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寫作過程中,運用準確的詞語和豐富的修辭手法,表達出獨特的觀點和深刻的思考的一種文學作品,它可以激發讀者的興趣,引發共鳴,給人以啟示。接下來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欣賞,好作品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一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坐在沙發上觀看《開學第一課》。
2014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總的是講:孝、愛、禮、強。通過觀看我明白了:我的點滴成長都是父母教會了我:走路、說話。教會了我:孝敬長輩。教會了我:要有愛心。教會了我:文明禮讓。教會了我:自信、堅強。父母還教會了我:穿衣服、吃飯等等。
父母為了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最讓我感動的是“搖滾爸爸泰勇”,他為了把兒子的病治好,依然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十幾年如一日,陪伴在兒子身邊,教兒子騎自行車,教兒子學游泳。他用自己的愛創造了奇跡,改變了兒子的命運。
看著看著,我不由想起自己的父母,他們也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愛,有一次在晚上,我的嘴不小心磕到了玻璃上,頓時鮮血直流,當時,爸爸正在外面有事,媽媽趕緊給爸爸打電話,媽媽一只手打電話,一只手用毛巾捂著我的嘴,爸爸接到電話,不顧一切的就趕了回來,把我送到了醫院。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后,讓我明白了: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俗話說:“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雖然我們年齡小,但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幫爸爸媽媽洗腳。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二
記者26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開學第一課》仍將在9月1日央視一套綜合頻道與全國中小學生如約相見,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旨在引導父母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孩子的好榜樣,幫助廣大青少年養成誠實守信、孝敬感恩、團結友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節目分為“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在嘉賓演講、人物故事、文藝表演和互動游戲等環節選取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和明星嘉賓一起展示“家風”的力量;同時節目還引入了創新環節――“說文解字”,通過“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兩個卡通人物的對話來闡釋各篇章主題字的構成和含義,力求以生動、活潑、多元的方式寓教于樂,帶領廣大中小學生去發現并傳承父母身上的良好習慣和美好品質。
今年參加《開學第一課》主講嘉賓中,“童話大王”鄭淵潔講述了關于“孝”的家庭小故事。青年歌手容祖兒為孩子們帶來的故事從“媽媽從小就教育我,愛干凈、愛整潔,就是最基本的禮儀”開始。“搖滾爸爸”秦勇前毅然退出舞臺,只為陪伴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癥的兒子大珍珠,他們攜手克服困難、相互陪伴、一起長大。
在尾聲環節――“強”,一群來自震后藏區的孤兒,講述了自己在志愿者張家振老師的帶領下走出家鄉、來到武藝班學習武術,并在這個大集體中逐漸擺脫陰霾、自強自信起來的故事。
從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已經陪伴全國中小學生走過了6個新學年,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首次將“父母”的角色引入了孩子們的開學課堂。“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希望通過這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和父母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父母教會我”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三
時光在歲月中逝去,小時候父母為了教養我們,犧牲了自己的光華年月。如今,父母隨著時光老去,我們隨著時光長大,該是我們陪伴年邁的父母了。
——題記
“孝”
“孝”這個字是由一個不完整的老子再加上一個子字,意思為兒童要孝敬長輩。記得有一個片段說了:“吃飯前要等長輩坐上來吃,兒童才可以動筷子。”看完這段話后,我覺得這句話值得我深思,雖然這件事在生活中時間很小的事情,而往往從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都要做得很好。
孝敬長輩的機會有很多,例如:見到長輩主動問好,在公共汽車上看見孕婦或者是老人要主動讓座,在多車的馬路上扶一位老人過路等。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是尊重孝敬長輩的一部分。
也許你在這幾方面做得特別好但讓長輩每天愉快,笑容掛面也是一種孝敬長輩的方法。俗話說:“多生氣會加快長輩們老去的速度。”那是否,如果我們這些做兒女的能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多笑笑,那么他們的壽命也會增長呢?"想到這里,我又想到了生活中幾件小事:為爸爸媽媽整理好他們的房間,當他們下班時為他們倒一杯茶,在學校認真上課考一個好成績來報答他們也是在孝敬他們呀!想到這里,使我想到,趁現在還不算晚要馬上孝敬自己的爸爸媽媽,大染也要孝敬我的長輩們!
“愛”
生活中,一個老師的鼓勵,一個同學的鼓勵,一個爸爸媽媽的鼓勵使我們有個強大的意志與力量打敗成長中的煩惱,那是成長過程中關心你的人對你的愛;相同的優美環境下,相同的一片藍天下,相同的一抹陽光下,同學們幫助我戰勝一次又一次的困難下,那是伙伴之間的愛;家中家人的問候與關懷是親戚,父母之間對你的愛。
其實愛無處不在,就像從前的搖滾大歌星“秦勇”因為他的孩紙,肥肥胖胖的“大珍珠”的出世而放棄了他最愛的音樂。看!那就是父母偉大的愛啊,為了你,他們甘愿付出一切代價。如今,主持人問他;"你后悔退出娛樂圈嗎?"他說:“不后悔,因為有了大珍珠的陪伴。”這一切讓我深受感動。當然,秦勇愛的付出最終也得到了回報,就像“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所說的“大珍珠”從小學習東西就比我們這些孩子慢很多,我們學騎單車只需一兩天,而他卻花了三年。三年的年月,他們父子每天都在練習,遇到了種種挫折,也因為這樣差點放棄學習。但他們沒有放棄,三年過去了,大珍珠終于能平平穩穩的自己騎單車了,也學會了游泳。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共花費了秦勇三年的青春。不過,有心人最后終會成功,終會得到回報。而這,就是愛的力量!
“禮”
懂禮貌的人永遠是最惹人喜愛的,當然就算現實并非如此,我們也理所當然要的要當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大人們都說,要做一個乖孩子。也許這點連幼兒園的小孩子都可以做到,但要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很多孩子,家長都犯難了。而面對禮貌,許多孩子與大人的想法恰然不同,在小孩眼中,往往在叫“叔叔阿姨”好時聲音小的連蚊子都聽不見。但是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已經叫了,只是很害羞而已;但在一些大人眼中,他們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的孩子很自信,而忽略了孩子再見到陌生人時通常會表現得是很不好意思,總是在孩子叫了一遍又一遍阿姨叔叔好后讓孩子再叫一遍。但這樣有許多孩子自信心被打擊,而放棄禮貌這一項。
其實,禮貌不僅僅在叫人這一個方面上,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隨手撿起一塊垃圾,文明做人也是禮儀的一個方面。也許旁人看不到,也不會在意你的這些小小的舉動,但是你會覺得,做了這樣一件事,自己心里滿滿的也十分高興,這就是屬于你自己的特色。不要在乎有沒有人表揚你,但有禮貌的你,有一天會給其他人一個很好的印象。
“強”
“上帝能拿走你的幸福,但拿不走你的堅強。”有些人,天生被上帝拋棄,成了大家口中的孤兒,成了大家口中的笑柄。每當這個時候,任何人的心都會痛,他們的心不是用鐵,不是用冰做的,他們也會疼痛,也不是他們不會哭,只是他們擁有我們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堅強。”
在開學第一課中,我見到了一群練武功的孤兒,他們十分開朗,絲毫不內向。但那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好老師“阿爸”他們的老師阿爸,把他們中間的每一個人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曾經,在他們沒有遇見阿爸時,我相信他們一定怨恨過上帝,但是俗話說:“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時,同社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他們因該慶幸,他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幫助他們從上或者難過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他們與我們這些有爸爸有媽媽的孩子不同,他們練武功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所愛的人,正是因為他們是孤兒所以不能夠過于依賴別人。有句話叫:“在這個社會上任何人都不能輕易相信,唯一能相信的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陪伴你一生。”我們有親人的孩子從小過著優越的生活無憂無慮,而他們卻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比起他們,我們又以什么資格來說上帝不公平呢?他們是不需要依靠別人就能自己頑強生活的女孩,是一群自強不息的女孩!
孝為其子,愛得收獲,禮待如己,自強不息。孝敬長輩,關愛家人,遵守規矩,保護自己。
即使時光偷偷溜走,即使青春毫無光彩,即使未來我們的年代已經結束,這四個字依舊會深刻于我心中。縱使父母老去,我們也不要棄他們不管,他們地我們的養育之恩是我們要銘記的,多花時間來陪陪自己的父母,縱使是時光,縱使是歲月,縱使是分離,也無法割斷這條親情。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四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路途艱難,但對于紅軍來說這不算什么。
第二位是94歲的梁天文老先生,13歲的老先生參加了紅軍,楊政委一直帶著他,可后來馬步芳奉蔣介石之命阻擊我軍,楊政委就犧牲了,可老先生卻一直在尋找楊政委說過的兩個孩子,可惜一直沒有找到。
接著是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講述她父親的故事,是賀龍元帥帶著女兒長征。
接下來就是一個游戲了,讓同學們體會飛奪瀘定橋的感覺,開學隊和第一課隊比拼。他們都很棒,第一隊有點困難,花了4分30秒,第二隊有兩位同學“落水”了,花了4分26秒,所以最后勝利的是第一課隊。
后面還有幾位老者,104歲的秦華禮老人,耿飚的女兒耿瑩……。
長征路途艱苦,但是紅軍的百折不撓戰勝了艱苦,我們要像賀炳炎將軍一樣堅強,連打針都怕痛有什么用?將軍在沒麻藥的情況下截肢都那么堅強,這些又算得了什么?耿飚將軍得了瘧疾很難受,可聽到了要打仗又好了。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堅強。
人生中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面對困難時不妥協、不退縮、不放棄,才會獲得最大的成功。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五
昨晚觀看了《20xx開學第一課》的節目,深深地被感動了,在4位嘉賓的故事里,秦勇叔叔的故事讓我留下了眼淚,也讓我感受了父母的愛深沉而又偉大。
秦勇叔叔的兒子大珍珠在出后4年被診斷出“重度感統失調”癥狀,也就是說智力出現了障礙,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沉痛的打擊。很長一段時間大珍珠不會說話,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秦勇叔叔感覺天都要快塌下來了。
但他仍然對兒子抱著很大的希望,他說“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他停了手頭的所有工作,專心的陪伴教導在大珍珠身邊,教他系攜帶,教他講單詞,但每一個任務對大珍珠和秦勇叔叔來說都是那么的艱巨,反反復復也不見成效,但希望仍然包裹著他。當秦勇叔叔得知騎自行車是對感官協調能力最好的訓練,秦勇陪著兒子開始了漫長的練習,當大珍珠終于可以穩穩地坐上自行車騎上一小段時,向來堅強的秦勇也忍不住落下了男兒淚,“從那一天起我就堅信,他什么都可以學會”。
看到秦勇叔叔落淚,我也止不住眼淚流了下來,父母的愛就是不拋棄不放棄,他們對我們永遠燃燒著希望,他們給了我們無法用言語與事物衡量的愛,這份愛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艱難險阻、病痛折磨都有了堅持不懈的勇氣,這樣的一堂課將讓我一生受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六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孝敬父母、長輩,從一句話、一件事做起。
“愛”是最美的字眼。父母教會我們愛自己愛別人。我們要從小學習愛護自己,關愛身邊的每個人。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小學生要努力做禮儀小衛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要從文明禮儀開始,改變自己,做一個孝敬長輩、關愛別人、自強不息的人。
未來的我們一定會充滿力量、茁壯成長。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為四個段,分別是“孝”、“愛”、“禮”、“強”四個主題。
最讓我感動的是秦勇和他的兒子大珍珠。秦勇原來是黑豹樂隊的主唱,可是大珍珠四歲的時候得了重病,秦勇放棄了音樂,回家照顧大珍珠。
大珍珠學自行車,上去了,又摔下來,足足花了三年時間,終于學會了。
從他們的故事中,我懂得了“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件事情。”
開學第一課里講了“孝”、“愛”、“禮”、“強”四節課。
說到孝,比如說童話大王鄭淵潔講父親給他的鋼筆灌墨水的故事,接著是一位叔叔騎摩托帶父親去旅行的故事,這些都讓我懂得了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回報父母。
第二課講了“愛”,我懂得了要去關心別人。
第三課講了“禮”,教育我們做懂禮貌的好孩子。容祖兒阿姨給我們講了她小時候的事情,媽媽教育她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人。從容祖兒阿姨的故事中,我明白了禮儀要從小做起。
最后一課是講“強”,讓我們學會自強自信。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懂得了孝順父母、關愛別人,講文明、有禮貌,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七
9月1日是我們開學第一天,晚上八點,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視收看《開學第一課》,伴隨著輕松的音樂,主持人給我們推薦讓我最感動的是“搖滾老爸”秦勇的故事,他用十年時間教兒子讀書、系鞋帶、游泳,因為他的兒子“大珍珠”是一個先天失感兒童,他放棄了自己喜歡的音樂,全心全意用愛去教育,讓我們明白:學會去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伴隨愛成長;也讓我懂得“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父母那種濃濃的愛。其次是要懂禮儀,用生動的動漫和乘務表演,讓我明白生活中要禮貌,學規矩,懂禮儀,學好《。
弟子規。
》,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從小事做起,將來總會有奇跡發生,今天讓我受益非淺,我要做一個懂禮貌,講禮儀的文明小衛士。
父母情如和煦春暉,溫柔地照耀我們成長,父母情如涓涓溪流,守護著我們無怨無悔。“開學第一課”節目中,鄭淵潔、容祖兒、秦勇等都以身邊一些看似細小的事,向大家傳遞出父母愛之偉大和深沉。我想起我的父母,他們對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風化雨,偉大而深沉呢!
啟蒙我們的有很多人,如:周邊的朋友、校園里的老師。我們像剛探出頭的嫩芽,需要園丁的精心照料。而老師便是其中的園丁之一,可是除了老師們,還有兩個人的對我們的人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因為從我們一出生開始,父母不僅是父母,還是我們生活的導師。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的嚴厲,無時無刻管著孩子,不給一點自由的空間,這樣的方式很可能培養出十分內向的孩子,不然就是不敢去想象的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太過寵愛,這樣就漸漸的變成了溺愛,如果像這樣的嬌生慣養,一定會培養出許多壞習慣,孩子變得說一不二,想怎樣就怎樣,如果有一天獨自走上社會,有誰會滿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但是如果這兩種巧妙的結合,各取一點、融合其中,就會變成一個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我家就是這樣的。
媽媽,用“嚴母”這個詞來代替,再好不過了。她對我的學習、生活等等的一系列東西要求都很嚴格。平常還經常讓我多看課外書。當時的我還不懂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埋怨,可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爸爸,用“慈父”這個詞來代替,再好不過了。他平常對我無微不至,每天都會詢問我開心嗎?為什么開心?同時他會抓住我的每一個一點進行表揚與激勵,使我更有上進心,更加渴望進步!
媽媽的教育,猶如山一樣,表面只是靜靜的,可在背地里,她無數次的在鼓勵我,通過其他的方法,以前,我沒能體會到這種教育的方式,可現如今,我已經徹底明白了這種在狂風中依然穩定而沉著的方法;爸爸的教育,猶如水一樣,每次都能給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沖的動力,讓我無時無刻都充滿信心。他們經常告訴我,做事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不可以說謊、要學會寬容、友善、學會尊老愛幼,懂得知恩圖報、知道無功不受祿……雖然有時候聽到這已經重復幾百遍的話覺得很煩,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總很天真的認為,父母照顧自己的兒女是很應該的,在普通的事。現在坐下靜靜想想,這是一種十分偉大的精神,這也許是一種責任,一種對孩子的愛,不容置疑。
父母的教育決定了我的一生,我們要去虛心接受這份有時讓我們很煩的東西——教育。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好好去服侍,卻在父母死后,高調的舉行追悼會,以為做了這些別人就會以為你是個孝子嗎?還有這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是罵就是打,甚至幾十年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變成城市里的人了,覺得在農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還有的娶了媳婦之后,聽媳婦對自己的父母說三道四的,從而慢慢厭惡自己的父母。
古訓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為什么古人認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于腦后,最后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后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
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我和他玩的很開心。休息的時候,他好奇地翻看我的東西,我也一個勁地向他介紹。他對別的不怎么感興趣,卻饒有興致地玩起了我的小風扇。因為是夏天,他拿著它,愛不釋手地擺弄著,很享受的樣子,直夸這玩意兒真不錯。可是……一不小心,他把小風扇弄脫了手,只聽“啪”地一聲,扇片摔壞了。我呆住了,視線頓時變得模糊起來,淚水跟著漫了出來,我哭出了聲。他很緊張,突然間跑進了廁所里。
媽媽聞聲趕到,把我叫進了書房,對我說:“把淚擦干,對他說‘我原諒你’”。我不干,媽媽又說:“他的心里也很不安,你不能因為這件小事,就不和他玩了。”我啜泣著:“他弄壞……了……我的小風扇…….我……我很喜歡……小風扇。”媽媽安慰道:“不要緊,媽媽給你再買一個,但你得原諒他。”
此時他已跑到了樓下,我爬上窗臺,對他大喊:“你不要傷心,我……原諒你!”他飛快地消失在我的視線中。
第二天,他又來找我:“對不起,昨天我……”我說:“沒關系!”于是,我們又拖起了手。
寬容是一顆美好的種子,是媽媽將它播撒在我心頭。明日,它將長成生命中最美好的鮮花,來回敬我最親愛的媽媽。
20xx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第二講是“禮”,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做為青少年,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知禮懂禮的人。
說到“禮”字,很自然我們會想到“禮貌”、“禮節”等詞語。沒錯,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中華傳統美德以禮為先,一個人沒有禮節便不成方圓。
“不學禮,無以立。”正如孔子所說,禮,是一切的根本,我們萬事都要以禮為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張良在秦滅韓后,立志為韓國報仇,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并讓張良幫他撿起并穿上,雖然張良內心氣憤,但為了不失禮節還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要求張良次日五點與他會面,老人反復提出無理的要求,可是張良從未失去應有的禮節,最終經過了考驗,從老人那里得到一本寶書,并靠著這本以禮而得的書輔佐沛公劉邦,為他獻計獻策,最終成為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
可見,禮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時刻保持做人的禮節,最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雖然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以禮為其標志,但是在國外亦有不少的禮儀之士。正如西班牙小說家松蘇內吉說的“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在當今的社會只有以禮待人,方能與人和平共處,結交良友,成就一番事業。又如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說“禮貌使那些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相待的人喜悅。”無論是否必要,在如今繁雜的社會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禮貌,人們總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哪有人喜歡成天說話粗魯、蠻不講理的人呢,又哪有人不喜歡笑臉相迎、以禮待人的紳士呢?愛默生說得好“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許多人會說生命如此短暫,為什么還要多費時間做這些無意義的事呢?如果做事直接一點不是更好么?可他們從未想過,生命不僅僅只為“做事”、“成功”這樣的詞存在,有了禮儀,人就好比是一座打開了所有窗子的房屋,人人都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對方,如果人人都有了禮節,溝通就會變得輕松愉快,行事也會變得更加簡便、快捷,有時再多花了一些時間以禮待人后,會在成功的瞬間發現不知何時身邊又增添了一個值得信任、同時愿意與你一同奮斗的摯友。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道德品質,我們中華民族只有人人做到有“人,利后嗣。它不僅代表一個人的樣貌,更代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禮”,才不會被外國人所輕視,才會在世界大放光彩,才會成就一個真正偉大的中華民族。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八
開學的第天晚上,我看了央視《開學第一課》的節目,看時很激動,看后很感動。
原來,“孝”字是“老”的上半部和“子”字組合而成。《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由子奉待老者,把父母放在第一位,便是孝了。
“孝”應該怎樣傳承下去呢?這一課里就講到了傳承。孝,應該由長輩或是父母做出來,兒女們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孝順。不過,好的榜樣有好的作用,不好的則相反。
比如,我姥姥就很孝順,她對我的太姥簡直就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姥爺家的老少三輩沒有不夸的。有了姥姥的帶頭,我的媽媽也很孝順,她對我姥姥,我奶奶都非常好,從平時的飲食起居到身體狀況再到穿著打扮,媽媽什么都想在前面,那份孝心感動得兩位老人逢人就夸,這邊說養了一個好閨女,那邊說遇上了一個好媳婦。有姥姥和媽媽這樣的榜樣,我也學會了孝順。從一聲聲問候到一次次家務勞動再到為姥姥為父母分憂,我都是融進了一點一滴之中。我幫姥姥洗碗抹地,還學會了做簡單的飯菜,我炒的西紅柿炒雞蛋得到了姥姥姥爺的夸贊。暑假期間,我還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幫助爸爸媽媽干些店里的清理衛生的活兒。我哪是為了掙點小錢,純是為了進一點孝心。
我姥姥家前院有一位老奶奶,她的兒媳婦對她很不好,老奶奶的孫子實在看不過去了,就當著大家的面對他的媽媽說:你怎么對奶奶,我長大就怎么對你!她的媽媽紅了臉,低了頭。從此后有了很大的改變。
通過《開學第一課》我懂了什么是孝,怎樣行孝,我更明白了家長在孝心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所做的那一點點行孝的事,都是父母教會的。今后,我會按照“入則孝”的古訓,做一個知孝行孝的好少年,并且一直做下去。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九
從小,父母就教會我們許多事情,他們總是為我們忙前忙后,任勞任怨。今天上午,老師為我們播放了一部“開學第一課”的電影,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第一節課主要講的是“孝”字。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
父母教會我,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從記事開始,我就覺得很懂道理了。但是,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么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滿天飛,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師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做完值日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媽媽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地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陪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涌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鐘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
8月21日晚,童話大王鄭淵潔走上舞臺,立即引發孩子們的尖叫。鄭淵潔說,他第一次寫皮皮魯外傳時,鋼筆寫了3天依然有墨水,整整寫了一個星期,鋼筆還是有墨水。有一天睡覺時,聽見書房有聲音,這才發現父親正在給他的鋼筆灌水。鄭淵潔說,為此,他把《童話大王》寫了30年。“為了讓父親高興”。
家長對孩子要注意身教,身教就是家庭教育。鄭淵潔說,在1986年,他托關系買了一臺直角平面電視。他帶著兒子鄭亞旗借朋友的車去拉彩電,鄭亞旗問他:爸爸,咱這是往哪兒開啊?鄭淵潔說:電視要拉到爺爺奶奶家看。他說,當時他說不出更高級的電視名字,就跟兒子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咱們將來還有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過了幾天,他去市場買了對蝦,跟鄭亞旗說自己吃蝦過敏,為的是讓兒子多吃點。鄭亞旗就說:“鄭淵潔,你吃吧,我將來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們的最好老師,父母的言行,每一舉動都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都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很難相處,而我的媽媽則不是,她大約每天都打電話到我在農村的奶奶,說飯要吃飽,衣服要穿好《在冬天》,如果在家里閑,就去和村的人坐一坐,自己想吃什么就買什么。還有我爸爸更孝順,我奶奶生病的時候,無時無刻地照顧著。在我村里,別人都說我爸爸是最孝順的了。而我在我父母的影響下,我對我奶奶、爺爺也很孝順。我奶奶經常在外面說我很孝順,我為之感到高興。
記得有一次,因為是周末,我回了農村,一回到農村,正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愛提奶奶”正在拖著一棵小樹往家里拖,因為她年老,拖了一段時間也沒拖多久。“愛提奶奶”住在離我家10米路的地方,她的兒女都很不孝,每個月只給200塊元,而她穿的、住的都是爛的。
我連忙幫“愛提奶奶”把樹拖了回家。我看見她家很亂,也收拾得干干凈凈,問她還沒吃飯,也幫她做好了,忙活了大概3個鐘頭。“愛提奶奶”則在一邊坐著流淚,我走過去說:“奶奶,快吃飯吧!”她說:“好,好!”接著說:“你的父母對你的公公婆婆很孝順,你也是一樣。”我想:當然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嘛!她說了一推表揚我的話。我看時間不早了,就跟她說回家了。
回到家,媽媽問我怎么現在才回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她看見了我的臉上很臟后才相信。
當然,這都是父母的功勞,是他們教會了我做人。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十
在生活中,有許多事物都能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但無論什么都比不上父母的孜孜教誨。父母的教育是高尚的,父母的教育的質樸的,父母的教育不會有那么多華麗的詞語。他們教給我們的是淳樸的做人道理、為人處事、孝禮愛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愛,如何接受愛和如何被愛。曾經的我,對“愛”的解釋太過于書面;而現在的我卻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慢慢學會了“愛”。對“愛”的解釋可以有很多種,愛可以表達很多的意思,而父母的愛卻是不求回報的愛。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于腦后,最后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后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父母教我:“愛可以在不經意間輕輕觸動你的心靈;愛可以是無私奉獻;愛可以大聲說出來;愛可以讓家庭更幸福!”我想,這大概就是愛的定義吧!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十一
2014年中央電視臺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育我”,一個有關親子教育的問題。雖然講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但我想到的更多是父母對孩子的沉甸甸的、負責任的愛!物欲橫流的社會,難免會有所迷失。每一天,“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故事都在上演,父母的苦心,孩子的叛逆,糾扯著觀眾的心。其實,很多人很多家庭的悲劇,是孝道缺失的悲劇,如果我們都能像父母善待我們那樣,去善待父母,生活該有多溫暖人心。
孝是做人基礎。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任何一種愛都應當回報,更何況我們的師長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記師長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難取善于人,與人不善則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為社會所不容,為人們所鄙視,一個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難相信他的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也愿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與你呢?從教育后輩而言,也應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孝順的榜樣。
我們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面對無力周濟窮迫的父母。也許;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忽視敬孝。有人會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掙了錢有了寬余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邊;有人想,自己手頭緊,等再掙一些錢之后,盡量讓他們晚年享幾天清福;有人說;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謀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說;她們沒給我好的前程,沒供成我上出滿意的學界,不可理會他們;還有人說;她們沒給我留下基業和治下家產,不贍養他們聽聽這是什么話,殊不知,歲月無情,生死難料。父母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步入風燭殘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黃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不需要每天大魚大肉,每月有多少贍養費;只需求的是作為子女的幾聲親切的呼喚,幾句溫柔的語言,些許點滴的孝心;哪怕是一句真誠的問候,偶爾的噓寒問暖,甚至是在父母面前的撒嬌幾下,他們就會倍感欣慰。能達到讓父母體會到對自己從降生到長大成人、娶妻嫁夫、修房蓋屋;她們一世的心血都注入我體內的億份之一的情深,就是孝順。父母就會贊不絕口。何況,大孝子是人人稱贊,天地護佑呢。有人說:在孝道的天平上,不論是處豪宅,還是一片磚瓦,不論達到彼岸的一只鴻鷹,還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不論是數以萬計的金錢,或者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他們都是等值的。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十二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會有一個或者兩個不一樣的夢想。這個夢想藏在我們心里或長或短,我們都不曾想過要去放棄,而我們所做的每一次努力也都是在澆灌這個夢想。以下是本站小編為您帶來的《。
父母教會我》,希望這三篇開學。
作文。
您會喜歡。
從記事開始,我就覺得很懂道理了。但是,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么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滿天飛,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師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做完值日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媽媽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地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陪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涌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鐘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
8月21日晚,童話大王鄭淵潔走上舞臺,立即引發孩子們的尖叫。鄭淵潔說,他第一次寫皮皮魯外傳時,鋼筆寫了3天依然有墨水,整整寫了一個星期,鋼筆還是有墨水。有一天睡覺時,聽見書房有聲音,這才發現父親正在給他的鋼筆灌水。鄭淵潔說,為此,他把《童話大王》寫了30年。“為了讓父親高興”。
家長對孩子要注意身教,身教就是家庭教育。鄭淵潔說,在1986年,他托關系買了一臺直角平面電視。他帶著兒子鄭亞旗借朋友的車去拉彩電,鄭亞旗問他:爸爸,咱這是往哪兒開啊?鄭淵潔說:電視要拉到爺爺奶奶家看。他說,當時他說不出更高級的電視名字,就跟兒子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咱們將來還有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過了幾天,他去市場買了對蝦,跟鄭亞旗說自己吃蝦過敏,為的是讓兒子多吃點。鄭亞旗就說:“鄭淵潔,你吃吧,我將來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們的最好老師,父母的言行,每一舉動都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都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很難相處,而我的媽媽則不是,她大約每天都打電話到我在農村的奶奶,說飯要吃飽,衣服要穿好《在冬天》,如果在家里閑,就去和村的人坐一坐,自己想吃什么就買什么。還有我爸爸更孝順,我奶奶生病的時候,無時無刻地照顧著。在我村里,別人都說我爸爸是最孝順的了。而我在我父母的影響下,我對我奶奶、爺爺也很孝順。我奶奶經常在外面說我很孝順,我為之感到高興。
記得有一次,因為是周末,我回了農村,一回到農村,正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愛提奶奶”正在拖著一棵小樹往家里拖,因為她年老,拖了一段時間也沒拖多久。“愛提奶奶”住在離我家10米路的地方,她的兒女都很不孝,每個月只給200塊元,而她穿的、住的都是爛的。
我連忙幫“愛提奶奶”把樹拖了回家。我看見她家很亂,也收拾得干干凈凈,問她還沒吃飯,也幫她做好了,忙活了大概3個鐘頭。“愛提奶奶”則在一邊坐著流淚,我走過去說:“奶奶,快吃飯吧!”她說:“好,好!”接著說:“你的父母對你的公公婆婆很孝順,你也是一樣。”我想:當然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嘛!她說了一推表揚我的話。我看時間不早了,就跟她說回家了。
回到家,媽媽問我怎么現在才回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她看見了我的臉上很臟后才相信。
當然,這都是父母的功勞,是他們教會了我做人。
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容祖兒走上舞臺,她是第二節課的演講嘉賓。容祖兒說有禮節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歡迎。她的媽媽教導她要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凈凈,吃飯夾菜要有規矩。家里等長輩來了才能吃飯,不能翻來翻去。很多小習慣令容祖兒受益終生。
容祖兒說,小時候她不喜歡洋娃娃,喜歡下雨天和弟弟一起踩水坑,看雨水濺在行人身上狼狽的樣子,覺得很爽。但是媽媽告訴她說,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母親的這些教導就是家風。“做個受歡迎的人,做個文明禮貌的人。要從現在做起。”容祖兒不忘提醒孩子們。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十三
愛是這個世間最美好的字眼。
愛先從孝開始,孝上半部是老,下半部分是子,表示子女對老人的支撐支持。做父母的也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孝教會我們自強不息。
孝是樂其心,不違其意;孝是對他們的點滴付出;孝是珍惜他們的每一分,每一秒。
愛是陪伴,是呵護,是成長,子欲養而親不使,愛是這個世間最美好的字眼,渲染了我們的生活。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愛是從心而發的感情。愛還不僅存在于愛自己,愛生活,還要愛別人;比如去捐公益,去幫助別人。
愛表現得好好的還有當年黑豹樂隊的主唱,他的兒子大珍珠從小有殘疾,一直撫育18歲,不離不棄,甚至于放棄了自己最愛的音樂。他在現場有一句話,最讓人值的思考,雖然沒辦法改變他出生的樣子,但可以用愛去改變他將來的樣子。
愛還是相互的,在學校里團結互助同學;在家里,尊敬長輩,關愛父母;在生活中,勇于幫助別人。
禮要以理服人·以禮待人·守規懂禮,文明禮貌從現在做起,從小事開始做起。
愛要及時表達,因為——愛,不等待。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十四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樣,他們言傳身教,教會我們孝敬長輩、熱愛生活、文明禮貌、勇敢堅強,教會我們如何處事做人、在社會上立足……父母是我們最好的啟蒙老師,教會了我們許多許多,《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也從這里開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為“父母教會我”,共分為四小課——第一課:孝,第二課:愛,第三課:禮,第四課:強。第一課的班主任老師是張泉林老師,主講老師是童話大王鄭淵潔,鄭淵潔告訴爸爸媽媽們身教比言傳更重要。第二課的班主任是何炅,主講老師為歌手秦勇,他講述了自己與重度感官失調癥的兒子大珍珠的故事。第三課的班主任是王小丫,主講老師容祖兒,后來王小丫老師與撒貝兒老師還共同扮演了一部飛機上的'情景劇。
最令我感動的是第四課,第四課中講了一位武術老師張老師獨自創辦了盛基學校,汶川地震時,他作為志愿者7次來到災區,又從四川等藏區帶回81個孤兒,他們一起努力,成立了武藝班,甚至取得了“出彩中國人”晉級決賽的好成績。
通過這期的《開學第一課》,我更加懂得了“孝”、“愛”、“禮”、“強”的含義。
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范文(15篇)篇十五
每個學期的開始,我們都會收看《開學第一課》,每次都讓我有所收獲,有所感動。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更使我感慨萬千。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主題為“父母教會我”,并首次將“父母”的角色引入開學課堂。節目就像一個“主題班會”,分為“孝”、“愛”、“禮”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童話大王”鄭淵潔、青年歌手容祖兒、黑豹樂隊原主唱秦勇,也來到節目與全國中小學生共同分享他們的故事。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環節是“愛”,里面講述了一個故事:以前黑豹樂隊的主唱,當了父親后,發現自己的兒子有智力上的問題,于是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音樂,去照顧自己的孩子,很多人說騎自行車有助于康復,他就教他的兒子騎自行車,一教就是十年,終于有一天,他看見自己的兒子可以騎上一小段路了,他一邊給兒子加油,一邊流著眼淚,覺得太有成就感了。是啊!這就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
生活中,我的爸爸媽媽愛我如心肝寶貝,把我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生活上、學習上處處可見爸爸媽媽對我的愛。
記得有一次晚上,我發起了高燒,媽媽給我量了下體溫,39度多。爸爸買來高度酒,一邊用酒給我擦全身,一邊安慰我,還一直問我哪里不舒服,媽媽一直陪在我身邊,擔心極了,一晚都沒睡好……還有一次,我成績很不理想,媽媽拿過試卷幫我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把我做錯的`題目重新抄在紙上讓我重做,還不厭其煩地教我,直到我把題目全部弄懂為止。我看著媽媽那張憔悴的臉,心里好難過。
既然父母這樣無私的愛我們,我們就應該懂得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會把爸爸媽媽的愛永記心中,努力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來報答這份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