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一
從孩子幼兒園算起,我們陪孩子親子閱讀已經有八年多時間了。經過這么多年的親子互動式閱讀,我們已經驚訝地發現,孩子的閱讀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明顯的轉變:由被動變為了主動,由主動變為了自覺,由自覺變為了自發。現在孩子早就改掉了回家沒事就看電視的習慣,總喜歡一頭扎進自己的房間里靜靜地看書;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就非常喜歡把書中看到的有趣內容講給大家聽,還經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詞句,有模有樣的,頗有一定的語言組織和邏輯推理層次。閱讀,這個認知世界、吸取知識的重要方式,現在已經逐漸融進了孩子的興趣世界里。
一起讀書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家長和孩子共同經歷著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讓家長和孩子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于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家庭環境。我們深知榜樣的帶動力量,在閑暇時,我們家長會拿上一本書,靜靜地品讀,給孩子創造一個從讀書的氛圍,讓孩子知道讀書是一個好習慣。
在親子閱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睡前半小時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里,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里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采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床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著家長,家長用手攬著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閱讀節奏。當然,現在孩子大了,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看書,好的段落,好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出發點,找一些相關的,充滿童趣的書藉,和孩子共同閱讀,慢慢地孩子的知識面會變得開闊起來,思路會變得活躍起來,當碰到問題,會提出許多的“為什么”,而為了解決這許多的為什么,他就愿意去看更多的書,就進一步激發了他看書的興趣。
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通過陪孩子讀書,讓我這個家長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想的是什么,通過讀書孩子懂得了自尊,什懂得了愛、懂得了責任,懂得了寬容、懂得了堅持。在今年教師節的時候,兒子親了親我,趴在我的耳朵旁對我說:“媽媽,今天是你的節日,祝愿您教師節快樂”。我當時真的好感動,這除了要感謝學校老師的耐心教導,我覺得是有益的書籍讓孩子知書達理、懂得了感恩。
和孩子一起快樂的讀書吧!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書的世界里,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于學習,與書為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一定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
與孩子一起讀書心得篇4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二
《愛的教育》是意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科的眼光,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小學生恩利科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走進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
小說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間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通過他們來頌揚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教誨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助,保護弱者,同情不幸的人。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僻,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這部小說自始至終都在闡述著一個道理,那就是愛的神奇力量是永遠不會變的。如書中的卡倫,能主動為身邊的同學分憂解愁,保護弱小,伸張正義,在我初步接近這個人物時,打心底就很佩服他,從而堅定了一個信念--做個正義者。賣柴人的兒子柯雷蒂既用功學習,勤勞能干,又十分孝順父母。主人利科也在父母的影響下不斷地關心、助窮苦地孩子。想想自己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不說,甚至偶爾還跟父母耍耍小姐脾氣,一時間感到滿腦子的慚愧,如果能有柯雷蒂、安利科地一半那該有多棒!
這本書給了我很的啟發,原來愛真的是一種永恒的動力,讓人飽有探索的頑強和熱情,使人永遠不知疲倦,去為了愛而奮斗,而努力。他還引導我該怎樣做人:團結友愛,互互助,奮勇向前,善良真誠,誠實守信,勤奮勞動,用功學習,孝順長輩,保護弱小,伸張正義,愛國愛民,頑強探索,尊老愛幼,鍥而不舍,那么多,那么多,都來源于一種永恒的動力,那就是愛。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助我、我多幸福呀!
同樣,我們也應該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愛奉獻給伙伴,奉獻給家人,奉獻給集體,奉獻給我們偉的祖國。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三
“媽媽,蝸牛為什么長殼呀”“這個殼呀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呀”
“媽媽,那什么是敵人呀”“敵人就是……壞人呀”
故事講完,女兒問了一大串的問題,在她眼里,大自然神秘而搞笑,里面的小昆蟲們對她來講更是一個陌生又新奇的事物。
如何讓孩子對這些感興趣,我想這套自然科學童話能夠滿足家長們這種需求。
這本以小昆蟲為主的繪本,圖畫漂亮:綠色的森林,清澈的小溪,水里的巖石,岸邊的草叢,還有臥在草上的,躲在石頭下的,和樹枝們長得相像的小昆蟲們。線條粗細密疏有致,點點劃劃間,蘊育著豐富物種的大自然便呈現于眼前,這套繪本完全能夠做為學習鉛筆畫的好范本。資料是關于昆蟲們從卵到幼蟲再到成蟲的變化過程、幼蟲的生活(進食,蛻皮,生長)以及幼蟲們的防身術:隨生活環境這化的外表顏色,如中華蚱蜢,如和落葉相似的枯葉蛾,還有應對強敵,無法抗爭,又來不急逃跑時會假死的昆蟲等等。在每一章的結尾處點撥總結這些基本的昆蟲知識。再一次加深了印象。
繪本里的故事完全是小孩子的口吻,那些小動物有著平易近人的姓名:比如螢火蟲兒小螢,燕尾蝶的幼蟲叫小華,尺蛾的幼蟲小尺,還有天牛小鹿等等。天牛甚至把孤單悲哀哭泣的小鹿帶去與他的朋友們相識,真是一個相親相愛的世界。這也是一套會伴隨著孩子們一齊成長的心靈故事。那里的故事,有著夢想,勇氣和朋友。小幼蟲羨慕天上的星星會在夜里閃光的小螢,在朋友的鼓勵下,認識到自己會發光這件個性的事其實是件好事,認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于是有了在天空快樂而幸福的跳舞的夢想。最后有一天像星星一樣閃亮了。還有那個出生后孤伶伶,又膽怯,但是他遇到了善良的小蜜蜂和飄蟲阿姨,鼓足勇氣慢慢戰勝自己,獲得信心努力生存。我想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故事,必須也會為小華的勇氣加油,必須會獲得在大自然生存的信心。
在《螢火蟲的故事》里,她告訴孩子不要怕別人的嘲笑,告訴孩子要善良,要努力這樣才能夢想成真;《獨自成長的小幼蟲》里,她告訴孩子從此刻起拿出勇氣應對自己的恐懼,他告訴孩子學會本領克服恐懼;《小昆蟲的偽裝術》里,她告訴孩子善待昆蟲,她告訴孩子要努力發現自己的優點,她告訴孩子各種昆蟲的偽裝本領。所以說,這套書就應不止是一套科普讀物,更是一套兒童心理成長讀物。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離自然越來越遠了。即使是我自己,在身邊能看到的動物就很少。即使能看到,也無法看到動物生活完整的一面。這套書,向孩子們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細膩的一面。
書中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展示動物們的故事,除了向孩子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向孩子展示生活中的道理。象螢火蟲的故事,就花了很多篇幅描述小螢和小袋子之間的深厚的友誼,他們玩在一齊,互相幫忙,傾吐心聲,互相安慰,互相鼓勵,離別后不斷地尋找對方,歡喜得重逢。這昆蟲間的友誼比起人類的友誼毫不遜色??戳诉@個故事,女兒一向問我小螢和小袋子然后呢,我的小袋子在哪里呢小孩其實是很容易被故事打動的。書里運用各種方式讓孩子親近自然,樸實的貼近生活的語言、童話般地想象力、豐富的視覺感受、生動的圖表詮釋,讓孩子在不知“科學”二字的狀況下,就接觸它、了解它、親近它、并擁有它,書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喜悅,也使他們的感受與認知之路更加富有成就感,這是我們都期望看到的一幕!女兒從一開始不喜歡聽講故事,到之后天天拉著我要我講故事給她聽,此刻聽完故事還能提很多問題,看著女兒一天一天的長大和懂事了,我感到無比的欣慰!感謝書的作者和老師們的辛勤教輔!
與孩子一起讀書心得篇8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四
有好多次在讀《孟母三遷》的故事,有好多次在跟學生講《孟母三遷》的故事,有好多次在和家長同志們說《孟母三遷》的故事,直到很多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孟母的智慧與偉大。
第一:讓電腦被“沒收”,從此不能用。我將我們辦公室的電腦全部用密碼鎖上 ,并告訴冰冰:學校檢查電腦的時候,發現我的電腦上玩游戲的記錄最多,校長爺爺已經將我的電腦沒收了,現在這個電腦不屬于我了。(善意的謊言,還讓校長成了壞人,呵呵。同時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在身邊的時候,堅決不用電腦)
第二:想辦法將家里的電視關掉。有一個機會:那天,冰冰和他爸爸在家玩游戲,他爸爸要買他的槍,問他多少錢賣?后來玩到盡興的時候,他爸爸說:我想買你的遙控器,你多少錢賣?冰冰說:多少錢也不賣。為防止爸爸搶遙控器,他還特意去把遙控器給藏起來,后來遙控器就“永遠”消失了。冰冰回家也就沒有電視看了。
第三:借助益友的力量。我們辦公室旁邊有一個喜歡讀課外書的男孩-----蔣東方,這小孩機靈,淘氣,好動,正直、熱情、愛看書。我讓冰冰天天和東方一起玩,有意避免他和以前愛玩電腦的那幾個小孩接觸。朋友的力量還真是大,孩子一旦有了益友,他也會學著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每天放學學完作業,就在操場上玩耍鍛煉身體,還經常聽他們相互之間探討一些孩子世界里的問題。
第四:帶著孩子讀書。每天回家,不管多忙,多累,都要陪孩子把書拿出來,讀一讀,剛開始是我讀,冰冰聽,后來變成,他看圖說話,我再帶他讀,書里面有很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有時候讀得我們一起開懷大笑,有時讀得我們疑惑重重。
現在孩子已經走進閱讀,并喜歡上閱讀了,我們一起用四天的時間讀完了《三毛的故事》,現在正在讀第二本《小王子》,我正打算再買一套適合孩子口味的讀物。 作為暑假作業的一部分和孩子一起完成。
跟孩子一起讀書心得篇9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五
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也是一位母親。工作的需要讓我必須讀懂孩子,生活中作為孩子的母親,更有責任有義務讀懂孩子。今天,陪孩子來看書,我也看了一本《讀懂孩子》的書,從中獲得一些收獲,寫出來與家一起分享!
我讀過這本書的感受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把真正的愛傳遞給孩子。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說:“要愛生如子”,如果一位老師連自己的孩子還不會愛,怎么去愛自己的學生呢?想做一位愛生如子的好老師,先做好一位會愛孩子的好父母!
有的父母總是嘮叨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好,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其結果是孩子真的不行了。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愛?今天我們應該怎么愛孩子?
一、給孩子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賞識的神情告訴孩子:“太好了,你讓我驕傲!”與孩子交流時,愛的目光,往往勝過語言。
二、給孩子愛的微笑。面對孩子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愛你,孩子!”
三、給孩子愛的語言,鼓勵孩子。父母常常對孩子說:“孩子,你真棒!”孩子會自豪的回答:“爸爸媽媽,我能行!”因為真誠的鼓勵,會給孩子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動力。
四、給孩子愛的渴望。要調動孩子,使他們明白:“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你要尋找得到什么,自己得去努力!”
五、注意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細節最能讓人心動,要讓孩子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愛、感受愛。
六、要有愛的管教,約束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每個人都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時代不同了,做父母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既要收養,又要放養。七、要有愛的胸懷,包容孩子,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八、要還給孩子愛的機會。讓他們真正體驗到:索取可以使人滿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樂!
所以,今天有幸成為父母,就不能忘記父母的責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種愛、培養愛、傳播愛,作為幼兒教師有幸培育孩子,就要讓孩子明白,他們的責任是:發現愛、感受愛、發揚愛。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的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懼怕你;更不要當傘,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換個位置吧,換個形象吧!讓孩子做高山,孩子就會長成山;讓孩子當傘,孩子就能頂天立地。我們留給孩子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教孩子怎樣做人。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六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我們也深知閱讀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生存在終身學習的時代,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和價值多元的觀念,需要通過閱讀與書不斷對話,逐漸學習獨立思考,因此閱讀是學習的基礎。以下是我的一些在閱讀中的心得:
一、給孩子購買她感興趣的故事書本??梢宰屗灾鞯靥暨x,她喜歡的故事,提起她的閱讀興趣,在找書時漢字要注有拼音,這樣她還會認識新字和詞并能完整地讀完整本書,使她自主閱讀的能有所提高,不會太依靠我們大人。
二、多些時間給孩子,少些時間給電腦和電視。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給予我們的孩子。其實孩子們也不會剝奪我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著她閱讀15—30分鐘就已經足夠了!我每天都會陪著我的女兒一起看書或者游戲15—30分鐘,并且閱讀前我都會讓她自己挑選她喜歡書講給她聽。
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她喜歡上閱讀。我們每天的閱讀時間是晚上洗漱完畢后在溫暖的床上來享受“閱讀”這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女兒會乖乖地坐在我身邊,聚精會神地聽我讀故事,有時她還會插上一段,有時她會糾正我的錯誤,有時她拿著書講給我聽,很有意思!她聽故事很投入,時而大笑,時而興奮不已,時而憂慮,時而歡愉,她能完全地投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去,而我呢也能拾回已經丟失了的童年快樂!
四、閱讀無處不在。大街上我們有時會關注那些廣告牌上的字,特別是商場的標志和商場的名稱,還有酒店以及一些門店的名字,她都很感興趣。她提問時我都會耐心地回答她。
五、貴在堅持。盡管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買各種圖書,心情好的時候也陪著她閱讀,但是不能持之以恒。有時女兒拿著她的書要求我講故事時,我總是以各種借口推脫,那時女兒總是悻悻地獨自拿著書茫然地翻。要培養她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堅持。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心得與感想篇七
只有當他成為自我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我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一樣于舊式教育里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仡欁晕乙郧暗慕虒W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欲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了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后,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我的紀律。在自由之后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時候,孩子才是他自我的主人,當他成為自我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