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一
《西游記》主要故事是:孫悟空從石頭蹦出來,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要去西方取經的唐僧救了孫悟空,然后白龍馬、豬八戒、沙和尚逐一出現。他們經歷了九十九百八十一種難,終于得到了真經,修成正果。
在《西游記》師徒四人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七年來,他只跟隨他的師父和師兄弟讀他不喜歡的經文。然而,他從未放棄,因為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師父會教他真正的能力。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更加努力地付出。
這告訴我們,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求成,獲得成功的時間不是消耗在時間上,而是成功的磨練。一個真正想要成功的人是不會在乎他到底付出了多少時間和努力,他們在乎的是,磨練得越多,獲得的真正能力就越強,成功的大門就越近。
我們真的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勤奮,他的毅力,他的腳踏實地,掌握技能,做一個棟梁之才,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二
《茶花女》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瑪格麗特是一個窮人的女兒,為生活所迫,淪為。最初,她的生活一直放蕩不羈、糜爛頹廢。可是阿爾芒的愛情改變了她,讓她為愛情寧愿放棄自己奢華的生活,為愛情她甘于平淡。但她的美好愿望并未成真,最后,為了阿爾芒妹妹的幸福,她放棄了自己美滿幸福的未來,不明真相的'阿爾芒對她進行了無情的報復。最后,這位姑娘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茶花女》中最為感人的地方是阿爾芒和瑪格麗特之間的愛情,這愛情純凈如水、純潔如雪,雖然發生在一個身上,但它同任何偉大的愛情一樣值得人謳歌、贊美。瑪格麗特在身體上是,在精神上是貞女,她比其他人更高貴、更高尚、更純潔。正因為如此,她才為愛情寧愿改變自己,也為他人寧愿犧牲自己的愛情。瑪格麗特真正明了愛情的真諦,那就是,犧牲、犧牲、再犧牲。
《茶花女》中最為悲慘的地方就是瑪格麗特的慘死。她在貧病交加中死去,沒有關懷,沒有安慰,也沒有金錢,只有一個孤單無力的女友,她孤零零的走了,心中雖然有阿爾芒,但阿爾芒不在眼前。
書中最讓人厭惡的是瑪格麗特的陪伴,那個靠瑪格麗特吃飯的女人,瑪格麗特輝煌時她如影隨形,瑪格麗特貧困潦倒時她無影無蹤,而且在瑪格麗特死后還編派謊言,坑阿爾芒的錢。這個人是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金錢關系的表現,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也會找到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但絕不會絕跡。
另外,本書中對阿爾芒感情細節上的一些描寫也十分成功,一個陷入愛情中的男人的種種細膩感受使我們如同身受。阿爾芒是個純潔的人,感情上也圣潔,但他不成熟,不懂得保護自己所愛的女人。事情發生后一味嫉妒,不擇手段的報復,雖可理解,但過于偏狹。如果阿爾芒是另一種人,懂得成熟的處理問題,也許事情的結局不是這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寫的非常高尚,雖然寫,但寫得非常干凈,也非常高尚,也許這就是世界名著區別于其他作品的原因吧!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三
夕陽的余暉散落一地的碎金,我獨自走在幽深的小巷,腦海浮現那個朦朧細雨中透著丁香氣息的女子。纖細的倩影在淡雅的油紙傘下略顯憂郁,回旋曲折的旋律透著一絲淺淺的凄美。坐在庭院中讀一卷書簡,吟一闋傷詞,思一段往事。清淡茶香在唇齒間化開,苦澀伴著回甜。輕輕用手翻開這本帶有淡淡墨香的書——《紅樓夢》。
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有一群美麗的人兒。《紅樓夢》那個如紫色煙雨般的夢,將隨流水一般清清郁郁。華麗的背景,唯美的情節,終究殘碎成片,留下一個悄愴幽邃的結局。或許曹雪芹筆下的文字是淺淡的,但從中蘊含一種不可言狀的情感。只有真正懂《紅樓夢》的人才明白。感悟,品味,了解她,是一種享受。
或許他們的愛情是以凄美的結局終而落幕,紅坐淡然,心兒碎,夢似飛。還記得那片泛黃的紙上,賈寶玉與林黛玉讀《紅樓夢》那一幕。正值仲春,朵朵桃花映人紅。他們坐在一塊大石上,“一個閬苑奇葩,一個美玉無瑕”,專注手中的書。這時候幾片淡粉完整的桃瓣如蝴蝶飛落在書頁上。黛玉淡抹一笑凝視寶玉,兩人相視一笑。唯美的背后是一對苦命的戀人,或許只要這樣默默看著對方就足夠了。“風吹過,葉兒落,誰人知我心,回首默凝千百回,只嘆過去煙飛散”在不經意間輕輕寫下這行字,送給他們,紀念這段凄美的愛情。生活就是這樣永遠沒有完美,抑是只有殘缺才值得回味。
在讀的過程中,品味文中的境界。里面還有許多聰慧與美麗并存的丫環。如襲人,鴛鴦,晴雯等。但是畢竟出生卑賤,天生丫環命。就拿晴雯來說吧,一個忠心效主的丫頭,最終還不是落了個病死的下場。她們沒有自由,沒有自尊,甚至被糟踐,被遺忘。倘使她們像寶釵一樣,可能結局就不會“凄凄慘慘凄凄”了。這就是封建社會所謂的權貴與奴隸吧,但她們努力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古樸的紫檀小樓中,獨倚垂簾的女子,在杏花雨下靜撫古琴,氣質如蘭,道不盡久久纏綿思緒。流沙般的韶華,最終也將花顏老去。久久凝噎這些美麗聰慧并存的人兒。在櫻花散落的季節中,撫著粉白的花瓣獨自惋惜輕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酻江月”。
我的夢散落在江南深深的雨巷中,泛一葉小舟,吟一段宋詞,再伴上那悠長連綿的笛聲。喜歡那個冰清如玉的“美人燈”林黛玉,“態生兩靨之態,嬌襲一身之滿。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她是曹老妙筆下一個多情傲世,蔑視世俗的奇女子。只有當桃花片片似煙散落時,誰有她素白裙,淡淚痕在花謝之地,憂然將桃花埋葬,她感嘆花的命運“你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你知是誰”卻不知是自己在葬悲。我欣賞她的清高,她的傲骨,她的淡雅。這樣一位女子,在茫茫人海中又何從尋覓。
除了黛玉,書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深深刻在我心中,是那個土里土氣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樸實無華。還是多情似水的賈寶玉,對林黛玉那份癡情不改。是精打細算的王熙鳳的聰明圓滑,還是知書達禮的薛寶釵的典雅大方。從賈府的興盛到衰敗反映那個年代的封建與腐敗。但它的價值不僅僅如此,還需深入了解。或許《紅樓夢》就是那紅塵煙雨里神秘的夢。令我們永遠為之神往。
終于,懷著一份復雜的心情輕輕合上書。這時,學到很多。當悠揚纏綿的笛聲再次響起時,我也釋懷了。讀一本好書,品一個人生。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四
《哈利波特》這套書我早就久仰大名,但一直沒有看。最近,班上流行起看這套書,大家互相借來借去。我也不甘落后,于是看了起來。
昨天我看完了其中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本書真是精彩,讓我一看就停不下來,一下子就成了“哈迷”。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想象新奇。對角巷、9又3/4站臺、分院帽、魁地奇比賽、厄里斯魔鏡......都是其他童話里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書中情節曲折,驚喜不斷,特別是到了最后,讓我一次次發出驚嘆和歡呼。從戰勝伏地魔到贏得學院杯,再到巨大盛宴,哈利真讓我佩服。
哈利是一個勇敢的男孩,他頭腦聰明,不懼困難。也不驕傲自大,善于虛心學習。哈利還正直善良,與羅恩、赫敏建立了真正的友誼。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愛的力量,他就是靠這股力量打敗了伏地魔。《哈利波特》的作者是j.k.羅琳。24歲那年,她在前往倫敦的火車途中,一個瘦弱、戴眼鏡的黑發小巫師一直在向她微笑。7年后,羅琳把這個叫哈利波特男孩的故事推向了世界。多虧羅琳當時有了這個靈感,造就了一部大作,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快樂。
這套書我是向舅媽借的。舅媽全套都有,單單缺了第二本。她說準備到網上購買。可我看完第一本,就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于是,今天我就和爸爸到書店買了下來。現在我就要去看嘍!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五
我讀玩《愛的教育》后,被一個濃濃的愛感動,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的記述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神會的精神。我從而要做一個心胸寬廣,有博愛情懷的人。
師生之情:我從《一年級時的老師》一文中,老師對她的學生很負責任,為了讓同學們都聽清她講的課,總是大聲地不厭其煩地講解知識,以至于不停地咳嗽。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關心學生的成長。在老師自己的家里還有一大堆作業本需要批改。老師不但要管學生的學習,還要管“孩子”們一些些麻煩的事情。從中告訴我們應該尊敬、愛戴老師,認真學習長大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辜負老師的一片苦心。
同學、朋友之情:在《奈利的保護人》一文中,因為奈利是個駝背,許多同學譏笑他,卡隆就保護他、幫助他。告訴我們不可以欺負處于弱勢的人,不可以譏笑殘疾人,而是把他們都當成自己朋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幫助,必要的時候充當他們的“衛士”。使他們感到溫暖,同事增強生活的信心,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
父子之愛:我讀了《佛羅倫薩抄寫匠》后,知道父子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誤會,不過在那時,你不要責怪自己的爸爸,你應該和爸爸講道理,因為你的爸爸一定是愛自己的。我想每一個人也都愛自己的爸爸。
更深刻的愛是對祖國的熱愛。
這本書起名為《愛的教育》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六
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劉備的妻子糜夫人跟甘夫人,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人物跟國家我們,不那么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一切!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七
這名作家就是維克多·雨果,他的著作《巴黎圣母院》因此問世。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故事環繞吉卜賽少女愛絲梅拉達和副主教弗洛羅以及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等人展開。愛斯梅拉達是“美”和“善”的象征,而她的悲劇令人扼腕嘆息;卡西莫多的貌丑心美令人震撼而肅然起敬;而弗羅洛的虛偽狠毒以及弗比斯的風流卑鄙令人生厭。這些善惡相融、真假共存的描繪,通過環環緊扣的情節,更加鮮明地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真實,也展現了浪漫主義的夸張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白璧無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究竟何為美麗?其實在雨果的書中,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從個人來講,卡西莫多給我的觸動最深——他就是靈魂美的典型。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他是個被收養的可憐的敲鐘人,他是民眾眼中殘廢畸形、愚鈍無比的“愚人之王”。他受盡愚弄取笑以及周遭不堪入耳的嘲諷與辱罵。即便如此,他仍然選擇全力保護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他把她救到鐘樓上;他替她找過心上人弗比斯;違背他一向惟命是從的弗羅洛;他抱著她的尸體選擇殉葬。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慕是一種混合著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種無私的、永恒的、高貴純樸的愛,著實令人動容而肅然起敬。從群體來講,流浪漢們給我的.震撼最深——他們都是靈魂美的典型。為救出愛斯梅拉達,他們集體出動攻打圣母院,場面實屬氣勢磅礴,流浪人們的團結互助一覽無余。雖然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的有教養、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舍己為人。這是何等推向極端的美丑對照啊!
在當今這個紛繁復雜、日新月異而又浮躁的社會中,“美”的真諦早已被忽略。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美容業也成為了一項熱門行業,只因許多消費者“不惜重金也要換取天使般的臉蛋”。這著實有些可悲——殊不知自然才是最美!在我看來,相比之下,完美的整容計劃不如在一個明媚的日子里靜心讀完一本好書,為美容而投入的金錢更不如捐贈給同一片藍天下卻窮困潦倒的家庭。一味地追求美貌,其實并不能帶來太大的實際意義,我們更應該盡自己所能去拓展人生的寬度與廣度,成為一名真正的靈魂美的人。
“數年前,一名作家參觀——毋寧說是搜索——圣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里,發現墻上有個手刻的字,大寫的希臘字母:命運。”所幸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生在一個充滿活力與理想追求的時代,我們無需面對黑暗而又病態的社會,更能夠把握屬于我們自己的命運。實現憧憬著的理想的第一要義就是成為一個大寫的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充實自己,追逐夢想,升華靈魂吧。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八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被故事里的情節深深所吸引,看得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第十回寫的是: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
我覺得他們互相殘殺,最終會兩敗俱傷,傷亡慘重。
初中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四
三國演義里,我最喜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
講的是:自從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后,第二天劉備就去找諸葛亮了。第一次,書童說:“先生不在家。”劉備問:“你家先生什么時候回來?”“不知道。”書童說。劉備只好回去。
轉眼到了冬天,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書童說先生今天在家,劉備欣喜若狂,可進去一看,傻眼了,原來里面不是諸葛亮,而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劉備“痛哭流涕”留了一封信就走了。
讀完這一篇后,我感受到了劉備的仁慈,去了三次請人家,最后一次他在睡覺,劉備竟站在床邊等!我真佩服劉備。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九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水滸傳》,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主要人物有宋江、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一百零八位好漢,它們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水滸傳》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全書情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108位好漢經歷不同的反抗道路,匯聚到梁山泊,形成了英雄群體。第二部分主要寫梁山好漢接受招安,被朝廷分化殘害,最終走向徹底潰亡。其中,家喻戶曉的故事有“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武松打虎”、 “血濺鴛鴦樓”、“三打祝家莊”等。
我最喜歡的是武松,這本書,把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個性分明。武松的性格是豪爽、機智、勇敢。我最喜歡的段子是“武松打虎”,因為作者寫的無論是表情,寫景,動作都惟妙惟肖,靈動傳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們有些精神值得我學習,但是他們能共苦,卻不能同甘,才導致最后的失敗。我覺得人要團結一心,才能辦成大事。這本書表現了好漢們對權威的蔑視,勇于任事的反抗精神和嫉惡如仇、殺富濟貧的英雄本色。
我覺得他們很有膽量,能夠反抗貪官污吏,能有信心推翻腐x敗的朝廷。同時,也體現了當時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導致了王公大臣們個個欺壓良善,狼狽為奸,殘害忠良。
這本書表現了作者的膽識和思想傾向。我很惋惜最后的結局,同時為古人能寫出這樣完美的書感到驕傲和自豪。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假期沒有白過,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看了全過程。
名著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初二篇十
在讀這本書時,我的腦海常常會浮現出這么個人:滿頭銀發,雙手生滿了老繭,站在船上,慈祥地望著你。沒錯,那就是翠翠的外祖父,他是個淳樸的老人。他的一言一行里無不透露出對翠翠的關心。就連去世前,也在掛念著翠翠的婚事。
我好羨慕翠翠,羨慕她能有一個這么好的外祖父,無微不至地照顧她,時時關心她。我的姥姥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喜歡姥姥做的菜,在印象中,似乎沒怎么聽過“奶奶菜”這個說法,而“外婆菜”確是非常耳熟。外婆煮的菜很好吃,我常嚷著“到外婆家去”,只因為喜歡她做的炒飯。
油在鍋里“滋滋”地跳著舞,被攪勻了的雞蛋在此時看起來特別嫩黃。翠綠的蔥被切得整整齊齊裝進了白色的盤子,清清爽爽。一想到馬上可以吃到美味的炒飯,我的心也與油一同跳起了舞。于是,雙腳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飯桌。
望著眼前的炒飯,我大口地吃起來。雞蛋被炒得嫩嫩的,有些脆脆的,香噴噴的蔥味直鉆鼻孔。在大火的冶煉下,米飯少了些水分,多了些嚼勁兒,姥姥笑瞇瞇地合不攏嘴。她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我,因為她知道我不愛別人嘮叨。
姥姥年紀大了,歲月爬上了她的臉龐。在她中年時,抱著小小的我到處游玩,我們一直走著,走到我的心里,就像老船夫走到脆脆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