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省委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篇一
三、干部配置突出系統性,著力解決執政效能不優的問題。一是堅持能與職相結合,在選配中發揮效能。按照梯次配備、專業配套、氣質互補、能職相稱的整體要求, 2003年以來,全區共任免調整了154人,科級班子整體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二是堅持上與下相結合,在激勵中發揮效能。制定了《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調整安排意見》,對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的認定標準、調整程序、安排去向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形成了擇優進入、有效激勵、正常退出的領導干部選用機制,建立用實績說話、憑能力上崗的主流導向,在全區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圍。三是堅持近與遠相結合,在備用中發揮效能。與領導班子建設的近期和中遠期需要相銜接,動態建立多層次的后備干部,確保源頭活力最強。2003年,全區入庫科級后備干部共168人,其中提職30人,占17.26%;考公務員3人,占1.79%。目前全區共有科級后備干部135人,其中35歲以下77人,占57.04%;具備大專以上學歷122人,占90.37%;婦女后備干部68人,占50.37%;黨外后備干部65人,占48.15%;少數民族后備干部9人,占6.67%。?
四、制度建設突出科學性,著力解決執政行為不當的問題。一是完善選拔任用機制,規范用人。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積極推行和完善領導干部民主推薦、民主評議、任前公示等措施,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堅持“五不上會”原則,即沒有經民主推薦的不上會、未經考察的不上會、沒有充分征求有關方面意見的不上會、有問題沒查清的不上會、常委不到三分之二的不開會。并保證常委會討論研究干部有足夠的時間,在廣泛民主討論的基礎上,集體研究決定干部任免。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實施“陽光工程”,面向社會招錄45名公務員和83名社區干部,為全區干部隊伍和社區隊伍注入了新活力。二是完善民主議事機制,規范決策。健全各級班子議事、決策規則,加強集體領導程序化建設,拓寬民主渠道,探索領導、專家和群眾三結合的科學化、民主化決策辦法。每做出重大決策之前,廣泛征求有關人員的意見,不憑長官意志行事。如在古城保護開發等方面,除聽取本區各層人士的意見外,還邀請市、區文物旅游等方面專家學者,就我區古城開發建設規劃、資源開發價值、發展前景、經濟社會環境等進行研究和論證。召開項目建設通報會,邀請全市各民主黨派主委、副主委和離退休老干部就古城開發、森林公園、海洋公園等大項目獻計獻策,傾聽他們的真知灼見,收到了較好效果。三是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規范管理。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監督,重點抓好各級領導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設,嚴格遵循議事規則,經集體討論決定,防止“一把手”在重大事項的決策、重要人事的任免和大額資金的使用上的“一言堂”。強化社會監督,建立了信訪舉報和民意測評為主的群眾監督、人大和政協的日常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等制度,把領導干部運行權力的過程置于廣大群眾的直接監督之下,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角落。強化紀檢監察監督,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重點,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職能,堅持了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紀委領導班子成員與下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談話等制度。同時,不斷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對政府采購、產權交易等重大事項進行監督檢查。在監督的程序上,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