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看大江大河心得體會大江大河觀后一句心得篇一
一部好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其實就是生活的一種縮寫,也最能贏得觀眾的心。所以它的豆瓣評分高達9分。
《大江大河》最大的看點,就是一群年輕人有幸趕上中國百年來國運蒸騰日上的時代,靠著一股革命者的勇氣,劈波斬浪,終于闖出狹小水域匯入海洋。
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從那以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中華的每個角落。
80年代初期,這是一個瓶頸時期,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
劇中的雷東寶,代表著中國農村的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而宋云輝則代表著國營企業的技術更新與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這一先例。體制的改革與技術的更新,其實就是舊觀念到新思想的推進,雖重重阻礙,他們依然決然地成為了一個勵志前行的逐夢人。
劇中金洲化工廠的水書記這樣說過,宏觀的經濟形勢和國內外的動態,有什么賣什么的短缺經濟已經過去,三五年后,國內市場的主動權就要轉到買家手里。
的確如此,中國在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后,結束了那個憑票購買物資的年代,終于迎來了沒有買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數字年代。轎車,在那個年代,想都不敢想的稀有奢侈的工具,如今,成了我們日常的代步工具,連道路的擴展也已經跟不上經濟的發展。
我們偉大的改革開放領路人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一句著名的話:讓部分的人先富起來。
讓部分人帶動全部的中國人民富起來,共同奔向小康生活。回顧改革開放的40年路程,我們用實踐檢驗了這一句偉大的正理。如今,中國已經從一個落后的國家,到經濟迅速發展,體制不斷創新,思想逐漸解放的國家,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世界矚目。
當然,經濟要發展,管理制度也必須要跟進,這樣才可以長期有效地生存與發展下去。
劇中老書記因為貪污而自殺。宋云輝指出,這是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機構要做大,不能光靠人的自覺和道德來約束,還必須要有明確的制度來規范。接著,他向雷東寶提出當時西德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收入與效益掛鉤,實行股份期權激勵等。如此高端的企業管理模式出現在80年代的農村集體企業中,顯然有些違背了事實,因為只是一部電視劇,所以我們也沒有太大的異議。
這部片子的另一個看點就是,雷東寶與宋蕓萍的愛情故事,純潔,樸素,又透著一股凄美。有不少觀眾因為萍萍的離世而斷然棄劇。他們的愛情故事或者只是為了煽動劇情,博取觀眾的幾滴眼淚,或者是為了紀念那個把愛情發酵成克制又隱忍的時代。每個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都在懷念那時的單純,那時的蘊藉。80年代,沒有電腦,只有情書,我不知道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他們是否依然珍藏著那些已經發黃了的信紙信封,是否讀到情深時,還會想起那個美麗純樸的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80年代的人們剛好遇到突如其來的社會變革,那些原本安于現狀,囿于貧困,膽小安穩的人,也想方設法地跟上了發展的腳步。劇中,楊訓代表的個體企業正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一支不容小覷的主力軍。
我們真的要感謝那一代的人,他們才是改革開放的先驅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生命鋪陳出一部國家民族砥礪奮進的壯麗史詩。
阿耐說:我有幸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而我想說,我很期待《大江大河》第二部正式上演!
觀看大江大河心得體會大江大河觀后一句心得篇二
;萬萬沒想到在2020年的第一個月重新聽到這首歌,內心中有一種恍若隔世又似曾相識的感覺。2020年底,像很多現在流行的跨年演講一樣,白巖松也在大學校園里面舉行了一場為期兩個多小時的演講,話題是“世界會變得更好嗎?”講了過去未曾親眼見過的社會發展,講了當下青年掙扎的無助彷徨。講到一半的時候,背景音樂就開始放了這首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雖然我自己也是80年代生人,但是我的青春則是在21世紀度過的,并且早已經學會享受前人創造出來的一個美好世界。而對于那個白衣飄飄的八十年代,對于自己的青春撞上共和國青春的父輩們來說,有很多話想問,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有的只是茶余飯后偶爾聽到大人對于過去這十幾年經濟發展的感嘆,有的只是在網絡上零星點滴的短文和泛黃的照片。每個年代的改革都有浪潮,每個時代的青春都值得書寫,從《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皆是如此,年輕的夢想,拼搏的實質,在每個時代都是一樣。
即便是在七八十年代社會變革當中,每個年輕人都在那大江大河里經受歷練和洗禮。而那一個個倔強的身影,也被這一部叫《大江大河》的電視劇記錄了下來,成為了2020年底為數不多把兩代人可以拉在一起共度的時光。
整個電視劇是圍繞著共和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那段歲月展開的。1978年到1988年是整個改革開放歷史最初的10年,也是至關重要的十年。意識形態的斗爭還沒有完全褪去,市場經濟的萌芽也好像還沒有碰到合適的土壤,一切都還是處于混沌和不安當中。這是一個矛盾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改變,但是每個人卻都安于現狀。因此,小雷家村的縮影可以折射出的是那個時代中國大部分地方的情況。而這個時候高考恢復了,這讓無數在之前被荒廢掉的人才又可以重新拿起筆,拿著書回到一個正常的社會軌道當中。
我們的主角,宋運輝,便是這樣一個在這個迷茫的時代中的幸運兒。然而這一切的偶然在那一個特殊的時期也是來之不易,由于成分和背景的問題,宋運輝的大學之路開始就帶著姐姐和父親的犧牲亦步亦趨地前行著,這著實是非常讓人心痛的一個情節,萍萍那么美好的女性在那樣的時代節奏下,也只能交付了她的命運。
所以,小輝也花了幾乎所有的精力在每時每刻的學習上,學技術,學時事,來感恩他的得到,篤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憧憬著未來可以在化工的龍頭國營企業大展拳腳。金州化工廠的技術革新,計劃經濟下的滯銷突破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水書記亦師亦友的關心,劉總工的惜才愛物的器重,無意都是宋運輝在那個特定年代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來的。一個大的時代不缺乏機會,而當機會來臨時能抓住的人永遠是那么幾個。累不死的宋運輝也是從那個在石頭上寫著數學題的窮小子,他帶著父親多年的隱忍,姐姐被交換的未來和愛一步一步走來的。
學習,是可以變著命運。
如果說宋運輝是一條靜水流深的大江,那雷東寶便是一條奔涌向前的大河,帶著自己,帶著小雷家那所剩無多的莊稼漢在一片荊棘的荒原中流淌出了自己的軌跡。復員軍人的經歷造就了他敢打敢沖的性格,即使自己文化不高,即使自己資源匱乏,但這一切反而成為他向上攀登的基石。在集體生產承包責任制的方案下,他就像是迎風點燃了一束火把,燎起的是整片荒原。
從磚窯廠,養豬廠,到電纜廠,土地分包到戶,雷東寶抓住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東西,膽量。把小雷家村從零開始帶上了一條向上走的道路,雖然老猢猻的奸詐,老書記的無奈,宋運萍的羈絆讓這一路走得并不順暢,但這不影響雷東寶把小雷家這個集體帶向更遠的地方。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當時中國土地上最普遍的經濟實體,就是有無數像雷東寶一樣舍開性命向桎梏向權威的挑戰,才有了中國大地上未來40年的踏浪而行。
勇氣,真的可以抓住命運。
除了集體,八十年代也是一個關注個人的年代,大江大河的奔騰也源于那小川小流的匯聚,小楊尋便是那個小到不能再小的一支小溪。沒文化,沒背景,沒資源,董子健演出了小楊尋的那種自己單打獨斗的處事圓滑和韌勁。從一開始的擔著擔子當“倒爺”,及到后來走南闖北做生意,再往后在電器一條街上焚火燒掉那如小山高的假貨,可以說小楊尋的經歷便是中國個體經商戶的發展歷史。
七八十年代時,有無數的人走進了市場,或因貧困,或因迷茫,或因被體制傾軋,他們在國有企業和集體合作社之間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天地。從一開始的野蠻生長,假貨叢生,到后來的信義為先,踏實經商。可以說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在這一代人身上度過了他的陣痛期,隨后便一路絕塵走去。
堅韌,真的可以挑戰命運。
這部劇劇終了,雖然這部劇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用十幾個人物的塑造折射出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奮斗史。為什么現在的人還是愿意接受這樣的電視劇,因為熱血不變,青春不變,面對浪潮的年輕臉龐也沒有變。
如果說為何要了解那個年代的人和事,為何要知道那個時代的經濟格局和市場變革,艾青的詩句可以作答“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 縱有大江大河,吾輩奔涌不息。
相關熱詞搜索:;觀看大江大河心得體會大江大河觀后一句心得篇三
看到作品的目錄時,內心是歡喜的。從簡單的數字目錄1978開始,注定這又是一部因高考改變人生的故事為起點。
果不其然,宋運輝、宋運萍姐弟因為身份問題分數雖高卻無法同時上大學。
果不其然,姐姐在中國的現實和書里,又是一如既往地擔任犧牲者的角色,姐姐放棄了爭取上學的權利,弟弟成了挑起全家希望的那一個。
果不其然,大部分從這個年代起始書寫的作品,寫法是以樸實為基、豐富的故事為脈絡,讓我們與書中的人物們共成長。
書里以年份為目錄,一年一年記錄著那個時代的印記。主人公們也頗有代表性。
宋運輝,一個靠知識改變命運的山里小子,從金州的一名技術骨干,到東海的負責人,從人狠話不多的技術大牛到八面玲瓏、工于心計的國企一把手,也許是年少時因為成分問題憋著的那股氣,讓他將“忍”和“耐”發揮至極致。多么希望通過讀書,可以讓家人說話可以抬頭挺胸。多么希望自己可以羽翼豐滿,可以當姐姐的保護傘。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快點長大,大到可以扛起整個家。雖然和他隔了整整一代,但他的那種渴望,像極了村里許多全憑一口氣,就著咸菜最后飛出山窩窩的叔叔伯伯們。
雷東寶,一個全靠一股熱血帶著小雷村從出了名的光棍村到當地脫貧致富的模范村。一個帶著村民們起高樓、建大廠的弄潮支書到眼見錢沒了、廠關了、進了監的時代后進生。他身上的那股熱氣和勇往直前贏得了宋運萍的愛情,宋運輝幾十年的照顧。也恰恰是因為全憑拳頭和熱血,讓他越來越跟不上技術和知識為王的時代,他不甘心卻也真真切切被時代淘汰了。
楊巡,一個當年只想讓弟弟妹妹吃飽飯的“饅頭哥”,卻因為頭腦靈活、能吃苦,在各種政策和既定規則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終于成了在滾滾紅塵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個體戶代表。他曾經樸實的愿望高于期望地實現了,弟弟留了洋,妹妹進了名校。當然,他也承包了人們對個體戶們的印象: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楊巡”們。不要問我情懷和理想,投入和產出才是我關注的。
所以,這時候,知識商人柳鈞出現了,留洋歸來、尊重知識、注重科研。既能審時度勢卻也不失原則和理想。能做得了復雜的算術枯燥的實驗,也能彈得了鋼琴打得了籃球,對工作投入對朋友真誠,滿足了我們對有德有才有情的實干企業家的想象。他的篇幅不長,但看的時候,確是心情最平靜的。縱使知道他會遇到資金鏈緊張、會遇到所謂規則、會遇到阻礙堅持理想的“楊巡”們,可你知道,作者最終會讓他守得云開見月明,因為,他的身上,背負著我們讀者和作者共同的想象。他是我們對企業家和創業者的“最美期望”。
這四個不同年代的主人公,串起了這個時代的滾滾洪流,你跟著他們一起經歷了改革開放、股市沉浮、金融危機、房市海海,他們在這個時代并不出奇,卻又特別,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著時代的無情和人的溫情。
他們一路向前,看似為了一口飯、一口氣、一個情懷,可是,在那個年代,不管是飯還是氣,在我眼里,卻都可以概括成兩個字“理想”。為之奮斗且努力的,并不需遮遮掩掩。
雖然常聽人說,理想矯情又沒用。卻也是這幫人,一邊聽著《老男孩》一邊讓眼淚從雙手的夾縫中滴滴答答落地。也常聽人說,那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吃苦,吃苦有什么可炫耀的。卻也是這群人,在燈紅酒綠,在滿桌魚肉,在故鄉之外,懷念著年少時每到飯點,在下坡的菜地里,隨手拔一把青菜兩根蔥,柴火鍋里一炒上桌后,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對著一盆冒著熱氣青菜大快朵頤的簡單時光。
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柳鈞身上寫著命運,更寫著“不服”,所以翻盤也罷、撲街也罷,他們身上為之奉獻出的那些青春和歲月,完全值得我們看著、想著、學習著。這些品質,如此珍貴!
觀看大江大河心得體會大江大河觀后一句心得篇四
楊巡是山溝里走出的農村娃,是過早輟學挑起家庭重擔的大哥,是打不倒的小楊饅頭,是白手起家直至身家過億的成功創業者。
楊巡的創業史也算是灑滿汗水、淚水、血水的,他賣過饅頭,倒過電子產品,建過市場,買過地皮,開過酒店,設計過購物風情街,其經歷不可謂不豐富。
但是這么多的困難沒有打倒一心要創業的楊巡,沒有磨掉他內心不服輸不認命的那股勁兒。這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窮孩子最終一步一步積累了財富和經驗,從一個游商小販成長為擁有商場、酒店、工廠、購物街、鎳礦等若干實業的億萬富翁。二弟楊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三弟楊連出國深造,妹妹楊酈就讀名牌大學,不管是楊巡自己,還是他的弟弟妹妹們都活成了大家羨慕的樣子。
如果說創業的過程誰最苦,無疑是楊巡;如果說成功路上誰最狠,無疑還是楊巡。
先說他的苦:十幾歲的他就過早地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不僅要糊口,還要供他們讀書;創業起步的艱難時期,楊巡就睡在倉庫里,不管寒冬還是酷暑。他所吃的苦最終都轉化成了他的財富,他的經歷啟示我們要成功就不能怕吃苦。
再說他的狠:電器市場因有人售賣假貨而被打砸得一塌糊涂,他不僅沒有另擇新址,反而把假貨堆積起來付之一炬,向人們展示自己不售賣假貨的決心;梁大和李力接手合資商場后經營不善,楊巡果斷收回經營權,在自己未知的領域大膽嘗試賺了個盆滿缽滿;仿造柳鈞的產品出口日本反被柳鈞擺了一道,楊巡安排其手下痛打柳鈞并斷其一指。他可真是對自己狠,對對手更狠,狠得智慧,狠得決絕,狠得瘋狂。智慧的狠值得肯定,決絕的狠就比較冒險,瘋狂的狠簡直讓人痛恨了。
能不能說楊巡在名利場中迷失了自己呢?我看可以,曾經最痛恨假貨的楊巡竟然竊取柳鈞的產品參數,仿造他的產品,并且在吃了虧之后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楊巡終于成了一個我所不喜歡的楊巡,他終于還是做了為富不仁的事情,他甚至沾染了賭博,曾不止一次地去澳門豪賭。看來富口袋雖然難,更難的卻是富腦袋。當然我不是說成為富翁之后的楊巡變成了壞人,而是當一個人從草根華麗逆襲之后要走的路還很長,比如保持操守和底線,比如學著駕馭財富。
不管是此前還是此后,我們的身邊都不會缺乏像楊巡這樣成功的商業傳奇,愿楊巡們都能保持創業之初的.本色,愿他們都能讓心靈的成長跟上財富的增長。
觀看大江大河心得體會大江大河觀后一句心得篇五
在美國休假及回國隔離期間,讀完了阿耐的長篇小說《大江大河四部曲》,這也是今年的3-6本書。《大江大河》以罕見的恢弘格局,全面、細致、深入地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領域的改革,社會生活的變化以及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等方方面面,被譽為“描寫中國改革開放的奇書”。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1992年南方談話,從鄉鎮企業萌芽到中國制造崛起,從房地產改革到2008年金融危機……小說通過講述國企領導宋運輝、鄉鎮企業家雷東寶、個體戶楊巡、海歸知識分子柳鈞等典型代表人物的不同經歷,生動地刻畫了改革開放時期的前沿代表人物,真實還原了一代人的創業生活、奮斗歷程和命運沉浮。
改革開放后的那個年代,中國無論在經濟、政治、文化,還是在對外交往方面的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里。那個年代里,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肯努力,吃得下苦,就一定可以打造另一番新天地。在這本《大江大河》里,是種種小人物的發家史,他們是平凡的我們的縮影,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年代人們的日常生活,被他們身上濃濃的熱情感染。
宋運輝:代表了國企,小時候成分不好,姐姐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他,讓他一步一步走上了宋廠長的道路。父母因為文革,骨子里存在膽小,害怕懦弱,大半輩子日子雖然過得不好,但是晚年因為這個兒子,得以平反,過上好日子,含飴弄孫。宋運輝先是與金州廠程總工的女兒程開顏結婚生了一個女兒叫宋引,這段婚姻因為夫妻沒有共同話題亦或是某些原因,最后導致離婚,宋運輝第二段婚姻是于梁思申,宋運輝是梁思申的小學輔導員,梁思申后來出國,但是一直與宋運輝保持聯系,再到后來結婚生子,一起努力。總的來說,我覺得宋運輝這一生是成功的,經歷國企的技改,自己實現了理想。過程雖然也是辛苦了一點,但是最后有權有勢,抱得美人歸。
雷東寶:代表了農村經濟,雷東寶是一個文化知識不高的人,對那幾年的國家政策理解不夠,性格固執,導致他所代表的經濟最后失敗了。不過,雷東寶是幸運的,因為他娶了宋運輝的姐姐宋運萍,一個溫柔知書達理的女人,可是,因為雷東寶的莽撞害死了她,連帶著已經六個月大還未出世的孩子,后來雷東寶娶了韋春紅,也是一個厲害有膽色的女人。雷東寶經歷了當兵,當書記,后來還進過監獄。雷東寶最后的結局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凄慘,盡心盡力的為了小雷家,但是最后被架空,氣到短暫性癱瘓,最后退位,小山村里修養。不過幸運的是,他有好妻子,有一個好舅子好兄弟。
楊巡:代表了個體戶,他的大半輩子,可以概括為艱辛不順,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個體戶很難生存。他是從賣饅頭起家的,然后去了東北做倒賣東西的人,人稱“倒爺”,最后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攤位。不過好景不長,因為別人賣假貨牽連他的攤位被砸爛。一切都化為零,自己受重傷,此時女朋友也棄他而去,生活可以說到了低谷。后來還好認識他的宋運輝拉了他一把,讓他到沿海發展,偶爾照顧他一下。楊巡慢慢壯大,有了自己的商場,但是因為楊巡為人以錢為重,凡事利益當頭,宋運輝漸漸與其走遠,不聯系。楊巡與自己的財務經理任遐邇結婚,并生了兩個孩子,但是因為楊巡的性格,最后也離婚了。楊巡其后做過商場,房地產,煤礦,鎳礦,最后做不下去,將自己全部產業賣給了宋運輝的老婆梁思申。至此楊巡故事告一段落。
柳鈞:德國留學歸來,秉承實業理想,專注科研,卻遭遇了山寨模仿、技術剽竊、惡意搶單等各種坎坷,在政策和市場夾縫中探索制造業的發展之路。
讀完此書,作為在改革開放之年出生并伴隨其成長的70末,我對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人民生活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經歷了如大江大河般的改革。或許時光的流逝沖刷了我們的記憶,或許現在美好的生活已經讓我們忘記了過去的艱辛,但是在阿耐的筆下,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我們的眼前,將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們所經受的那個歷史階段中的掙扎、痛苦、覺醒、變化、輝煌一一呈現。我們從書中能品到憂傷,品到痛苦,品到無奈;但是也能收獲到激情,收獲到希望,收獲到夢想。這就是阿耐文字的魅力。
我有幸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