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應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調整性,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改。以下是一些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時常見的錯誤和注意事項,大家可以參考避免類似問題。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一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一、引入。
在第一節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課我們要繼續來研究聲音的變化。
1、使鋼尺發出聲音:出示鋼尺:你能想辦法使鋼尺發出聲音嗎?----注意: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聲。
2、研究鋼尺幅度大小與音量之間的關系要求:輕輕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用力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出的聲音。重復3次,并記錄。小結:輕輕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小,聲音弱。用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聲音強。聲音的強弱變化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是由鋼尺的振動幅度決定的。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三、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發現嗎?(同樣大小的杯子,內裝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樣的力敲擊這4個杯子,你預測他們發出的聲音會有什么不同?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記錄表2第一欄。
3、分組實驗1,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并記錄。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并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4、分組實驗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如何使橡皮筋發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交流反饋:皮筋松,振動慢,發出的聲音低。皮筋緊,振動快,發出的聲音高。振動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四、課后總結:
五、課后作業:
1.聲音的強弱用(音量)來描述。2.聲音的高低用(音高)來描述。
3.小提琴的弦越細發出的聲音就越(高)。
六、課后反思: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二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的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的聲音,并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認識音量由物體的振動幅度決定,感受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準備】。
為每一組準備:1把鋼尺或塑料尺、2個同樣的杯子里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杯子聲音高低的實驗記錄單”、一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一段音樂給學生欣賞《西班牙斗牛士》,問學生:聽了音樂后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
(二)展開新課。
一把鋼尺,怎樣使它發出聲音?(1)實驗:使鋼尺的一部分伸出約10cm,用一只手壓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撥動另一端。注意撥動尺子時避免尺子和桌面撞擊。
先輕輕撥動鋼尺,觀察鋼尺上下振動的幅度有多大,發出的聲音有多強,并用振動幅度的大或小、聲音強或弱作記錄。
再用力撥動鋼尺,與前面的實驗進行比較,尺的上下振動幅度和發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復實驗3~4次,體會物體振動時,振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之間的關系。
(2)實驗活動,記錄實驗結果。
(3)匯報實驗結果。
(4)小結: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音量的單位是分貝。
(1)實驗: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四個杯子,分別盛水:滿杯,3/4杯,1/2杯和1/4杯。試著用鉛筆和小木棒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現在記錄單上記錄預測。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順序,反復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并做記錄,與預測進行比較。
交流實驗結果,比較實驗預測,對結果進行分析。
(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裝置:一塊木板釘兩個釘子,釘子之前綁一個橡皮筋。
提問:還記得怎樣讓橡皮筋發出聲音嗎?在今天的讓橡皮筋發聲的實驗中,老師有新的要求:先撥動橡皮筋,讓它發出聲音;把橡皮筋拉得緊寫,再撥彈。觀察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撥彈,注意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同時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橡皮筋的振動發生了什么變化?交流實驗發現,對發現進行分析。
(3)小結: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
(三)總結。
課外拓展:聽聽長短、粗細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三
1.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高興”、“傷心”、“生氣”等詞意。
2.啟發幼兒根據三種表情聯想相應的事情,并說一句完整的話。
(二)人格目標。
培養幼兒大膽發言和自信。
(一)物質準備。
1.教具:“高興”、“傷心”、“生氣”三種表情的圖片各1張,與三種表情相應的掛圖各1幅,布置一面墻。
2.學具:與三種表情相應的圖卡每人1張。
(二)知識經驗準備談話活動中了解幼兒高興、傷心、生氣的情況。
(一)進一步理解“高興”、“傷心”、“生氣”等詞的含義。
教師以游戲的口吻分別出示三種表情的.圖卡與文字卡,請幼兒說一說,學一學。
(二)引導幼兒根據各種表情聯想相應的事情,并學說話。
1.分別出示與三種表情相應的圖畫,請幼兒看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最后,引導幼兒運用相應的表情,把圖畫上的事情用一句話講出來。
2.啟發幼兒根據三種不同表情,自由聯想與表情相應的事情,要求能用一句話說出來。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仔細觀察自己桌上的圖畫,要求邊看邊講述圖畫的內容。
然后,根據圖中人物的表情,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幫助語言能力差的幼兒學說話)。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把自己圖畫的內容用一句話說出來。
(四)教師小結:表揚大膽想像和發言的幼兒,并教育幼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做事之前要先動腦筋想一想。
(五)延伸活動:請幼兒把手上的圖畫貼在與圖上表情一樣的娃娃下面。
四、各領域滲透社會:利用日常談話時間,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在本班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練習,培養幼兒大膽完整地發言與說話。
五、生活中滲透家長鼓勵幼兒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引導幼兒說出做事的想法,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六、環境中滲透在活動室內張貼各種表情的頭像。
七、家庭中滲透要求家長給孩子講一些高興和傷心的事情,教育孩子要保持好心情。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四
“變化的量”是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的起始課。教材通過系列情境,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變量和變量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并嘗試對這些關系進行大致的描述,從而拓寬學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背景。
結合具體的數學情境認識“變化的量”,并通過描述活動,了解其中一個變量是怎樣隨著另一個變量而變化的。
通過舉例與交流活動,找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變量,描述日常生活中一個變量是怎樣隨著另一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能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正確表述量的變化關系;或用數學關系式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知道列表與畫圖都是表示變量關系的常用的方法,積累表征變量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大量生活情境中獲取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1、出示一則新聞信息:20xx年11月14日零時,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最新的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受國際油價持續大跌的影響,國內也出現了罕見的油價“八連跌”現象。
2、交流:你知道油價持續下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嗎?
3、思考:從這些影響中你發現了什么?(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相互依存的變量)。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相互依存的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出示妙想6歲前的體重變化的文字信息。
(1)提問:你有什么方式能將這些信息更加簡潔明了的表示出來嗎?
(2)觀察:出示淘氣和笑笑呈現信息的表格和圖,口答哪些量在發生變化?再說說用表格和圖呈現兩個變量分別有什么優點。
(3)交流:妙想6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5)反饋:練一練第1題,說說圓柱的體積和高之間的變化關系。
(1)提問:出示情境圖2,說一說,圖中有哪兩個變量?這兩個量是怎樣變化的?
(2)交流:學生獨立看圖,并口答教材中的三個問題。
(3)反饋:完成練一練第2題。
(4)討論:與上一題比較,這里相互依存的變化量變化規律有什么異同點?
出示練一練第3題: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的關系。
(2)引導比較:這里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與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3)反饋練習:將練一練第1題體積與高之間的關系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
2、你還能找出生活中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子嗎?
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鋪墊下一課時。
板書設計:
年齡、體重、特定區域、
時間、體溫、周期性、
nt數量關系。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五
1、讀題理解題意后,提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組織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
2、引導學生將句子轉化為“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數是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的”。著重讓學生說說誰與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
3、出示線段圖,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例2的解題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后全班交流兩種解題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4、鞏固練習:p21“做一做”(列式后讓學生說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當堂測評。
練習五第2、3、4、5題。
1、學生依據例題引導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關鍵句子分析,找到誰與誰比,
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點,照顧差生。
2、小組間解決疑難,全班匯報,教師講評。
四、談收獲、找疑難。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設計意圖: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習解決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中,我依然依據教學例1時教給學生的解答步驟進行分析解答,找出單位“1”,并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扣線段圖,直觀地理解題意,并引導學生從數量和分率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但本堂課,老師講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給學生討論、練習的時間稍為稀薄。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六
初步了解四季的明顯不同特征,及四季輪換的順序。
1、圖片數幅、故事錄音。
2、繪畫工具及紙張。
小熊登月成功嗎?會發生一些什么事呢?
1、小熊和小鳥在什么時候開始造飛船?
2、小鳥為什么要飛到南方去過冬?
3、小熊到什么季節把船造好?
4、它到底上天了沒有?
5、他嘗到的`冰涼冰涼的是月亮嗎?
6、什么季節會有白茫茫的一片雪地呢?
7、小熊看到的腳印是怪物的嗎?
1、聽故事繪畫其中的一個情節。
2、自由組合排出故事順序。
3、再次聽故事并觀察教師的圖片順序,證實自己的排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尋找錯誤的原因。
小朋友一起聽音樂。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七
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面對身邊這樣那樣的變化,孩子們會昂起他們的小腦袋好奇的向大人們詢問著。針對五、六歲兒童好奇、好問、好學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科學綜合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用眼、耳、口等多種感官來感知變化,親身體驗、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的變化。
1、能感知周圍生活中的變化,發展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2、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養成細心觀察,積極動腦,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好習慣。
1、自制的紙扇(用堿溶液處理過的紙做成)、酚酞溶液;
2、面粉、水、盤子、雞蛋、鹽等;
3、顏料、玻璃瓶、各種紙、剪刀;
4、醋、糖、飲料粉、小碗、勺子等;
5、氣球、打氣筒、橡皮泥、陀螺、風車等;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的游戲“身體變變變”,老師說出一樣東西,你們馬上跟你旁邊的伙伴用身體動作把它來表現出來,好嗎?(如傘、彩虹等。)。
1、魔術“會變色的扇子”。(紙扇是用堿溶液處理過的紙做成的)。
看,這是什么?(扇子)。
這把扇子是什么顏色的?(白色)。
我們來變個魔術,看看扇子能不能變成紅色?呀,扇子變成什么顏色了?(紅色)。
2、出示一盤面粉,提問幼兒:老師現在要加上一些水,加上后有什么變化?(變成面團)。
我們可以怎樣讓面團變得和現在不一樣?(捏、搓,教師示范將面團做成一個蛋糕。)。
面團還能變成什么?(面條、包子、饅頭、餃子、花卷等)。
3、講解變化。(只要與原來不一樣就是變化,包括顏色、形狀、大小等等,我們要讓它們發生變化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八
1.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的量。但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律而確定的。
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二、活動二。
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的規律嗎?
三、活動三。
某地的一位學生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數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現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你還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課我們將深入研究相關聯的兩個量,在變化時具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學上的應用。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九
(1)、正確理解關鍵句“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
(2)、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找到解題思路。
(3)、如何來理解單位“1”?(小組討論,理解這句話是把“我們人均耕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相比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表示單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4)、在分析題意的基礎上,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學生根據提示自學。
全班交流匯報:
2500×=1000(平方米)。
3、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4、鞏固練習:“做一做”,讓學生畫線段圖表示題意,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獨立解答。
三、當堂測評。
練習四第2題、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點,照顧差生。
小組內訂正后。
四、課堂總結。
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什么?(找出關鍵句、確定單位“1”,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
本堂課是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教學中,我緊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并事先復習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題,為解決與此相似的應用題做好準備。
由于本節課是分數應用題學習的初始,因而教學中,我除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教給學生分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特別是在如何找單位“1”這個關鍵點上,更是花了較多的時間,但我認為這是十分必要的。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
ppt:漂亮的線。
掛圖:《繡品》。
塑料線若干。
中國結一個。
體驗編織中的樂趣。
能夠合作進行簡單的編織。
欣賞中華文化中的刺繡和編織藝術。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這個月的主題是關于各種各樣的線,現在請小朋友們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畫筆來畫出漂亮的圖畫外,我們可以怎樣用線來表現出漂亮的圖案呢?(線貼畫、刺繡等)
二、過程
1、教師出示掛圖《繡品》。讓幼兒了解中國刺繡。
師: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看看這幅掛圖,這圖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繡品等)
這些都是每個地方不同的刺繡作品,我們來看看它們都繡了些什么東西?
你最喜歡哪一樣,為什么?
2、教師展示ppt,讓幼兒了解蘇繡。
師:我們剛剛說這是哪個地方的刺繡呀?(教師指著掛圖上的蘇繡)
我們蘇州的刺繡非常有名,接下來老師就給大家看看其他圖案的蘇繡。
(當看到工人刺繡的圖片時可讓幼兒模仿刺繡動作)
3、ppt展示中國結
教師拿出一個中國結給小朋友們看。
師:這個小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了,它叫什么名字呀?(中國結)
中國結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師這里還有幾張關于中國結的圖片,我們現在來看一看,中國結還有哪些樣式。
(有很多顏色,但普遍還是紅色為主;每種結都有不一樣的名稱)
4、編中國結
師:我們已經看了這么多中國結了,現在小朋友們想不想編一個自己的中國結呀?
下面老師就教你們編一種十字結。
5、幼兒作品展示,教師點評
師:沈老師之前給教給小朋友們編的愛心圈可以送給爸爸媽媽,編的這個中國結可以送給你們自己,編得長一點可以做手鏈,短一點在下面掛兩個鈴鐺可以掛在包包上做裝飾。
三、結束
師:今天我們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繡品和中國結,小朋友們也都編了自己的中國結,老師會把剩下來的這些繩子放在我們的手工區,想要繼續編的小朋友可以下課了去編中國結,感興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學編更多的中國結,帶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一
1、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
出示燈籠請幼兒猜燈謎:不洗不臟,越洗越臟,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嘗、(水)
1、水能變成什么?
2、天上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濕毛巾請幼兒討論濕毛巾怎樣變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結:小朋友說了那么多水的變化到底水是怎么變得呢?小朋友做實驗后就明白了。
把冰塊放到熱水中觀察冰塊的變化,幼兒自由討論,并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了水
教師在電壺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熱,請幼兒討論水加熱變成什么?并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首先讓幼兒摸一下鏡子的感覺涼涼的,照一照自己在鏡子里的樣子,然后把鏡子放到熱水盆上面一會兒,觀察鏡子與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討論并把結果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水蒸汽遇冷變成水。
請幾名幼兒把畫好的統計表講解一下并對做的比較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冰受熱變成水,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觀看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邊看邊提問: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陽公公放出萬道金光小水滴發生了什么變化?冷風一吹水蒸氣變什么什么?冷風繼續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變化?使幼兒加深對水的三太變化的`了解。
本次活動,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通過教師由淺入深的提問方法,發展幼兒的思維。并能動手動腦,通過實驗操作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幼兒通過觀察和思考,用記錄表格的形式,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通過與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觸,讓幼兒懂得珍惜水資源,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逐步產生珍惜自然資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環保意識。本活動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智能、藝術智能、語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幼兒能夠多元化的發展。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二
1.感受"月亮媽媽"表情的不同變化,體驗夜晚景色的美好。
2.知道夜晚會出現月亮,月亮會有不同的變化。
多媒體課件、音樂活動過程:
教師總結:因為天好黑好黑,屋子里開著亮亮的燈,我們唱著歌兒哄寶寶睡覺,告訴我們晚上到了。
(出示"烏云"圖片)(2)誰來了?烏云遮住了月亮媽媽的臉,你們想對它說什么?(教師帶領幼兒說出繪本中的語言對話)不行,不行,烏云,你別過來,別過來,月亮會哭的!對不起,對不起,剛才我和月亮說了一句話,現在我要走了,再見!
教師總結:烏云走了,月亮媽媽又露出了笑臉,不過這一次因為有了你們的幫忙,所以月亮媽媽比剛才笑得更甜、更開心了,謝謝你們!
(二)情感遷移重點提問:你想對月亮媽媽說什么?用一句好聽的話告訴她。
三.音樂延伸播放"搖籃曲",教師扮作月亮媽媽哄孩子們睡覺。
一天之中有白天和黑夜,本次活動是一個繪本閱讀,看了繪本以后,我發現文字較少,圖片簡單易懂,比較適合低年齡的孩子們閱讀,結合本月主題"白天和黑夜",我又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將繪本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改編,讓這本繪本更加符合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在主題背景下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在情感的發展上比較欠缺,希望通過繪本主人公"月亮媽媽"表情的不同變化,帶動孩子們內心的情緒變化,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夜晚景色的美好。
1.感受"月亮媽媽"表情的不同變化,體驗夜晚景色的美好。
2.知道夜晚會出現月亮,月亮會有不同的變化。
活動準備:
1.大繪本2.多媒體課件、音樂活動過程:
教師總結:因為天好黑好黑,屋子里開著亮亮的燈,我們唱著歌兒哄寶寶睡覺,告訴我們晚上到了。
教師總結:烏云走了,月亮媽媽又露出了笑臉,不過這一次因為有了你們的幫忙,所以月亮媽媽比剛才笑得更甜、更開心了,謝謝你們!
(二)情感遷移重點提問:你想對月亮媽媽說什么?用一句好聽的話告訴她。
三.音樂延伸播放"搖籃曲",教師扮作月亮媽媽哄孩子們睡覺。
本次教學活動是我根據一本繪本進行創編的,剛拿到繪本的時候我就被簡單的圖畫所吸引,因為它特別適合低年齡的幼兒閱讀,之后我又到網上查閱了資料,發現這個繪本是給0—3歲的幼兒閱讀的,因此在教學難點上我進行了提升,不僅有說的,想象的,還有情感上的培養。
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將目標的重點落在了情感表達上,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將目標牢記于心,無論是舒緩的音樂,還是簡單的繪本,到最后的哄寶寶睡覺,都是為了渲染一種氣氛,讓幼兒沉浸在夜晚的美景中。另外通過月亮媽媽表情的不同變化,帶動幼兒內心的情緒變化,體驗從難過到快樂的情緒轉變。
活動中孩子們令人意外的表達讓我感覺很驚喜,因此我也用簡潔巧妙的語言幫助他們總結和提升經驗,我始終告訴自己,孩子們真正體驗到的東西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我盡量讓他們表達,讓他們找出答案,而我則是傾聽者和引導者,到結束后我發現有一位幼兒在對著繪本上的月亮媽媽說再見,這時我終于體會到了這節課的成功點,孩子們已經深深的沉浸在故事中,他們真的喜歡上了"月亮媽媽",在回教室的路上他們還在高興的說著月亮媽媽。
當然整節教學活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語過于冗長,為了讓幼兒理解也經常重復語言,我應該給孩子們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以便于他們能夠更清楚的理解和表達。語言活動中還是要注重幼兒語言的表達,因此我將考慮如何讓幼兒在活動中多說,多方位感受。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能獎本學期做過的有關天氣生物、物質變化現象和過程的各種記錄進行分析、歸類、整理;能設計各種活潑的方式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2、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合作準備本組的展臺;能夠感受到自然界是在不斷地變化的。
3、能夠描述辦展覽的具體過程,并愿意將展臺搬到社區或街道。
材料準備:
本學期收集、制作的各種資料卡片,制作展板底座的材料等。
課時安排:
用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我們小組的展臺。
活動目標:
1、將本學期做過的各種記錄進行分析、歸類、整理。
2、能設計各種活潑的方式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3、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合作準備本組的展臺。
4.能夠認識到自然界是在不斷地變化的。
5.能夠描述辦展覽的具體過程,并愿意將展臺搬到社區。
實施過程:
1、本活動需要3課時,設計、布展和展示各占一課時。
3、指導學生布展活動的教學過程在學生課前作了一定準備的基礎上進行,要放手讓學生獨立活動。鼓勵學生在布展臺時,既要考慮選取生動、形象、合理的圖片、實物、文字等內容,又要美觀、視覺效果好。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各組進行評價,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適當的幫助。
4.指導學生展示總結活動的時候,分為三步進行;展示參觀——交流評價——總結。
(1)展示參觀的教學過程。學生各組展臺布置好后,組織學生參觀。參觀前,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參觀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能形成走馬觀花的過程。要求找出其他小組的優點和不足。
(2)交流評價的教學過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課堂上組織組與組的個別交流,學術討論,讓學生學習體驗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3)總結的教學過程。組織學生填寫教材95頁的收獲和改進意見。
二、到社區去辦展覽。
活動目標:
1、敢于把本組的展臺搬到自己住的社區進行展覽。
2、能聽取并記錄周圍人們對本組展臺的意見。
實施過程:
要求學生事先與有關部門協商,選好展示地點,把全班同學辛勤制作的展示板,搬到社區去展示,并做好宣講工作,廣泛征求社區成人的意見,以便改進。
評價建議:
“布置我們小組的.展臺”活動評價表。
主題明確內容豐富方法新穎分工明確。
水平1只知道某種類型事物變化的現象。只能展示一種類型的變化。只能用圖畫、實物和記錄表設計一般的展臺。有分工、但個人任務不夠明確。
水平2明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能展示兩種類型的變化并顯示變化前后的現象。能用自撰文字、圖畫、實物和各種記錄材料設計一般的展臺。有分工、分工合理、個人任務明確。
水平3明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運動的。展示三種以上不同同類型的變化,并顯示變化前后的現象。能用自撰文字、自創圖畫、實物和各種記錄材料設計展臺。有分工,個人任務明確,還能愉快安排合作的關系。
教學反思: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四
1、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天氣的變化,對每天的天氣感興趣。
2、知道晴天、雨天、陰天等天氣,學習使用相應的圖像來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嘗試用恰當的語言來表述天氣狀況。
【活動重點】讓幼兒知道晴天、雨天、陰天等天氣,學習使用相應的圖像來表示。
【活動難點】讓幼兒學習用恰當的語言來表述天氣狀況。
【教案準備】電視機、天氣圖像標志(陰、晴、雨),一張陰天的圖片、油畫棒、作畫紙。
【教案流程】。
1、師:“今天的天氣怎么樣?”“有太陽的是什么天氣?”“老師這里有四個表示天氣的標志,你覺得用哪個表示晴天比較合適?請你來幫我找一找晴天的標志。
“噢,原來晴天可以用太陽來表示。”
“那你還知道有什么天氣?”(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樣子的?請你來幫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標志。
“噢,原來雨天可以用雨點來表示。”
“噢,原來陰天可以用烏云來表示。”
教師小結:原來,當我們看到太陽就知道是××,看到雨點就知道是××,看到烏云就知道是××。(教師手拿標志,進行小結)。
2、游戲:學說“今天的天氣是×天。”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吧,老師把晴天,雨天,陰天的圖像標志都藏起來了,當我拿出一個天氣的圖像標志時,請你們用一句好聽的話“今天的天氣是×天”來表示”。
教師先后出示天氣圖像標志,先請個別幼兒回答,然后再集體回答。當孩子沒有說完整時,教師進行補充,要求孩子說完整。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天氣變化,有晴天,雨天,陰天,還有刮風、下雪等等,那你們是通過什么來了解每天的天氣變化的?”
“對了,我們可以通過看電視,看報紙,聽廣播,上網等很多方法來知道每天的天氣變化。”
2、“看,這是什么?(出示電視機)今天,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記錄天氣,當一回氣象預報員,預報天氣。”“今天的天氣怎么樣?(提示幼兒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氣)那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記錄呢?(出示太陽的標志),對,晴天可以用太陽來表示。那就請小朋友在紙上把今天的天氣記錄下來吧!”
3、幼兒制作當天的天氣圖像標志。
4、師:“我們的氣象預報員已經把今天的天氣記錄下來了,老師也把今天的天氣給記錄下來了,我也想當一回氣象預報員,(教師示范預報天氣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氣是×天”)現在,哪個氣象預報員愿意為我們預報天氣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氣是×天”)。
師:“寶貝,你們知道天氣預報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嗎?”“有了天氣預報,我們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氣的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們可以提早加衣服,熱了我們可以適當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前帶傘,帶雨衣,雨鞋等。天氣預報和我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們就去看看天氣預報,明天回幼兒園和自己的好朋友們預報天氣。”
更多和天氣相關的幼兒園教案分享給讀者們:
幼兒園數學創意教案小班:名稱天氣統計。
幼兒園中班科學探索教案:天氣預報。
春天天氣真好歌詞、簡譜、伴奏。
大班綜合活動《多姿多彩的天氣》。
生成主題活動“天氣”的設計與實施。
大班綜合主題活動_天氣。
大班科常_天氣預報。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五
1、對周圍生活中的氣象變化感興趣。
2、知道天氣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一段時間的天氣記錄、已初淺地了解一些氣象方面的知識、幼兒用書等。
1、問題導入::
(1)“今天天氣預報說今天的天氣怎樣?”
(2)教師請幼兒邊看天氣記錄表邊講述常見的天氣情況:晴、多云、陰、雨、雪。
2、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
(1)教師出示曬衣服、開運動會、發黃的樹苗、滑雪、漁船等,幼兒看圖講述。“你們從圖片上看到了什么?他們需要什么養的天氣?”
(2)幼兒討論:“怎樣的天氣會給人帶來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災害性的天氣?”
(3)教師小結:氣候的變化與人類的關系很密切,世界上萬物生長需要多樣的.氣候條件,但是持續長時間的過冷、過熱、過旱、過勞都會給人類造成危害。
3、介紹天氣預報:
(1)認識天氣預報。“既然天氣和人類的關系這么密切,我們怎樣才能提前知道天氣情況呢?你是經常關心天氣情況?你通常從哪些途徑了解天氣情況?”
(2)看圖了解預報天氣的儀器(出示百葉箱和氣象衛星的圖片)。
“百葉箱里的儀器室做什么的?怎樣才能知道全世界的天氣情況?”
(3)教師小結了解天氣情況的多種途徑及各種觀測氣象的工具。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六
科學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種形態――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即水在自然界同時以液態、固態和氣態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斷經歷著三種狀態的循環變化,促進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是溫度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回憶或觀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種形態――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討論它們之間變化的原因和條件。
2、尋求水的氣態和固態之間變化的證據,嘗試自主設計水的氣態和固態之間變化的觀察實驗活動。
3、分析水的各種狀態之間變化的過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態變化規律。
4、思考有關自然界水的相關問題,并嘗試用“水的三態循環”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觀測數據(證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2、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
3、初步建立物質不滅的觀點。
認識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種狀態可以互相轉變。
對水的三態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出解釋。
小組:水形態變化的過程及發生變化的條件討論記錄表,玻璃杯1只,冰塊1杯,食鹽
全班: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一、水的各種形態
1、師:在將近一個星期的學習以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水,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生交流
師:剛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種狀態,大家一起先來看幾張圖片和一些視頻。(展示)
2、師:剛才的圖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幾種形式。你能根據生活經驗說說你所知道的云、霧、雨、露、霜、雪、冰嗎,可以小組討論一下,試著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學生討論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態變化的過程及發生變化的條件
水的形態變化的過程變化的條件
霜水蒸氣(氣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氣(氣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霧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這些條件也許很多學生想不到,特別是霜和雪,答不出來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學了下一個環節之后再回過來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態循環
1、小結:我們剛才通過的討論和前面幾課的實驗和觀察,發現了液態的水能凝固成固態的冰,固態的冰會融化成液態的`水,液態的水會蒸發成氣態的水蒸氣,氣態的水蒸氣又會凝結成液態的水。
師:你能用圖來表示上面三者之間的轉化嗎?(學生畫)
(預設:(1)如果前面學生沒有討論出霜和雪的變化過程,這里可以再問一句:師:那么固態的冰和氣態的水蒸氣之間能互相轉化嗎?霜和雪是從水的什么狀態變化而來的?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如果學生還是不理解可以教師演示一個實驗: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燒杯里裝滿小冰塊,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鹽,過幾分鐘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態的冰晶出現。然后請學生解釋現象: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從而凝華成了冰晶。)
(2)如果剛才討論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總結中直接總結完整。)
熱量的變化引起了水的三態變化。
2、師:我們學了這么多之后,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海洋中的總不會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嗎?請同學們結合p58的圖,討論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師:學了這章,你有什么收獲呢?
2、閱讀資料庫,增長知識。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七
相識本身的心情,不但可以富厚與人來往的技巧,并且可富表達表示的伎倆,好比,繪畫表示人物的喜怒哀樂時,對心情的相識善根本。
別的,相識心情的寄義之后,還能進修合時地調治不努力的情感,情感,讓本身長期地擁有康健的生理。
1、能辨別根基的心情如高興、生機、悲傷、畏懼等,并對心情作出準確判定。
2、實驗體驗和表達差別的毒情轉變,感覺努力的情感。
3、“心情娃娃”人手一份(哭、笑、怒、愁)
―可以憑據本班孩子認知生長特色,撤除“愁娃娃”,由于愁的情感內在,孩子不輕易明白。
4、事先錄好的表現情感的音帶。
―可所以聲音(笑聲等),也可所以一句極有情感的說話似口.(如我們春游去了)
5、景象圖多少,在領獎臺上、女孩的帽子被風吹到樹上去了
6、操縱質料―“心境故事”、“心情面具”、“分類圖片”人手一份
一、游戲:誰來了聽表示情感的灌音:
先生:你聽到誰來了?你就舉什么心情娃娃?
―游戲開端一句“你聽到誰來了?一會兒捉住了孩子的心,孩子會比力感愛好一此。’
―圖上的孩子面朝里,等孩子說準確之后,再把圖轉過來
先生:說說本身的心情:你什么時間,會有高興(悲傷)的心情?
―從本身的情感中,領會心情的真正意義
先生(小結):平常我們會碰到許多事變,然則高興是最主要,以是,平常我們碰到不高興的事變,可以找先生和小朋友幫個忙。做個高興娃娃!
四、自由選擇心情游戲,表達和表示對心情的熟悉先生:本日,先生為你們預備了一些好玩的“心情游戲",你可以選你喜好的去玩一玩!
幼兒:選擇操縱心情游戲。
五、交換分享先生:你玩了什么?你怎么玩的?
―這些運動可以放在角落運動里舉行。在角落里.還可以放一些抱枕玩具,引誘孩子情感欠好的時間,可以在如許的情況里得以緩解,起生理勸導感化。
感教誨就愈顯主要。
1、富厚幼兒的情緒履歷。情緒、情感外在的表現,重要為心情,它離不開肯定的情境。老師經由過程灌音、圖片、說話形貌等模仿出幼兒生存中最常見的情感性題目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幼兒經由過程相互交換,有了更多的情感體驗與積聚。
2、造就幼兒的情緒智能。多元智能理論使得幼兒情緒教誨受到看重。幼兒手工制作本次運動,老師并未僅僅停頓在幼兒對差別情感體驗上,而是將引誘幼兒擁有努力康健的情感作為終極目標。老師創設“辦理題目,做高興娃娃"之一環節,在師生、生生同等“對話”中,積聚調控、排遣悲觀情感的多種要領,這是情緒智能的發蒙,有利于幼兒漸漸從天然屬性的初級情緒走出,有利于幼兒的情緒進修。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八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塊是水變的,冰又能變成水,并能用語言表達。
2、有探索冰變化的興趣。活動準備:冰塊、毛巾、熱水、大盆子、冰花、紙
一、激發興趣
小結:水遇到冷會變成冰。
二、引導幼兒感知冰的特征
提問:有什么感覺?(冷、滑)
2、再次玩冰(引導幼兒壓衣服、壓冰兩者進行比較)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硬)
3、(紙和冰進行比較)冰是什么顏色的?(透明)
4、小結。
三、冰的融化
2、實驗:熱水和冰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辦法讓它馬上變成水?老師給冰請來了好朋友,請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變化?老師到熱水,引導幼兒觀察。提問:你發現了什么?(豐富詞:融化)
3、老師這里有許多冰,請小朋友把它們拿到太陽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樣變化的?
四、延伸活動
1、幼兒到室外觀察冰的變化。
2、幼兒觀察冰花,教師講解冰花的制作過程。
3、請幼兒回家制作冰花。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十九
本課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溫度與水的變化》的第6課《水和水蒸氣》探究的是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變化。第一部分,通過“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觀察、討論水從液態變成氣態時是如何蒸發到空氣中的。第二部分,通過“加熱能加快水蒸發”的觀察實驗活動,幫助他們理解水獲得熱量后能更快地從液態轉變為氣態。第三部分“空氣中的水”,通過觀察活動,了解凝結,解釋第5課“小水珠從哪里來”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蒸發和凝結,本人安排兩課時學習《水和水蒸氣》,第一課時學習關于蒸發的內容,第二課時學習關于凝結的內容。本課教學是第一課時,學習“水到哪里去了”和“加熱能加快水蒸發嗎?兩部分內容。
現在三年級的學生基本是經過幼兒園的學習進入小學的,關于“水和水蒸氣”,幼兒園的科學領域活動中有了解過相關的內容。學生基本上有關于“蒸發”的生活經驗。但三年級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差。學生上科學課,往往玩興較大,科學探究意識、能力比較弱。對比實驗的方法,學生剛剛接觸過,有一定的了解。但學生的思維還缺乏嚴謹性,知識遷移的水平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學生設計對比實驗,尤其實驗的細節還是有一定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
探究固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科學概念:
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
2、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淺盤子中的水在陽光照射下會發生什么變化,同時結合生活中“水會干掉”的經驗,討論水的蒸發。
2、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人工加熱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
3、觀察把一個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個裝滿熱水的小杯子上會出現什么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感受、體驗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二、教學重點:探究固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準備:
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四、教學過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2、學生推測。
4、學生實驗觀察
淺碟子中的水減少一部分;碟子外沒有水漏出來。
5、提問:水既沒有流出去,也沒有滲入碟子中,它怎么會減少了呢?(水變成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去了。)
6、指導學生看書p54看漫畫和文字。
7、解釋: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樣干掉的?試試用圖畫的方式把你的解釋展示出來。
(二)加熱能加快水蒸發嗎
1、討論:水在什么條件下會蒸發變成水蒸氣?什么情況下蒸發的更快些?
2、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預測
3、小組討論一下(參考p55)。
4、學生討論后匯報
5、實驗:取兩只相同的不銹鋼長柄湯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擱在桌面上,用書本墊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擺放(使水不會流出);另一勺水則放在蠟燭或者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6、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課件出示: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還要注意避免燙傷身體――不要用皮膚直接接觸加熱過的勺子;
2、遠離水沸騰后產生的蒸氣。
7、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8、小結:水蒸發的快慢與水吸收熱的多少是有關系的,水在受熱的情況下蒸發會加快。
(三)空氣中的水
2、學生討論后匯報
3、演示: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熱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4、提問:有什么發現嗎?你能解釋嗎?
5、學生交流、教師講解。
水的變化教案(專業20篇)篇二十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變化,我們采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變化。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律。
重點:讓幼兒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么,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后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并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后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1、活動前半個月請
家長和孩子
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里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么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
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
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后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么?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