報方法。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
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第7題。
3.完成第8、9題。
理解題意,弄清解決每一個問題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九
使學生知道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描述數據,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合理選擇用不同統計圖來未表述。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不同統計圖的特點。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統計圖,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名稱優點
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趨勢
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下面幾組數據分別選用哪種統計圖表示更合適?
(1)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計表。
(2)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各種樹木所占百分比情況統計表。
(3)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各種樹木數量統計表。
第(1)小題
(1)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計表。
綠蔭小學xxxx-xxxx年校園內
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計圖
第(2)小題
(2)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各種樹木所占百分比情況統計表。
這題給出了各種樹木占樹木總量的百分比,用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都可以表示出這些信息。但用扇形統計圖更能直觀地看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第(3)小題
(3)xxxx年綠蔭小學校園內各種樹木數量統計表。
這題給出了各種樹木的數量,只能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統計圖?
1、在林業科學里,通常根據喬木生長期的長短將喬木分成不同的類型。
下面是我國喬木林各齡組的面積構成情況。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統計圖描述?哪種更直觀些?
2、完成教科書第99頁“做一做”
3、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6、7、8題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應該注意些什么?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應用廣角。
1、問:你在生活中發現過哪些數學問題嗎?
你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2、完成第27題。
(1)課前預先布置學生按要求去調查。
(2)課上,讓學生分組匯報調查得到的數據。
學生根據數據計算,完成填空。
(3)分析:從這些信息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相關的信息有什么好處?
3、完成第28題。
收集一些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組里交流。
4、完成第29題。
根據本校一年級的班級數,讓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調查一個班級的數據。
全班交流,統計分別知道三個應急電話號碼的人數,再讓學生按要求計算。
5、完成第30題。
(1)每位學生帶一張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
讀題,思考:剪去的`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幾厘米?
(2)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這個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這個紙盒用了多少硬紙板?
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評價。
1、回顧自己本學期學習的表現,對照書上的幾個要求,給自己評一評,看看分別能得幾顆星。
2、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別成功的?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經驗同大家交流一下。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一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頁的內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題和練習十四的第5~9題。
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除法中的商不變規律是什么?
3.比與除法有什么關系?
4.比與分數有什么關系?
二、新授。
我們剛才復習了除法中商不變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比的前項相當于被除數,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比的前項也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母。
問:在比中有什么樣的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比值不變。這就是比的基本性質。
問:為什么這里要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不能是0?(因為如果乘以0,比的后項就變成了0,沒有意義。且0不能作除數,更不能同時除以0)。
2.教學化簡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二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一)談話導入。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板書:2100+380—20xx=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三
倒數的認識、分數除法的意義與計算、解決問題。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數加減乘除的學習任務,比較系統地掌握了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乘除法關系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方法的內在聯系,為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比和比例、百分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乘法、解方程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下一單元比的相關知識聯系緊密,將分數除法安排在比的前面進行學習,為更好地學習下一單元的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通過實例,使學生知道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3、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確算理。
4、會用算術方法及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
5、能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倒數的意義。
6、在教學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時,用折紙的方法推導計算結果,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把除法計算轉化成乘法計算,滲透了轉化思想。
7、在探究倒數意義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并能付諸行動。
8、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整體思考能力的提升。
9、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0、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1、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意義、算理及計算方法,會用算術方法及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
1、理解分數除法的算理。
2、運用分數除法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四
3、導入課題: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今天我們就在這些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研究。(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1、教學例3比的基本性質。
(4)師: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重要?0除外你怎樣理解得?
2、教學例4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我們以前學過最簡分數,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簡分數?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后項是互質數,像9∶8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12:18(2)(3)1、8:0、09
(1)讓學生試做第(1)題
師: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著怎樣的關系?
引導學生小結出整數比化簡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公約數,使比的前后項是互質數。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五
2、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1、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個2個。
6個4個。
30個20個。
2、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個20個。
30個20個。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還會出現用整數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完成課本第55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題、2題,3題搶答,并說明理由。
四、知識拓展:數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五、總結:1、學生看書總結本節所學內容。
2、提出自己還有些疑惑的問題。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提供現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信息。
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量,不斷的產生新的解題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驗與發現,這次可以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來分,從實踐中發現規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現不懂的,理解不好的問題,便于及時處理。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六
學生匯報: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2、口答應用題。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問: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研究按比例分配問題。(板書: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分配。
imgsrc="。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七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3=)。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化簡(熱門18篇)篇十八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說明。
一、準備。
線段圖是把握數量關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線段圖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嗎?
1.學生獨立完成線段圖。
2.展示學生成果。
3、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
25%=1/432人。
圍棋班比圍棋班25%。
航模班。
1、出示教科書p23上面的問題。
2、思考:增產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評價。
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產量是普通水稻產量的百分之幾。
3、學生獨立解答問題。
4、班內交流。
方法一:7-5.6=1.4(噸)。
1.45.6。
=0.25。
=25%。
方法二:75.6。
=1.25。
=125%。
125%-100%=25%。
三、試一試。
1、出示教科書p23下面的問題。
2、幾成是什么意思?
※成數主要用于農業收成。
※幾成就是十分之幾。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61-2.25)2.25。
=0.362.25。
=0.16。
=16%。
四、練一練。
1.教科書p24練一練第1題。
2.科書p24練一練第2題。
3.教科書p24練一練第3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從復習中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通過介紹某實驗田普通水稻與雜交的產量,引出增產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再一次體會百分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開拓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理解幾成的意思。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發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