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不僅僅是語言表達準確,更需要思想深刻、觀點獨特。接下來是一些優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和靈感。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一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精選范文:學習如何包粽子。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二
在端午節的時候,當然少不了吃粽子,包粽子是件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包過粽子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包粽子。
作文。
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喂,寶貝起床了!”隨著爸爸的呼喊我下了樓。下來一看,餐桌上有兩個粽子。記得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屈原投江身亡,當時人們非常傷心,所以把粽子扔下江去,以免魚蝦傷害了屈原的尸體。想到這里,我感到有點兒驚訝,原來粽子還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呢!人們是怎樣包粽子的呢?我打開了電腦,上網搜集了資料。人們是把竹葉切成兩半,把糯米、紅棗或豆沙包在竹葉里,然后用彩帶纏上,放入鍋里蒸。一個個粽子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想做一個實驗,于是拿來了糯米、紅棗、竹葉、五彩線,按照網上的要求把所有的材料準備齊全。我把竹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粽子餡兒填到了里面,然后折疊竹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粽子,我拿五彩線把粽子捆結實。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后,我把粽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打開鍋一看,粽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我把竹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著香味,真讓我垂涎三次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剛才只顧著包粽子了,把餐桌上的兩個粽子忘記了,瞧!它們還等著我品嘗呢!我張大口,塞進了嘴里,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里蕩漾。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我盼望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媽媽早早的起來了。她把紅棗和大米泡在了水里,然后又拿來了竹葉。這時我醒了,我看見媽媽在包粽子,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和您一起包粽子嗎?”媽媽說:“可以,不過你得把手洗干凈。”聽了媽媽的話,我就去洗手了。洗完手,我就開始學包粽子。我學著媽媽把竹葉卷成了一個圓錐形,先把一顆紅棗放進去,然后再放點米,我讓媽媽幫我包好,我再用五絲線把粽子捆好,這樣連續做了很多,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箅子上蒸,過了一段時間,香噴噴、熱騰騰的粽子熟了。
我們開始吃粽子了,咬一口,可好吃了!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三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該節日的時候,都會有包粽子的傳統習俗。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包粽子。
作文。
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今天上午,我和范奕均一起在家里學包粽子,之前的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的糯米,一些粽葉,蘭草和調好料的肉。
媽媽拿起兩張粽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著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后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后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的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我的粽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著我的手輕輕的包粽子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范奕均包的粽子了,哈!她包的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后要多練習包粽子,你會包粽子嗎?
我們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才是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煮一煮,把把準別好的糯米和大滴肉還有必不可少的花生米分別洗一洗。先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大肉,接著再放上糯米,中間再加幾個花生米,最后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我就得很好吃。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進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便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我就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我不禁的敬佩起屈原來了。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四
每一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活動。孫老師決定在班上開展一次包粽子的實踐活動。聽到這個消息,大家興奮不已。
經過了我們小組的討論,我們組決定包紅豆臘肉粽,分工如下:鄧柯桓負責帶臘肉,謝玭鍶負責帶紅豆,陳科宇負責帶工具,我負責帶糯米、粽葉和棉線。
媽媽單位有事不能來了,我好失望,貼心的媽媽后來叫她的同事董阿姨到學校來幫我們,我欣喜若狂。我們把食材洗干凈,洗好手,把糯米、紅豆、切成小塊的臘肉放在盆里攪勻,白的糯米紅的豆,連顏色搭配都有食欲,董阿姨先示范了一次,我們就開始包了。
我拿出兩張粽葉大部分重疊在一起,從底部往上卷成漏斗狀,用勺子把食材舀進去,舀得不多不少,再用一根竹筷筑緊,以減少里面的空隙。呀!不好,由于用力過猛,粽葉讓我給戳穿了,我尷尬地四周看看,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包粽子呢,沒人注意我,急中生智,我又拿過一張粽葉包在外面。這下好了,終于不漏米了,我拿過勺子,用勺子背把米壓緊,董阿姨介紹說,壓緊的餡煮熟后米會硬一些,會更香,而松的就沒這么香了。壓完后,我把伸出的粽葉反折回來蓋住漏斗口,包成了一個三角形,最后,剪了一段線,把粽子“五花大綁”,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抬頭看到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忙著,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很多同學咧著嘴,似乎口水都快滴到粽子上了,嘿嘿!哪能抵擋粽子的誘惑。孫老師、李書記、高校長都來了,一邊指點一邊欣賞我們包粽子。
最后我們組包了40多個粽子,大家各自分了些帶回家,想想晚上可以吃到自己包的又香又糯的紅豆臘肉粽,心里那個美呀!似乎聞到了熱氣騰騰的粽子散發出的陣陣清香。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五
每到端午節時,我就會纏著媽媽要吃粽子。每當這時家人就會叫我肇慶妹。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的老家在肇慶而肇慶的特產就是粽子。我們肇慶的粽子個兒大,有分量。就像肇慶人很實在一個粽子可定兩碗飯,每次我都會吃撐。
每次回老家,我的親戚們就會做好多的粽子讓我帶回深圳吃。小時候在親戚家住時我會盯著窗臺上的粽子,當粽子的“守護神”。每當要出去走親訪友時我總會問媽媽“拿不拿粽子啊!”這是大人們會笑著說:“拿吧拿吧!”我會嘟起嘴巴不高興的說:“不要都拿完啊!給我留點。”大家都笑了。當要回深圳時我就會四處找粽子,大人們還以為我忘拿了啥。這時我會鄭重的問媽媽:“粽子拿了嗎?大家又哈哈的笑起來了。直到現在每當我們要回深圳時,我都會給在大人后面盯緊我的粽子,。
我為什么喜歡吃粽子呢?最大的原因在于它好吃。這也得到了表姐的認同。每次到奶奶家奶奶問我們吃什么?我們會異口同聲的說:“吃粽子。“一般我們吃的都是蒸粽子可是奶奶”發明“了個蛋煎粽子。聽這名怪可很好吃。粽子一下鍋我和姐姐的口水就都要流出來了。順著香味“飄”到了廚房,我們使勁的想把香味全部吸進肚子里。粽子一上桌,我們迫不及待的把粽子喂進嘴里,粽子的火候正好,外香里嫩。我們口中含著粽子,含含糊糊的叫:“好吃!好吃!”
這就是我和粽子的一段“姻緣”我喜歡粽子,因為它飄香著我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是肇慶妹!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粽子,這粽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粽子在別的同學碗里。
其實包粽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著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后把卷在后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扎緊。為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粽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卷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于是又重卷了幾次,終于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后,才勉強卷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扎好。才扎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粽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粽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后面扎線時,這粽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粽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粽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為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粽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為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嘗著同學們的粽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粽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按照傳統習俗,端午節要吃粽子。我吃過很多粽子,但從來不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今天媽媽準備了一些材料,要在家包粽子,我可高興了,我心中的謎可以揭開啦。
今天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感到格外的香。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可是哪種粽子買來吃才安全呢?下面我向你講講粽子的買法和吃法。
市場上的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綠色葉子包的、有青色葉子包的,還有風干的黃葉子包的粽子,我們應該選擇那種風干粽子葉包的粽子,傳統的風干葉子包的粽子更加安全哦!如果發現小攤上有碧綠碧綠的“返青粽葉”包的粽子,請千萬不要買,這種“返青粽葉”的顏色是不法商人用一種叫硫酸銅的化學藥品處理后的顏色,而不是原始粽葉的本來面目,此種葉子包的粽子不但聞起來香味不濃,而且誤吃這種粽子還會中毒,有一股像硫磺的怪味道。而青色的粽葉只是少加點色素或者沒有風干而已,也不宜購買這種葉子包的粽子。所以大家不要貪圖顏色好看的粽子,而要買綠色健康安全的粽子喲!
選好了粽子,還得注意粽子形態是否端正,線扎的松緊度是否合適哦!帶回家把粽子煮熟后,還要觀察煮粽子的水的顏色,顏色是淡黃色才對,如果水是綠色的,這粽子也是不健康的哦!
另外,小蔡我還要特別提醒:粽子很好吃,但它是糯米做的,吃得太多也不行,搞成嚴重便秘了,那別怪我沒寫詳細和賣粽子的人喲!
我喜歡吃可口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連包粽子的過程也全然不知,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一有粽子,我就吃個精光。姑媽看了,總是說“就知道吃,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要拜師學藝——包粽子。我頭一回這么專心致志!我乖乖地在姑媽身旁耳染目睹,看了看這包粽子根本難不住我吧。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能包得漂亮而結實真的非常不容易。
姑媽瞧我這么認真。讓我動手包粽子,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姑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鮮嫩的豬肉,再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儒米寶寶溜走。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十分生氣哦!姑媽看了,說‘遇到事情要有恒心,要有耐心,方法。姑媽來替你“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我接過長長的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姑媽的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吃奶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味道就是不一樣,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十分高興。
我吃過不少粽子,也常看大人們包粽子,可就是沒有親手包過一次。但是我今天終于可以如愿以償了。
包好了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個大鍋里慢慢煮。那會時間非常的漫長,我不時打開蓋子看粽子好了沒有,四、五個小時之后粽子終于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嘩,太香了!我差點也把粽葉一塊咬下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當我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的時候心里有說不出的甜蜜和高興。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六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可以觀看劃龍舟。或許有人問:為什么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呢?為什么這一天要包粽子呢?為什么端午節劃的船叫龍舟呢?這其中可是有故事的哦。
在戰國時期,總共有七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想統治其他六個國家,尤其是秦國,他們野心最大。而楚國的楚王,性格極為懶散,但他有一個忠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屈原得知秦國要攻打楚國,急忙前去王殿,告知楚王,并提出護國計策。然而,無能的楚王并不領情,還因為屈原影響他睡覺斥責了他。之后,屈原并未放棄,又去進諫了楚王幾次,但結果都一樣。無奈的屈原走在路上,看到百姓過著貧窮艱難的日子,想到戰爭即將來臨,自己卻無能為力,悲憤交加,心灰意冷之下投進汨羅江。人們得知心系百姓安危貧苦的愛國忠臣屈原跳江后,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他的尸體,也為了屈原的靈魂不挨餓,便紛紛把船雕刻成龍的樣子來嚇走魚蝦,然后往江里扔粽子,來祭祀屈原。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咸和甜。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前一天,我唱著端午歌謠,蹦蹦跳跳地提著包粽子的材料,滿心歡喜地奔向廚房。
我先幫媽媽把糯米和干香菇泡在水里,再從袋子里拿出干貝撕成條狀。與此同時,媽媽帶上手套,把切好的五花肉放到大碗里,在上面加入料酒、老抽、五香粉,然后把它們混合起來,用手進行多次的揉搓,這樣才能入味。接著蓋上保鮮膜,放進冰箱里進行腌制,就等著明天拿出來包粽子。
“叮鈴鈴”我和媽媽早早地起床“工作”了。我們分工進行,我去收粽葉,媽媽炒干貝、蝦仁和泡好的干蘑菇。媽媽炒東西的手法可熟練了,可以讓鍋里的菜不停翻滾,讓我眼花繚亂,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整個廚房香噴噴的,估計幾十公里外都可以聞到這誘人的香味了。
過了一會兒,配料都制作完成了。要開始包粽子環節。媽媽包著,我在旁邊邊看邊學,先把粽葉卷成勺子狀,然后鋪上一層糯米,再放上五花肉、蝦仁、蘑菇等配料,最后再添上一層糯米。開始進行包粽子環節:先對折,用大拇指壓緊,再對折,然后用蘆葦草把粽子嚴實地捆綁起來。我和媽媽連續做了二十幾個,最后一步就是把粽子放進鍋里煮就行了。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整個房子都是粽子香,我頓時“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順手拿起一個粽子,不顧形象地吃了起來。原本在樓上的爸爸媽媽和姐姐都被粽香“叫”了下來,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享受著香氣四溢的美味粽子,整個房子也盈滿了喜氣洋洋的端午節節日氣氛。
端午節讓我感受到了屈原無私愛國的胸懷,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包出美味絕倫的粽子,更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美妙。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七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媽媽告訴我,每年的這一天每家都要包粽子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
晚上吃過晚飯,媽媽說:“端午節快要到了,姥姥家今天晚上要包粽子,咱們去幫忙吧。”我一聽要包粽子高興地跳了起來。
到了姥姥家,一開門我就聞到了粽葉的清香,我急忙跑進客廳一看,姥姥和劉奶奶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劉奶奶拿起兩片泡好的粽葉疊在一起,用剪刀剪去葉子的根部,然后把整理好的葉子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抓起一把雪白的糯米塞進漏斗里,再放上紅棗、花生和豆子,再放上一層糯米蓋上、壓實,然后把上面的粽葉折過來,把糯米緊緊地包住,接著用線吧粽子纏起來、拉緊,打上一個結,一個三角形的粽子轉眼間就包好了。
我看著劉奶奶包了兩個粽子以后,心里想:“很簡單嘛,我也來試試吧!”我學著劉奶奶的樣子一步一步地包了起來,首先我拿起一片粽子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用手捏好,這時劉奶奶說:“你得把手往上捏一點,你越往下按,粽子包出來以后就越扁,你往上捏包出來的粽子就是一個飽滿的粽子了。”我聽了,重新找好位置,抓起一把糯米塞進“漏斗”里,壓實,用線綁了一圈,這是我才發現我包的粽子上破了一個大洞,我只好返工,我很小心地拿起一片粽葉包了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和劉奶奶包的粽子放在了一起,劉奶奶包的粽子像鼓起氣來的大肚子將軍,可我包的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我害羞地笑了。
“包粽子”這件事看起來簡單,坐起來可真難啊!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八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開始包粽子。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包粽子。
作文。
供大家參閱!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今天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我有幸參加了牛通社在長征橋社區組織的包粽子活動,這次活動對于我這樣一個生活在城市里的,從來沒有包過粽子的人來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一大早,我就起來了,帶好記者證,系好紅領巾,就坐上爸爸駕駛的汽車,趕往小河街道的長征橋社區的王奶奶家。一進王奶奶家,我就聞到了一股箬葉特有的香味,順著香味看到桌子上的兩盆箬葉、三盆糯米,和一袋紅棗。在和王奶奶簡單的交談和理論學習之后,我就忍不住就上前拿起了兩張箬葉按照想象中的粽子的樣子手忙腳亂的包了起來,可看似簡單的粽子卻怎么包都包不好,無奈之下我只得向王奶奶求助。只見王奶奶把兩張箬葉一疊,一折,就成了一個漏斗狀的葉子,再把糯米一放,把一顆紅棗放進去,再放一些糯米進去,把多余的葉子一折,往旁邊一翻,拿線一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著王奶奶嫻熟的動作,我也再次拿起葉子,學著王奶奶的動作,一折一翻的弄起來了,王奶奶也在我旁邊看著我包,有不對的地方,她馬上給我指出。在困難的嘗試中,我生平第一個勉強成型的粽子終于包好了。可是,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果斷選擇繼續勇敢嘗試。在不停的嘗試中,我的動作一次比一次嫻熟,包出來的粽子一個比一個好看,一個比一個精致,看著自己努力學習、實踐的結果,我自己的心里美滋滋的。
對于我這樣一個沒包過粽子的城里人來說,這么輕易就學會了怎么包粽子,可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正如那句話所說的那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首先,爸爸去菜場買了糯米、粽葉。爸爸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說:“快點開始,我等不及了!”我和爸爸負責包粽子,媽媽負責把包好的粽子用繩子綁起來。爸爸先準備好了一個盆,接著,就開始包了。爸爸非常熟練,包的粽子像模像樣,我呢,有的像曲奇餅,還有的像只有一塊橡皮那么大,那么扁,不是糯米太少,就是包的太小,媽媽就像傳送帶一樣,接一個捆一個,漸漸的盆里的粽子越來越多,堆得就像座小山。但是我偶爾也會包一個好粽子。我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又包了一個空粽子,還好媽媽沒察覺到。終于,粽子包完了,該煮了,我時不時地向媽媽問:“好了沒?好了嗎?”好不容易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粽子笑著說:“好了,小饞貓,可以吃了”。我急切地拿一粽子撕開粽葉一看,是我包的顏色還有點發亮呢!我一嘗大叫:“嗯,好吃!”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爸爸媽媽都笑了。
啊,這個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啊!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有機會一顯身手。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的教訓,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九
為了揚民族精神,承中華傳統,也使教職工能在包粽子中感受節日的快樂,體味美好生活,校工會決定舉辦"端午包粽子"比賽活動。
時間:xx月xx日下午16:50開始。
地點:學生餐廳。
參加對象:全體教職工。
1、每個工會小組分發20斤左右糯米,2斤紅棗等物品,參賽選手需要用以上材料包出大小均勻的粽子,形狀不限。
2、以"數量、速度、質量、美觀"作為評判標準,包扎的粽子以不露餡、包扎嚴密、形狀規則為有效數計算成績,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以每小組包的粽子數除以總人數為團體總成績。
設團體一等獎三個,二等獎六個。
1、在統計比賽結果后,分享勞動成果。由組長把組內教師包的粽子平均分給組內教師。
2、把分到的粽子帶回家,體驗煮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的快樂。
1、事前做好相應數量的大米、餡的配料及包扎的柴繩、粽葉準備。
2、以11--14人為一份數(九個小組),做好盛米、餡、柴繩、粽葉分放和放粽子容器的準備。
3、做好比賽場地的布置安排。
1、賽前參賽選手務必做好個人衛生。
2、比賽結束后務必清理場地,洗好用具交還學校。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
粽子是糧食特別是谷類用植物的葉子包裹成型的一種食品,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廣,像東南亞很多國家如: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等都有這種吃法,但在其他國家不叫粽子,形狀也不盡相同,只有在我國才把它叫做粽子。早在傳說時代,我國的先民,通過自己辛苦的勞作,有了富余的口糧,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足,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口味,而進行烹飪上的改革,是人類生活富裕的象征。
大家所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也對也不對,公元前278年的端午節這天,一位一心為公,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楚國大臣屈原,由于得不到君王的重用與猜忌,糊涂的楚懷王聽信奸佞小人慫恿,把一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而楚懷王自己也中了秦國的奸計身陷囹圄,最后死于秦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和上官大夫等人勾結又在頃襄王面前陷害屈原,頃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的汨羅江流域。眼看祖國日益衰弱,即將被秦滅亡,自己報效國家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日可待,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后在絕望中投進了汨羅江。
當人們得知這一消息,敬重屈原這種高風亮節的品德,憐惜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紛紛把準備過端午節的食物粽子,投進了屈原殉國之地——汨羅江,讓那些魚群吃飽了粽子,就不再吃屈原的肉體,這是百姓們的美好愿望,也是當地百姓對屈原的愛戴。這習俗二千多年來一直都在延續,逐漸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
今年的端午,已經臨近,我媽問我們這些子女,粽子什么時候包,大家看著快接近八旬的老人家一致都說:“老娘包粽子太辛苦,太累了,今年的粽子就別包了。”其實,我們也無所謂吃不吃粽子,這只不過老人家的一片心意,自從我媽退休后,每年的端午,中秋她都要給我們包很多各種味道的粽子,包好煮熟后,還一家一家給送去,每當過節,她都要做很多好吃的,讓我們大家去品嘗或給我們送來,這習慣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從未間斷過。
在我媽退休之前,每逢佳節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是我外婆、姑婆還有我媽的一些親朋好友,他們每家每戶紛紛的給我們家送這送那,每次我家的大框里都裝得滿滿的像粽子、清明粿之類的食品。這在當時我們國家物質條件相當匱乏的六、七十年代,是多么富裕和幸福的一件事啊!后來我媽退休了,就不讓我外婆他們給送了,因為我外婆和姑婆他們自己的子女也很多,每次要做很多,這活是非常繁瑣和幸苦的,我媽就自己學著做,這是一位母親對子女的愛,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著。
今年的端午節,我準備自己包粽子,一大早,我就來到菜場,菜場里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有的拿著袋子來買菜,有的已經買好中意的物品,裝得滿滿的,心滿意足地往家趕。有的吆喝著:“自家種的青菜,大家來看看,嫩嫩的,水靈靈的,很好吃。”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我也不例外,挑挑這,看看那,稱了一大塊新鮮的三層肉,挑了一大捆剛摘下綠蔥蔥清香的箬竹葉,買了10斤左右的糯米,準備回家大干一場。
買完了包粽子所需的一切材料后,我迫不及待地往家趕,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先稱出五斤糯米用清水浸泡,再把豬肉切成5公分長、2公分寬,1公分厚的'條狀形,然后用鹽、醬油、酒、糖等調料攪拌均勻醬泡。我也不知道糯米需要浸泡多久,因為平時,我媽在做這些事情時,我認為是很麻煩的事,以后自己也不會去做,所以就沒有很好的去觀察,也沒認真去學習,這次要包粽子,我也沒告訴我媽。等待是漫長的,也是很無聊的,在這等待的過程中,我把包粽子的箬竹葉用清水洗凈,就去做其他事情。到了晚上七點左右,我看看這糯米被清水浸泡的圓鼓鼓的,顏色也由米白成了雪白了,估計差不多了,就把鹽、醬油、白酒、等一些佐料拌勻,然后就拿起粽葉包裹起粽子來,剛開始幾個形狀包的不太理想,但還是把它們煮了先嘗嘗味道咋樣,不然我這些原料會全報廢的,那該多可惜啊!等煮完一嘗,還可以,就是米飯稍微偏淡一點,于是,我就在糯米里加了點咸淡。接著我又繼續包起粽子來,大約干了兩小時,就全部做完,一數有33個。我分成三鍋給它煮熟,自己先美美的吃了2個,覺得不比超市里那些賣十幾塊錢一個名牌的差。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用袋子裝了10個粽子,步行走了40分鐘,來到了我弟弟居住的南濱花園,準備在他們吃早飯前趕到,讓他們分享一下我的勞動成果,品嘗一下我的處女作。結果,我媽也在頭天晚上包了很多各種口味的粽子,還準備給我送一些來。不過他們看了我包的粽子,品嘗后,都認為還可以的。后來,我把剩下的那些全部都送給了我其他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致都認為形、色、味、香俱全,感覺不錯。
過了一天,我把剩余的五斤糯米,用同樣的方法也包了30個粽子。從這件包粽子的事,得出一個道理,你看看難的事情,不一定就難,只要自己認真用心的去做,就不會感覺繁瑣,有時也會覺得挺快樂的,很有成就感,給人增加無窮的樂趣和信心。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一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二
這一天,我和爺爺一起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把棗洗干凈,還準備好了幾片竹葉。
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的,然后放上兩顆大棗,再放上糯米,把竹葉包起來,最后用皮筋捆結實。
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
吃晚粽子,奶奶又給做了五絲線帶在手腕上。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三
我走過去一看,盆里有一團白白的東西,地上有片綠油油的葉子,還有幾根白線。我問:“媽媽,你和奶奶要干什么呀?”媽媽笑了笑說:“到了中午你就知道了。”我說:“我能試試嗎”“當然”媽媽爽快地允許了。
剛開始看著媽媽和奶奶做的`時候很容易,但是,我開始包的時候發現,粽子好像在和我作對,怎么包也包不好,不是皮破了、就是線松了,媽媽見了,對我說:“來,你看。只要你細心,認真就可以包的很好。所以加油吧!”
得到了媽媽的鼓舞,我包的粽子一個比一個好。終于,到了中午。媽媽端出了,我們包的粽子。我一邊吃著一邊想:“我自己包的粽子比商店賣的好吃多了。
通過我今天包粽子的一事,我發現:“無論什么事,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做成!”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四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家也包粽子,我們先到超市買蜜棗,再去買包粽子的粽葉,還要買糯米和花生米等包粽子的`材料。
我們回到家,先要把粽葉泡20至30分鐘,再把糯米泡到水里,直到把水泡到白色為止,還要把花生米也泡一泡,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
我們要把粽葉折疊成一個筒形,再往里面填米,直到把這個筒填滿為止,然后再把蓋子蓋上,拿線纏起來。就這樣,粽子就包好了。
從這次包粽子中,我體會到了勞動就有收獲。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五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我也不會包,今天我就要和媽媽、奶奶他們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葉買回來,我和媽媽,奶奶把糯米準備好。媽媽就開始教我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把粽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后,再用先開始撕好的粽葉條向粽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的幾個粽子,但怎么也沒有媽媽包得那么美觀結實。我想:雖然我這次沒包好,但是下一次一定會包好的。
粽子煮好后,我就連忙挑我包的粽子。雖然這幾個粽子都被開了花,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我勞動的果實,所以我吃起來感覺特別香。
文檔為doc格式。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六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作文-。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后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后,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后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著粽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后,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鉆。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里一瞅,只見里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群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鉆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于是媽媽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兩步沖到廚房,開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時,粽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里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著箬葉的清香,伴著民俗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品嘗到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
端午節第一次包粽子(實用17篇)篇十七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都吃粽子。往年媽媽給我們買粽子吃。今年媽媽說了,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吃。
我們把準備好的江米、白糖、葡萄干和粽葉,都放在桌子上。妹妹拿來了細線,剪成了一段一段的。
我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粽葉卷成三角形的筒子,然后用小勺子盛起江米,把江米放在張開的粽葉里,加上葡萄干、白糖、。最后把粽葉折過來,把張開的口子封好,用細線纏起來,纏的很結實,免的江米從粽葉里跑出來。
我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過了半個小時,媽媽說可以了。
打開鍋蓋,媽媽把熱氣騰騰的粽子放在涼水里,過了一會兒,粽子涼了,我和妹妹拿起粽子,把細線打開,剝開一層層的粽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真香啊!咬一口,真甜啊,甜到了我們的心里。媽媽說:自己做的粽子好吃吧,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