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一
近期,拜讀了畢淑敏的新作《心靈密碼》。
閱讀,在如小溪般汩汩流淌的文字中感受到心靈的契合,是件令人驚嘆和美妙的事。
“我希望人能安寧的活著,享受小小的但持之以恒的幸福。無數的但微不足道的幸福堆積起來,聚成了波濤萬頃的滄海。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二
最近,一直在品讀《走進心靈》一書。書中介紹了留守兒童、調皮學生、后進生、網癮學生等各類學生,還對每個案例進行了評析,每個章節都體現了濃濃的“愛”。因為愛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藝術,是給人力量,給人智慧的源泉,所以教育因愛而精彩,人因愛而心境澄明,動人美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從愛開始。”面對調皮搗亂,批評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去做,是老師深思的問題。品讀后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留守兒童教育的文章,三年級小軍是師生的小冤家,當老師家訪后驚呆了,原來,小軍父親拘捕而被槍斃,母親改嫁,只有病在床上的爺爺與他相依為命,小軍每天照顧爺爺,默默地承擔著這個家。后來,老師簡單的一句“寶貝兒”感化了這個頑固學生,喚醒了小軍生活的信心,漸漸快樂成長了。是啊!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需要尊重,需要關愛。
在我們班,也有留守兒童。有個孩子早上常遲到,中午飯后,在校外隨意吃一點,由于學校大門緊鎖,無地可去,只有到處流浪了,晚上則是想寫作業了寫一點,不想寫了干脆看電視,常通宵達旦地看電視。這樣子,學習成績當然落后了。起初,不了解情況的我,也批評過她。后來,和她在外打工的父母溝通后,解決了諸多問題,現在孩子的習慣逐步養成,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就是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我想,只要我們給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孩子的童年就一定能盛開幸福的花朵。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們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是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孩子的。可老師們也有最頭疼的學生:班上的“老大難”學生,這些學生智力沒有問題,只是性格倔強,學習自覺性差,經常不完成作業;惹是生非者,喜歡打架,唯恐天下不亂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就要和家長勤溝通,多交流,和孩子多交談,想他所想,知他所知,喚醒孩子生命中的靈性。
近段時間,由于特殊原因,我既教我們五三班,又教五八班。這個新班的學生聰明好學,唯一不甚滿意的是數學知識薄弱,課堂紀律較差,因此也造成我的課堂多次“短路”。我只有從細節知識來彌補,和孩子們推心置腹地交談,促使他們改變不良習慣。我采用鼓勵的方法,讓他們先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然后再逐漸掌握知識。而我所一直帶的五三班學生習慣特好,學習積極,成績優秀,家長教育跟得上,我則采用鼓勵和扶放相結合,讓他們快樂學習。但這兩個班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不寫作業者,有三四個學生經常偷懶不寫作業,組長讓其交作業,還振振有詞地聲稱自己就不寫,誰也不能怎樣。是啊,這類型的學生,不寫作業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我只有教育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調動其學習興趣,用教育技巧改變他。更要和家長溝通,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孩子才能迅速改掉惡習。我們班的這幾個孩子,有的家長放任自流,不管不顧,當然這樣的孩子學習就遜色多了;有的家長和我一起雙管齊下,這樣的孩子進步的就很快。在對這類孩子的教育中,多一份關愛、耐性、鼓勵,就能漫溢出愛的芳香。
玫瑰需要贊美,大樹需要養料,牽牛需要扶持,而小草,也需要陽光指引生長的方向。一個班級,優秀生和后進生總能最先占據教師的心靈。對于優秀生從多方面鼓勵,使他們更優秀,對于中等生,則給予足夠的自信,讓他們成長更快;對于后進生,則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進步更快。尤其是中等生常被遺忘,其實他們若能獲得一縷陽光,也能開出艷麗的花。記得在去年校訊通組織的繪畫大賽中,我則鼓勵許多中等生參與此次活動,我們班兩個學生在全省脫穎而出,獲得了很好的名次;有幾個中等生,我分派他們每天負責班級的清潔區,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中,我們班的衛生很少被扣分;讓一部分中等生當值日班長,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有價值,也能為班級做貢獻……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相信自己,并加以引領。相信在我們的引領中,每一顆心靈都能開出毓秀的花。
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在教育孩子中,班主任們唯有用“愛”來守望孩子的心靈,引領每個孩子幸福健康成長,讓他們翱翔于廣闊的天空。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三
人心理壓力頗有益處。
心靈本沒有密碼,但密碼無處不在。在《心靈密碼》中,畢淑敏將其師從心理學大師研修心理學的精深體會,與她開辦心理診所以來進行心理咨詢診療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和優美的文字融為一體,講述了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面臨的共同事件和共同感受,如生離死別、情愛怨仇、成敗悲歡、喜怒哀樂;還講述了許多人遭遇過的心理痛苦,以及許多人正在經歷著的現實困惑。畢淑敏希望,這本書有一種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動和反思的力量,有一種勵志的作用。
書中,作者用那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睿智的文字,講述著女人、情感與家庭。如在《我的戀愛為什么總是無疾而終》里,作家借主人公梓怡的故事,最后總結道:“如果你有很多美麗的照片,請不要把自己的家變成展示這些照片的博物館。那無意中將是一種排斥他人、唯我獨尊的信號,說明你的世界里充滿了你,讓人卻步。高傲自戀的女人,在讓人欣賞的同時,會讓人遠離。男人和女人都對高度自我的人,敬而遠之。”這些纏繞在我們身邊的'瑣事,或提醒人們關注感悟幸福,或引發思索、聯想,令人生出無限美好的情愫。
畢淑敏的書中,有的只是生活,真實而美麗。她不像學究們舞文弄墨,不像教授們高深說教,不像時評家語鋒犀利,不像青春寫手憤世嫉俗。諸如在《讓女人丑陋的最根本原因》里,作家寫道:“女人會不會因為心理不健康而變丑,我不敢打包票。因為心理不健康而導致身體上的病患,卻是千真萬確的。
為了不得病,為了不變丑,人們只有更多地讓愛意充滿心扉。”這樣的文字,折射著女性水樣的光華,如一劑心靈處方,文火清蒸,給人恰到好處的滋養。
作者還對人類的命運進行探究,對深層的人性進行審視。比如在《向一個小斑點致敬》里,作家提出:“人到了最后的關頭,能夠完成的,就是在身邊咫尺之遙的范圍內極簡單的動作了。我由此想到,如果你有什么要說的話,一定要盡早說,不然就無人能聽到。如果你有什么要做的事,要趁著血脈充盈之時趕快做,不要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刻,作家所描摹和傳達的意境,或者是因為我們見慣不怪的麻木,或者是因為壓根兒就沒想到,總會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新鮮與驚愕,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獲得一種閱讀的快感。
在《心靈密碼》中,類似這樣精彩而充滿智慧的文字隨處可見,書中還有許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們都會像是我們黑夜里看到的一扇有著亮光的小窗,將我們麻痹了許久的神經重新變得敏感起來,恢復我們對生活應有的感知能力。蒙田說過,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己。解讀心靈的密碼,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給讀者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說的“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幸福愉悅的感受也是如此”。名醫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醫師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醫治心靈的人也太少,畢淑敏做到了,而且還做得很好。畢淑敏用她溫馨的感悟與思索,激發著我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讀該書最大的收獲就在于此。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四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麗心靈》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完了《美麗心靈》,我有了很多感觸。這確實是一本非常好看,非常有意義的書,不愧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以下是我的幾點感觸。
一、人際關系很重要
書中的男主人公約翰·納什是一個天才數學家,年紀輕輕就創造了一個著名的數學理論,最終為了表彰他在數學做出的重大貢獻,授予了他諾貝爾獎。可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性格曾經很孤僻,以致于他沒有什么朋友,甚至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幻想出了不存在的人與事,作為心理的安慰。由此,我感觸到了人際關系是多么重要,我們與周圍的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分享彼此感情,對于我們釋放壓力,保持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不然,即使是天才,缺乏人際關系,自我封閉,也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就像約翰·納什一樣。
二、愛的偉大及對夫妻間不離不棄的贊嘆
約翰·納什患上精神病后,每天都是在家里發呆,沒有目標,沒有動力,像行尸走肉一樣,甚至一度精神病發作,差點錯殺了他的兒子。可片中作為約翰·納什妻子的艾麗西婭對自己的'丈夫還是不離不棄,還是深愛著他,自一個人獨自撐起整個家庭,最后在她的支持和鼓勵下,約翰·納什才有勇氣跑到大學里,也因此治好了病。是愛、是艾麗西婭對約翰·納什的不離不棄,才讓這個奇跡發生,不然,恐怕約翰·納什下半生只會在精神病院里度過,哪有后來站在講臺上領取諾貝爾獎啊。
三、美國人對知識的尊重
約翰·納什患上精神病后,為了治療,他跑到大學里請求讓他呆在圖書館與人交流,甚至還請求讓他教書。大家想想,一個可以稱之為“瘋子”的人,跑到大學去要呆在圖書館,甚至教書,是一件多么荒謬的事!可是,這所大學卻出于敬重約翰·納什的才能,居然答應了。最終約翰·納什在這所大學治好了他的病,也教出了很多優秀學生。這不禁讓我感嘆美國人對知識的尊重。
以上便是我看完這本書后的幾點感觸。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五
通過閱讀和深思,讓我們從傳統的思維中探索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也讓我們知道大多數行業已經不能再簡單依靠粗放的方式發展。對每位希望提升的管理者來說,更高層次的管理挑戰就在眼前。誰能虛心好學,了解更豐富的管理智慧和商業思想,誰就更有可能在變化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本章通過設立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來讓你清醒的認識到:我如何確保在職業生涯中感到快樂?我如何確保與配偶及家人的關系成為持續幸福的源泉?我如何能誠實正直地生活?這將是你將高超的商業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去。
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滿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成為自己的ceo,但首先你得靠自己在職場上闖出名堂,知道什么時候改變路線,讓自己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生涯中保持專注和高效,同時你必須培養一種深刻的自我認識,了解你最有價值的優勢和致命的劣勢是什么,并且你還需擁有雄心、干勁、才智,這樣你就能夠登上自己所選事業的巔峰——無論你從哪里開始起步。其實決定你職場上限的只有你自己。
管理者們應該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受下屬支配的時間,然后利用增加的時間更好地處理上司和組織下達的任務。然而,大多數管理者對此卻全然不知。如文中所寫,當下屬想讓你參與一個問題時,你要清楚他能否提議一個解決方案并予以實施,并立即采取行動然后向你定期匯報,若你不斷鼓勵下屬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就能學到新的技能,這樣也能讓你有更多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工作。
生活中不乏艱難時刻:失業、降薪、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等,面對困難,有人一蹶不振,陷入抑郁或永遠無法重拾信心。但也有人重整旗鼓,比如因失業的契機開啟事業的第二春,這便是復原力。那么復原力強的人擁有那些明顯特征:一是冷靜接受眼前的事實;二是在艱難時期依然能找到生活意義;三是有驚人的臨時應變能力,擅長利用手中的一切資源。而這一切都可能通過后天的練習而獲得。
當今,工作對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員工也試圖適應這種要求,通常采取加班的方式,但結果適得其反,他們感到疲憊不堪、無法投入工作,甚至讓工作無法完成。其實我們應該重新認識,人的時間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但人們的能量是可以重新獲得的,公司可以通過讓員工培養一些簡單的經常補充能量的習慣,幫助員工從身體上、情緒上和精神上獲得復原能量。
現代辦公室生活的緊張忙碌,讓很多從業者患上一種越來越常見的"注意力缺失癥",名為adt,他所表現的就是注意力渙散、內心狂躁和缺乏耐心,它正在使一些沉著穩重的管理者淪為狂躁的平庸之輩。那你應當如何與adt戰斗:一是培養正面情緒,二是為大腦提供保健,三是做有條理安排的工作。
傳統觀念中人生是一場零和游戲,如果你試圖在人生的某個方面如工作贏得更多,那將會在其他二個方面個人、家庭失去更多。這是人們的傳統思維,不過你完全可以兼顧生活的這幾個方面,放棄對某個方面的關注會讓你感到疲憊、遺憾和孤單隔絕,還會傷害你最看重的人。其實,采用適當的方法,我們可以很好地兼顧在工作、家庭、社區和個人4個方面扮演的角色,成為更出色的領導者并擁有更完美的人生。
有90%的領導者因為疲于應對來自各方無止境的需求,而浪費了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錯誤地將需求當成要求,以為我們對工作缺少自主權或控制權。結果,很多人都陷入了效率低下的困境。通過理解我們能如何約束自己、采取有目的性的戰略行動,我們就能夠控制工作——而不是讓工作控制我們。
和所有領導者一樣,你有時揮灑自如,有時卻力不從心。如何讓自己從僅僅是勝任工作變成超凡卓越?不是模仿其他領導者,也不要對著領導力手冊苦思冥想。你需要進入本真領導力狀態:當你面臨危機時,必須憑借自己最深層的價值觀和本能來行動。在這種狀態下,你本能地知道該如何行事,你會隨機應變,表現最佳。
在你職業發展的某個階段,要弄清你的工作成效如何,最好的方法就是靜下心來問自己幾個問題;一是愿景與工作重點,二是時間管理,三是反饋與建議,四是繼任計劃,五是業務評估和調整,六是沉著應對壓力,七是保持真我。而且,你應當知道該問哪些問題比獲得答案更重要。
對于企業業績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領導者的個人情緒,你的情緒有多大的影響力?很少有人敢如實相告,你必須自己去挖掘:一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二是你現在是什么樣的人,三是怎樣才能將理想變為現實,四是如何才能保持改變后的行為?這一發現重新定義了領導者首先應該做,也是可以做到最好的事情。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六
近期,有幸拜讀李中瑩老師的《重塑心靈》,且不談其中論述的頗為高深的理論,僅關于人生,我有了以下兩點體會。
1、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一幅畫:一個人、出生、身份、期望、信仰、人生軌跡、人生終點。
一個人出生伴隨著一個身份,長大懂事,有了期望、信仰,各種經歷交織在一起,走到人生的終點,在臨別前,回首自己的整個人生。
李老師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在于系統,做對系統向好發展有意義的事。具體由小到大,則是:對個人有益,對家庭有益,對家族有益,對公司有益,對社會有益,對人類有益,全贏才是好。這樣,整個人生的價值就取決于如何去實現這些方面的全贏。
2、人生需要開放的態度,而改變態度有方法。
《重塑心靈》提到態度包括:信念、價值觀、規條。態度不容易改變,一定是這三個里面的一個或幾個出了問題,我們不斷挖掘,才能找出其中的問題。
暫不究其信念、價值觀、規條三者含義,以態度為例進行說明。
初高中學習的時候,語文成績平平,久而久之,對待語文的態度就是,老師講課,我就學習,課后基本不怎么在語文上面花時間。若干次考試下來,對語文我產生了挫敗感,變得無助(習得性無助)。又聽到父母對此事的評論,產生了一個限定性的信念,我數學好,語文不好是天生的,是遺傳。哈哈,我解放了,不再背負語文不好是自己責任的罪名了。從此,學習語文不再努力,成績自然也提高不上去。現在看來,只是當時不肯努力多花時間在語文上,沒有正確的處理此事罷了。
人生有了目標、意義,能有開放的態度,及時找到方法調節自己,那么要完成目標,剩下的也只有努力了。如果用旅行和旅游作比,那么人生是拿著地圖的旅行而不是跟導游走的旅游,人生中該有對自己的苛刻,也有對自己滿意的贊賞。
我欣賞奮斗的人生歷程,人生,加油……
重塑心靈讀后感重塑心靈讀后感篇七
當合上最后一頁書的時候,我并沒有心潮澎湃、也沒有憂傷或是激昂,只是閉上眼睛,似乎還能感到那些自然的文字,悠長的意蘊和清淡的情感。畢淑敏的文字最大特點便是自然樸實,如同一潭水,清澈平靜,淡泊悠遠,閱讀這樣的書,宛如置身于幽靜的山間,可以安撫心靈的疲憊與惶然。
心靈本沒有密碼。但在《心靈密碼》中,畢淑敏將其研修心理學的精深體會與她開辦心理診所以來進行心理咨詢診療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和優美的文字融為一體,講述了人生中都會面臨的共同事件和感受,如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成敗悲歡;講述了許多人遭遇過的心理痛苦,以及許多人正在經歷著的現實困惑。這本書將給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孩子勵志領航,有一種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動和反思的力量。
書中,畢淑敏用那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睿智的文字,講述著女人、情感與家庭。如在《我的戀愛為什么總是無疾而終》里,作家最后總結道:“如果你有很多美麗的照片,請不要把自己的家變成展示這些照片的博物館。那無意中將是一種排斥他人、唯我獨尊的信號,說明你的世界里充滿了你,讓人卻步,男人和女人都對高度自我的人,敬而遠之。”這些纏繞在我們身邊的瑣事,或提醒人們關注感悟幸福,或引發思索聯想,令人生出無限美好的情愫。
畢淑敏的書中有的是生活,真實而美麗。她不像學究們舞文弄墨,不像教授們高深說教,不像時評家語鋒犀利,不像青春寫手憤世嫉俗。如在《讓女人丑陋的最根本原因》里,她寫道:“女人因為心理不健康而導致身體上的病患,是千真萬確的。為了不得病,為了不變丑,人們只有更多地讓愛意充滿心扉。”這樣的文字,折射著女性水樣的光華,如一劑心靈處方給人恰到好處的滋養。
此外,畢淑敏還對人類的命運進行探究,對深層的人性進行審視。書中她描摹和傳達的意境,總會令人產生一種別樣的新鮮與驚愕,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獲得一種閱讀的快感,沁人心脾。
在《心靈密碼》中,精彩而充滿智慧的文字隨處可見,書中還包含著許多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們就像是黑夜里的一扇有著亮光的小窗,使我們麻木了許久的神經重新變得敏感起來,恢復我們對生活應有的感知能力。解讀心靈的密碼,了解自己,是使我們取得一切成功的基石。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幸福愉悅的感受也是如此”。名醫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醫師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醫治心靈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但畢淑敏做到了,還做得很好。畢淑敏用她溫馨的感悟與敏銳的思索,激發著我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