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職業價值觀心得體會篇一
;如今高校已經全面進入“90后”學生時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90后”學生的意識形態結構非常復雜,在職業價值觀上具有明顯的多元傾向。筆者基于職業價值觀問題,以河南農業大學為對象展開了職業價值觀調查。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共發放問卷調查300份,其中大三學生37%,大四學生63%,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80份,有效率95%。調查發現,高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大多存在消極心理,直接影響了求職成功率。高職院校必須進一步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求職心態,順利開啟自己的職業旅程。
興趣主導型 長期以來,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普遍認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人的行為將越來越趨向于功利。然而,這一推論由于未能考慮到網絡的因素,與現實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偏差。在網絡化時代,人的行為是以興趣為主導的,網絡行為往往與功利無關。從調查結果來看,“90后”學生在求職問題上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沖動。43%的人表示“發揮特長,符合興趣”是求職的首要因素,35%的人將工資待遇作為求職的標準,15%的人表示“良好的社會地位”是自己求職的標準。這一調查結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出乎筆者的預料。
短期職業傾向明顯 從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并沒有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64%的學生表示不清楚何謂職業規劃,沒有所謂的長遠的職業目標。21%的學生表示有職業規劃,但是不清楚如何落實到實處。筆者分析,一方面是由于“90后”學生群體,尤其是城市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為寬裕,從小不需要考慮經濟問題,因此職業意識淡薄。部分學生明確表示“干得開心就干,干的不開心就走”,根本不打算作所謂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90后”學生長期沉浸在網絡世界,意識形態結構呈現出高度的虛擬化特征。可以說,部分“90后”學生將工作等同于網絡游戲一般。這一現象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對于社會發展也將造成潛在的巨大影響。
職業評價多元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職業評價問題上,“90后”學生群體呈現出更為多元的傾向。所謂職業評價指的是求職者對于職業及其活動價值的判斷。在“你心目中的好工作”(可復填)調查問題中,35%的學生將興趣作為好工作的標準,25%的學生將收入好作為工作的標準,25%的學生將工作環境好作為工作的標準,37%的學生將同事關系和諧作為好工作的標準,31%的學生將穩定作為好工作的標準,34%的學生將社會地位作為好工作的標準,42%的學生將工作壓力的大小作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35%的學生將公司管理模式作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由此可見,“90后”學生群體在職業評價問題上,不存在一個能夠主導的價值判斷,而是越來越多元化。職業評價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包容度的提升。在后現代社會中,一統天下的價值觀將不復存在。但是,在鼓勵多元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價值觀。
個人為本位特征明顯 職業價值觀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結構,可以以國家、集體為基礎建立,也可以個人為基礎建構。從此次調查的結果來看,“90后”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完全是以個人為本位的。在“工作目的”(復填)的調查中,60%的學生表示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75%的學生表示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生活,25%的學生表示為了服務社會,為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這一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是以個人為本位的,求職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求。
求職途徑新媒體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90”后更多傾向于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找工作,并不想依靠家庭的社會關系。55%的學生表示自己將依靠網絡渠道尋找工作,35%的學生表示人才招聘會是自己主要的求職途徑,10%的學生表示聽從父母的安排。這一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具有高度的獨立意識,雖然在能力上存在欠缺,但是在思想上更為獨立。對于教育者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充分說明了”90后”具有積極向上的優秀潛質。
提升學生職業觀教育的對策
從上述調查來看,“90后”群體在職業價值觀問題上具有明顯的后現代特征,多元化的價值觀容易讓學生失去正確的或是有效的判斷。同時,也反映出當前高校在職業教育上存在缺失,未能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培養,在教育的過程中與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以及職業心理教育相結合。
開展職業理想教育 從職業目的的調查中,可以明顯感受到“90后”大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理想,或者說職業理想的境界很低。因此,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職業理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從大學生的職業理想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引導大學生從事有益于社會發展的工作,讓大學生在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下實現自身的發展。
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職業價值觀的重要表現。一個人只有在高度認同某個工作的價值時,才會自覺地承擔自己的工作責任、履行工作義務。因此,在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將其與職業價值教育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合力。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注重職業道德倫理教育。倫理是人生存的基本法則,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基本尺度。應當讓學生意識到職業道德不是一種空洞的理論,而是必須要遵守的規則,是生存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將職業道德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相結合。在開展職業道德的教育時,應當將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社會意識,從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從社會利益出發,而不至于淪為工作機器。事實上,只有以社會利益為前提的工作才是有價值的工作,才是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
開展職業心理教育 職業心理是職業價值觀的一種表現,一個人只有在認同某種工作價值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積極的工作心態。因此,開展職業心理教育應當以職業價值觀教育為基礎。具體而言:一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實現職業理想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必然是需要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而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一片坦途。二是開展各類心理教育活動,例如利用新媒體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心理狀態,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開設專家講座等。三是聯系實際。心理教育不應當停留在抽象的理論上,而是要與實際相結合。在求職過程中的出現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決,那么其必然將一直困擾學生。因此,根據學生所遭遇到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是改善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同時也為學生今后能夠自己解決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條件。
開展職業規劃教育 在面對“90后”大學生職業觀中存在的網絡化、虛擬化、游戲化等問題時,應當加強職業規劃教育。一方面要充分發揮“90后”學生在求職中以興趣為主導的優勢,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純粹興趣與社會現實的脫離而引發的職業虛無主義。在職業規劃輔導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志,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提出客觀、合理的職業前景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從事職業規劃活動。
總之,對于職業觀問題,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在開展職業觀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與現實相結合,充分與其他職業教育相結合,從而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價值觀心得體會篇二
我國學者闞雅玲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如下12類。
(1)收入與財富。工作能夠明顯有效地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將薪酬作為選擇工作的重要依據。工作的目的或動力主要來源于對收入和財富的追求,并 以此改善生活質量,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興趣特長。以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作為選擇職業最重要的因素,能夠揚長避短、趨利弊害、擇我所愛、愛我所選,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得到成就 感。在很多時候,會拒絕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
(3)權力地位。有較高的權力欲望,希望能夠影響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認為有較高的權力地位會受到他人尊重,從中可以得到 較強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4)自由獨立。在工作中能有彈性,不想受太多的約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高,不想與太多人發生工作關系,既不想治人也不想 治于人。
(5)自我成長。工作能夠給予受培訓和鍛煉的機會,使自己的經驗與閱歷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得以豐富和提高。
(6)自我實現。工作能夠提供平臺和機會,使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得以全面運用和施展,實現自身價值。
(7)人際關系。將工作單位的人際關系看得非常重要,渴望能夠在一個和諧、友好甚至被關愛的環境工作。
(8)身心健康。工作能夠免于危險、過度勞累,免于焦慮、緊張和恐懼,使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受影響。
(9)環境舒適。工作環境舒適宜人。
(10)工作穩定。工作相對穩定,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76636不必擔心經常出現裁員和辭退現象,免于經常奔波找工作。
(11)社會需要。能夠根據組織和社會的需要響應某一號召,為集體和社會作出貢獻。
(12)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內容經常變換,使工作和生活顯得豐富多彩,不單調枯燥。
職業價值觀是指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也就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人們對職業價值觀的種類劃分不同,包括收入與財富、興趣特長、權力地位、自由獨立、自我成長、自我實現、人際關系、身心健康、環境舒適、工作穩定等。
職業價值觀心得體會篇三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但一定的社會意識不僅僅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有時候更取決于人自身對某一事物的看法。而正是這些意識鑄就了你想問題、辦事情的態度和觀點。因而決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職業價值觀。
有人說:人生需要引導,職業可以規劃,甚至必須規劃。職業就像生命的臺階,我們須站在不同的階層、位置、和高度,開闊眼界、豐富自身。它需要終身的策劃!
身為大一的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來呢?
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什么是職業呢?職業(career)一詞,不同于工作(job),因此,職業問題不是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的問題。職業是指人們為了維持自己的生計,同時實現社會聯系和自我實現而進行的持續的社會方式。需要對自己的職業有個定位,人們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逐漸形成清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觀念,最終成為一個占主導地位的職業定位。
什么才是理想的職業呢?我認為理想的職業是:工作性質、內容符合個人職業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職業志趣,并且個人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結構、專業知識和技能等)能夠滿足工作需要、達到工作標準,也就是個人(通過努力)能夠勝任工作,工作本身反過來也能夠為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有效平臺;其次,工作能夠為個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或者能夠為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某一個階段的積累,也就是說,理想的工作應該讓從業者看到工作的未來,看到自己事業發展的前景。
正確價值觀的指導才能朝著正確方向努力。“做人應該為生存而食,不應該為食而生存”。
客觀的人際關系態度、情緒穩定、迎接挑戰8條要素。
客觀地說,我離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所需要具備的素質還相差太多,因此我要在大學三年里充分的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目前,我所學的專業是商務英語,和大多數人的感覺相似,英語這個專業學的知識應用性強,沒有什么技術性內容,實際運用性強的.敢于實踐運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創業而求索。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不管你的價值觀是否偉大、不管你出生貧富、不管你聰明抑或愚鈍。我相信“平凡的崗位一樣能干出不平凡的事”生命的意義不在于你生來就是個偉大的人,而在于你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這就是我心中的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心得體會篇四
俗話說:“人各有志。”這個“志”表現在職業選擇上就是職業價值觀,它是一種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自覺性和堅定性的職業選擇的態度和行為,對一個人職業目標和擇業動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擁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我也在生活中不斷地明確了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最充分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職業價值觀,教師,發展、價值。
在我看來職業不分高低貴賤,關鍵是適合自己,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要創造自己的一片天地,能夠為這個社會做一定的貢獻,既維護個人利益又不能危害集體的利益。
小時候我一直夢想著自己可以穿上帥氣的軍裝,當一名軍人,為國家駐守邊防,維護社會安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那只是一個夢,職業要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力、職業觀。選擇自己的職業是很復雜的一項工作,要不斷的摸索、不斷地給自己定位。直到上大學我選擇了小學教育這個專業我才真正的明確了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
第一次上講臺給別人講課是參加學校的“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當我站在講臺上看著學生求知的眼神、看著學生一個個踴躍的回答問題的畫面、看著因為自己的一聲夸獎而充滿滿足笑容的學生、聽著一句句再見老師,我承認自己完全被他們征服了。我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愛上了可愛的學生。
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很枯燥,很辛苦,沒有樂趣。但是,有了那次經歷我的想法完全變了。任何職業都有它自己的樂趣,都可以實現人生價值,實現追求,實現夢想。
教師這個職業能夠讓我找到快樂,讓我隨時隨地感受到童真,看到天真的笑容。教師這個職業可以為國家培養人才,可以為家長培養孩子,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到知識,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要努力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符合要求。
教師這個職業既可以實現我的自我價值、社會價值,而且也適合我的性格,可以為社會做貢獻,可以為社會培養人才,可以讓我找到快樂,找到滿足感,完全符合我的職業價值觀。
我要堅持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要隨著時間的發展,自己認知能力的提高而不斷地完善,更加符合自身特點。
職業價值觀心得體會篇五
1、價值觀
我的職業價值觀:通過自身的努力,贏得領導與同事的肯定。選擇了這門職業,就要真心去熱愛這門職業。在平凡的崗位上爭取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我的生活價值觀:少去計較個人得失,開心過好生活。日子可以過得不富裕,但一定要過得開心。
我的情感價值觀:如果我現在不爭取,我會后悔一輩子。
如果我們現在不咬緊牙關,那我們將一事無成------阿道夫·希特勒
2、*格
真實的我是比較內向,無語,但很樂觀的。
3、興趣
4、能力
會基本的計算機應用,office軟件應用,cisco一些設備應用。
二、目標與計劃
1、目標
短期目標:(最近兩年)
工作方面:將自己完全融入集體,完全進入工作的狀態,在工作中虛心向前輩學習,做好一個員工的基本工作,扎實各項基本功。
職業價值觀心得體會篇六
觀念分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人們對職業價值觀的種類劃分也不同。美國心理學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類價值觀的本質》一書中,提出13種價值觀:成就感、審美追求、挑戰、健康、收入與財富、獨立性、愛、家庭與人際關系、道德感、歡樂、權利、安全感、自我成長和社會交往。我國學者闞雅玲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如下12類。
(1)收入與財富。工作能夠明顯有效地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將薪酬作為選擇工作的重要依據。工作的目的或動力主要來源于對收入和財富的追求,并 以此改善生活質量,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興趣特長。以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作為選擇職業最重要的因素,能夠揚長避短、趨利弊害、擇我所愛、愛我所選,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得到成就 感。在很多時候,會拒絕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
(3)權力地位。有較高的權力欲望,希望能夠影響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認為有較高的權力地位會受到他人尊重,從中可以得到 較強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4)自由獨立。在工作中能有彈性,不想受太多的約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高,不想與太多人發生工作關系,既不想治人也不想 治于人。
(5)自我成長。工作能夠給予受培訓和鍛煉的機會,使自己的經驗與閱歷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得以豐富和提高。
(6)自我實現。工作能夠提供平臺和機會,使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得以全面運用和施展,實現自身價值。
(7)人際關系。將工作單位的人際關系看得非常重要,渴望能夠在一個和諧、友好甚至被關愛的環境工作。
(8)身心健康。工作能夠免于危險、過度勞累,免于焦慮、緊張和恐懼,使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受影響。
(9)環境舒適。工作環境舒適宜人。
(10)工作穩定。工作相對穩定,不必擔心經常出現裁員和辭退現象,免于經常奔波找工作。
(11)社會需要。能夠根據組織和社會的需要響應某一號召,為集體和社會作出貢獻。
(12)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內容經常變換,使工作和生活顯得豐富多彩,不單調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