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的實施情況和效果評估,供大家參考和思考。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一
1.能夠用手印的方式創意設計“花寶寶”的造型,并用漸變色裝飾。
2.能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手印設計。
3.感受身體能干的特點,體驗自由表現的快樂。
【活動重點與難點】。
重點:“花寶寶”手印的創意設計。
難點:漸變色裝飾。
【活動準備】。
1.蠟筆、畫紙(黑色)。
2.范畫2—3張(不同手印造型),歡快的兒童歌曲。
【活動過程】。
1.觀察范例,拓展想象。
(1)師:“春天來了,花園里要舉行花寶寶舞會,幾個可愛的‘花寶寶’們都打扮好了,我們來看看。”“知道這些花寶寶是用什么畫出來的嗎?”(手印)。
“我們的身體真能干,我們的手印還可以用來畫畫花寶寶呢。”“知道我是怎么畫的嗎?”
教師示范:左手按在畫紙上,右手拿好小蠟筆,沿著手印描下來,再把花朵涂涂色,添上小手和小腳,我的花寶寶會跳舞。
(2)“仔細看看,我的花朵顏色有什么變化?”(漸變色)“知道是怎么畫出來的嗎?”
教師示范:兩種顏色相交處要重合,淺色蓋在深色上。
2.手印花朵設計暢想。
師:“你的手印能畫‘花寶寶’嗎?”“能和老師的方法不一樣嗎?”(手指、拳頭、側面)。
(請3-4名幼兒回答,提醒他們結合手的不同方向,不同造型可以設計不同的花寶寶,教師跟著空手示范。)。
3.操作要求。
師走到操作臺前:“我們小朋友真能干,用手印想出了這么多花寶寶的畫法,想一想還能用手印畫出不一樣的花寶寶嗎?花寶寶最喜歡與眾不同了,它的`花朵和葉子能用不同的漸變色畫出來嗎?現在就把你們的手印花寶寶畫出來吧。”
4.幼兒操作。
搬好小椅子作畫,播放音樂(春天)。
留意有獨特想法的幼兒行為,鼓勵他們把想法畫出來,提醒幼兒裝飾用漸變色。
5.展示作品。
把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集中幼兒欣賞。
“你最喜歡哪朵‘花寶寶’,為什么?”
“猜猜這朵‘花寶寶’是怎么印出來的?”
“誰用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手印方法,給我們介紹一下。”
教師講評一張漸變色花朵。
“美麗的手印‘花寶寶’們都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原來我們的手這么能干,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身體,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來畫畫的,有機會,我們再試試,好嗎?”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二
1、重點: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及不同姿態。
2、難點:大膽表現果寶寶的不同姿態變化。
1、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2、學習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
3、大膽想象,表現出果寶寶的不同姿態變化。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1、自制的果寶寶若干個,請貼一個,范畫用的紙一張。
2、油畫棒、紙每人一份。
3、音樂磁帶(開火車、跳舞)。
(一)語言誘導,引出課題:
1、師:(出示請貼)孫老師收到蘋果寶寶寄來的一封請貼,秋天來了,果寶寶為了慶祝豐收,要開個舞會,邀請我們小朋友參加。(幼兒和老師開火車進活動室)
2、師:喲,舞會開始了,舞會上會有誰呀?還有哪些果寶寶還沒有來?
(二)示范講解:
1、師:你想請誰來跳舞呢?(幼兒回答后,教師示范)引導幼兒說出是怎么跳舞的?
2、師:你還想請誰來跳舞,穿什么衣服呢?
3、師:蘋果寶寶,香蕉寶寶會跳這樣的舞,西瓜寶寶呢?還有梨子寶寶呢?你想請誰來跳舞呢?(根據幼兒回答)
(三)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身體大,四肢小。
2、大膽想象,表現出各種果寶寶的姿態。
3、注意畫面安排(添畫小草、花、太陽等)
4、隨時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繪畫常規。
(四)講評:
1、讓幼兒相互欣賞,向同伴介紹:請哪些果寶寶來跳舞了?
2、師:我們一起和果寶寶來跳舞吧!(請幼兒把畫拿在手里)
3、在音樂聲中跳舞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的作用不在于給予幼兒很多的美術知識,而在于為幼兒創設自由、安全、寬松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用啟發性和藝術化的語言,幫助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不論其筆觸是稚拙還是抽象,都表現出極大的耐性、尊重和贊賞。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三
1、在認識五官的基礎上,感受用粘貼、印的方法制作各種面具。
2、喜歡貼出不同的.面相,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
3、滲透環境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環境意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1、各種形狀的彩色紙,橡皮筋、音樂
2、紙碟(開眼睛)、漿糊、抹布、水粉、剪刀等
3、各種人物、卡通、動物、圖片放于區內,引導幼兒觀察。
二、幼兒觀察你們看到有哪些面具?你怎么知道它是白雪公主?小白兔、xxx你想做一個什么面具?請你先想一想,你做一個怎么的面具,想好再做。
三、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粘貼
2、水粉、蠟筆
3、印畫提醒幼兒用完漿糊要把手擦干凈。幫助、鼓勵困難的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和同伴交流。
四、新年舞會請小朋友帶上你做的面具和老師一起去參加化妝舞會吧!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四
繪本閱讀是孩子喜聞樂見的一種閱讀形式,孩子們可以在繪本閱讀中掌握知識、提高認識、體驗快樂。繪本《艾瑪過化裝節》幽默、離奇,畫面生動,以簡單的植物為背景,由此可以看到艾瑪和他的朋友們生活環境的美麗和溫馨,色彩純凈柔和,構圖充滿童趣,特別是每只大象的動態都各不相同,形象可愛,是幼兒喜歡的類型。讓幼兒在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過程中獲得技能的發展和提高。
1.觀察繪本畫面色彩、圖形,并大膽表述。
2.用自己喜歡的形狀、不同顏色、裝飾大象。
3.體驗創造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1.繪本《艾瑪過化裝節》的ppt。
2.大象跳舞的flash。
3.范畫一幅及不同形態大象圖片若干。
(一)故事導入。
1.艾瑪的特別之處。
是誰?(出示ppt)這只大象和平時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樣?
(二)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創作欲望。
1.森林里要舉行“化裝節”,艾瑪和它的朋友們在想什么呢?
2.天亮了,發生什么事情了?所有大象都變一模一樣會有什么麻煩?
3.如果你是大象,怎么打扮自己,讓自己變得漂亮而與眾不同?
(三)自選圖案進行創作。
1.如果你是大象,你會用什么圖形來裝飾自己?(三角形、方形、圓形等等)
2.出示范畫,觀察圖形的不同。
3.作畫要求。
4.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參加化裝節結束活動。
開展一次化裝節活動。
繪本中的文字把整個故事帶進了充滿童趣可愛的氛圍,展現了艾瑪幽默的特色。活動在幫助孩子提升合作技能的同時,發展著孩子一個隨機應變的能力。在組織教學中也要根據讀本的內容靈活地制定課時目標。情景閱讀是需要老師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引起孩子學習的欲望達到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
1.幼兒自主閱讀的成分不多。
2.問題的設置不夠簡潔。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五
(略)。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為自己化妝”入手,讓幼兒主動、自主地帶著個人的審美觀點,去創作自己想象中的自己,使幼兒在動口、動手、動腦的同時,獲得快樂、獲得發展。
1、通過幼兒創作為自己化妝,使其獲取直接經驗,提高審美情趣。
2、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化妝舞會的圖片、故事、圖書。
2、粘貼材料(包含身體、頭發、服裝等)。
3、繪畫工具、漿糊、剪刀。
4、范例。
一、欣賞討論。
2、我們來開個化妝舞會好嗎?
3、你想怎樣打扮自己?
4、出示范例:這種化妝方法好嗎?為什么?
5、出示教師形象,討論用什么方法為老師化妝。
二、創作要求。
每人為自己創作一個化妝舞會的形象。
三、幼兒創作。
1、按興趣選擇服裝、頭飾等。
2、鼓勵幼兒大膽創新。
3、選用多種表現手法。
四、游戲講評。
1、介紹自己的作品。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六
一、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及不同姿態。
2、難點:大膽表現果寶寶的不同姿態變化。
二、活動目標:
1、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2、學習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
3、大膽想象,表現出果寶寶的不同姿態變化。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自制的果寶寶若干個,請貼一個,范畫用的紙一張。
2、油畫棒、紙每人一份。
3、音樂磁帶(開火車、跳舞)。
四、活動過程:
(一)語言誘導,引出課題:
1、師:(出示請貼)孫老師收到蘋果寶寶寄來的一封請貼,秋天來了,果寶寶為了慶祝豐收,要開個舞會,邀請我們小朋友參加。(幼兒和老師開火車進活動室)。
2、師:喲,舞會開始了,舞會上會有誰呀?還有哪些果寶寶還沒有來?
(二)示范講解:
1、師:你想請誰來跳舞呢?(幼兒回答后,教師示范)引導幼兒說出是怎么跳舞的?
2、師:你還想請誰來跳舞,穿什么衣服呢?
3、師:蘋果寶寶,香蕉寶寶會跳這樣的舞,西瓜寶寶呢?還有梨子寶寶呢?你想請誰來跳舞呢?(根據幼兒回答)。
(三)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身體大,四肢小。
2、大膽想象,表現出各種果寶寶的姿態。
3、注意畫面安排(添畫小草、花、太陽等)。
4、隨時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繪畫常規。
(四)講評:
1、讓幼兒相互欣賞,向同伴介紹:請哪些果寶寶來跳舞了?
2、師:我們一起和果寶寶來跳舞吧!(請幼兒把畫拿在手里)。
3、在音樂聲中跳舞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的作用不在于給予幼兒很多的美術知識,而在于為幼兒創設自由、安全、寬松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用啟發性和藝術化的語言,幫助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不論其筆觸是稚拙還是抽象,都表現出極大的耐性、尊重和贊賞。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七
我是一名小教二級教師,作為年輕教師,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次挑戰。此次開展的中班科學活動《舞會》,對我來說既是鍛煉也是提升。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教學反思。
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1、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活動中,創設舞會的情景,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通過,給磁鐵找舞伴跳舞的.活動中,感受磁鐵具有磁性,可以吸住鐵質的物品,使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地完成第一個目標。之后,再進一步地多次探索。通過小動物們在不同的舞臺上跳舞,感受和體驗磁鐵磁性的穿透力,能穿過紙、塑料、木頭這三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2、對活動準備的反思。
在材料準備上,我為幼兒提供的磁鐵、別有回形針的動物卡片若干,積木、文件夾、紙片、回形針、塑料夾、布條,這些材料比較分散和凌亂,都統一放在拖盤中,貼有笑臉籃子和貼有哭臉的籃子、人手一份的卡紙、塑料盤、木塊等材料,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教育源于生活。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主要起到引出問題、總結方法的作用,為教學的輔助作用。ppt課件的展示,可以讓幼兒更加鮮明的認識各種操作材料,直觀易懂。而整個教學活動,以幼兒操作、探索為主要形式,教師不斷的遞進式的提問,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對活動過程上反思。
我主要從三次操作實驗中進行反思(1)第一次實驗操作,感受磁鐵具有磁性,可以吸住文件夾、回形針等鐵制的物品,像積木、紙片、布條這些不是鐵質的物品就吸不住。活動中以“夜深了,舞會開始了”這種充滿童話的色彩導入,結合中班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在游戲操作時插入了音樂的效果,讓幼兒在音樂聲中操作,仿佛置身于舞會的情境中,達到動靜結合。同時我也提供了多種材料,給幼兒進行分組操作,在磁鐵找舞伴的游戲中,幼兒知道了哪些物品是可以吸住的,哪些吸不住。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磁鐵的磁性,這種設計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讓幼兒可以自己去操作探索,比單純的教師示范講解更富有童趣。(2)第二次實驗操作,感受、體驗磁鐵的磁性能穿過卡紙。此環節,我讓童話角色得以延續。天亮了,森林的舞會也開始了,這些別有回形針的小動物要在卡紙的舞臺上跳舞,磁鐵會怎樣幫助他們?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中我發現很多幼兒都是用磁鐵直接將小動物吸住,在卡紙上跳舞,這出乎我的意料,但這也充分說明幼兒對于之前磁鐵具有磁性這個特征有了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雖然幼兒的發現與我的設想不相符合,但是幼兒的發現也是對的,于是我在給予幼兒贊美和肯定的同時會繼續引導幼兒探索新的方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讓小動物跳舞呢?”。通過我的不斷跟進式提問,師生共同交流探索,得出將方形磁鐵放在卡紙下方來回移動,卡紙上方的“小動物”就會跳起舞來,從中感受到磁鐵的磁性能穿透卡紙,吸住上面別有回形針的小動物。(3)第三次操作中為了鞏固在不同材質上磁鐵磁性的穿透力,我為幼兒提供了塑料盤和木塊,讓幼兒自己與同伴交流探索,生生互動,體驗磁鐵的磁性可以穿過塑料盒和木塊。
4、對投放材料的反思。
中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周圍壞境的影響,尤其在操作科學活動的時候,為了使操作過程中不受投放材料的干擾,第一次幼兒自主操作時,我采用了分組操作的形式,在進行第二個操作活動中,在表揚和鼓勵的同時,我快速的從桌子上收回托盤并同時放下插有卡紙的紙筒,第三次操作的時候我將塑料盤和木塊放在小籃子里并置于幼兒椅子下面,幼兒根據老師的引導分次拿出材料進行操作。這樣幼兒在每次操作過程就不會受到干擾。
整個活動探究操作是主要形式。引文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操作活動是孩子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動手操作既能滿足孩子動手的需要,又因充滿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活動中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操作中,當幼兒的發現與我之前預設的不一樣的時候我會緊張,由于我是一名年輕教師,很多經驗還很不足,所以對于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還需要多學習方法和技能。另外在活動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生動,使得部分幼兒游離于我所設置的情境外,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補自己的不足。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為自己化妝”入手,讓幼兒主動、自主地帶著個人的審美觀點,去創作自己想象中的自己,使幼兒在動口、動手、動腦的同時,獲得快樂、獲得發展。
1、通過幼兒創作為自己化妝,使其獲取直接經驗,提高審美情趣。
2、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化妝舞會的圖片、故事、圖書。
2、粘貼材料(包含身體、頭發、服裝等)。
3、繪畫工具、漿糊、剪刀。
4、范例。
一、欣賞討論。
1、什么是化妝舞會?
2、我們來開個化妝舞會好嗎?
3、你想怎樣打扮自己?
4、出示范例:這種化妝方法好嗎?為什么?
5、出示教師形象,討論用什么方法為老師化妝。
二、創作要求。
每人為自己創作一個化妝舞會的形象。
三、幼兒創作。
1、按興趣選擇服裝、頭飾等。
2、鼓勵幼兒大膽創新。
3、選用多種表現手法。
四、游戲講評。
1、介紹自己的作品。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九
讓幼兒學習挖空面具上眼睛的方法,并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后制成面具,發展幼兒美的創造能力。
1、教師教具:面具兩個(獅子、小豬)。
2、材料:水彩筆、畫好面具輪廓的色卡紙、漂亮貼紙、剪刀、松緊帶、訂書機、、錄音機、磁帶等。
(一)引題環節設計:(組織幼兒安靜)。
a:請你們閉上小眼睛,老師要給你們變個魔術。
b:魔術的咒語是三句“嘰里咕嚕變”,準備好了嗎?開始。
(幼兒念咒語,兩位老師同時戴上面具)。
ab:猜猜我是誰?
b:但是動物化妝舞會有個特點,要求人人都要戴面具,而且最好不讓別人認出你。
a:那為什么叫動物化妝舞會呢?
b:對了,動物化妝舞會就是要我們小朋友戴上動物的面具,把自己打扮成可愛的動物。
a:可是你們沒有面具怎么辦呢?(幼兒回答自己做)。
b:(拿紙說)看,這個面具把臉都遮住了,但是要跳舞,還要想辦法認出別人,怎么辦?(幼兒說要挖出兩個眼睛)。
a:對了,最主要的是在面具上把眼睛露出來。
b:有什么辦法在紙上剪出兩個洞洞,戴在臉上剛好使你的眼睛露出來呢?
a:這個問題提的好,請問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幼兒討論)。
哇,你們的辦法真多啊!老師也想了個好辦法,先把紙貼在自己臉上,用一只手摸到自己眼睛的位置,然后用手按住,再用筆在上面畫個圓,這樣剪出來的洞洞就可以把眼睛露出來了。(教師邊說邊示范)。
b:那你這個會動的豬鼻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b:(邊講邊示范)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出小長條,然后粘在面具周圍作成獅子棕毛。
a:我呢,再貼上漂亮的粘紙就變成小豬丑丑了。
(二)制作環節設計:
a:你們會了嗎?好,請用能干的小手為自己做動物面具吧!
b:需要幫忙請舉手。
(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看情況,a教師幫助幼兒裝訂皮筋,b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其他裝飾)。
a:(分給動作快的幼兒貼紙)哇,你的面具真好看,去照一照鏡子再打扮漂亮一下吧!
(三)舞會環節設計:
a:可愛的動物們,咱們舞會的音樂響起了。areyouready?les’sgo.(教師開火車帶幼兒進入午睡室,與幼兒一起隨音樂舞蹈。)。
(四)結束環節設計:
a:收頭飾。(結束)。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顏色表現夏天不同的水果。
2、通過觀察、練習,了解并學習畫出各種不同形狀的水果。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各種夏天水果圖片一張。
2、幼兒人手一支鴨嘴筆,一張繪畫用紙。
3、每組紅、黃、綠色的顏料各兩盤。
活動過程:
1、感知夏天水果的多種多樣。
教師:你知道夏天有哪些水果嗎?教師一一出示這些水果的圖片,問:“這水果是什么樣子的呢?像什么東西呢?是什么顏色的呢?”幼兒一一說出這些水果的形狀特點及與什么樣的物體相似,并根據圖片說說水果的顏色特點。
2、幼兒嘗試練習手指繪畫:夏天的`水果。
教師:我們用自己的手指做筆,畫畫夏天的水果吧。啟發幼兒使用自己的手指在桌子上練習畫不同的水果。
3、幼兒使用鴨嘴筆,練習繪畫:夏天的水果。
教師出示鴨嘴筆,幼兒指認名稱。幼兒嘗試使用鴨嘴筆在桌子上練習繪畫。
4、觀察桌子上顏料的色彩,嘗試自己說說作畫的過程。
幼兒觀察桌子上顏料的擺放,引導幼兒用水粉顏料畫水果。
提醒幼兒注意:如果要換顏色,要把自己的筆放在水里洗一洗,才可以再次使用。(讓幼兒可以說說這樣洗筆的好處。)。
5、繪畫活動。
幼兒進行繪畫活動,教師在過程中不斷地指導。
6、評價。
幼兒根據顏色的干凈程度和水果形狀的相似性進行相互評價。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環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運用幼兒喜愛的游戲形式開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孩子們在認認說說中積累了關于水果的知識,通過摘水果這一環節,幼兒更體驗到了夏天果園豐收的美好景象。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一
1、嘗試用毛筆、顏料為大象涂色,創意不同的涂色方式。
2、感受幫助朋友的快樂。
經驗準備:《花格子大象艾瑪》的故事。
物質準備:大象簡筆畫、顏料、毛筆、背景音樂、毛巾。
1、你還記得花格子大象艾瑪的故事嗎?故事里說了些什么?
2、艾瑪是一只怎樣的大象?它與普通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樣?
1、教師播放ppt,幼兒看一看。
師:這些大象里面你最喜歡哪一只?
2、師:它是用什么顏色和圖案來打扮自己的?
5、師:大象化妝舞會越來越熱鬧了,吸引了更多的大象朋友來參加。
出示黑板。
師:你們來看看這些大象能來參加舞會嗎?為什么?
6、師:大象請你們來做它們的化妝師幫大象化個漂亮的妝去參加舞會,你們愿意嗎?
1、討論:你想要給你的象朋友打扮成什么樣子的?
2、教師出示用具(沾一沾、撇一撇、用完之后送回家)。
3、幼兒操作,教師播放音樂并做巡回指導。
4、幼兒介紹,教師簡單講評。
1、謝謝小小化妝師幫大象化的那么漂亮,舞會馬上開始,大象朋友邀請你們一起跳支舞。
2、鼓勵男孩邀請女孩跳舞。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二
1、學畫各種水果,能表現出各種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畫出各種水果之間的重疊關系。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去水果店參觀。
2、各種水果若干,示范作品。
3、繪畫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和幼兒進行談話,引入主題。
在水果店里你們看到了什么水果?你喜歡吃什么水果?
2、出示水果,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外形。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我喜歡吃的水果,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感知水果的不同外形、大小。)。
3、讓幼兒感知前后的重疊關系。
4、教師示范畫。
首先畫好橘子,重疊在一起的,看不到的地方的線條就不能畫出來。
再畫蘋果,然后畫西瓜,最后畫一個大盤子把它們裝起來。
選擇喜歡的顏色給水果涂色,可以用兩種相近的顏色進行涂色。
5、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注意有順序地觀察和描繪。
提醒幼兒保持正確的繪畫姿勢。
6、欣賞與評價。
看看誰的盤子中的水果擺放的'好看,重疊放時知道把線條藏起來。
看看誰的水果新鮮、顏色漂亮。
活動建議。
1、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能力提供不同的水果。
2、也可將水果壘放進行寫生。
活動反思。
幼兒繪畫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初步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為了讓幼兒能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打好基礎。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用繪畫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初步表現出各種水果的基本特征。
2、嘗試表現各種水果之間的重疊關系。
重、難點:
表現出重疊關系。
活動準備:
1、范例一幅、水果實物。
2、幼兒的做畫用具。
活動指導:
一、導入主題。
1、(出示范例)師:上次趙老師帶你們參觀了水果店,在水果店里你們看到了什么呀?(蘋果、香蕉、生梨……)。
2、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趙老師喜歡吃什么水果呢?嗯看看趙老師買了什么水果。(蘋果、草莓、西瓜)。
二、觀察討論。
1、教師出示水果實物,讓幼兒感知前后重疊關系。
2、師:看看老師買來的水果哪個最大?哪個最小?看一看,想一想老師是怎么放這些水果的?哪個在前面哪個在后面?你們覺得這樣放好看嗎?為什么好看?(草莓在前面,蘋果在后面,西瓜在最后面)。
三、簡單示范。
1、師:這么好看的水果我們給它拍張照好不好?
2、教師出示范圖。
4、師:草莓在最前面我們先幫草莓拍好不好?(師先畫草莓)。
5、師:我們再給哪個水果拍呀?(蘋果)看看老師拍的照片你們能看到蘋果的全部嗎?(被草莓遮住了不能看到)那看不到的地方我們就不拍了從這邊開始拍,到這里應該怎么樣呢?(跳過去)。
6、師:我們拍完了蘋果,最后給誰拍呀?(西瓜)看看老師拍的`照片你們能看到西瓜的全部嗎?(被蘋果草莓遮住了)對那我們和蘋果一樣從這里開始拍,到這里怎么樣呀?(跳過去)。
7、師:我們拍照拍完了嗎?(沒有)還要干嗎呀?(……)小朋友都穿上了衣服,天氣那么冷,水果寶寶也要穿衣服。你們先給他們拍照再象趙老師一樣給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好不好?(好)怎么樣的衣服才是最漂亮的呢?(紅、綠色……)蘋果寶寶說了顏色要亮得才好看。西瓜寶寶也說了身上的衣服有破洞和小刺好看嗎?(不好看)嗯一會我要看看哪個小朋友拍得照片最好看,給水果寶寶穿的衣服最漂亮。
四、幼兒表現。
幼兒做畫,老師觀察并指導。
五、作品展示。
1、介紹自己的作品。
2、相互贈送作品師:把自己拍好的照片送給自己喜歡的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課堂的引入可以更情景化,盡量避免常規平淡,可以創設一定的情景來吸引幼的注意,引起幼兒的興趣,也可以利用創設的情景來對幼兒的操作提出一定的要求,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四
活動意圖:
繪本閱讀是孩子喜聞樂見的一種閱讀形式,孩子們可以在繪本閱讀中掌握知識、提高認識、體驗快樂。繪本《艾瑪過化裝節》幽默、離奇,畫面生動,以簡單的植物為背景,由此可以看到艾瑪和他的朋友們生活環境的美麗和溫馨,色彩純凈柔和,構圖充滿童趣,特別是每只大象的動態都各不相同,形象可愛,是幼兒喜歡的類型。讓幼兒在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過程中獲得技能的發展和提高。
活動目標:
1.觀察繪本畫面色彩、圖形,并大膽表述。
2.用自己喜歡的形狀、不同顏色、裝飾大象。
3.體驗創造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繪本《艾瑪過化裝節》的ppt。
2.大象跳舞的flash。
3.范畫一幅及不同形態大象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艾瑪的特別之處。
是誰?(出示ppt)這只大象和平時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樣?
(二)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創作欲望。
1.森林里要舉行“化裝節”,艾瑪和它的朋友們在想什么呢?
2.天亮了,發生什么事情了?所有大象都變一模一樣會有什么麻煩?
3.如果你是大象,怎么打扮自己,讓自己變得漂亮而與眾不同?
(三)自選圖案進行創作。
1.如果你是大象,你會用什么圖形來裝飾自己?(三角形、方形、圓形等等)。
2.出示范畫,觀察圖形的不同。
3.作畫要求。
4.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參加化裝節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開展一次化裝節活動。
活動反思:
繪本中的文字把整個故事帶進了充滿童趣可愛的氛圍,展現了艾瑪幽默的特色。活動在幫助孩子提升合作技能的同時,發展著孩子一個隨機應變的能力。在組織教學中也要根據讀本的內容靈活地制定課時目標。情景閱讀是需要老師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引起孩子學習的欲望達到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
不足之處:
1.幼兒自主閱讀的成分不多。
2.問題的設置不夠簡潔。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五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術公開課果寶寶的舞會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重點: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及不同姿態。
2、難點:大膽表現果寶寶的不同姿態變化。
1、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2、學習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
3、大膽想象,表現出果寶寶的不同姿態變化。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1、自制的果寶寶若干個,請貼一個,范畫用的.紙一張。
2、油畫棒、紙每人一份。
3、音樂磁帶(開火車、跳舞)。
(一)語言誘導,引出課題:
1、師:(出示請貼)孫老師收到蘋果寶寶寄來的一封請貼,秋天來了,果寶寶為了慶祝豐收,要開個舞會,邀請我們小朋友參加。(幼兒和老師開火車進活動室)
2、師:喲,舞會開始了,舞會上會有誰呀?還有哪些果寶寶還沒有來?
(二)示范講解:
1、師:你想請誰來跳舞呢?(幼兒回答后,教師示范)引導幼兒說出是怎么跳舞的?
2、師:你還想請誰來跳舞,穿什么衣服呢?
3、師:蘋果寶寶,香蕉寶寶會跳這樣的舞,西瓜寶寶呢?還有梨子寶寶呢?你想請誰來跳舞呢?(根據幼兒回答)
(三)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畫出各種果寶寶的特征:身體大,四肢小。
2、大膽想象,表現出各種果寶寶的姿態。
3、注意畫面安排(添畫小草、花、太陽等)
4、隨時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繪畫常規。
(四)講評:
1、讓幼兒相互欣賞,向同伴介紹:請哪些果寶寶來跳舞了?
2、師:我們一起和果寶寶來跳舞吧!(請幼兒把畫拿在手里)
3、在音樂聲中跳舞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的作用不在于給予幼兒很多的美術知識,而在于為幼兒創設自由、安全、寬松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用啟發性和藝術化的語言,幫助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不論其筆觸是稚拙還是抽象,都表現出極大的耐性、尊重和贊賞。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六
1.能對5個以內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系。
2.區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一、預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線上游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二、集體活動
(一)教師示范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并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最大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
三、結束活動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并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
3.師幼道別。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七
1、幼兒知道畫面對稱與不對稱的概念。
2、幼兒能夠大膽想象,在凹凸不平的面具上用棉簽畫出各種各樣的臉。
3、體會到變化的新鮮感,感受集體舞蹈的歡快氣氛。
白色面具,顏料,棉簽,抹布,音樂,圖片。
幼兒大膽想象并畫出不各種各樣的面具。
幼兒能用棉簽在凹凸不平的面具上作畫。
1、欣賞動畫片片段并討論,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
師:動畫片里灰姑娘穿著水晶鞋去干什么?(參加舞會)今天我們也要去參加舞會,這是一個化妝舞會,你知道什么叫做化妝舞會嗎?我們要怎么樣才能去參加化妝舞會呢?(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說出要戴面具)。
2、出示白面具,引導幼兒想象。
師:這是什么?請你們先想一想,你準備畫一個什么樣子的面具去參加舞會?(可請同伴討論)誰來說一說?(討論完后請幼兒講述自己想法)。
3、通過觀察圖片和討論,引導幼兒知道對稱和不對稱的概念。
總結:對稱的面具兩邊的花紋是一模一樣的,而不對稱的面具兩邊花紋是不一樣的。
4、教師交代作畫的要求。
師:現在就要請你去畫自己的面具,用棉簽蘸顏料在面具上畫,可以畫對稱的也可以畫不對稱的。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師:畫好以后就可以把面具戴在臉上,去鏡子前看一看自己,你還認識自己嗎?
6、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別人的作品,并評價。
師:我最喜歡xxx的面具,因為……(請幼兒上來),你畫的是什么?那你最喜歡誰的面具?為什么?(教師做示范,,引導幼兒欣賞別人作品并說出理由)。
7、幼兒戴上面具集體舞蹈,結束活動。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化妝舞會吧。
最新中班美術化妝舞會教案(優秀18篇)篇十八
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磁鐵已有了初步的認識。磁鐵能夠吸鐵制品,這一現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兒好奇心強,對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鼓勵幼兒在玩中發現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本次活動以幼兒感興趣的舞會形式貫穿始終。
活動反思:
我是一名小教二級教師,作為年輕教師,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次挑戰。此次開展的中班科學活動《舞會》,對我來說既是鍛煉也是提升。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教學反思。
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1、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活動中,創設舞會的情景,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通過,給磁鐵找舞伴跳舞的活動中,感受磁鐵具有磁性,可以吸住鐵質的物品,使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地完成第一個目標。之后,再進一步地多次探索。通過小動物們在不同的舞臺上跳舞,感受和體驗磁鐵磁性的穿透力,能穿過紙、塑料、木頭這三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2、對活動準備的反思。
在材料準備上,我為幼兒提供的磁鐵、別有回形針的動物卡片若干,積木、文件夾、紙片、回形針、塑料夾、布條,這些材料比較分散和凌亂,都統一放在拖盤中,貼有笑臉籃子和貼有哭臉的籃子、人手一份的卡紙、塑料盤、木塊等材料,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教育源于生活。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主要起到引出問題、總結方法的作用,為教學的輔助作用。ppt課件的展示,可以讓幼兒更加鮮明的認識各種操作材料,直觀易懂。而整個教學活動,以幼兒操作、探索為主要形式,教師不斷的遞進式的提問,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對活動過程上反思。
4、對投放材料的反思。
中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周圍壞境的影響,尤其在操作科學活動的時候,為了使操作過程中不受投放材料的干擾,第一次幼兒自主操作時,我采用了分組操作的形式,在進行第二個操作活動中,在表揚和鼓勵的同時,我快速的從桌子上收回托盤并同時放下插有卡紙的紙筒,第三次操作的時候我將塑料盤和木塊放在小籃子里并置于幼兒椅子下面,幼兒根據老師的引導分次拿出材料進行操作。這樣幼兒在每次操作過程就不會受到干擾。
整個活動探究操作是主要形式。引文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操作活動是孩子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動手操作既能滿足孩子動手的需要,又因充滿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活動中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操作中,當幼兒的發現與我之前預設的不一樣的時候我會緊張,由于我是一名年輕教師,很多經驗還很不足,所以對于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還需要多學習方法和技能。另外在活動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生動,使得部分幼兒游離于我所設置的情境外,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補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