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校教育教學監控組織機構篇一
-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小學教育教學總結 推薦度:
- 小學教育教學總結 推薦度:
- 小學教育的教學總結 推薦度:
- 幼兒園監控調用調取制度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使“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得到落實,針對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特建立三級質量監控網絡,采取一定的質量監控措施,對教育教學工作加強管理,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一、 建立學校、教研組、教師三級監控網絡
學校監控職責:校長負責制,組織學校監控領導小組,定期全面檢查本校教育教學質量。
學科教研組監控職責:組長負責制。組長對本教研組教學質量負責,制定相應計劃、措施,監控該學科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師的監控職責:制定相應計劃、措施,全面監督學生,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科教學質量。
二、 具體內容與措施
一級監控:學校監控(由學校監控領導小組負責)
(1)加強課程管理。細化教學常規,加強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的過程管理。每學期監控領導小組成員聽課不少于15節,每學期表彰改革課堂教學的先進教師。
(2)學校監控小組成員每天巡視校園,檢查各班的教學常規執行情況。
(3)每學期至少召開2次教研組年級組長會議。了解教研組活動情況,研究、討論、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每學年評比表彰優秀教研組一次。
(4)隨機抽查教師的備課情況。要求超備一周課,課后反思記載率不少于30%,對后進生的輔導要有跟蹤記載。
上洞小學教育教學監控制度 [篇2]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使“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得到落實,針對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特建立三級質量監控網絡,采取一定的質量監控措施,對教育教學工作加強管理,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一、建立學校、教研組、教師三級監控網絡
學校監控職責:校長負責制,組織學校監控領導小組,定期全面檢查本校教育教學質量。
學科教研組監控職責:組長負責制。對本教研組教學質量負責,制定相應計劃、措施,監控學科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師的監控職責:制定相應計劃、措施,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科教學質量。
二、具體內容與措施
一級監控:學校監控(由學校監控領導小組負責)
(1)加強課程管理。細化教學常規,加強三級課程的過程管理。每學期監控領導小組成員聽推門課不少于20節,每學期表彰一次改革課堂教學的先進教師。
(2)學校監控小組成員每天巡視校園,檢查各班的教學常規執行情況。
(3)每學期至少召開2次教研組、備課組長會議。了解教研組活動情況,研究、討論、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每學年評比表彰優秀教研組。
(4)隨機抽查教師的備課情況。要求超備一周課,課后反思每單元一次,對后進生的輔導要有跟蹤記載。
(5)各學科按時上交單元質量分析和期中、期末質量分析,每學期進行兩次階段性質量分析,及時召開學科質量分析會,指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
(6)每學期分年級召開1-2次學生座談會,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及作業布置量、批改情況。
(7)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管理,健全和完善“幫帶”制度,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簽訂中青年教師結對責任書,并按照責任書上的項目條款逐一實施。
(8)建立教學管理檔案。
二級監控:年級組、教研組監控
(1)教研組長負責校本教研,每學期活動不少于15次,做到計劃、時間、內容、主要發言人四落實。活動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探討,并做到有書面記錄。
(2)年級組長牽頭,匯總各班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名單,制定輔導方案,對本年級后進生進行質量追蹤分析。
(3)年級組長每月一次檢查負責學科的任教教師批改作業和學生訂正作業的情況,作好記錄并及時反饋。
三級監控:教師自我監控
(1)全校教師必須嚴格執行市、縣、學校制訂的教學常規要求。
(2)每人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除認真作好記錄外,應對所
聽的課進行較為科學的評價,提出教學建議。
(3)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各類培訓,出勤率應達到100%。
(4)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重點實行跟蹤調查,建立學習跟蹤記錄。
(5)針對所教學科進行理論學習摘抄,并作思考。每月一篇隨筆,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質量的教學論文。
三、目標達成
通過學校、教研組、教師的三級監控,使我校的各科合格率達99%。
s("content_relate");【上洞小學教育教學監控制度】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教學監控制度04-28教育教學監控制度04-28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04-28臺營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04-28東古城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04-28小學教學質量監控制度04-28教學常規監控制度04-28堽城鎮中心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04-28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