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篇一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男孩——昭廣因父親去世,而母親開店忙碌,就把年紀小小的昭廣寄養在超級阿嬤家里。超級阿嬤與昭廣過著貧窮的生活,但過得有滋有味的。超級阿嬤?難道她能打敗怪獸?拯救世界嗎?不是的。阿嬤的家境十分貧窮,昭廣有時候都吃不上香噴噴的米飯,只好頂著饑餓,但阿嬤沒有抱怨生活對她的不利,而是樂觀面對生活。
阿嬤靠著“超級市場”過著日子。有一次,“超級市場”漂來了一只很新的木屐。只有一只?沒辦法,肯定只能當柴燒嘍!真可惜,一只新木屐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
可阿嬤卻說:“再等兩三天吧,再一只也會漂下來。”
什么?另一只木屐真的會漂下來嗎?我有點不相信阿嬤的話。
兩三天后,那另外一只木屐真的漂下來了,讓我不可思議,我覺得阿嬤是個預言家。
那個人掉了一只木屐在河里,一時舍不得,但是過了兩三天后就會死心,把另一只也扔了。這不,就剛好湊成了一雙了!
哦——原來是這樣!阿嬤不愧是超級阿嬤,她的智慧使我驚嘆不已。阿嬤的生活方式,讓我大開眼見!
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不管你是窮還是富,只要你樂觀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對你好,讓你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篇二
《佐賀的超級阿嬤》被譽為繼《窗邊的小豆豆》后又一部“教育下一代絕妙教材”的成長小說。
4、“別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因為人都是可笑的。”
6、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鐘壞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
7、“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
8、“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
9、不要光想今天、明天的事,要去想一百年、兩百年以后的事。想到有了五百個孫子、曾孫,那時候會快樂得不得了。
10、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12、聰明人、笨人、有錢人、窮人,過了五十年,都一樣是五十歲。
13、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沒實現也沒關系,畢竟只是夢想嘛。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阿嬤,這兩三天都只吃白米飯,沒有菜呀!”我剛抱怨完,外婆就哈哈大笑著回答說:明天哪,可能連白米飯都沒了!”我和外婆對視一眼,一起捧腹大笑起來。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篇三
快樂是生活的動力。在《佐賀的超級阿嬤》里,讓我深有體會!
我很羨慕洋七,他有一位超級阿嬤。我看到了雖然生活貧苦,卻依然快樂的活著。她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把兒女獨自撫養成人。她是一個智慧錦囊,要不然她怎么會把屋邊的小河中放一根樹棍呢?把它建成一個“超級市場”呢!她還是位快樂精靈呢,不管在困難面前,還是貧窮面前,她從來都是微笑面對。漸漸地,阿嬤身上快樂的氣息,感染了所有人。
快樂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活的動力,阿嬤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篇四
聽聞《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已經很久了,看到過不少推薦的信息,今天終于有機會閱讀這本書。不知道是期待越多、失望越深,還是這本書原本就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看過之后感覺到它只能作為兒童讀物,卻無法打動成年人的世界。甚至給孩子看也不見得能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只有小孩子才能相信童話,長大后我們都看清了現實。在貧窮的生活中保持快樂很好,可是快樂并不是源于貧窮,苦中作樂再好,也比不過錦上添花。
如果說這本書感人的地方在于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保持快樂,或者寫殘酷戰爭中人的堅強,那還遠遠不如《窗邊的小豆豆》感人。猶記得校長把廢棄的電車改成教室,記得戰爭后期供給不足時只能用梅子干和魚干作為便當,那才是真正的困境堅強。
當作者不懂英語而考試不及格時,外婆要他在卷子上寫上“我是日本人”,這尚且可以視為一種戲謔,但是就連作者不懂歷史時,都告訴他在卷子上寫“我不拘泥于過去”,未免過于不尊重知識。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意味著對民族認同的否定,即使是小學生也應該樹立起這樣的觀念。可是作者卻忽視了這一點,甚至多年以后在寫回憶文章的時候都不加以批評,實在可笑。或許這就是一部分日本人不懂得尊重歷史的理由吧!同樣是寫給小孩子看的東西,手冢治蟲在關于昆蟲的短篇漫畫里就回憶了戰爭讓熱愛收集昆蟲的他失去了樂園,高下立判。
這本書本來只應該做一部戰后生活記錄的小品,奈何卻成了一本毀于商業炒作下的暢銷書。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篇五
讀《老人與海》我被老人隨機應變的能力所震驚;讀《格列夫游記》我被格列夫堅強的信念所折服。而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時,我被昭廣的阿嬤永不放棄、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打動。
起初,我以為這是一個騙騙小孩子的童話,結果卻是一本真實的舊聞。我本來想翻翻幾頁就放上書架,結果我卻越看越著迷。
這本書的作者是島田洋七,生活在物品匱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喜佐子姨媽將八歲的島田洋七送到佐賀鄉下的阿嬤持永沙乃家。島田洋七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德永昭廣。除了昭廣,還有母親、父親、阿嬤紗乃、喜佐子姨媽、小新舅舅、明子姨媽、阿晃舅舅、田中老師等,都在書里。
昭廣的阿嬤是位堅強的老人。雖然阿嬤沒有超能力,但卻像擁有超能力一樣。
昭廣的阿嬤很勇敢、堅強、樂觀、開朗和忙碌。也是一位長壽老人,年過九旬。
阿嬤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每當昭廣和伙伴們下河玩水,總被鰲蝦夾住。阿嬤總是急著把鰲蝦拿下來,也不管別人疼不疼。
我感覺“只有能撿來的東西,沒有該扔掉的東西”就是阿嬤和昭廣的口頭禪。瞧!他們每次出門時,都用一根繩子把磁鐵綁在腰間,吸東西賣錢,可真不容易。阿嬤就以這樣的堅韌,帶領全家人熬過了戰后的艱難歲月。
希望阿嬤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習慣能夠得到傳承。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篇六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佐賀的超級阿嬤》,雖然第一次看它是在三年前,但時至今日,我還不時地再次品讀、回味。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喜劇泰斗島田洋七,書名中的“阿嬤”就是外婆的意思。作者幼時被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與外婆度過了一段相依為命但又幸福快樂的時光。外婆家很貧窮,常常連基本的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但是外婆樂觀積極、幽默豁達,總有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充滿創意、溫暖、希望和歡笑。
阿嬤說的話簡直可以做成一本“超級語錄”了,它們看似簡單有趣,卻蘊含著生活哲理。比如,外婆說:“要帶著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等等。初到佐賀的作者按照外婆所說的去做,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生活環境。
這段話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以前,我是個靦腆的人,總感覺別人對自己好像冷淡,有距離。盡管家人經常鼓勵我“見到鄰居、認識的人要笑著打招呼”,但自己總覺得很難做到,甚至有點畏懼與人交往。讀了這本書后,我鼓起勇氣,試著從微笑致意開始做起。漸漸的,我發現,當我對別人微笑的時候,別人也會回應我微笑,有的還會向我熱情地打招呼問好呢!于是,我也更加積極地回應。一段時間后,我在與人互動方面越來越自信,越來越主動。
《佐賀的超級阿嬤》讓我明白了笑容的力量。“笑容是寶”,如果大家笑著面對世界,那么生活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溫暖、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