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需要根據學科知識和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下面是一些教育學院教育專業學生編寫的三年級教案,供教師們參考和評價。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一
【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分數。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平均分”。
2.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學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認識分數。
1.我們把月餅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交流,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這一份是月餅的1/2,那另一份呢?
3.讀寫1/2寫作:1/2先寫“—”,再寫“2”,最后寫“1”,讀作:二分之一。
4.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學生交流,并說明判斷理由。
5.把月餅分給4個人,該怎么分?能用一個什么分數來表示呢?
引出1/4的學習,并根據1/2的讀寫法引導學生自己能夠真確讀寫1/4。
三.鞏固分數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認識。
動手操作,深化認識(折長方形紙的1/2)。
a.學生動手折長方形紙,并給其1/2畫上斜線。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四.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六.練習。
ppt。
七.板書設計。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1/2讀作:二分之一1/4讀作;四分之一。
寫作:1/2寫作:1/4。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二
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按照課程標準“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钡幕揪瘛1竟澱n試圖把各知識點教學用一系列的活動串聯起來,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的參與數學活動,認識分數,充分體驗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為后面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努力實現課堂上學生自身多種感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立體的多維互動這一指導思想。
學生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胺謹怠睂W生。
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教師充分借助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的聯系橋梁。“分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積極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各種圖形折一個喜歡的分數這一實踐活動中,個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經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習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沖突。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平均分”。
2.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學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活動—建構。
(一)著力建構二分之一。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1)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交流,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折長方形紙的1/2。
a.學生動手折長方形紙,并給其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
(2)折其它圖形的1/2。
a.從剛才分的學具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紙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3.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學生交流,并說明判斷理由。
(2)小結:
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1.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2.操作:
學生自主動手折紙、涂色、表示出圖形的幾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設計意圖:在充分認識1/2的基礎上,擴展對幾分之一這類分數的認識和理解。]。
(三)學寫分數。
1.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寫,學生書空。
2.看圖寫數:引導學生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看圖寫分數)。
三.總結質疑、完善認識。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有什么問題嗎?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三
教學內容: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三第11~13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除法和減法、除法和乘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生經歷合作交流、分組討論等學習過程,感受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靈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自學書第103到105頁第10到16題。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有時也涉及到減法、乘法。大家要靈活運用。(板書課題)。
二、預習反饋、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練習二十三第11題。
(1)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訂正。(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還有什么鳥或小動物能捕捉害蟲嗎?
(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生態平衡的教育。)。
2.練習二十三第12題。
(1)讀懂題意,怎樣判斷“買哪一種便宜?”
(3)交流、訂正。
(4)本題通過計算單價,用比較的方法可以確定哪一種便宜。
不需要兩步計算。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學會靈活處理。
3.練習二十三第13題。
(1)讀懂題意,要解決什么問題?獨立解答。
(2)所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們為什么選擇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買哪一種便宜?
(1)讀懂題意,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塊要16元。
(2)分析:買哪一種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種香皂的單價就可以了。
(3)甲種香皂每塊的價錢是16÷4=4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
因為4元4·60元,所以買甲種香皂便宜。
2.小紅每天早上上學,中午回家,下午上學,晚上回家。兩天之內一共走了2880米。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多少米?(考察學生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學生獨立讀懂題意。
(2)分析:小紅一天走幾趟?(4趟)。
(3)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先解決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決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紅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華。
1、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快樂嗎?
2、希對實際問題靈活處理,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3、想一想:周圍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兩步計算就解決的。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52頁。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四
為圓滿完成新高一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必修一到四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我們高一數學組秉承高一決定高考,細節決定成敗的.思想,從初、高中銜接起認真分析學情,積極研討,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狀況:
(1)本年級共12個行政班,學生860人。在中考數學成績滿分120分的基礎上,我級100分以上的人很少,相對來說90分以上屬于高分,絕大多數90分以下;學生數學底子薄弱,學習環節不完整,學習習慣不科學;另外,班級差異大,層次多。我們要加強集體備課力度,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由于初高中分別實施課改教學,高中教學內容與初中所學銜接度遠遠不夠,存在較大斷層,我們需制定并學習銜接材料,并且在新授的同時適時補充一些內容,勢必擠占新課的授課時間,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珍惜每一堂課,優化每一環節,提高學習效率,探索高效課堂。
(3)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學生有的是一份執著,期望值也較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沖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并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
(4)剛剛進入高一的學生還停留在初中時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以及對數學學習的散漫認識上,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內容任務:
本學期完成數學人教a版《必修1》和《必修2》兩冊內容。
三、教學措施要求: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加強自我學習,特別是兩個綱領性文件《國家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和《--年山東省高考數學科考試說明》的學習,吃透大綱,準確把握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效率,不做無用功。
(2)加強集體備課,發動全組同志,確定階段主講人,集思廣益,討論優化教學方案;各班級統一進度,分層要求,分層作業,分層考試;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多媒體、投影儀、電腦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著眼于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于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放眼高中教學全局,注意高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局有機結合。
(4)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通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訓練數學能力和培養數學素養。
(5)讓學生通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總結總結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6)精心組織教學,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重視數學學習能力培養;抓好尖子生與后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分層培養和數學基礎輔導。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五
教材分析:
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試行〉》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冊教材注重體現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關單元滲透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外,專門編排了數學廣角這一單元來介紹集合和等量代換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圖,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圖,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用集合圈(韋恩圖〉表示事物(元素〉。
教學關鍵:
充分利用學具,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第二課時。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六
班級學情分析:
我校三年級共有學生43人,大多數數學學習能力較強,但是優劣差距較大,所以教學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玩一玩、畫一畫等實踐活動,了解有關兩兩組合的知識。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問題意識。
3、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
4、通過學習學生能應用排列組合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兩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組合數。
教學用具:課件、卡片、鉛筆、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什么樣的球類運動呢?
(讓學生各抒已見。)當有人說到足球時。老師馬上引到學校冬季運動會,我們三年級3個班的比賽情況,結果我們班得了第一。那我們班比賽了幾場?學生回答兩場。三個班比賽,每兩個班比賽一場,那一共要比賽多少場呢?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然后匯報,并說理由。
二、引導參與:4人小組合作完成。然后匯報,并說理由。
三、共同探究:
師:20xx年世界杯足球c組比賽有幾國家?是哪幾個國家?讓學生發表意見。他們說不出,老師再告訴他們。
師:如果這四個隊每兩個隊踢一場球,一共要踢多少場?(課件演示主題圖)。
1、讓學生大膽說一說、猜一猜。
2、四人小組用學具卡片擺一擺、討論討論。
3、學生匯報。
4、匯報時可讓學生利用學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們求組合數的'方法。
5、一小組演示。
6、其他同學認真觀看。
8、然后在相互探討、補充。
9、力求能準確算出比賽場數。
10、方法允許多樣。每種方法都放手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老師適當引導。
11、師生共同。
a、用畫“正”字數出要踢多少場。
b、把巴西、土耳其、中國、哥斯達黎加四個國家擺成正方形用連線的方法求出場數。
c、把巴西、土耳其、中國、哥斯達黎加四個國家擺在一直線上在用連線的方法求出場數。
13、用課件將上面第二、第三種方法直觀演示。
14、讓學生把這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
15、老師總結。
剛才同學們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況逐一羅列出來,有的同學是用圖示法求出兩兩組合數的,用哪一種方法求都可以,只要這種方法是你喜歡的。
課堂練習:
比賽結束了。運動員相互握手告別。問題是:四個人每兩人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呢?
(1)進行禮儀教育。
(2)四人小組進行實踐。
(3)請1-2個小組代表上臺演示。
作業設計:
提問:如果是5個運動員每兩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幾次手呢?
我的問答:
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所以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任何時候都要放在首位,但這一點也是許多教師都犯的一個通病,把課堂看做自己表演的舞臺,給學生留的空間很少,這就我自己認為是錯誤的,你說呢!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七
教學目標:
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體驗只需估算就能解決的那些問題的特征,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探索小數加減法(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郵局去寄書,請同學們算算她的郵費是多少?
玩中學。
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學生獨立觀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結合情境進行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
學生估算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間?
同伴一起討論剛才自己思考的結果,解釋估算的過程。
以往學生的估計沒有太多的限制,這次讓學生說出估計的結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間,也可以說一定不會多于多少元,一定不會少于多少元,有個別學生可能會有困難,要注重方法的指導。
(3)全班交流估算的結果。
探究小數加減法(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學生自主選擇算法,獨立計算1.6元+12.4元。
比一比計算與估算的結果。
議一議計算小數進位加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完成“試一試”第1題,再說一說計算小數退位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完成“試一試”第2題。
學中做。
完成“練一練”第1題。
鼓勵學生先用心算寫出結果,再用豎式進行驗算。
森林醫生。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完成“練一練”第3題。
關注有多少學生自覺選擇估算來解決問題。
將問題改為“小明帶40元買這兩本書,還剩多少錢?”讓學生進行計算。
做中得。
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解題思路。
完成“練一練”第5題。
學生提問時,鼓勵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許。
提出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但解決問題的愿望會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動力。
總結。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的內容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2.數學思考目標:
能借助直觀圖理解題意,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問題解決目標:
(1).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
4.情感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腦結合、學中激趣,體驗合作樂趣,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并且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學會用集合圖來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操作法、直觀演示法、嘗試法。
學法指導:
1.借圖觀察、分析、討論、交流、操作。
2.大膽嘗試用集合圖來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微視頻、切換筆、可以活動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鐵、雙面膠、5朵紅花和5個五角星。一張大白紙。
學具準備:
常規學具、彩筆、作業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激情導入,引出例題。
師: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視頻,希望同學們認真仔細的觀看,隨后,要回答老師的提問。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奉獻愛心、從小做起的微視頻)。
師:看完這段精彩而又讓人感動的畫面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你應該怎么做呢?(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滲透奉獻愛心、從小做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教育。
生1:我發現在這次“獻愛心”活動中,有捐款的,還有捐物的。
生2:我發現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幾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幾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設問質疑,引發沖突。
師:參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11人、10人、9人。
師: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怎么會有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里面的同學重復了。
師:哪里重復了?(李彤和任一,課件閃動。)。
看來這張表格不能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在不改變題意的前提下,將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調整,讓人們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為此,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個可以隨意活動姓名的表格。請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動表格)。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如何去調整表格?
二、小組交流,探究新知。
1.分組討論、調整表格。(各組代表匯報、操作、展示)。
師:你覺得你們組這樣擺有什么好處?
生:把重復的兩個同學擺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課堂生成: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個方案,可以啟發:當我們讀書的時候,眼睛從左往右看。那么,想引起人們的注意,應該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邊。)。
師:哇!你們的擺法很獨特,說說你們這樣擺有什么好處?
生:因為有兩個李彤和任一,我們取下來一個李彤和任一,將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間,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這樣,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師:你們組的擺法真的很有創意,他們組的擺法你滿意嗎?(生生評價)授予你們小組為“勇于創新小組”。同學們,掌聲鼓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積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課堂生成: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個方案,可以啟發:當你和爸爸、媽媽上街的時候,你既想牽爸爸的手,又想牽媽媽的手,你應該走到什么位置?那么,同樣的道理,李彤和任一這兩個同學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們應該放到什么位置?)。
2.圈一圈。
設計意圖:(不同顏色的粉筆圈出來更明顯)為韋恩圖的形成奠定基礎。
3.探究韋恩圖。
師: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觀,請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單我們已經用線圈起來了,底下的表格已經沒有用了,可以將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邊,捐物的移到右邊。
(3)線條歪歪曲曲的,將它畫好就更美觀了。(課件出現韋恩圖)。
設計意圖:感受韋恩圖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4)介紹韋恩圖。
師: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韋恩圖。(出現韋恩圖三個字)你們知道為什么把它稱作韋恩圖嗎?因為這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韋恩在19世紀發明的,后來,就把這樣的圖叫韋恩圖,也叫集合圖。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有關集合的知識《數學廣角》——集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介紹課外知識,拓寬知識視野。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將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經過旋轉演變后,轉化成這副既科學合理又形象直觀的韋恩圖,你們真的很了不起!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大屏幕,回答老師的提問。
4.列式計算。
(1)課件分別出示韋恩圖的五個部分,學生分別說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義,課件一一呈現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看懂韋恩圖了,也真正領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義,并且,從中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現在,你能計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嗎?請同學們獨立解答。
(2)計算板演。
方法一:5+6-2=9(人)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貼答數)。
討論:為什么要減2?(因為有2個人既捐款又捐物)。
方法二:3+2+4=9(口答)方法三:5+4=9(口答)方法四:3+6=9(口答)。
設計意圖:發展學生思維,體現方法多樣化。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許多知識和本領,其實,利用韋恩圖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我們來看看:
1.舉一反三(4道搶答題)。
4.思維訓練。
三年級有10名同學參加競賽,其中,參加數學競賽的有5人,參加作文競賽的有6人。
(1)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2)只參加數學競賽的有幾人?
(3)只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有梯度的練習題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舉一反三搶答題強調重點,內化知識;思維訓練題求重疊部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質疑,自我提高。
1.學生說這節課的收獲并質疑。
2.互相評價、共同提高(自評互評生評師師評生)。
師:同學們,你們課堂上,善于觀察、認真思考、踴躍發言、敢于創新。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學到了很多關于集合的知識,下面,有請獲得紅花和紅星獎勵的小朋友上臺。紅花站左邊、紅星站右邊。
引發沖突:兩種都有的學生應該站哪?(中間)請觀察這一排同學,回答問題:
1.獲得紅花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2.獲得紅星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3.既獲得紅花獎勵又獲得紅星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4.只獲得紅花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5.只獲得紅星獎勵的指哪些同學?
6.獲得紅花獎勵和紅星獎勵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內化集合知識;實現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滲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思想教育。
五、作業布置,知識升華。
我是小小設計師。(課后作業)。
請以講臺前獲得紅花獎勵和紅星獎勵的學生人數為題材,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設計一個集合圖。大膽嘗試吧!只要我們能在知識的海洋里成風破浪、歷練出一身好本領,一定會設計并創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以講臺前獲得紅花獎勵和紅星獎勵的學生人數為題材,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設計出集合圖。充分地利用韋恩圖,讓他們明白韋恩圖在平時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板書設計,凸顯重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九
:教科書練習二十三第12~16題。
1.讓學生進一步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
1.聽算。
2.p10413題生獨立解決指名訂正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7/7=2元。
1.p1041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較嗎?為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說,指名評價,鼓勵。
師:通過這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2.p10514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強調: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師:通過這道題,你明白了什么?
1.p10215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2.p10316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讓生自編一道兩步計算的連除應用題。
同桌說,全班說。表揚鼓勵。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十
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例2及做一做。
1、根據《標準》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學中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以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并結合例2,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2、能進行三位數的加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本節內容涉及到兩次進位及三位數之間的加法,這些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口算、估算等方式來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教學。
2、本班學困生多,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和學習計算方法;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和交流。
3、通過對加法計算的教學,使學生養成謹慎仔細的辦事態度;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計算是學生學習的障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列豎式計算:
59+77。
85+68。
59+89。
問:誰還記得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嗎?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問:不用筆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嗎?你是怎么想的?
1、估算。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把數字轉化成整百整千的數字進行計算,很快估計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數,這也是一種估算的方法。下面讓我們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數。
爬行類376兩棲類284。
師:你能估計出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嗎?
四人小組討論,要求每人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方法。
師:376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字?(400)。
師:284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字?(300)。
問: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大約一共有多少種?(700)。
問:如果精確計算,你認為會比700多還是比700少呢?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們的和肯定不到700)。
2、筆算。
師:請同學們列豎式做精確計算,看看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在計算到前一位的時候不能忘記加進位1。
學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數量關系,形成問題,并列豎式解決問題。
2、做一做:課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一
1、每相鄰兩個數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
2、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數的大小也不同。()。
3、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十億位……都叫做計數單位。()。
4、一個數的最高位是千億位,而且每一位上的數都是9,那么這個數就是最大的自然數。()。
5、最小的六位數比最大的五位數少一。()。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二
一、我會填。
1、一個加數是13,另一個加數是3,和是()。
2、被減數是16,減數是5,差是()。
3、15前面一個數是(),后面一個數是()。
4、20里面有()個十。17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5、一個數十位上是1,個位上是2,這個數是()。
6、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9+()=12。
()+5=18。
16-()=10。
14-()=5。
7+()=15。
5+()=11。
8+()=16。
16-()=9。
7、在()里填上、或=。
16()7。
9+3()3+9。
20()19。
12+7()17。
17()11。
7-4()7+4。
13()18。
13()17-5。
8、在15、8、20、17、9這五個數中,最大的`數是(),最小的數是(),()排在中間。
二、在正確的()后面畫。
1、在算式15-2=13中,13是()。
加數()和()差()。
2、哪個算式得數最小?
3、比18多1的數是()。
19()18()17()16()。
4、過1小時是()。
6時()7時()8時()。
三、判斷。
1、4+12=12+4。()。
2、20里面有10個一。()。
3、8+8<8+9。()。
4、一個加數是7,另一個加數是5,和是13。()。
5、現在是4時,過1時后是3時。()。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三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購物,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領悟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三、重點難點。
重點: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購物。
難點:在購物情境中學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教具學具。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到了小小商店,看你從圖中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飛機的價錢是12元。
·我喜歡的玩具坦克價錢是9元。
·畫畫用的水彩筆一盒是15元。
·1個足球72元,1個籃球68元,足球比籃球貴。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
【設計意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交流各自的發現,為信科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飛機12元,1輛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師:回答得非常準確,真棒!
2、師:看第二幅情境圖,奇思付給售貨員20元,買了。
1盒水彩筆,找回多少元?
3、師:說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買哪兩樣物品呢?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流的情況,在組織匯報。學生所選物品只要是兩樣且總價沒有超過30元都可以,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肯定。
4、師:淘氣想買一個花皮球,他有3張1元和2。
張2元,他可以怎么付錢?先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師巡視,即使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方法有兩種:
3張1元和1張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價錢5元。
·我可以付1張1元和2張2元,也正好是5元。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說得很好。
5、師:請你算一算:足球比籃球貴多少元?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籃球貴多少元,就是計算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用減法計算,72-68=4(元)。
師:思路很清楚,說得非常正確,真棒!繼續努力哦!
6、師:你能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嗎?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學生小組交流后,請小組代表匯報提出的不同問題,請其他同學解答,并組織交流想法及計算結果。
(三)總結提升: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板書設計。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錢?用加法。
應找回多少錢?用減法。
如何付錢?湊錢數。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十四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的數位順序。
使學生通過聯系實際等活動,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感受身邊的數據。
師: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你還記得哪些有關數的知識?能大聲的說給同學們聽嗎?
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更多,更大這樣的數,你瞧:(多媒體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圖。)。
這是老師收集到的數據,你呢?(請學生匯報收集到的數據并展示。)。
二、認識計數單位“萬”
1、故事競猜:課件出示故事畫面。
森林里小豬、小熊、小猴比賽數數,大象當裁判。它們從989開始數,比比誰先數到5000。
小熊是這樣數的:989、990、991、992、993……。
小猴是這樣數的:989、990、1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誰先數到5000?為什么?數數都可以怎樣數?
(2)你能像小猴這樣繼續數下去嗎?試試看。
(4)今天學了“萬”你覺得應該怎樣補充數位順序表?
(5)讀數位順序表。從右往左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萬”。
問:你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用過“萬”這個計數單位嗎?你們覺得萬這個計數單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萬”究竟有多少嗎?我們來看看吧。
a、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八屆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女子長跑運動員邢慧娜獲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軍。你知道她圍著體育場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嗎?(25圈)(課件二)。
b、我們學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萬人大約有多少?(10個我們學校這么多人。)(課件三)。
c、一張紙非常薄,10張紙疊起來大約厚1毫米。一萬張紙疊起來有多厚呢?(1米)(課件四)。
d、如果每秒數一個數,連續不停的數,數到一萬,大約需要多長時間?(3小時,就是同學們從上早自習起到第三節課下課那么長的時間。)(課件五)。
3、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剛才聽你們讀起這些數時都那么流利,真不錯。那你們是怎么讀的呢?
(1)認、讀、寫幾千幾百幾十幾。
教師一次在計數器上撥出3個百、6個十和5個一。問:這個數是多少?試著讀一讀。再問:你是怎樣讀的?再在千位上撥上2個千。問:這個數是多少?試著讀一讀。再問:你是怎樣讀的?(千位上的“2”讀作“二千”,百上的“3讀作“三百”,十位上的“6”讀作“六十”,個位上的“5”讀作“五”。)學生齊讀一遍。
學生嘗試寫數。(一生板演,并講解:千位上寫2,百位上寫3,十位上寫6,個位上寫5。)。
學生試讀寫,一生匯報,一生板演。
(2)認、讀、寫萬以內中間有0的數。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個千、7個十、6個一)。
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你能讀出它是多少嗎?(強調:百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要讀作“零”。)你能寫出來嗎?(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個千、6個一)。
問:這個數是由什么組成的?應該怎樣讀?
學生試讀,指名匯報,強調: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兩個0,只讀一個零。
學生嘗試寫數,一生板演。
練習:師寫出6003,讓學生說一說它的組成和讀法。
獨立練習p17第2題(強調:末尾的0不讀)。
問:像這樣的萬以內的數,你們在生活中遇見過嗎?把你們收集到的數據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讀一讀。
請幾生匯報:1202,6078,,6008,2260,2200,2000。讀一讀。
小結萬以內數的讀法與寫法。
三、練一練。
1、p18d3。
2、發散練習:按要求寫數。
(1)4個千和9個百組成的數是()。
(2)4個千和9個十組成的數是()。
(3)4個千和9個一組成的數是()。
(4)1個萬、6個千、4個百和8個一組成的數是()。
(5)寫一個比3205小的四位數。
(6)寫一個比9080大的四位數。
(7)寫一個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數。
(8)寫一個比7839小2000的數。
(9)寫一個比6045大5的數。
(10)組數游戲:請你用0、6、0、1組成四位數并讀一讀,寫一寫。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第八單元第九單元三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五
主備人:唐曉玲。
九統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能力和與人合作的交際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準備:小紅花、大象卡通圖、果樹。
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今天,教室里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我們應該跟他們說什么?(老師好)。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2、小朋友真有禮貌!大象爺爺為了感謝大家,決定帶小朋友們去他的神奇果樹園摘水果吃。(出示果樹)這些果樹可真神奇??!樹上長滿了蘋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嗎?每人摘一個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
3、讓學生摘自己喜歡的水果。師:怎樣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學們喜歡的水果的個數呢?
4、讓學生貼水果。通過貼水果的活動,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
5、集體探討交流回答下列問題。
(1)蘋果比梨多個。
(2)蘋果比香蕉少()個。
(3)全班最喜歡吃()的同學最多。
三、合作探究,體會領悟。
師:出示(課本第101頁的圖)有計算機、電腦、算盤、鉛筆的圖片。
1、從圖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幾種物品,我們一起來給它們分類,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歡的東西。
2、小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準備的卡紙上,指名板演。
3、學生討論、操作后各組展示作品并匯報整理的過程。
4、比較整理后的圖和整理前的圖。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計算機有兩個。
生2:我知道電腦有五臺。
生3:我知道算盤有三把。
生4:我知道鉛筆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電腦比計算機多三臺。
生2:我知道了算盤、鉛筆比電腦少二臺。
6、小結。
師:小朋友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板書課題: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圖中的物品多少的情況。
四、統計圖形應用聯系新課標第一網。
師:看102頁練一練第一題。
這些是我們學過的圖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圖形把這個統計圖畫完整,回答所給的問題?看誰做得最快最好,看誰是最棒的。
1、小組自己討論試著做,然后集體糾正。
2、擇優錄取,選出最優秀的學生。
五、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統計學習小組得到“小紅花”的情況,給予評價鼓勵。
2、學會了統計,課后你們準備統計什么?回家后選擇一個項目進行統計,然后與同學互相交流。
六、總結評價。
1、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想對你的同學、對老師、對自己說些什么?
七、作業。
做課本第101頁練一練的2-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