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冬令營實踐心得篇一
放寒假了,同學們有很多人都報名參加了冬令營吧?我也不例外,我報了滑雪冬令營。所以,這幾天我一直在練習滑雪,并有了一些進步。
我們去的延慶石京龍滑雪場分三個部分,兩個初級道,一個是供我們訓練用的,另一個是給游客用的,它還有一個高級道和一個中級道。
一開始,我們對滑雪裝備都有些不習慣,滑雪服很厚很寬大,有點像宇航服,雖然能保暖,但是運動起來很不方便;而滑雪鞋硬邦邦的,走在磚上都會發出咣咣的聲音,穿上以后,都蹲不下來。不過我認為滑雪板是最討厭的,穿著它在雪地上走路有種走一步退兩步的感覺。
好不容易走到了初級道旁,老師和我們坐拖纖來到了坡頂,我扭頭看向游客的初級道,看見許多人都摔得四仰八叉,我不禁害怕起來,心想:滑雪真的這么難嗎?等老師教完我們怎樣剎車,怎樣滑雪后,我們從坡頂滑了下來。雖然老師教了我們怎樣滑,但我還是十分忐忑不安,生怕會摔或者撞到別人。所以我滑得很慢,有時會走幾步,小心翼翼地跟著隊伍。過了一兩分鐘,我們終于來到坡底,但這一兩分鐘對我來說好像有幾個世紀這么漫長,我提著的心像石頭一樣落地了,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現在我才感覺到,滑雪原來沒有我想象的那樣難。
當我第二次來到坡頂時,我決定勇敢些,跟著隊伍沖下去,這次,我感覺風呼呼地吹過我的臉,有一種涼絲絲的快感,而旁邊的景物像電影快進一樣,只在我眼前出現了一下就快速消失了。呼,太爽了,我很快就沖到了坡底。現在我再也不怕滑雪了!
兩天后,我又上了中級道,中級道比初級道更高更陡,幾乎成了三十度角,但是只要掌握了滑雪技巧,什么都難不倒我,以后我要繼續練滑雪,爭取上高級道!
冬令營實踐心得篇二
社會處世、與人交往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剛剛相識的兩個人,肯定說不上多少話。一方面原因是沒找到共同話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彼此沒有建立信任感,大多數人對說出自己的心聲都謹小慎微。所以,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心性上的契合,而非事理上的認同。古代文人士大夫多感傷遇不到知己,在精神生活中極其孤獨。這是本性清高自傲造成的,他們總寄希望于別人來賞識自己,而不放下自己的清高去包容別人。其實,這世界上哪有什么知己,各家自有各家事,誰來管您家的破事?真正應該做的,是向圣人學習,圣人“無私”,能夠放下自我去成就別人。因為圣人達到了“無我”的境界,沒有了任何私心雜念,所以圣人的心是澄凈的,能知是非,能辨善惡。處事合乎道義,沒有任何偏袒,自然就能贏得人心。圣人是無我的,不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滿足,其存在的意義在于成就他人。沒有了自我,就沒有了私欲,也就沒有了煩惱憂愁,實現了心靈的自由。啊!多么美妙而令人向往,我要成為圣人!
師生關系篇之傾聽孩子的訴求
說實話,剛接觸孩子們的前幾天,我是有膩煩抵觸心理的。之前從來沒有同時遇到這么多10歲左右的孩子,您一言我一語的,著實把我的頭給嗡嗡嗡地轟炸了一番。對于我這種習慣了清靜生活的人,更是一時轉換不過來,以至于感覺心好累。喜歡表達也就算了,關鍵是要想理解他們的話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的因語言能力欠缺而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說話聲音太小而很難聽清,有的口齒吐字不清而很難聽明白,有的面對老師會緊張而吞吞吐吐……這些都嚴峻地考驗著老師的耐心與技巧。
雖然產生了膩煩心理,但靜心細思,覺得是自己的心態沒有擺正。作為“大人”,我們往往以一種高姿態來面對孩子,不會耐心去傾聽孩子的話語,更不會細心去揣摩孩子的意圖。(體制內的老師在學生面前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氣,談何“教育”)通常的立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就把孩子打發了,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期望。例如,小楊來找老師,說“小黃又罵我”。這個時候,小楊的真正意圖是想讓老師幫助他解決與小黃之間的矛盾。倘若作為老師的回答是:下次您離他遠點,不要理他。那就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只是采取了消極逃避的方法;更何況,如此處理也不利于集體的團結。因而,要成為良師,必須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相待。把孩子作為自己的朋友,用同理心去理解他,用誠懇心去幫助他。如此,方能贏得孩子的信賴與喜愛,進而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親切而高大的形象。
冬令營實踐心得篇三
一轉眼,冬令營的時光就過去了,真令我流連忘返啊!下面,就讓我給你們講一下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兩天吧。
第一天,終于到了冬令營了。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最后到達了杭州的余杭。那里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雖然下著小雨,但還是空氣清新。
到了我們的農家樂,就可以好好得吃一頓啦!哇!桌上的'菜各種各樣、美味無比。我都不知都先吃哪一個才好。
下午,我們有個活動,那就是編隊名隊呼和選職位。我們的隊員的三男三女年齡都差不多大,我很快就跟他們成了好朋友。
第二天,早上起來之后,就到第一次晨練了,好興奮啊!馬云姐姐帶我們學習了對掌、對腳、對聲和對眼。吃完早飯,我們學習了如何做自我介紹。學完了自我介紹小川哥哥就帶我們玩了名叫《老師說》的游戲,可好玩了。
吃完了午飯,我們就去串門。我們到管馭揚的房間里面去玩。玩著玩著,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到了。
下午馬飛哥哥帶著我們到了明天要去的森林里去看了看,那里的樹好綠好綠,那里水好清好清,讓我們流連忘返。
看完之后,馬飛哥哥說要讓我們自己去寫劇本,還要演出來呢!這可是我的強項,怎么會難得到我呢?我可是最喜歡演戲的哦!
后面的這幾天也是這樣慢慢度過,一天一天的走過來的。在這些天了,我學到了很多,也玩到了很多。我要謝謝我的領隊,謝謝馬云姐姐。是他們,教會了我那么多的知識,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這就是我冬令營的快樂時光。
冬令營實踐心得篇四
教學目標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服務于教學目標。所謂“教無定法”,指的是教學方法的選取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但我以為,時間、地點、人物都只是影響教學方法的外在因素,教學目標則從根本上制約了教學方法。好比如,體育的目標在強身健體,這決定了體育必須讓身體動起;而不能說,因為場地太小動不了,我們就坐著想象自己的身體在動吧。
所以,請謹記,在評價某種教育教學手法時,一定要先明白既定的教學目標,否則就是南轅北轍、隔靴搔癢。知道了教學目標之后,要衡量目標制定得是否恰當合宜;如果目標合適,再評估其教學方法是否有助于目標的實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既定教學目標;如果沒有完全實現目標,應從哪里著手去改善教學方法。我認為,這樣一個步驟才真正合乎教學評價的流程,才算是對一位老師教學成果的真正尊重。
還是拿前面講到的晨讀舉例吧!如果您的目標僅僅是想讓孩子們讀出聲,那盡可以讓孩子們自由發揮、隨性而讀;但如果您的目標是引導孩子們讀出美感,那就得首先由老師帶著讀,(等于扶著嬰兒走路)等到學生熟練了美的講法后,(可以自己走路了)再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意讀。(可以跑了)
另外,順便提一下,想要讓一種教學方法贏得每個孩子的喜歡,這是很艱難的。何況,學習本身大多時候都是枯燥無味的,真那么有趣的話不得個個成天才了。理想的教學效果當然是“寓教于樂”,即教育性與趣味性的統一,但并非所有的堂都能做到這一點。我以為,這種教學效果倘若能在“興趣激發”類型的堂上實現,便足矣!老師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后,接下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勤學苦練。
教育教學篇龍老師的行為教育
盡管我們已在開營當天的班組建設上一起學習了“校規”,但那畢竟是抽象的條陳,而且數量又多;因此想僅憑書面上的程規范學員的行為,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為行為都是發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的,所以最好的行為教育就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展開。在情境中進行教育的最大好處是極大增強了教學的生動性:孩子們既容易明白何種情境下不應該犯何種錯誤,又容易掌握當犯了何種錯誤時要如何進行改正。
龍老師就善于抓住時機,適時在情境中展開行為教育。印象最深一次發生在飯堂:老師看到電飯煲旁邊遺落了飯粒后,立即中止了大家的進餐。
“請大家暫停一下,看看這是什么?”老師手指著飯粒。
“飯撒出了。”有孩子答道。
“這是不是不珍惜糧食呀?大家知道米飯是怎么的嗎?”
無人回答。
“是農民伯伯辛勤耕耘出的,里面浸透著他們的汗水。可嘆的是,大家知道嗎?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養活一個非洲國家的饑民。”
孩子們耐心聽著。
“大家想想,這位孩子為什么會打落飯粒?”
“勺子沒對準碗”、“打的時候太急了。”
“有沒有什么辦法避免這種情況呢?”
“把碗放進電飯煲里,飯就不容易掉出了。”
“很好。那如果實在不小心,還是有飯粒掉出呢?”
無語。
“應該把它撿進碗里一起吃掉,不會臟的。”老師把掉落的飯團拾起放進了自己的碗里。大家繼續吃飯。
龍老師就是這樣善于觀察,及時捕捉到教育素材。而要利用好這一素材,還得有清晰連貫的教學思路。老師在上述教學場景中展示的教學思路是:這是什么行為——哪里沒做好——做不好有什么危害——為什么會出錯——怎樣改正——出錯了有沒有彌補方法——親自示范。我發現,自打那次老師指出了這一不良習慣后,再也沒有看到桌上有掉落的飯粒了。
此外,其他諸如內務整理、衛生打掃等,也都在實地進行現場整改。同時,老師在說明道理時,也擅長引導孩子們進入對應的生活場景中,如坐地鐵、路上行走等。這是很值得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