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竹子默默奉獻篇一
在我外婆家后山上,有大批大批翠綠的竹子,像一片綠海。上次去后山,那時,整個竹林被霧包圍著,在竹林中走的時候,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耳畔不時傳來清脆的鳥啼,仿佛置身仙境一般。從那起,我便喜歡上了那幽靜的竹林和那翠綠的竹子。
竹子生長速度極快。樹木要長幾十年的高度,竹子一年多就能長到。
一場春雨過后,竹林里便隨處可見毛茸茸的竹筍。竹筍煮湯當然鮮美不過啦,用來燉肉、清炒也很好吃。而我最喜歡吃那剛從黃泥土里鉆出來的那種,那種炒著吃,特香、特甜、特脆。
竹子的作用可多啦,竹席、竹籃、竹筷都是竹子做的…
竹子的品種也很多,有龜背竹、紫竹、斑竹、楠竹……有的生長在土里;有的還可以在清水中生長。我家有一盤開運竹,就“栽”在清水中。
竹子的生命力很強。山巖上、亂石旁,都有它的身影。即使在凜冽的寒冬,竹子都生機勃勃。所以,它和松樹、臘梅被人們稱為歲寒三友。
竹子的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和那頑強的毅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寫竹子默默奉獻篇二
竹子,它蘊含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古代人文人的愛寵,關于竹子的詩句數不勝數,如鄭板橋筆下的《竹石》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早春,冬日的積雪還未消融,新筍早已在地下準備多時,它盡情地舒展著身子,等待破土而出。花兒還未開放,大樹還未發芽,可竹筍已經沖破土地,使足勁成長。
秋季,當花草樹木凋零時,竹子卻還是郁郁蔥蔥,高大挺拔。一陣狂風襲來,突如其來地下了一場傾盆大雨,竹子被豆大的雨點打得枝葉亂顫有的被吹彎了腰,風更大,雨更大,似乎想讓竹子向暴風雨低頭,但區區暴風雨怎能使竹子屈服?竹子寧折不屈的精神深深體現了出來。暴風雨后,竹子又挺直了腰,努力向上生長,充滿力量,生機勃勃。
冬季,竹葉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卻紋絲不動。正因如此,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與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
這時,我想起了堅強不息的紅軍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寧愿受盡折磨,也不放棄。失敗了三千多次卻仍然堅持的愛迪生,他為了成功完成一項實驗,失敗三千多次,還依然堅持。
我喜歡竹子,也敬佩竹子,但我更敬佩有竹子精神的人。
寫竹子默默奉獻篇三
月光,竹子都是名人經常所贊美的對象,也是詩人眼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我也感受到了這二者合一的情景,也感受到了他們的美。他們的美在幽,美在靜,美在它的神秘,美在它的楚楚動人。
寂靜的夜晚,只有我一個人孤枕難眠,起床看看房邊的竹林,多么的幽靜動人。在這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它顯得更為美麗。
看著這景象,我不禁想去觸摸一下那高高的竹子。
來到這一大片竹林里,雖只有我一個人挺害怕,卻忍不住想要在這里停留。
輕敲著竹子,發出清脆的聲音,就像那動人的音符。這也正是它的美麗所在,它擁有清脆的嗓音,歌聲非常悅耳。
再抬頭一望,玉盤似的月亮懸掛在天空中。它付出了一切,不就等著等著這竹林的一絲幽靜嗎?這時的月亮顯出了自己溫柔的一面,它想在這一刻,讓全世界都停下來,靜靜地欣賞自己。當然,在全世界都靜下來的時候,它—竹林在這一刻停下來,顯得十分幽靜,它的美自然也體現在了這一刻的幽靜上。
風兒從大老遠飛快地跑來,不也就為了這一刻的舞動嗎?竹葉隨著風兒翩翩起舞,只要是身臨其境的人,隨著這舞蹈公主的帶動,無一不想跳舞。這也是竹的美,能讓旁觀者感同身受,為之而動情。
雖然這三月的月光不是那么的亮,但希望在這個櫻花瓣落下的季節里,這份記憶不要隨之落去,而是用存于我的心中。
啊!月中竹,我愛你!我愛你的幽你的靜,你的神秘,你的楚楚動人!我多么想大聲贊美你這幽靜而又活潑的月中竹啊!
寫竹子默默奉獻篇四
我的家鄉在興山。這里漫山遍野都是青翠的竹林,走近竹林,只見一桿桿長滿綠葉的竹子活像一個個顧不得梳頭的姑娘,它們頭挨著頭,肩并著肩,仿佛一對對親密的朋友。
春天到了,春雨飄飄。青幽幽的竹林里一片生機,一顆顆鮮筍響應著春姑娘的召喚,爭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幾天,滿山滿坡都是亭亭玉立的竹筍。
炎熱的夏天,竹林顯得美麗可愛,陽光透過茂密的竹葉縫隙,照在地上,從遠處看,像一片片碎銀鋪在地上,那就是竹子成林的時候。
秋風送爽,到了收獲的季節,人們用竹扁擔挑著竹筐去地里收割,提著竹籃到山間采柿子、板粟,他們收獲著豐收的果實,也收獲著沉甸甸的希望。
冬天來臨,家鄉的人們利用家閑,用他們那靈巧的雙手將竹子制成籮筐、枇杷筐……,運往外地的是竹器,帶回來的是喜悅。
啊!我愛家鄉的竹林,受他們無私的奉獻,更愛家鄉的家民,愛他們的勤勞樸實。
寫竹子默默奉獻篇五
一直不太喜歡竹子這種東西,太有氣節。雖是人類一直追求卻難以實現的美德,也被文人墨客幾多歌頌,但這世界是個世俗的世界,不比世外桃源般清高自在——不懂世故圓滑,未必好。
瓊園不知何時栽起了竹林,正閑庭信步于荷塘邊的我偶于那一片粉面桃腮后瞥見了清雅的一片綠,自然而純粹,與四周的姹紫嫣紅格格不入。我嗤的一聲笑出來,縱使它竹子再幾多肅清,這樣一瞧,倒多了幾分“自恃清高”的滑稽。兩個極端,一個美在外,一個涵在心。配在一起,兩種美都大大削弱了,這花種的,嘖嘖,可惜了。
緩緩沿岸邊垂柳向那片翠竹林走去,我不免疑惑。總覺竹子與荷花相似,都清高自詡,不染塵埃,而偏有那么點不似。細想去,我又明了:荷花清高中透著嫵媚,卻不以色侍人,翩然瀟灑,最近佛性。而竹子則多了幾分冷清疏離,不理會世故人情,單單倔強地向上長,任你菩提樹下幾多涅槃,它就是不理會。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也唯獨它,清高過了頭,缺了美感。
已踱步到竹林中時,天已至暮色。最愛那句寫竹的詩: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正值夏夜,無雪,卻有朦朧月色,散碎如金絲,照亮整片林子,疏影搖曳,有沙沙風聲細語,貼過臉頰,柔柔飄搖而去。竹葉碧綠,密密撐起一片碧色的遮蓬,空曠處可見漆黑的天際和淡淡的月。地表空明,晃得整個竹林都蓄滿靈氣——瓊節高吹宿風枝,莫過于此境。青青的竹碧如玉,撫上去,手心便傳來一片沁涼。沙沙蟬鳴作響,似竹林在細語聲聲,望著那一棵棵筆直的青竹,我沉默了。繁華塵世,我們究竟該選擇什么?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叫《低頭與抬頭》,抬頭做人,低頭處事。有竹子一般堅韌不拔的內心與意念,卻也該懂得何時應用。原先只見也只知竹的剛正不阿,卻未想過畫家筆下空幽的月色竹林是這般美得讓人舒心。
輕風扶細柳,繞過耳畔,對我呢喃。我意識到,要回家了。暮思竹林,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待人接物,最根本的精神,也就是不向人低頭,自認卑賤,這是不能變的;但在不可更變的情況下,也不能一昧倔強做事,我行我素,要學會通融變更,卻不影響本質,才能在與人交往中游刃有余。
回頭,繁星點點,暮色籠罩下的竹林愈發深幽。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
寫竹子默默奉獻篇六
我愛竹,因為它不僅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藝術般美感,竹的獨特品格也給了我人生哲理的啟迪。
——題記
成年的竹枝桿修長,亭亭玉立,四季青翠,即使遭遇暴風雨的襲擊,也無一絲畏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的這首《竹石》,把竹子的堅貞不屈描寫的淋漓盡致。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這樣具有竹子一樣高尚品質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如以忠烈名傳后世的文天祥,在被俘之后臨死不屈,最后從容就義。他給后世留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千古名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之士!
竹子如此艱辛的成長為有用之才,可它卻毫不吝嗇,它把自己無私的奉獻給所需要的人。它能給老人當手杖,給船夫當竹篙,給獵人當竹弓,給村婦當竹籮,給孩子當竹笛只要人類有需要,它都會無私的奉獻出來。這不禁讓我想起目前為新冠肺炎奮斗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們,他們冒著隨時可能被傳染的生命危險,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著,有家不能回。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的疫情終于得到了控制,人們開始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啊!
我向往竹一樣的人生,我也要像竹子一樣,做一個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人。現在是我的“蟄伏期”,我要用勤奮努力譜寫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