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學會生存篇一
一、請假
編輯部:員工請假,除正常的婚喪嫁娶、有醫生證明的重病假外,每月請假天數兩天內(包括兩天)的,每日扣除基本工資的一半;請假天數大于兩天,四天內(包括四天)的,每日扣除基本工資;請假天數超過四天的,每日扣除基本工資的雙倍。
曠工,每日扣除50元,且后胡琴書面檢討。
發行部按照原有制度執行。
二、離職
辭職須提前一個月以書面的形式提出,正常離職工資、資金全額發放,如提前三周提出離職的,扣除基本工資的12.5%,提前兩周,扣除基本工資的25%,提前一周扣除工資的50%。且必須與室主任交接清楚方可離職,如有交接不清或故意破壞的,工資一律不予發放。
三、辭退
如員工造成重大損失、違反規章制度,處于試用期,可隨時辭退。如員工能力不能勝任工作時,應給一個月的考察期,且以“告知單”的形式通知員工,看其努力程度,一個月后仍未達到要求,方可辭退。
以上制度即日起開始實施。
少年素質教育報理化周刊2008年9月15日
如何學會生存篇二
歸檔在 我的博文 | 瀏覽 59134 次 | 評論 22 條
流言:
最近有一條微博傳播很廣,通過比較草食動物、肉食動物以及人的解剖構造及生理功能,得出結論“人的構造更適合素食”。其核心的理由是:(1)人的牙齒和顎骨適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2)人的唾液是弱堿性,較難溶解肉,(3)人和草食動物都胃小腸長,適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爛的素食,而肉食動物胃大腸短,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爛前排出。而肉的殘渣在人的長腸中會產生毒素。
真相:
通過跟動物的比較來證明人類的行為不靠譜
根本上說,僅僅是通過把人的生理構造跟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相比,得出“人的構造更適合素食”的觀點,這個論證方式就不能算靠譜。雖然說人本質上也是動物,但人跟其他動物相比,已經有太多不同的生活能力與生活方式了。比如,不管是草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它們生命中的主要活動就是覓食與進食。它們的食物來源是“靠天吃飯”,自己并沒有太多的掌控能力。而且,它們只能吃“原生態”的食物,不會選擇、加工、調配食物。而人類,尤其是現代人,只需要用一點點精力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會對食物進行各種各樣的加工和營養調配——換句話說,不管是肉食還是素食,人類吃的都跟動物們吃的有天壤之別。用自然界的草食和肉食,來說明人類該吃肉食還是素食,可比性實在太差。
而且,即使按照這種比較生理結構的思路,也得不出“人類更適合素食”的觀點。首先,那個比較表中存在著多處事實上的“硬傷”。典型的有:人的唾液雖然不是“強酸”,但也不是“偏堿性”,而是中性偏酸;人的胃液平時在2以下,進食之后也很難到草食動物的4以上;人類的小腸遠遠比列出的要短。基于錯誤事實推出的結論,自然也就靠不住。其次,人類既不是“草食”也不是“肉食”,而是“雜食”。不加入雜食動物進行比較,非要讓雜食的人類在“肉食”和“草食”之間選一邊,也就更加不合理。
從進化和生理結構來探討人類是不是該素食的問題,瘦駝寫過一篇嚴謹的文章來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準媽咪吃素食真的有益嗎?》()
關于素食與健康長壽的科學結論
要判斷人類是不是更適合吃素,還是應該去探索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節制,甚至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比如鍛煉、心態等也“更為健康”。科學上有很充分的證據表明這些“混雜因素”有助于健康長壽。要知道素食到底對健康長壽有什么樣的影響,就要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隨機雙盲試驗很難進行,不過可以用統計工具對大樣本的調查數據進行回歸,把“混雜因素”對結果的貢獻剔除出去。結果發現,素食這個因素對健康長壽其實沒有明顯的影響。也就是說,素食者健康長壽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而不是素食本身。
素食者容易缺乏的營養成分
理論上說,人們可以從素食中獲得幾乎所有需要的營養成分。但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中,有一些在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在植物中則不常見。另一方面,多數植物性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比較單一。
蛋白質是極其重要的一種營養成分,尤其是對處于成長發育中的未成年人。人體攝取蛋白質,是為了滿足對氨基酸的需要。一般而言,蛋、奶、肉中的蛋白質在氨基酸組成上與人體的需求更為接近,而且容易消化,所以被稱為“優質蛋白”。而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只有大豆中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其他的植物蛋白單獨滿足人體氨基酸需求的能力都很低。
鈣、鐵、鋅是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通常的飲食中,攝取鈣最方便的途徑是奶制品,而鐵和鋅也是通常在肉中含量比較高。如果是不排斥蛋奶的“非嚴格素食者”,問題倒還不大。如果完全素食,就比較麻煩。豆類含有不少鈣、鐵和鋅,深綠色蔬菜含有比較多鈣和鐵,全谷制品中有比較多的鋅豆類含有比較多的鐵和鋅,全谷制品中有比較多的鋅。但是它們往往與植酸等其他分子糾纏在一起,被人體吸收的效率比較低。
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完全素食者就難以通過天然素食來解決。它與葉酸比較相似,所以缺乏時并不容易被檢測到。等到維生素b12缺乏的癥狀出現,就為時已晚。在許多推廣素食的宣傳資料中,列出了一些“富含維生素b12”的植物性食物。但是,它們往往只是來自于傳說,并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證實它們能夠有效提供維生素b12。
人類的合理食譜
動物性食物,比如肉、蛋、奶等,含有大量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不過,很多現代人則是這些食物吃得太多了。過猶不及,其中含有的不利成分,比如脂肪、膽固醇等,也就變成了“健康殺手”。所以,現代的膳食指南,主張人們增加飲食中的素食比重。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icr)主張: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來自于植物,有利于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素食主義的另一種理由是素食有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人類所有的食物都是需要在一定的土地上,消耗水并且轉化太陽能而得到。產生同樣數量的食物,素食所需要的土地和水都要遠遠低于動物性食物。從這個角度,在獲得全面均衡營養的前提下,提高素食在食譜中的比例,是應該鼓勵的。
結論:
通過比較人類與食草和食肉動物的生理結構來說明“人類更適合素食”,事實基礎和論證方式都不可靠。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有的在植物性食物中含得多,有的在動物性食物中含得多。基于現代科學對人體營養需求、食物成分分析、以及各種食物消化吸收過程的認知,合理的雜食食譜能夠方便有效地實現營養均衡。在補充維生素b12的前提下,有可能通過素食來獲得所有的營養。但是,考慮到一般人往往不具有充分的專業知識,也不容易長期堅持精心調配食物,通過完全素食來實現“營養全面均衡”難度比較大。
如何學會生存篇三
書信是寫給具體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護有關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對屬于書面作品性質的'信件也給予版權保護。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如何寄信,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寫信:將想要寫的東西寫在信紙上,信紙可自由挑選。
把信裝進信封:將寫好的信裝入信封或者郵資封里。
封口:用膠水把信封口。
寫上地址與郵編:格式為左上角寫收信人郵編和地址,右下角寫寄信人地址和郵編。
寄信方式一:采用郵資封。郵資封是已經有郵票的,可不貼郵票,直接放入信即可。
寄信方式二:采用郵票加信封。這種方法對信封的要求不高,信封即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去買。做的信封只要可以封住信就可,不要求外觀。
投寄到信箱里:上兩種方法都需要將信投到郵筒里。郵筒有兩個投寄口,一個為本埠,一個為外埠。本埠指本地區,通常是本市。外埠,指外地區,通常是外市,外省。
寄信方式三:寄掛號信,寄掛號信不需要郵票,不需要投到郵筒,但要到郵局營業窗口交寄。
寄完信后,郵局的收件人員會在每天固定時間進行收件。親們只需要等待回信即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