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2、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理解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文字的意境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借詩文的語言材料,感受其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深刻哲理。
2、培養學生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設計理念]
1、自主、合作、探究——實現師生與文本的平等對話。
2、賦材料以生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設計思路]
[教學準備] 1、完成學案相關習題。
2、 搜集大詩人陸游的相關資料。
3、有關讀書、做學問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1、同學們,咱們一起來看一幅圖,(出示)
4、現在我們在來看整圖,想象陸游和她的小兒子在干什么呢?(教育孩子、叫兒子讀書、教育他)
5、這幅圖你看懂了嗎?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題目你一定理解了,題目叫-----冬夜讀書示子聿。板書,齊讀。
7、揭示寫作背景。
二、自學質疑(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經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簡單概括并出示,請生讀一讀。
【出示】一誦讀 (讀通詩文)
二研讀?(讀懂詩意)
三悟讀?(讀明詩理)
3、師:現在就請大家根據這些方法來自學古詩。
(1)、多讀幾遍,試著把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
(2)、看看自己對詩中的字、詞、句是否能理解;
(3)、想一想陸游在冬夜讀書生發了哪些感想用來教育兒子?把自己知道的在書上寫一寫。
(4)、老師等待與大家一起分享智慧與喜悅。
三、交流展示
(1)指名朗讀。(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
(2)再讀,要求富有感情地朗讀。
(3)學生和教師針對同學的朗讀做出適當的評價與指導。
(4)學生齊讀古詩。
?
四、互動探究(研讀古詩,悟讀明理。)
過渡:同學們剛才練讀很認真,不僅把古詩讀通讀順了,還讀得很有感情,真了不起。
預設
一、“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1)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遺:即保留。“無遺力”,即無保留,竭盡全力之意。
由“無遺力”你想到了哪個成語?(不遺余力)
這一行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
每一個成語故事都在告訴我們: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5)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板書:有所成就】
9)生齊讀這兩句。
二、出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請學生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
1)“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
2)理解“紙上”、“淺”。
4)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5) 結合實例理解
1、紙上談兵
同學們聽過《紙上談兵》這個故事嗎?出示故事內容
看來,光有書本知識還不行,還要怎樣?(板書:親自實踐)
2、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那么,在明代,我國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6)讀了這一句,你產生了怎樣的感嘆?
7)齊讀這兩句。
1)學生在組內交流后集體交流。
2)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才“陸游”教育他兒子時的態度。
(語重心長、循循善誘、意味深長……)
3)請你也來循循善誘、語重心長地來讀一讀詩歌吧。
4)那么,我們再來想象一下子聿會怎么讀父親寫的這首詩呢?
請學生用朗讀來表現。
子聿聽了父親的這番話,明白了—— 。
陸游微微點頭,接著又意味深長地說: “—— 。”
子聿聽完這番耐人尋味的話,明白了—— 。】
1)請學生說一說。簡單評價。
2)建議學生演一演。
學生找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來預演一下。
請生上臺表演。
六、遷移運用。
1、回顧古詩學法,指名背誦。
工”
3、投影顯示:“我選擇,我快樂”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學會游泳。
(2)這個雜技演員真有( )。
(3)明天有( )再來玩吧!
(4)中國( ),名揚海外。
比較填空后交流。
4、投影出示:“我學會,我填空”
六、拓展延伸。
出示其余七首《冬夜讀書示子聿》。指名讀一讀。
3、贈送學生古人的讀書詩以勸勉。
【板書設計】?
孜孜不倦?????????????????? 知
實踐出真知????????????? 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二
教材簡解:《冬夜讀書示子聿》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陸游是要告訴兒子做學問的道理。首句是詩人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問,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在這首詩里,詩人在文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與時俱進,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因此,這首詩非常有名。
目標預設: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借助注釋理解《冬夜讀書示子聿》的內涵,講出具體的事例體現自己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古詩文字的精練,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
重點、難點: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悟《冬夜讀書示子聿》蘊涵的道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難點: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明確實踐的重要性。
設計理念: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說,語文教材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載體,更是美的礦藏。其中,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古詩更是這礦藏中的瑰寶。讀詩能使人靈秀。古詩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詩中美的因素,創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主動學習,品味古詩,深入其中,吸取營養,探索真諦。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充實、靈秀起來,真正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為本”的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開學初我們學了首《示兒》,還會背嗎?指名學生背注意相機評價
2、記得題目的意思嗎?示:讓人知道,指示兒:子女
3、一首《示兒》詩,充分體現了陸游渴望祖國大好河山歸于一統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揭題,簡介示兒詩
1、揭題
示兒,古已有之。孔子教子學《詩》歷史上傳為佳話,陸游一生詩作近萬首,專門示兒或提及教子的即達200余首。
2、解題
(1)同是與示兒有關的詩,看看這兩首詩的題目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2)師介紹:陸游共有六子一女,子聿是他的小兒子。這兒的示也是指示、告訴的意思。
現在題目能讀懂嗎?指名學生說題目的意思。(詩人冬夜讀書,心有所感,借以教育兒子子聿)
3、說話激趣,導入詩歌學習
作為父親的陸游會告訴他兒子有關讀書的什么呢?發揮你的想象,大膽猜測一下。
指名學生說
三、學習詩歌
(一)讀通讀熟詩歌
過渡: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陸游是怎么說的吧。
1、出示詩歌: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2、讓我們先把陸游的這些話讀流利、熟練了,它的意思自然而然的會明白的。學生自讀。
3、交流指名學生讀詩。
(二)理解詩歌意思
過渡:誰能當當翻譯,把這位南宋時期的父親的話翻譯成我們每個人都能聽懂的話嗎?老師給你們提供了一些幫助。
1、師出示詩歌關鍵詞語翻譯。
遺:保留
始:才
有:有所成
終:到底,畢竟
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行:親自實踐。躬:親自
2、學生自己練說
3、交流指名學生說
4、教師小結:
(三)指導朗讀詩歌
1、如果你是陸游你會怎么來讀這些話指名學生朗讀,師相機評價。
讓學生感悟讀書要發自感情。
3、指導后再請學生朗讀
4、全班齊讀
四、領悟詩歌道理
1、如果你是子聿,從父親的這番話中,你領悟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說
師相機指導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領悟到學習貴在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領悟到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道理。)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讀書和實踐相結合
2、身為幼子的子聿既聽話,又孝順,深得陸游喜愛,被陸游譽為“大耳兒”,陸游教子讀書的詩中,以示子聿為多。《冬夜讀書示子聿》共8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陸游的200余篇的示兒詩中,內容豐富,囊括了許多方面。有教子做人的,有教子做學問的,有教子為官之道的。
3、師出示:“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示子聿》
(你堅決想要學詩的話,要深入生活。)
“學貴身行道,儒當世守經。”
——《示元敏》
(讀書做學問,最可貴的是對所學的道理能夠學以致用、身體力行。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終生恪守先賢經籍的教訓,心中應該始終仰慕先賢的高尚人格。)
4、你分別從他的這些詩句中明白了什么做學問的道理呢?
5、回憶以前所學知識,你再向大家推薦你的讀書好方法。生交流
五、感悟陸游的人格
2、指名學生說,
3、師小結并出示:
六、整合所學知識
1、指名學生說
2、師小結
七、板書冬夜讀書示子聿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讀書和實踐相結合
八、作業
總結所學的讀書方法,制作學習方法卡片
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三
;可能是書頁和雪花是一個顏色吧,讀著讀著,便也能漸漸感到一場大雪正下在我的心底,紛紛揚揚,填滿了一顆空曠的心。
我尤其愛看散文。比如都市氣息濃厚的,字里行間都閃爍著燈紅酒綠,在嬉笑怒罵之中,由喧鬧走向寧靜。比如鄉土味兒濃郁的,一口老井,一個草垛,就帶著人回到了童年的記憶,從湖泊的倒影中打撈起一抹陌生而熟悉的鄉愁;比如旅行筆記,為景點的文化底蘊注入新的活力,讓歷史深沉的目光換發出別樣的風情;比如生活隨筆,為我每天清洗著發現美的眼睛,讓風景從視網膜抵達腦神經的時候多出一層看山不是山的韻味,而從記憶往印象傳遞的時候則再升入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讀書時,會為一些靈性十足的字句而欣喜,雖然已是昏昏欲睡,但它們就像是露水停留在了一個恰到好處的位置的花朵,輕輕搖曳著,散發著無盡的魅力,讓人沉醉在作者構建出的意境中難以自拔。有時候,還會為作者新奇的視角而驚喜。于是,我在以后也擁有了觀察生活的另一個角度,生活也展現出了從未露出過的另一面,層次也更加豐富。更多的時候,我沿著作者筆下的路,行走到一半,突然發現路旁隱隱約約有條小徑通往著幽處,于是在眼前的文章之外看見了另一篇文章,思路借著文章的跳板到達了另一個桃源,這就是一份額外的收獲了。
看到一篇優質的文章,足以讓人難握心旌。作者灌注的靈氣與才氣撲面而來,直入心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穿越一場漫天的大雪去追尋風中的童話。寧愿熬得很晚,也要把這篇文章讀完,可不舍得讓唇齒中的余香戛然而止。
不過有時,可能空調開得溫度比較高,也會讀著讀著便睡著了。這其實也是一件樂事。讀書時在心底氤氳的心緒,在夢中得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和方向盡情生長。夢此時成了一個天才的編劇,用各種新奇的轉折進行故事新編。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所有擦肩而過的人此時都聚到了一次,在同一個劇情里比鄰而居。想象力得到了撒歡的機會,用我們自己替代主角,去彌補故事中的遺憾,穿越一層層欲望與心念,體驗人世間的百態生活,向紅塵的盡頭前行。當我醒來的時候,或許記憶里沒有留下什么細節,但我的靈魂與昨日相比,卻多了一雙書頁做成的翅膀,于是我更加自由,更加輕盈,能夠抵達一些昨日難以企及的遠方,收獲更多的風景。
當眼睛乏了的時候,就抬頭望一望窗外,燈光與黑夜相互交融,雪花在其間靜靜地飄落,世界發出輕微而溫柔的鼾聲。于是思緒又被撥動,隱約間,竟聽到了雪花中傳來的文人墨客藏下的吟詠聲,聽見了黑夜中亙古的寂靜,以及其間不斷流動著的哲思。被文字按摩的靈魂不由長長舒了一口氣,得到了滿足與延展。
屋外,雪靜靜地落。屋內,人靜靜地讀,這一刻,世界如此地安靜而又和諧。
相關熱詞搜索:;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四
他的詩集中現存詩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歲罷官東歸,前后近20年,存詩2400余首。這一時期是他充滿戰斗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并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樸而沉實的創作風格。
在陸游三個時期的詩中,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現尤為明顯,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面,陸游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作,所以有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七律創作上的“三變”(舒位《瓶水齋詩活》),又稱他的七律當時無與倫比。在陸游的七律中,確是名章俊句層見疊出,每為人所傳誦,如“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黃州》);“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枕上作》)等。這些佳作佳句,或壯闊雄渾,或清新如畫,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流走生動,不落纖巧。除七律外,陸游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當推絕句。陸游的詩雖然呈現著多彩多姿的風格,但從總的創作傾向看,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并立足于自己的時代而作了出色的發揮。
陸游的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存詞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陸游的名篇《書憤》、《示兒》、《游山西村》等選入中小學生語文課本,并在高考中出題頻率較高(例如2010年全國課標卷)
陸游不僅工詩,還兼長詞。由于他對這種詩體不甚注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共有130首。他的詞也風格多樣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如“卜算子”“驛外斷橋邊”、“雙頭蓮”“華鬢星星”等,或蒼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軾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箭箭雕弓”、“謝池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著一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與辛棄疾比較接近。
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地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比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等。
楊慎:極質直卻自情至。
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一、背誦古詩導入
我們中華民族上下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產,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其中我們經常見到“古詩”就是這遺產寶庫中一塊無價之寶。
二、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一首陸游寫給兒子的詩:揭示課題:《冬夜讀書示子聿》(指名讀課題)
2、簡介陸游。指名讀一下陸游的個人簡歷,在讓大家一起讀一下。
教師再進行一定的知識拓寬,講一下陸游一生愛國,作詩大多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活了80多歲,寫了無數好詩,流傳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的多產詩人。
3、解題,釋題。
示:指示,訓示。子聿:陸游的小兒子。(這里要引導學生根據“示”組詞)譬如:指示、訓示、表示、顯示、示眾等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說說“示”的意思,進而說說詩題的意思)這里要求學生自己理解體會。
題意: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教育,訓示自己的兒子子聿
三、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聽,再次范讀,學生跟著讀
2、布置自讀要求:(指名讀一下)
要求:(1)學生自己讀這首古詩幾遍,要求讀通詩句,讀準字音。
(2)遇到不認識的字和詞可以自己查字典解決。
學生明確要求后自己認真的練習朗讀。
3、檢查自學情況,指名朗讀,要求富有感情的朗讀,
檢查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等等。教師針對學生的朗讀作及時的評價指導。
四、學習理解
我們讀好了這首詩,是否還想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呢?
1、理解前兩行詩句。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指名讀第一行,說說關鍵詞并理解一下:如:學問:讀書學習。
無遺力:不遺留多余的力。換句話說就是“用盡全部的力氣”。
指名連起來說一下這行詩的意思:
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讀書學習)是不遺留多余的力氣的。或者古人學習總是竭盡全力的。十分的努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指名連起來說一下這行詩的意思:
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指導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指名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做到及時復習鞏固。
2、理解第三、四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行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指名讀讀,說說關鍵詞:終:終究、到底、畢竟。(可以通過組詞理解如;終于、終究等等,通過比較說出終究比較合適)
淺:膚淺、淺顯。同樣可以通過組詞找出合適的答案。
指名讀讀說說這行詩句的意思。
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究是很膚淺的。
(2)理解第四行詩的意思。
指名讀讀,說說關鍵詞:絕:表示程度深,知:知道了解(兩者和起來就是“絕知”:理解得透徹、深入地理解)
此事:我們學到的這些知識;
躬行:親身去實踐(“躬”也可以通過組詞解決如:從“躬”字字型去理解,再通過查字典解決)
指名讀讀說說意思:
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3)理解三、四行詩句
指名讀讀說說意思。
(4)體味第三、四兩句的含意。
思考:三、四行有什么關系?指名說說
師總結: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五、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1、指名讀讀深入體會一下
2、讀了這么幾遍,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從中學到了什么?請同學們寫下下來。學生自己寫幾句話,教師巡視指導。
3、討論交流:教師總結:這首詩告訴我們:
(1)讀書學習必須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學問的人。
相機出示板書
六、指導背誦,默寫。
七、板書設計:
書本知識
實踐經驗
八、作業
1、完成補充教材上的練習。
2、課外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古詩。
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六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①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②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遺:保留,存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③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
④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⑤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行:親身實踐。
首聯詩人贊揚了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頷聯是說做學問的艱難。詩的前兩句,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后兩聯,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詩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詩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宋寧宗五年,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并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陳廷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篇七
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夜,溫暖的書房內,陸游撥亮了桌上的明燈,從桌上拿起一本詩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書中那優美的詞句,精彩的語段,把陸游的靈魂慢慢地勾引右得其中。讓他不知不覺的就沉浸在書中,任誰也不能把他從書中給拉回來。
這時候,陸游的大兒子——子聿走了進來,他看見父親正在認認真真的讀書,便沒有去打擾他,自己靜靜的在一旁坐下。心里想到:我的父親真是個有學問的人哪,更是個好學的人哪!都這么晚了,還在這里讀書。真的是驗證了一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啊!想到這里,父親正好看完了一個章節,準備起身去喝一點水,便看到子聿正坐在自己的身旁。陸游先是一驚,接著關心地問道子聿:“子聿,你已經坐到這里半天了嗎?“子聿說:“不是的,我剛來。看見您在這里讀書,便沒有打擾您,自己就在旁邊坐了下來。“陸游又接著說:“這樣啊,你來得正好,我剛好有話對你說。“子聿馬上往父親的面前湊了湊,聽父親講話。陸游也忘了喝水,坐了下來。就這樣,陸游就把他從書上學到的東西告訴了子聿,想讓子聿成為一個多實踐,多動腦筋的人。子聿聽了以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陸游又說道:“子聿啊,你以后一定要記住我今天對你講的話,這句話可以讓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財,當你對國家有所作用。你一定要記住我今天為你講的道理,話雖然不多,只要你認真聽透了,但足以可以讓你的人生綻放出生命的光輝!
就這樣,陸游聽完了子聿的話語,頻頻地點了點頭,他用滿意都目光望著子聿。再看看窗外的景色,那寒風預示著今晚要下一陣大雨,那是知識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