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一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背那么駝,丑死了!”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腳掌那么厚?”
: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現在沒人用。應該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一本成功的教材+一個無限的舞臺=成功。每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臺。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二
兩個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后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干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
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啟示: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三
2.一直不改的小毛病,總有一天會讓你栽個大跟頭;
3.學會聰明地奮斗,這里的關鍵不是“奮斗”,而是“聰明”;
4.30歲以前所謂的“人脈”都脆弱不堪一擊;
7.面對一團亂麻的工作,挑里面最容易做出彩的來干;
11.那些重復性高難度低的工作,不要一直做,這會讓你的大腦廢掉;
13.吃虧不要默默吃虧,要讓老板知道你吃虧。不然這個虧就白吃了;
14.不要越級做事情。繞過直屬上司去匯報工作是職場大忌;
18.別跟著平庸的老板,這是拖你下水。跟久了你會變得比他還平庸;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四
身在職場需要有智慧才能夠生存下去!只有照顧好自己的人,才能照顧好家人,才能真正的對世界有好處,看好自己的職場利益,這是每個人能做的最大奉獻。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職場哲理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的時機。” a問:為什么?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后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職場智囊:
一個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
職場智囊:
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
董事部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部說:“我手中有張紙,紙里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否過分?“”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后,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
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職場智囊:
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當我們面對新知識、新事物或新創意時,千萬別將腦袋密封,置之于后,應該將腦袋打開1mm,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也許一個新的創見,能讓我們從中獲得不少啟示,從而改進業績,改善生活。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博士生也不愿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
職場智囊: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三個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做什么。
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墻。”
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
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個工人還在砌墻,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態度決定一切;用美好的心情感觸生活!你手頭的小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意味著你能否做成一項大事業。
職場智囊:
如果都像第一個人,愁苦地面對自己的工作,我想再好的工作也不會有什么成效;而同樣平凡的工作,一樣的看似簡單重復,枯燥乏味,有人卻能以快樂的心情面對,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筑自己的夢想,我想又有什么樣的困難不可以克服呢?
★ 經典的職場哲理故事
★ 講職場的哲理故事-才,用到點上才叫能
★ 職場正能量有哲理的勵志小故事
★ 職場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 職場的哲理故事-職場無直道
★ 有道理的職場哲理故事
★ 職場哲理小故事及大道理
★ 經典哲理的職場小故事
★ 職場勵志正能量小故事大道理
★ 職場勵志哲理的故事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五
解釋想換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但目前要吃飯,怎么辦?你可以騎驢找馬,不過,在“馬”沒有找到之前,一定要善待騎著的這頭“驢”。
案例袁莉是一家公司的企劃員,不過,她的理想是做廣告策劃,這不僅是愛好,也是自己的專業。當初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才進這個公司做企劃,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簡歷一年四季在網上掛著,隨時準備奔向新工作。
終于盼到有家公司打來面試電話,要命的是,此時她手頭有個急需處理的工作,思前想后,她決定還是先做好本職工作,否則,面試不成功,還可能丟掉飯碗。
后來又有幾次機會,可她不是工作忙,就是請不到假,或者擔心面試不成功反而失去了眼前的工作,一拖再拖,直到現在,依然騎著她的“驢子”到處找她的“馬”。
點評要想騎上快馬,你得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氣魄。搞清楚你自己到底要什么,目標堅定,目不斜視,方能順利騎上“千里馬”。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六
我在汽車銷售公司一干就是5年,工資卻從來沒漲過,剛來的時候每月20xx元,到現在還是這個數。
眼看著物價也越來越離譜,我的收入卻依然“穩定”。不行,我要找老板談一談,大不了跳槽走人!
我憤憤道:“當然不好,豬肉又漲價了,你知道嗎?”
他停下手里的工作,說:“你是不是想去養豬?”
他猜到了我要跳槽的心思,果然很狡猾。
他呷一口茶,說:“看來你是嫌薪水低。”
“老板,我有整整5年的工作經驗,為什么我的工資卻只是阿洪的一半?”
“可他笑得比你燦爛,他笑的時候,不只露出8顆牙。”
“他嘴大,我跟他是比不了。”
“可你從來沒說過類似恭維人的話。”
“我嫌肉麻,賣車就說車好了,扯那么遠干嗎?”
“肯定是從小商品市場批發來的,1元錢3個那種。”
“不,是他自費從廠家專門訂購的。他真是一個有心人。”
“沒什么了不起的,雕蟲小技而已。”
“哼,他上大學的時候,就是‘色迷迷’的,很會討女孩子喜歡。”
“我不得不承認,他是有點狡猾。”
我啞口無言了。
我慚愧地站起身說:“再見老板,先讓我回家好好想一想。”
職場哲理小故事職場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七
北京好像陷入了魔障。以至于我一度擔心,是不是帝都的很多人都患上了一種科學界尚不知情的集體癔癥。
是的,他們在勸我創業。
差不多就這一年多,身邊的阿貓阿狗,以前班里的學霸學渣都紛紛聲稱自己開始創業。以前在朋友圈曬美食的都轉而開始曬半夜空曠的辦公室、白板、h5以及抄襲來的各種創業宣言。雞湯界也憑借創業潮,在被人唾棄的瀕死之際終于重新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以前依靠給找不著對象的單身狗做心理按摩為生,現在都變成鞭策還在上班的加班狗遞交辭呈。
其實,那幫創業的也都沒什么創意,公司各不相同,但干的基本上就只有一個行業,這也不怨他們,現在似乎全中國就只有一個行業——互聯網。似乎只有互聯網是朝陽產業,除此之外都日薄西山,你們沒看連考公務員的人數都開始下滑了么。目前的情況就是,和互聯網搭上干系,你就算上了諾亞方舟,任憑洪水滔天,你也能安全過關;如果你還沒對互聯網投懷送抱,你就注定被人嘲笑。而融入互聯網洪流的方式,必須是“自己出來干點什么”。上班,基本上成為了一個笑話。屬于實在沒辦法,特別沒出息,或者為了籌備創業而暫時忍辱負重的過渡階段。
創業是什么?從字面意義上講,指的是創立事業。它本身暗含的成就感和財務自由的可能性吸引了太多人。既然有那樣雄偉的可能性,那么創業這個舉動本身就一定需要真正意義上的雄心,是開創性的、顛覆性的舉動,而絕非只是為了解決溫飽或者只是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一些生活水平。現在大多數人之所以去創業,根本不是為了開創什么,而是因為逃避什么。說實話,基本上都是因為厭倦和不滿,對于老板的不滿,對于現有工作的不滿,對于收入的不滿。他們把滿含怨氣的離開誤以為是元氣滿滿的開始。客觀地講,大多數人每天工作八小時,有倆小時在逛淘寶,一個小時刷朋友圈,一邊發傳真一邊琢磨周末去哪吃吃吃,就這種心態的人永遠不會明白創業意味著需要把所有時間都扔進工作。
再說回來,幾年前,創業這兩個字還是有門檻的,現在隨便什么人,在門口擺個攤兒賣點包子、麻辣燙的都說自己在創業,再在包裝盒上印個二維碼,可以從網上訂餐就腆著臉叫o2o;要是自己再能做個微信公號每天發個故事,基本就能當行業領袖,靠演講為生,不用親自賣麻辣燙啦。這不叫創業好嗎?這種自力更生做點小買賣的行為最多就叫練攤兒。我們上學的時候,一貪玩,爹媽就沖我們吼,“你再不好好念書,以后就得去練攤兒。”說的就是你們現在要干的這些事。有些人太熱愛用宏大、莊嚴的詞匯來粉飾自己卑微、失意的現狀。只有真正的屌絲才特別青睞用各種英文字母與數字啪啪啪出來的概念,什么b2c、 c2c、 o2o、0到1之類亂七八糟叫起來爽口,深究起來無味的東西,更不要提那些更本土化的屌絲虛設出來的、連英文都沒法翻譯的偽概念了。其實,有很多概念很有意思,但只是中國的所謂創業者根本不愿意搞懂它們的內涵,只在乎自己用這些標簽自稱時的迷幻快感。本質上講,這就和當年外企剛進中國的時候,每個人都給自己起個外國名字,叫tom、jerry、dick什么的。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好意思告訴別人,你當年以dick這種俚語中的器官為名字嗎?再過幾年,就會有人在飯桌上指著你調侃,這人以前搞o2o的。
對于普通人來說,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工作帶給你收入和社交。是的,沒有誰天生適合擠地鐵公交,早起晚歸地上班,但不能因為這個,你就天然反證自己何必不去創業呢?有人總給自己打氣,上班一樣辛苦,還不如自己為自己打工。你上班拿的是薪水,薪水是什么?說到底,是你為公司創造的利潤的返點,但當你不創造價值的某些時候,你的公司風險是由老板和其他創造了更多價值的同事擔當的。更何況,很多時候你所做的根本就是服務型的崗位而不是直接創造利潤的職位。但當你創業,你就成了那個頂住底線以及必須抬高天花板的人。
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是不適合創業的,那需要極強的內在推動力,不是說只要對錢感興趣的人都能把一家公司運作上市,那些能創造出讓你瞠目財富的人們,其實對于財富到底能買到什么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這個過程本身。而大多數人不是這樣。
或許是過于厭惡上班,或許是對過于尖銳的貧富分化繳械投降,有些人開始用虛幻的可能性為自己注射強心劑。他們拼命想在名片和微信簽名上注明c某o或者某某公司聯合創始人一類的名頭,幻想著自己創業之后的日子就是就是躊躇滿志地站在寫字樓的玻璃幕墻前,用堅毅又沉重的表情望向遠方,每天穿著定制西裝,用高檔鋼筆在各種文件上簽下名字,公司就能活得很好。那是芒果臺的狗血劇,不是現實中的創業史。現實中,悲憫地質問我為什么還不創業的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前一天還在群里大張旗鼓地聲稱自己在談判幾百萬美元的融資,第二天就在朋友圈轉發“室友搬家了,轉租天通苑次臥。”你們覺得這樣有意思嗎?可千萬別和我說,這是創業所必經的篳路藍縷。你大張旗鼓宣揚融資時的樣子和現實中的財務狀態有一條近乎謊言的裂縫,這種過于懸念迭起的現狀不會是一個對于未來充滿掌控的創業者的樣貌。而當這些人被進一步詢問,那條裂縫就更加不堪了。我問你公司規模,你跟我談未來規劃;我問你薪酬待遇,你對我說夢想和遠方;那我就問你未來到底會怎樣,你像長輩那樣拍拍握握地說,“我們還年輕。”我試探著說,你們目前的一些合作者不太靠譜,你說,我們主要看人員創造價值的能力;那我就問問未來盈利的可能性,你又說,“做事先做人嘛。”所以說,你們做互聯網算是白瞎了才華,要是寫雞湯沒準能成新一代網紅,實在不行,找個什么部門做個發言人也許還能發揮光和熱。
這么說吧,現在創業的很多人,都是覺得可以扎一筆風投花一陣,以后再說以后吧。這不叫創業,這近乎行騙。而且性價比還稍低于“明天來我辦公室”的那一款騙子。這也是為什么當下媒體人越發成為創業大軍主流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的主業就是講故事,而目前,無論投資界還是受眾,都還愿意聽一聽故事,但當故事全部講完,現實畢露的時刻,怎么辦?這不是電影院,故事結束,燈亮了,我們收拾心情回家就好,商界是生死場,資本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總有生死之分。
創業是件牛逼的事,互聯網更是個偉大的工具,這些都能創造無限的可能性,但問題是你是否適合。我不相信一個平時連上班都需要做心理建設的人會成為偉大的企業家,我更不相信在未來,大多數人都能變成一個個創業者,而達成某種烏托邦式的財務自由與地位平等。我們得時刻明白,創業是一件比上班艱難數萬倍的事情,它是小眾的,低概率的,如果你找到了一個方向和一片市場,由于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聒噪必須去嘗試實現它,那么你可以去試試,哪怕破釜沉舟,如果不行,就別做白日夢,連在股市里虧幾萬塊錢都能嚷嚷半年,創業這種事情還是敬而遠之吧。
所有那些已經創業的,正在講故事籌備創業的,每天最好多找點時間對著鏡子把你們平時大言不慚說出的那些話對著鏡子說幾遍,如果自己不會笑,再出去說也不太遲。或許,以后我會去“自己做點什么”,或許更大的可能性是不會去做。相比于很多完全不靠譜的雄心壯志,我更想打好一份工。總有一天,這種奇怪的、集體癔癥般的.創業潮會褪去,等到那一天,你再鼓動誰創業,別人就會沖著你說,你才創業呢,你們全家都是搞創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