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指在內容和結構上都能夠準確表達作者的觀點,并且具備清晰的邏輯關系和精彩的文采的一種寫作杰作,它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和思考,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深度思考和豐富想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一
奶奶在世時老也閑不住,每天就在家做飯、洗衣服,媽媽怕奶奶太累,每次都把換下來的臟衣服藏起來,可奶奶就像有特異功能似的,每次都能把臟衣服找出來洗的干干凈凈。
還記得有一天早上,我起來晚了,來不及吃早飯了,奶奶要給我帶飯,但媽媽因為我睡懶覺生氣了,不讓給我帶。等媽媽上班走了,奶奶立刻從冰箱里拿出了一袋奶并把它揣到懷里,急匆匆的給我送到了學校,還給了我一元錢,并叮囑我說:“下課后你再買個面包吃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懂事了,我想:將來,我要是有了好吃的一定先給奶奶吃,可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我11歲那年,奶奶因急病不幸去世了,當時我傷心及了,哭著要奶奶,可奶奶再也聽不見我的哭聲了,我再也見不到慈祥的奶奶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她啊!奶奶,您還記得我小時候嗎?我曾對您說:“我長大要是能去美國留學,就一定讓您去給我做飯,您總是笑著說:“要是真的,那我明天就學英語。”可是您怎么不等到那時候就離開了我呢?奶奶,我是多么想長大后好好的照顧您,孝順您啊!
每當回想起奶奶給我送飯時的情景,我就更加思念我的奶奶。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二
飲馬河畔有一座美麗的小城。在小城跟平路旁,靠近街面有四間紅磚瓦房,這就是我奶奶家。在這里,有我跟奶奶之間無窮無盡的快樂時光。
奶奶身高一米五八,身體硬朗。今年雖然已經68歲了,但看上去卻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好象五十多歲的樣子。花白的頭發下是一雙黑寶石似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散光鏡,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奶奶雖然個子不高,還稍微胖了一點兒,可干起活來卻毫不含糊,做家務、清理雜草、給果樹噴藥……干什么都是有模有樣。
奶奶生平沒有什么愛好,唯獨對花情有獨鐘,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那些花是否需要澆水、施肥。從奶奶手中養出來的花,盆盆都惹人喜愛,每當有客人來時,臨走前都會對奶奶的花贊不絕口。奶奶養的君子蘭猶為出眾,每到夏天,君子蘭花都竟相開放。每當有行人路過時,都會問一問這花是真是假,如果有人向奶奶詢問養花的技巧,奶奶還會毫無保留地給他們講解,得意的神色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
奶奶非常疼愛我,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給我吃,吃什么好吃的都要分給我一份,我雖然小,但也知道奶奶對我好。跟奶奶是寸步不離:奶奶種菜,我也種菜;奶奶除草,我也除草;就連奶奶上廁所時,我也要在門口等候。
有一次,我在院子里追這雞跑,奶奶叫我停下,我哪里聽得進去?結果雞一下飛出墻外,我跟奶奶便追了出去,只見雞跑進了一個胡同,奶奶繞道而行,到前面把雞堵住,雞便往回跑,又見我在胡同這邊,斷了它的“后路”,便只好束手就擒,我提著它就往家跑,生怕誰奪了我的“戰利品”。奶奶樂得合不攏嘴。
最有趣的是奶奶喂我吃飯。我不愛吃飯,每頓只讓奶奶盛一丁點飯,奶奶知道長身體時,這點飯是不夠的,當飯快吃完時,奶奶便會說:“老孫子,看看是不是爺爺回來了?”我一回頭,奶奶便往我碗里加了點飯,飯又快吃完了,奶奶便會說:“老孫子,快看,這回爺爺好象真回來了!”我一回頭,奶奶又往碗里加了點飯。就這樣,我跟奶奶在歡樂中度過了我美好的童年。
這就是我的奶奶,一個和藹、疼愛我的奶奶,一個我永遠的好朋友——奶奶。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三
我家有個愛美的“老祖宗”,那就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平時不愛說話,但見了我,就與我論三道四,好不親昵。
天未亮,就聽見奶奶房門開動聲,奶奶是我家起得最早的一個。要說吧,老人家應當多睡,這樣身體才健康。但對于我的奶奶而言,每天的開頭是最重要的:首先是把自己的“窩”整理好,別看奶奶年紀一大把,但整理床還是有一套功夫的,不說她能疊出豆腐塊的那手藝,單是雞鳴的時間便完工的速度就讓人驚嘆。而后是梳洗頭發,古朽的木梳有條不紊地理順銀線似的頭發,柔順得像剛出鍋的細粉,還冒著呼呼熱氣,近一小時的時間便從這齒縫溜走。
奶奶十分愛干凈。夏季不說,冬季至少每隔兩日就要換一套衣服。奶奶還有些小固執,每當媽媽要將她的衣服拿去洗時,她就偷偷拿回來自己洗,自己晾。
按理說老人家不太穿花衣服,奶奶卻不以為然,總愛買花衣裳,而且是越艷越好,只因她覺得人老了穿花衣服會更顯年輕。
奶奶視力不好,總是悲嘆著:人老了,為啥視力也要差去。對于愛美的她來說,這似乎成了她晚年的一大遺憾。
雖然視力上有些缺憾,但奶奶十分熱衷于賞花。她最愛的是菊花,菊花開得艷,開得盛,正如中老年婦女一般,雖走向人生的盡頭,但始終富有青春活力。
奶奶的老屋旁種滿了各類花:百合,蘭花,丁香……最多的當屬菊花。到了花季,奶奶的屋邊就躥出五顏六色的花,熱鬧地把老屋團在中間,這時奶奶便在花叢中游賞,手上的花灑在陽光下舞動出七彩的水色,讓她活像一個勤勞美麗的“花仙子”。此刻,我突然覺得奶奶不是七八十歲的老太太,而是一個年方十八的小姑娘了。
花盛時,奶奶或剪下最美的幾枝擱置室內,給空蕩而缺少美感的小屋增添色彩,或精心挑揀出幾束,上別人家嘮嗑時再新鮮出手。香氣彌漫間,不僅奶奶的房間格外迷人,就連鄰里間也洋溢著熱情的香氣。
奶奶一生愛美,也十分勤勞。堅持自己養花種菜,洗衣做飯。奶奶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從不覺得奶奶日漸衰老,反而覺得她仍有著青春的朝氣,年輕的活力。愿我的奶奶度過一個幸福且美麗的晚年。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四
一個60多歲的老人,個兒不高,銀絲般的頭發縛在一起盤成了一個小小的發髻,她就是我的奶奶,在家里奶奶可是一把好手。
爸爸媽媽起早摸黑地工作,家里的家務誰來做?是奶奶,燒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樣樣都行。奶奶對我跟我弟弟尤為關心,早上幫我們準備豐盛的早餐,傍晚在門口等我們放學。調皮的弟弟總是不認真做作業,奶奶還得承擔輔導弟弟功課的任務,因為奶奶只上過一年級,所以弟弟的許多作業奶奶也是一竅不通,那么,輔導奶奶的.重任只好交給我了。奇怪吧!為什么不我直接輔導弟弟呢?一個原因是弟弟不聽我的話,幫他輔導簡直是在對牛彈琴;還有一個原因是奶奶自己提出的,奶奶說自己大字不識幾個,也想趁此機會讓自己有點學問。所以每天傍晚總能看到老少兩代人埋頭苦讀的情形。
平日里奶奶是個特健朗的人,辦起事情來特別地利索,可上個星期奶奶生病了,這下可把大伙擔心壞了。叔叔、阿姨、姑姑、大媽都去醫院看望奶奶,看著奶奶一天比一天憔悴的樣子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難受,我該為奶奶做些什么呢?奶奶這一病弟弟好象也懂事了不少。那天弟弟把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裝在袋子里要跟我一起去醫院看奶奶,說給奶奶帶吃的去。奶奶見了特別高興,病也好了不少。我也專門向媽媽討教了幾招廚藝,給奶奶燒了幾道菜,奶奶吃得特別開心,還說這是她吃過的最好吃的菜。我跟弟弟還約好,每天一放學就去看奶奶,給她講故事,好讓奶奶的病快點好起來。
終于,前天奶奶出院了,不過醫生說要在家多修養。可我奶奶是個特閑不住的人,感覺稍微精神了一點就又開始忙這忙那了。所以,媽媽給了我跟弟弟一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看住奶奶,只準休息不準干活。嘿!別說,媽媽這招可真靈,弟弟一撒嬌,奶奶就沒轍了,只好放棄干活。可奶奶老悶在家里也不舒服,該給奶奶安排些什么活動呢?我來教奶奶下跳棋,哈哈!正合奶奶的意,瞧,奶奶已經成跳棋迷了,一放學奶奶就迫不及待地要跟我下棋,還羨慕地說:“你們可真幸福呀,我們小的時候,除了干活什么都不會。”“奶奶,以后你想玩什么我們教你。”我跟弟弟異口同聲地說。奶奶開心地笑了。
奶奶,十幾年了,您一直這么細心的關心照顧我,您的恩情我會永遠記得。盡管您的恩情,我永遠報答不完,就象小草報答不完陽光的恩情;象小鳥永遠報答不完樹林的恩情。但我仍要對您說:“奶奶,感恩你!”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五
童年的趣事有很多,有事會讓你開懷大笑,最讓我好笑的是我想長高的時候。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懂,別人一直說我長的矮,力氣小。然后我就想變成大人。回家的時候,我問媽媽怎么樣才能長高變成大人,媽媽說多吃點飯,多運動就能長高。于是,媽媽就和我去買菜燒好吃的'了。
回到家,我看著媽媽燒菜,看到媽媽總是喜歡加一點白色的東西在里面,我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這是鹽,放在菜里,菜會很好吃。我點了點頭,是不是吃飯就能長高,而菜里面有鹽,那就等于是鹽幫我們長高,直接吃鹽不就行了。我端一碗鹽到桌子上,叫媽媽盛一碗粥給我,我把勺子放在鹽里攪一攪,想嘗嘗味道如何,我以為鹽很甜,就吃了一大口鹽,剛進口的感覺是沒有的,但含在嘴里的時間越長,鹽就越咸,咸得我眼淚直流,還好桌上有一碗粥,我立馬把碗拿過來喝幾口。媽媽看我這副樣子急忙跑過來,媽媽發現我嘴上粘著鹽,便哈哈大小,我說:”你不是說多吃飯菜就能長高嗎?“媽媽大笑:“可我沒叫你吃鹽啊!”我不解:“菜里面有鹽,菜能讓我長高,還不是因為鹽。“媽媽笑得跟厲害了:”菜和鹽配起來是讓菜更好吃,飯菜的營養也可以幫你長高。“真倒霉,白受了一回苦,但我還是想要變高。
我穿著媽媽的高跟鞋和大長裙,就像新娘一樣,媽媽看到,拿起手機就拍,我看媽媽在拍我,就擺起了造型。爸爸正好回來,看到手機上的我,不禁贊嘆道;”我家又多了個小美女。”
現在想想我的童年,可真是天真可愛啊!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六
夏季炎熱的天氣里多些讓人不心稱的事。
失群的雛鳥顯得‘孤’。
我寄住在外婆家,與她的交談不多,很是覺得陌生。
日子平常普通地流逝著…。
中午時分的太陽總是熱的,而我往往都要背上包去學校。
水泥路上飛揚著細土與熱流,依附在肌膚表面的汗水,滴落在眼部;咸澀咸澀的。
天氣晴朗得清晰,讓人迷茫﹑心喜。
黃色斗笠﹑深藍的衣,是位女性老者;向我走來。腳步早已停留,眼睛感覺面前的`人很是熟悉;心生好奇。
腰部兩側似乎藏了什么,看上去很沉、很圓、很大。
取下斗笠。意識地叫了聲“奶奶”,是的!不可能認錯,即使分別了一星期多…。
她笑了笑便把雙手往口袋淘,眼前的是時季水果黑布李子;烏黑圓潤地發亮著…。
雙手去接發現手太小拿不下。她看了看,往我褲袋塞了兩個,剩下的往我手心去。褲袋兩側明顯鼓著兩個大圓球,手上還有一個!她便滿意地笑了,說“星期六日回去看看姐姐們”。
熱燥的空氣里,容易蒸發和虛脫。黏糊的眼,渾濁的鼻音“嗯”了聲。
她帶著那黃色的斗笠和深藍的衣往回走去…。
我一直在她身后望著,直至那股熱流模糊了身影…。
我知道路程很遠,太陽很大、很熱,李子也很大﹑很重…。
卻少了真正意義上的‘圓’!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七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是不喜歡我的,因為我的性別。在我之前,家里已經有兩個女孩了。奶奶因為只生了父親一個男孩,所以極希望家里能趕緊添個男丁的。具大的失望讓她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到了我的身上。曾聽母親講過我悲涼的嬰兒時期,那時,父母要去上工,姐姐們要上學,因此,我總是孤身一人躺在冰涼的土炕上,困了就睡,醒來就睜著一雙黑豆豆的眼睛四處看,肚子餓了,哭上幾聲,但是不會有人理睬的,即使奶奶就坐在門口,她也不會進來瞧上一眼。因為久不見人,偶爾有人來,我反而嚇得直哭。也許正因為此,導致我的性格內向而又懦弱。
我漸漸在別人或喜歡或討厭的目光中長大。奶奶似乎對我也添了一些疼愛,但這份疼愛相比起姐姐來顯得是那樣的稀有。那時,我的兩個姐姐晚上都可以跟著奶奶睡,唯有我,很少有和奶奶親近的機會。幸而那時有母親給了我一些偏愛,讓我不至于覺得孤單。為此,鄰居們總開玩笑地說我是沒有奶奶的孩子。
因了這些,我與奶奶總是顯得很生疏,我不敢和姐姐一樣在奶奶面前撒嬌,不敢讓奶奶給我梳辮子,甚至不敢和奶奶多說話,在我的心里,對奶奶的敬畏多于親情。記得有一次,奶奶上廁所的時候摔倒了,二姐看到后立刻跑了過去,把奶奶扶了起來,我卻猶猶豫豫地,終于沒有過去。后來,我聽到奶奶給別人說我和她不親,看她摔倒了也不管,其實,我知道,不是我不管,而是我心里的那份敬畏阻止了我的腳步。
然而,固然有一份隔閡存在于我和奶奶之間,那份親情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割斷的。我對奶奶的感情隨著年齡的遞增也日漸深厚。那年,當看到一直神采奕奕的奶奶突然癱瘓在床的時候,我的心里涌上深深的'疼;當看到不能動彈的奶奶用手捶打自己的雙腿時,我忍不住淚如泉涌。
記憶最深的,是那年我考上中專離開家的那一天。臨走時,我到奶奶房里和她告別,奶奶拉著我的手,一個勁地叮囑我在外面要小心。走出房門,我回過頭去,看到了玻璃窗里奶奶滿含不舍眼神,溝壑縱橫的臉上布滿了對遠行的孫女的慈愛。我咬了咬唇,在心里暗暗說:奶奶,等著我,我一定要請來最好的大夫為你治病,然后帶著你到全國旅游。那時,剛滿16歲的我天真地以為,我親愛的奶奶至少還會活十年。
兩天后,我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他告訴了我奶奶去世時的情形,并說,因為離得太遠就沒有告訴我,想到奶奶去世時,我不能陪在奶奶身邊,我的心里又是一陣鉆心地疼。
寒假回到家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奶奶地遺像前,磕了幾個頭,然后對著她的遺像訴說著我對她的思念和沒能送她一程的遺憾。那時,我能感覺到奶奶慈愛的目光一直在注視著我,我想奶奶一定能聽到我的話。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八
梧桐花落了一地,穿過巷子的我注意到了這一地的凋零,彎下腰用手輕輕地撫摸那落下的梧桐花,細膩溫和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想起了小的時候奶奶經常用梧桐花煮水給我洗長疥瘡的腿。
童年時光里,那個整日整夜瘋跑的我,經常貪玩得忘記了回家吃飯,因為怕挨打便順路拾些干柴,交給父親。可有的時候因為錯過了寫作業的時間,還是要挨打的。當父親的拳頭將要落下時,奶奶踮著小腳死命地攔著,才幸免于難。
那時,奶奶在我的記憶中就是一位慈祥的保護神,她梳著一個老式的發髻,身穿一件舊式自制大褂,十分勤勞,除了擅長講鬼的故事,還喜歡做一些花糕,刺猬饃,糕上面鑲嵌的是紅棗,刺猬饃是發好的面團揪出一個個的小刺,然后用綠豆或者是紅豆鑲嵌在饃的兩邊做眼睛。有時她也教我包水餃,包水餃的時候,奶奶瞇著雙細長細長的眼睛,十分耐心,當看到我學的十分認真時,就用兩只長長的胳膊摟住我使勁地親了又親。花在包水餃的過程中,從奶奶的嘴里知道餃子的別名叫扁食,這是山東人的傳統叫法,直到今天,有許多地方還在沿用,回想起來奶奶的祖籍應該在山東,是什么原因讓他背井離鄉來到河南魯山與爺爺成為了一家?奶奶是童養媳嗎,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時候便因生活所迫被父母親送人了嗎?一個個謎團油然而生,到現在我突然發現從小到奶奶離開的那一天,聽過奶奶講過無數古代的奇人趣事和鬼怪的故事,但卻從沒有聽過一次她講自己父母親的事情。好可憐,頓時覺得奶奶是非常的可憐,也非常堅強的。
一個小女孩子從小便離開了父母,那么或許她的父母對她也不是格外地疼愛,或許就沒有給她親情。是三歲還是五歲或者是六七歲?奶奶便離開了父母遠離他鄉?再或許從小就沒有了父母,被哥嫂賣到我的老家河南魯山爺爺家?唉,想來想去也沒有一個結果,兒時只顧著吃,顧著玩兒,哪里過問過奶奶的辛酸和不易,一個勁兒地享受著奶奶的愛,而如今品讀著童年人生的我,卻又想挖掘奶奶的過去史了。
奶奶的學名叫董學新,一個很有朝氣,很有學識的名字,單沖這名字我就猜測判定奶奶的父母是個有學問的人,沒有把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狗蛋狗剩什么的就是相當有文化家底的了;再或許奶奶是個書香門第,可為什么卻從小便將女兒遣送他鄉了呢,或許是那個時代鬧饑荒,全家落魄搬遷?嗨,這可真是個謎啊。再或許,奶奶的父母沒有什么文化,但卻渴望自己的孩子有學識,掏錢請人起了這么個有文化的名字?董學新,簡言之就是要把生活過出新模樣。想著想著,思緒被風兒牽動著回到那個悠久的年代,我剪著齊耳的短發,蹦蹦跳跳地在院里的'大槐樹下,纏著奶奶要吃的,吃過了還要聽奶奶講鬼的故事。奶奶已經累了一天了,想休息休息,但還是搖著蒲扇,坐在那個古老陳舊的大藤椅上,一邊講一邊替我扇走身后腳下的蚊子,那些鬼怪都是虛無縹緲的,但總被她描繪得有鼻子有眼兒,有的時候我竟真的認為屋后會時不時冒出個女鬼來,經常嚇得鼻竅生煙。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著,一直很平靜,也很坦然。我依偎在奶奶的身邊,享受著這份溫暖。
直到有一天,奶奶的朋友來看奶奶,那是一個小腳老太太,個子矮矮的,滿臉的皺紋,牙都癟了,裹著雙和奶奶一樣的小腳,穿著個舊式大褂端著一盆自制米酒送到我們家里來。我在一邊玩耍,奶奶與她并排坐在院內的石墩上,同聊了很長的時間,言語間,我瞅見她們倆都先后抹了眼淚,又用衣角拭了拭眼角,然后順了口氣,沉默了一晌后,小腳奶奶便要告辭了似的。等她走了后,奶奶告訴我:“這位奶奶可憐得很吶,從小送到丈夫家做童養媳,等成家了后,丈夫又嗜賭,為了還賭債,騙她出了門騎上驢子將她賣了,唉一提起她就想起了自己……”說著,說著,又用衣角拭了拭紅紅的眼眶,我也裝模作樣地憐憫了起來,但并沒有陷入這種氛圍當中,真的無法融入她們的情緒里。但感覺奇怪,奶奶為何也會抹眼淚?難道她真有類似的遭遇?她也象那位小腳奶奶一樣從小便被賣來做童養媳?真的記得爺爺年輕的時候好賭,想到這里不敢再想了,我怕自己的記憶中會穿插一段有關奶奶的悲慘史。這位騎驢來到信陽的奶奶以后很少出現在我的眼前了,我倒希望經常可以見到她,因為她有著和奶奶一樣善良的眼睛。尤其是臨走時,我望見她將一盆米酒倒在了我家的老瓷盆中。那一霎那,好像有許多的不舍與難以表達出來的情感,她有像我這般大的孫女嗎?一想起她是騎著驢子被賣到信陽的,便會心酸。
她走的時候,有些蹣跚,是因為小腳的緣故嗎,一時間對小腳也產生了好奇,等奶奶晚上休息的時候,我繞到床尾,脫去她的布襪子,仔細地端詳那一雙被纏過的小腳,看到整個腳掌處只留一個大拇指,其余的四個腳趾全被彎曲地扭到腳掌下,形成一個三角形狀。哇,四個腳趾的骨頭都被扭曲了,那當時纏足的時候有多疼啊。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又仔細地詢問了奶奶纏足的經歷,又在百度里查閱歷史記載,“小腳一雙,眼淚一缸。”才完全得知女子纏足是要蒙受極大痛苦的。纏足約從四五歲開始,講究的人家一般挑農歷八月二十四日這天給女孩裹小腳。纏時先將腳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條裹緊,取其澀而不易松。等腳型固定后,穿上“尖頭鞋”,白天家人扶著行走,以活動血液,夜間將裹腳布用線密縫,防止松脫。到了七八歲時,再將趾骨彎曲,用裹腳布捆牢密縫,以后日復一日地加緊束縛,使腳變形,最后只靠趾端的大拇趾行走。纏到“小”、“瘦”、“尖”、“彎”、“香”、“軟”、“正”,才算大功告成。這時我仿佛看到四五歲時的奶奶,被大人扶著墻根,一步一步地挪動著,臉上的表情痛苦忍耐,心中不由得寒噤起來。奶奶出生于一個男權社會中,是女子受壓迫和摧殘的年代,男性的扭曲審美觀導致許多女性腳部畸形,我看著這三寸金蓮,一點美的感覺也沒有,反而覺得很丑陋也不健康。或許在古代男人眼中,纏足女子都是楚楚可憐的,是淑女,我覺得很幸運生在現代社會,我可不想生活在那個封建年代做一個纏足的淑女。
過年的時候,我經常和姐姐哥哥們一起跪在供桌前,沖著爺爺年輕時的照片拜了又拜,拜過后就可以吃年夜飯,得壓歲錢了。拜完后,我望著爺爺英俊的照片,使勁地端詳著,仿佛可以從照片中看出奶奶的故事來。望著望著,有些遺憾,好端端的一個人怎么就嗜賭了呢,聽說經常偷拿家里的錢,被奶奶失望的拳頭攆出了家門,后來便杳無音信了。難道在外又成了家,每次問奶奶,奶奶先是嘆口氣,失落地回答道:“被抓了壯丁,遇上日本鬼子的飛機轟炸,被炸死了。”爺爺年輕時這么英俊,看來奶奶當年纏足后相當窈窕,令人傾心,不然一個童養媳在爺爺面前怎會如此強勢,竟將嗜賭的爺爺打出了家門。隨著一朝一夕的輪回,我逐漸結束了對奶奶身世模糊的判斷,在很久的時間里,沒有對任何人包括父親提起奶奶的身世之謎。
又一次起了好奇心的時候,是在父親四十五歲的那天。記得那天,奶奶又包了水餃,邊包邊嘴里念叨:“吃扁食嘍!”包好后,又踮著小腳,顫巍巍地圍著鍋排數數:“一五,一十,一十五……”扁食,一種古老的名稱,這兩個字便隱藏在腦海里,時不時被我翻閱出來,從百度和書籍里得知叫扁食的山東省臨沂有新字輩,難道奶奶的是山東省臨沂人,那樣挺好的呀,我喜歡山東,因為山東有令人留戀望返的海,有這樣的一個祖籍,我以后便可以去尋根了。一時間處于興奮狀態,忘記了奶奶曾經受過的纏足之苦,也拋掉了那位騎著毛驢被賣的奶奶的悲慘身世,一個勁兒地高興著呢。這個時候的我,真的忘記了她們畢生的遭遇,或許奶奶的朋友,曾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被賣到信陽的她生活狀況如何?再嫁的丈夫善待她嗎,她輾轉一生,顛沛流離,與奶奶成為莫逆之交,或許在與奶奶聊天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糾結。奶奶卻完全懂她,并用柔善的胸懷容納了她的故事。而我卻不能完全地懂,心里牽掛的是她還來不來,來時是否還帶來一盆香甜的米酒,過去壓抑女性的年代,摧殘蹂躪多少顆女性的心,她們碎了的心是否得到過慰籍?一個個的問號,迎面撲來,我不停地思索,仿佛那些追尋的腳步從不會停歇。
這種追蹤的心情,一直在胸間縈繞,直到有一天,我無意間聽見生活在平頂山的親戚說起扁食的典故,一時間,象落入了萬丈深淵似的,失望了,原來奶奶是河南平頂山那邊過來的,而不是山東人,我竟不能做著尋根去山東的夢了。急忙回家查閱資料,果然河南平頂山也有董字輩,唉呀,自己太孤陋寡聞了,但突然思路一轉,心想要知道不該和平頂山的親戚聊天的,那樣我就可以繼續做著晚年追蹤尋根去山東居住的夢了。在山東生活多好,長年有海相伴,還可以吃海鮮,這樣的美事竟被一盆冷水給潑滅了,好掃興。于是,再也沒有興趣去翻閱山東董氏輩資料的閑情逸致了,但心里在長久盤旋的是奶奶的小腳,奶奶童年的經歷,奶奶短暫的愛情,奶奶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送米酒奶奶尚未透露的人生故事。余下更多的時候,我便空對著爺爺年輕時的照片和奶奶彌留后的照片凝神,仿佛要從這兩張照片中繼續挖掘出一段愛情史話似的。
奶奶的身世似乎被好奇的我揭開了,但又好像仍然是個謎,留給了我,像燃起的一柱香裊裊繞繞,經久不散。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九
“人間最美四月天”似乎對四月有著不可訴說的情懷,有著特別深的抵觸。四月的微風吹的很舒服,這也許是我最后一次慵散的享受四月那暖暖的微風,五月就快要到來了。四月是一個多事的季節,四月是一個改變的季節,四月也是一個傷感的季節。
四月的陽光,暖的讓人心醉;四月的小雨,輕柔潤滑;四月的風,暖意之間偶爾夾雜著一絲絲涼意。四月,曾經認為最美的季節,明天一切都會改變,也許會生不如死或許死了也會是另一種解脫。從小就覺得,如果可以選擇死亡的時間,我寧愿死在最美的四月里最美的那一天。一直都不是很堅強的人,甚至懦弱到想一死了之,平時總是假裝很幽默的調侃自己過的還不錯、很開心。
我知道我們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都選擇了與之相反的路,一直不愿意放手是我的錯,明知道看不到明天與未來卻一直不能去釋懷。”如果不能相濡以沫的相守一輩子,就讓我們相忘與最初”我們都應該學著去接受和看清事實的,不能永遠活在假想中。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
5月,一個對我來說是一段特別的時光,仿佛人生中的一段濃縮,好似一杯濃烈的伏特加,酸甜苦辣都融入于五月這杯酒里。人生如白駒過隙,時光是手里的流沙,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星星點點的滑落,落在我心中小小的沙漠里,那些痛苦的淚水和辛勤的汗水在一滴滴的澆灌著沙漠里一顆叫做記憶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開出了一種叫做回憶的花朵,美若丁香。
五月,昭蘇的雨水很多,滴滴答答的,讓我想起了喚醒我起床的鬧鐘,一圈圈滴滴答答的旋轉著,又好似沒有翅膀的旋轉木馬一圈圈的旋轉著,從十二點方向到十二點方向,從開頭到終點不知疲憊的旋轉著。留下的只有我漸漸蒼老的容顏和一顆飽受風霜雨露洗禮而愈發堅強的心,夢想在心里,所有的積淀和經歷為那小小的夢想筑起了厚厚的叫做心的殼,保護著我那小小的夢想,以至于我朝著夢想的方向出發,堅強的心臟給我了我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告訴自己要相信自己。鬧鐘和旋木即將帶走這段五月,卻留下了一抹丁香的清香,游離在夢想和現實的縫隙里,久久不散。
五月,是紅色的也是黑色的,如同火紅的太陽和爛漫的笑容,陰沉的烏云和悲寥心境一般。在五月我得到了很多,同時也失去很多,這就是現實吧,很殘酷也很公平,對于失去的東西,我很痛心,因為五月只有一次,但我不可以哭泣,坦然的面對失去的東西,剪斷風箏的線也是一件好事吧,任它自由的飄在藍色的空氣里,消失在我模糊的視線里,漸行漸遠。
五月,消失在我的臺歷里,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最終成了泛黃的舊照和所謂美好的回憶。
六月,你好,我知道我要開始忙碌了,送走了濃烈的五月,遺忘即將消失的五月,迎來嶄新的六月。我準備好了,正年輕的歲月是我奮斗的日子。六月的雨水會帶來五月的影子,如果下雨我就好好的淋一場,也許會想起什么吧,一定會想起什么。無論,無論,我還是會好好的面對我的生活,面對我的一切。因為我從未停止我的腳步,因為我還在堅持我的態度,我想這就是我吧,就讓六月的雨水來的淋漓些吧,因為我準備好了,勇敢的去面對,六月,我來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一
我是一個不常回家的混兒,每逢過節,母親打電話出奇的殷勤,倒不是她有多想念自個兒,而是常常埋怨自家的那個老太太。老太太是我的祖母,年紀跨了百年,身子骨依舊相當硬朗。清明之際,我回到家的時候,看見老太太獨自一個人坐在鐵門外,雙眸空洞地望著稻田上拔秧的叔伯。老太太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早夭,剩余三個兒子輪著贍養她,真是過上了皇太后的生活。照理來說原本安詳晚年的日子,卻怪生異端。
老太太的脾氣越來越大,逢人就罵。
老太太喜歡獨自一個人生活,我父親原本好心地勸勸她,卻被老太太劈頭蓋臉罵了一頓,無奈之下,一家人給老太太整了一個大倉庫出來,供她燒菜做飯。記得那天母親把我接回家的時候,原本放農具的倉庫被整理得干干凈凈,老太太像尊佛像一樣坐在鐵門旁,也許因為年老失聰的關系,聽不著狗喚雞叫,更不知常年未回的孫兒站在她的身后。我母親趕緊催促我和老太太打聲招呼,老太太的年紀大了,脾氣越來越糟,他們說老太太連自己兒子都瞧不清了,可是卻見得自己的孫兒。
每逢過節,我依舊有一堆事情要做,這回,我倒是沒有那么趕急,而是卸下自己身上的重物,搬了一根小凳子挨在老太太的身邊。小的時候,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偌大的房子獨獨亮了一盞燈火,老太太成了我的長輩,又成了我的養育人。十幾年前,老太太似乎還聽得見,看得清楚,認得誰是她的兒子,脾氣也沒那么糟糕。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太太還做得一手好菜,飯桌上老太太會喝些小酒,唱段小戲曲。酒足飯飽過后,也顧不得飯桌上的那些殘渣,而是搬兩張小木凳子坐在后門旁端倪著天上的星星。老太太一生似乎沒有什么愛好,信了一輩子的佛,如果真要說有的話,那就是收藏經文,尤其是地藏經。兩個人坐著的時候,老太太念念有詞,小時候我不懂,現在我倒是明白了,也許老太太是念給天上的老頭子聽的。
我在她身邊了喚了一聲,老太太充耳不聞。我第一次那么近距離地看著老太太的臉頰,灰暗的雙眸像是兩顆鵝卵石一樣鑲嵌了枯皮當中,如同老樹盤根一樣。我想老太太盡管看不親切,灰色的眼眶下一定藏著她自己的一方世界,在那個世界中老頭子還在。我又喚了她一聲,老太太突然打了一個激靈,轉過頭來向我露出了一排殘缺的牙齒。
老太太的腿腳不利索,看見我回來了,非要起來給我拿些水果,我擺擺手,可是拗不過老太太的性子,把一些快爛掉的蘋果放在我手心里,又蹣跚地回到自己的椅子上。有時候,我母親經常偷偷把老太太一些快爛掉的水果扔掉,換成新的放在她房間里,奈何老太太的記憶過人,我母親常常會因為這些事情連遭老太太的怪罪。久而久之,老太太成了鎮上出名的“罵人精”,腿腳還好的時候,自己還會走門串巷的,只是誰都知道老太太的名聲,每逢見著老太太在路上,大家伙都得避著走。
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我見著她手上拿著地藏經,口中和常年一樣念念有詞。當翻到“地獄受刑圖”的時候,手就停在那兒,也許,今兒,老太太開始擔心自己的事兒了。
午餐的時候,我母親讓我收拾一下,清明之際,按照慣例是要放飯祭祖的。往常,老太太思想還清楚的時候,都是她一個人來主持,過了幾年,就由贍養老太太的母親來做儀式了。我是不懂鄉鎮世俗的這套,農村人的祭祖相當考究,要選在正午,擺上大圓桌,上面放著十大碗的貢品,子嗣至親都應該十叩九跪以示敬畏周遭鬼神,老人說,這個時候跪的是閻王殿,叩的是鬼門關,總有些鬼差會欺負新鬼的。
對于這些事兒,老太太是格外上心,不用家人去喊她,自個就拄著拐杖過來了,家里人都知道老太太脾氣蠻橫得很,若是這樁大事不由她親眼過目,怕是整個家庭又要遭罪了。房子的正上角就放著祖宗的神龕,老太太將手上的黃酒樽灑在神龕下,轉身將桌上的一碗米飯舉過頭頂,面對神龕,靜默了幾秒,隨即用含糊不清的方言對我道:“正平啊,來,拜拜你爺爺!”
我知道,老太太不會說,但是會做,她的脾氣很古怪,她的身體如同是鋼筋一樣堅韌。我難以想象一個年過百歲的老人還會為了這些事情操心操肺,一個被人說成瘋子的老婆子,卻懷著一顆敬畏世靈的心。
老人迷信,認為供奉過鬼神的貢品有著護佑世人的力量,太太做完了自己份的活兒,仿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樣,不管不問自顧自地回到后門口端坐著。我父親偷偷地在母親的耳朵旁說道:“別人說咱娘老年癡呆瘋了,我看沒事兒,這老婆子腦袋清楚得很,干活干事比咱們還講究呢!”
母親只是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看著老太太孤寂的背影,也許母親和老太太想的一樣,終有一天,坐在那兒的是自己。儀式之后,也沒有我什么事情了,母親的意思就是想讓我多去陪陪老太太,畢竟母親也知道,我是老太太親手帶到大的,總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在。
當我回到倉庫的時候,老太太并沒有把那張小凳子撤掉,偶爾會撇我一眼,然后又失望地望向稻田上。現在想想,我還小的時候,老太太經常會和我提一些她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老太太出生在戰爭年代,年輕的時候沒有過上好日子,我祖父用一輛自行車就娶走了老太太。聽老太太說,我祖父在私塾讀過幾年書,會寫些字,祖父就用蘆葦桿在草地上筆畫圖形,老太太看不懂,還真以為是字,其實那些只不過是祖父亂涂亂畫的,不過后來老太太知道了,倒也不責怪我的祖父,兩個人就這樣過了一個世紀。改革開放之后,老太太把剩下的了一些大洋都分給了孫子孫女,這些烙印了歲月的`大洋墊在手心里相當沉重,我依稀還能看見刻在大洋上的故事。
老太太緊攥著地藏經,眼眸中流露出了絲絲的憂慮。這個被街坊罵成“瘋婆子”的世界里似乎藏著別樣的情懷。俗話說:向佛之心,其言必善。對于我這個不懂世故的年輕來人說,真的弄不清楚這個年事已高的老太太會被這么多人唾棄。每當談起老太太的事情,我的耳畔總會響起一些謾罵和詛咒,年幼的身份讓我無法去辯駁長輩們所說的一切,身之善心此刻變得那么軟弱無力,愚昧的世俗枷鎖讓我無法去開脫這個養育了我好幾年的老太太。
母親在給我打電話的時候,通常會埋怨老太太一番,可是最后總會說些感慨話來:人有時候瞎了聾了,未必是件壞事,等到你看透了世間的渾濁,老天爺就給你蒙上一片黑,朦朦朧朧的,就是讓你不要再去參與這個世間的爭端。我總是取笑我母親是個哲理大師,母親笑笑不說話,每個人到了一個年紀總要經歷一些俗世俗難,挺過了就是福氣,挺不過就成了劫難。
我陪坐在老太太的身旁,突然,老太太起身去往自己的房間,好像在老箱子里搗鼓起什么東西來。我母親責令我不要進去,老太太有怪脾氣,每當丟東西了,總會找子女兒孫發難。我就靜靜地等在外面,半柱香的功夫,老太太走了出來,手上還多了三張舊黃紙,看紙貌已經碎得不成樣子了。老太太躊躇了一下,顫抖著把三張黃紙交到我手上,仰在椅子上不停地念叨著。
“正平,好東西,好東西哇!”
現在想起來,小時候,我也總是會聽老太太說,她有三樣寶貝,神神秘秘的,即便是我哭鬧央求,老太太也不愿意給我看。三張黃紙上用墨汁涂著一些畫兒,也許是時間有點久了,黃紙上的墨汁都散開了,不過看得出老太太將三張黃紙保存得依舊相當完整。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個春節,我基本上都是跟85歲的奶奶同吃同住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奶奶,在不同時段,糾結的問題也各不相同。
奶奶更多的是給予我們關懷,偶爾才會說一兩句自己的擔憂。
大概兩三年前,我聽奶奶嘮叨過一句:我都這么大年齡了,還活著有什么用呢?但看看這一家上下的孫兒弟女,又覺得值了。
這次春節奶奶又跟我發牢騷說:奶奶是不是快不行了呀?這肚子好難受呀,天天喝水也難受。
我們家是一個大家族。
爸爸這輩兒有10口人,我們這輩兒有12口人(6個已婚,應為18口人),我的小一輩兒也有10口人了。
加上奶奶,一共39口。
奶奶基本都記得我這輩兒和重孫的生辰年月日。
奶奶頭發軟軟的、細細的,是那種云霧繚繞般的白。
臉上爬滿了皺紋,但卻沒什么斑。
牙齒,我覺得近十幾年,奶奶的牙齒就不多了,也就剩下兩三顆了吧,平時奶奶只能吃軟的食物。
奶奶的背,也佝僂了。這個是我之前沒怎么注意的。這個春節,我給奶奶洗頭的時候,才發現奶奶的背已經這么駝了。
奶奶的腿,大概是在前不小心骨折了,到現在還需要拄著拐杖行走。但是奶奶把拐杖下邊用各種布條包裹地嚴嚴實實的,怕走路的時候太吵,影響家人。
奶奶,是一個完全素食主義者,連雞蛋、牛奶都不碰。
聽奶奶講,小時候家里是山溝溝的,基本上吃不到肉。有次父母給她和妹妹一人一塊牛肉,奶奶在手里攅了好久才吃。結果一吃,就覺得惡心,全都吐了出來。從此以后,奶奶再也不吃肉了。
20多年前,家人為了讓奶奶多補充些營養,讓奶奶學著喝牛奶,可是過程很艱辛,最后還是不了了之了。
任何食物,只要跟葷腥有接觸,奶奶都會惡心。甚至鍋沒洗凈,奶奶都會覺得膈應得慌。
曾有一段時間,我說我像奶奶,不喜歡吃肉,我也要當素食主義者。
所以,現在每每看到素食主義者,我都會很好奇,想知道他們為什么不吃肉,不吃肉之后身體得到了哪些益處。
奶奶不吃肉的好處是:沒三高,臉上沒斑點。
我覺得,這已足夠。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在我記憶中,奶奶無論是送賓客還是送我們,都會望著要走的人,直到目光看不到為止。
我們現在的日常交往中更多體會到的是“人走茶涼”。而奶奶這種目送方式卻每每想起來都會覺得暖暖的。
截止目前,我也只能在年齡50歲以上的長者那里看到這種送別方式。
奶奶是一個固執的老太太。
她不太能接受新鮮事物。
從吃飯穿衣到待人接物,奶奶都有屬于自己的處世哲學。
有時,以為跟奶奶說話,她聽不懂。
可奶奶有時跟我們說某些話,又覺得她其實都能懂。
奶奶知道我要來鄭州上班,就跟我要出遠門了一樣,特別舍不得。覺得我在鄭州會沒吃沒穿。
結果,把她自己的一堆“好吃的”都要我帶走,擔心我吃不上飯。
奶奶說,她自己就來過一次鄭州,期待我結婚的時候,她可以再來鄭州看看。
她還問:為什么電視里沒有我們家里人?電視里的這些人都在哪里呀?有些人,長得可真丑。
奶奶總說,她看不懂電視。
但有時,她又會記得某些畫面,說見過某個演員演過的某個畫面。
我覺得,人這一輩子,還是有個愛好比較好。比如,讀書、寫作、鋼琴、運動、書法、畫畫等等,無論是什么,總要有一個一直都很喜歡的愛好,這樣,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不會覺得無聊,也不會覺得無所事事了。
看到《88歲的她用蒼老的雙手按下琴鍵,世界立刻安靜了,然后,又沸騰了!》這篇,我決定繼續練習我的鋼琴了。
這樣算,我還可以再彈50多年,一切都為時不晚。
作者:夏沫。
公眾號:夏沫生活隨筆。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三
曾經荒廢時光的你,沒時間遺憾,唯有追趕和改變:
總有人在你玩耍時,堅持閱讀;。
總有人在你熟睡時,回想得失總結不足。
別讓明天的你,再憎恨今天不曾盡力的自己!
半年,6個月,足以做出改變。
行動吧!
七月,奮起!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四
站在七月的巷口,滿眼陽光,點點滴滴,是起點也是終點。
那些懷舊的電影,如潮水般侵襲大腦。畢業的日子,有哭看走向未來的,有笑看揮手告別的。年,在這樣一個二分之一的門檻上,就此斷開一個分水嶺。
七月,你好,是合淚的帶笑的'離別,是結束一段歲月后仿徨的狀態下,強打起的堅強。走遠的風景,是流動的云是飄走的花香,曾經的迷戀住在記憶的城堡里,裝點看一段夢一樣的時光。七月,夢醒了,結束,又開始。
七月,你好,是欣喜的帶淚的起程,是夢想無數次的明夭到來時候的.隆憬,是躍躍欲試的年輕的沖動在血脈里膨脹的激情四射。無論過去如何輝煌抑或不堪,明夭終究要來,在暴風雨中接受現實的洗禮,一場成人的宣誓正在如火如茶進行著。七月,夢醒了,開始,又等待。
七月,你好,明夭,你好!在這個城市夭色微明的早晨,在命運廣場的中央,對看升起的太陽,告訴世界我來了,在“牛奶咖啡”的歌聲中,向著前方奔跑,合著淚微笑。
七月,你好,一邊失去,一邊尋找。
明天,你好,一邊告別,一邊起程。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五
一改早春的鵝黃。
更增添了四月的生機。
到處變得碧綠,油光發亮。
微風拂過。
一陣泥土和青草的香氣撲鼻而來。
淡淡的,香香的。
樹葉也不甘落后。
似乎不愿錯過這微風的青睞。
散發出自己特有的清香。
使這個四月更加芬芳。
有夢想,就去追吧。
有計劃,就去做吧。
九句話送給四月,送給你。
改變從自身做起。
說起來最容易,做起來最難。
永遠向著夢想進軍。
生命不止,夢想不息。
如果自己都不足夠優秀。
又為何責怪旁人不重視你。
也許這件事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
但如果不堅持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justdoit。
別人還在猶豫,而你已經在路上。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平凡。
其實你周圍的人也是這樣覺得。
不可能這句話。
永遠不要送給自己。
成功永遠建立在努力基礎上。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幸運之神愿意眷顧。
人群中最努力的你。
莫負春光,莫負自己。
四月你好,給自己,加油!
奶奶我想對您說抒情范文(16篇)篇十六
我是奶奶的眼珠子,我象奶奶的老閨女,街坊鄰居常這樣說。從我記事起,我就是奶奶的尾巴,一步也離不開她,一會不見就叫,叫不應就哭,奶奶常把我背在背上在墻上擠著嘴里還哼著:“擠擠擠蛄蛹,擠出水炸油。”忙碌一天后奶奶還不休息,奶奶晚上還要紡棉花,經常是紡得很晚才睡,常先把我哄睡她再起來紡,要不我會一直哭鬧,爺爺哄我睡那不行,爺爺老是嚇我說:“別哭,你要再哭吳小狗來抓瞎發了。”等我長大后才知道吳小狗和瞎發都是我們村的人。爺爺嚇我也不行,我還是非要奶奶摟著才能睡著。
等我長大了以后,我才知道奶奶真的不是我的親奶奶,我的親奶過世早。奶奶象祥林嫂一樣來到我們家,奶奶的丈夫去世后,她領著一個女兒過日子,因為她的丈夫勤勞,還給她留下點家底,生活還能過得去。奶奶勤勞節檢,為省燈油,她晚上到別人的地窖里去捻棉子,她的本家借此機會把奶奶偷賣給了我爺爺,可能是早預謀好的,他們用架子車拉上奶奶,奶奶又哭又鬧,賣她的人把奶奶綁到架子車上,奶奶又踢又蹬,又罵又喊。賣奶奶的人用手掌狠狠地摻在奶奶的臉上,用腳跺在奶奶的身上。奶奶來到我們家時,奶奶的臉已被打得黑青了,奶奶的`鞋也蹬丟了,本家霸占了她的家產,從此她就成了我的奶奶。
聽娘說奶奶來后還生了一個女兒,后因出天花夭折。奶奶過來不久,她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姑姑也來到我家,父親不在家時姑姑就和我娘做伴。
鬧年成[也就是一九四二年]時,奶奶的女兒被賣到了南陽,我小時侯奶奶去找過姑姑兩次,姑沒回來,因為她已經有兒有女,她舍不得孩子。我兄弟姐妹多,父母照顧不過來,我就跟著奶奶,奶奶冬天給我暖被窩,夏天給我搖扇子,趕蚊子,撲嗒一聲扇子掉了,揀起來再搖。奶奶給我洗衣服,做棉衣。晚上睡覺時,寒冷的冬天她總是把我冰涼的雙腿抱在她的懷中。不管奶奶到哪里我都是寸步不離,她走親戚串門子都得帶著我。
我家有個小梨園,每年爺爺都看得很緊,誰也不讓吃,可奶奶常偷偷給我摘。小時候沒啥玩具,夏天就是玩泥巴,天冷時摔提溜,我沒有提溜就纏著奶奶要,沒有木頭奶奶就把梨樹砍了一枝,可把爺氣壞了,爺說:“她要星星你也給她摘呀!”
“能夠著我就給她摘。”奶奶毫不讓步。等我上了中學,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有好吃的奶奶總給我放著,還東藏西藏不叫爺爺看見,因為爺爺不叫我們吃。我結婚后,每次回娘家,走時奶奶會一直把我送到村口,有一次臨分手時奶奶掀開衣服,從口袋里掏出一個飽子塞給我。
這就是我的奶奶,不是親生勝過親生。我長大了也很親奶奶,爺爺去世后,我把奶奶接到了洛陽看我的小兒子,她疼我的孩子就象疼我一樣,奶奶在洛四年,我想給她養老送終,也是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我提前給她買了送老衣,給她講火葬的事,目的就是不想讓她走,我說:“周總理都是火葬的,我們小老百姓為啥不能火葬?”可奶奶還是想她的女兒,在洛四年她女兒沒有來過一封信,后來小弟要到洛上學,奶奶只好回了老家,回家一年后去世,我痛哭不已,時常想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