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一
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去信心,你也許永難挽回。”可見,一個人失去信心是多么可怕,但是幫助他恢復信心更是重要。在《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中,作者就是這樣一個失去了信心的人,然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教授卻用自己的愛心,無私地幫助了這位作者,讓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主要圍繞“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和老教授的語言變化兩條線索展開,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用愛心無私的幫助下,從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文章中,一句詩一般的語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欣賞的快樂,而這恰恰就來自于老人的陪伴與夸獎。老人并沒有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只是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其實,如果沒有老教授每天的這句話,也許作者就永遠也沒有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機會,可見,老教授的語言是多么的重要。這句話也反映了老教授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位真誠有愛心的高明老教授,一位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讓我們明白“信心”的重要,更讓我們明白,如果失去了信心,恢復信心更是重要。然而,作者的變化就是來自于老教授的愛護、關懷,她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人,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感化他人,使作者成才。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見過這樣一位能理解你、關愛你、寬慰你的“聽眾”呢?他能使你擺脫困難、困境、困惑嗎?我想、這很少。其實,文中的作者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位用愛心幫助他的老教授,雖素不相識,但是依然無私的幫助他。
我相信,如果我們大家都永遠用愛心幫助他人,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二
我被姐姐的話震驚了。我趕緊跑到樹林里,耐心等待:一天,兩天,三天……過了好多天,她再也沒來。我焦急地等待著感謝老人的愛。
最后,我決定去她家看看。“董,董,董……”一個年輕人走過來,打開了門。我想他一定是教授的兒子。我問:“請問教授在哪里?”他說,“哦,你就是她說的那個人,對嗎?她說你一定會來。她病了。為了幫你練琴,她一直堅持不去醫院,可是病情拖拖拉拉,最后病倒了……”“是哪個醫院?”他還沒說完,我就打斷了他。“離中山醫院不遠。”我立即趕到醫院,滿心無限感激和愧疚。
終于到了,我看到了她,她安詳地睡在病床上,臉上帶著微笑。她旁邊是她的孫子。她的孫子說:“我奶奶得了肺癌,晚期。”聽到這里,我不禁驚呆了。我的心臟快要跳出喉嚨,淚水奪眶而出,模糊了我的臉頰。
過了一會兒,老人醒了。她說:“我只是有點感冒。沒什么嚴重的。”聽到她說的話,我想揍自己一頓。如果我沒有答應她做我的觀眾,她也不會這么做。我說:“嗯,當然,就是有點冷。”我沒有揭穿她,因為她不想讓我擔心她。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讓那已經很久很久很久的淚水流下來。她說:“我希望你成為一名優秀的小提琴手。”我馬上回答:“是的,我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演奏過,但這一切都要靠你的幫助和鼓勵。”“沒什么,我愿意這些。實話告訴你,我要長期旅行。”我知道她要死了,但她說:“好吧,我知道了,你可以安心旅行了……”
很快,老人走了,我在她的紀念碑前放了一首曲子,回想起以前的日子。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三
幾年后,在我的一場音樂會上,我又遇到了善良的老教授。
那時,我正專心于演奏小提琴曲。不經意間,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再仔細看,沒錯!她是——的瘦瘦的白發老教授。突然,我淚流滿面,回想起和老教授一起度過的時光。觀眾覺得我太投入了,被音樂感動了!等我把準備好的曲子彈完,就特意把每天在樹林里彈的曲子給老教授聽。我把它彈得惟妙惟肖,仿佛當時身處寧靜和諧的樹林里。聽著優美而有節奏的音樂,老教授回憶起以前裝聾作啞的自己。
在美妙的音樂中徘徊,音樂會很快就結束了。我連妝都沒脫,就趕緊去找“大恩人”。兩人見面后,不知道說什么好。老教授先開口了:“小伙子,你以前見過車床的腿,還喜歡小提琴?”我嬉皮笑臉的說:“老教授,自從遇見你,這是我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老教授說:“小提琴不難,只要你努力練習,一定能追上我!”“好吧,我會盡力的,但是有一點我不明白。你教我的時候為什么裝聾作啞?直接教我不是更好嗎?”我問。老教授笑著回答:“如果我不裝聾作啞。你還會為我拉小提琴嗎?如果我裝聾作啞,你以為我聽不見,是不是?”我突然意識到:“教授,我要用你的教學方法來教其他小提琴愛好者彈鋼琴。”“你這個想法挺好的!我支持你!哦天哪!我要遲到了,還有一個學生的演唱會要去!這次見到你真高興。如果有機會,我會去聽你的音樂會。
就這樣,我還沒來得及說再見,老教授就消失在擁擠的人群中。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四
我們學習了《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通過讀了這篇《唯一的聽眾》,我感受到了一種鼓勵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
文章主要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作者以前剛剛學習拉小提琴的時候,總是很難聽,一段時間后仍是如此,令他又沮喪又灰心。可是,一位“耳聾”的老太太走入了作者的生活中,每當作者拉琴的時候,她就在一旁認真地“聽”并鼓勵他,是她用心靈的傾聽和鼓勵讓作者感受到真正的音樂的內涵,激勵他認真練習,使他拉出的曲子越來越優美動聽,讓作者在心靈上得到了鼓舞,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小提琴家。
其它的不重要。”爸爸的話語使我信心倍增,在比賽時我調整好自己緊張的心情,想著描字本里的結構、形狀,把字認真地寫下來。最后,我得了三等獎,我高興、興奮不已,我知道我要感謝的人是爸爸,才有今天的成績。
從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面帶微笑的指點著。陽光透過茂盛的樹葉,照在她灰白色的頭發上,顯得她格外蒼老。額頭上的皺紋,記載著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我了解到:老人讓小男孩走出了自卑的陰影,對他關心、支持和幫助,使他自信的對待每件事。同時,我也“聽”到:一支優美的曲。在林間流淌,美妙的音符從你我身旁閃過,它就像太陽,溫暖著他倆,它也像潺潺的溪水滋潤著大地。此刻的沉默,勝過千言萬語。最后,小男孩還是以平靜的心情拉奏一支優美的曲。,他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音樂:音樂能溝通人與人間的感情,使雙方的心靈得到交流。
作為教師,我想到自己不正是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傾聽者嗎?不吝嗇自己的鼓勵和微笑,讓我的學生們從我這里得到滿足和自信,讓他們快樂健康的長大!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五
前些天,我學習了《唯一的聽眾》一課。
文中,“我”對音樂一竅不通,因一個老婦人善意的謊言而變成了一名小提琴手。善意的謊言是美好的,是溫馨的,老婦人聲稱自己是一個聾子,騙取年輕人的信任,給予鼓勵,雖說是“騙取”,但也是好心,給予了他人溫暖。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六
在茫茫的林海,我愿聽到你的'琴聲,感受無限的快樂,無限的美妙,無限的鼓勵,你的經歷使我終生難忘。
作者是個著迷于音樂的“小提琴手”,但卻難逃父親和女兒的無數次“折磨”,帶著可憐巴巴的“鋸子”來到幽靜的小森林里練習。作者后悔自己把“鋸子”帶到森林來,還詛咒自己是白癡。可當他看見了一位老人時,卻怕破壞了老人的寧靜,準備溜走時,老太太熱情地挽留他,讓他繼續練習小提琴。作者重拾的信心,鼓起勇氣去練習拉小提琴。老太太是聾的,卻用激勵的話語告訴作者,琴聲給她帶來了快樂與幸福。后來作者成功了,還獲知老太太是音樂學院的教授,作者對老太太充滿感激與崇拜。
我想老太太知道作者成功了也會十分開心與欣慰的,要是兩人再次相遇,作者一定會對老太太,哦!不,是對音樂學院教授深深地鞠上一弓,以示感謝之情。
文章讀完了,我對老太太更加佩服了,她不畏平淡,不以自己高等的身份來炫耀自己,而是用話語來激勵作者才使他重新從失敗的角落站回光明的太陽跟前,以拉小提琴為名而成為了作者無法割舍的愛好。
作者,你能做出堅持的信念,我真替你開心。
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提琴手,我會為你加油的。
我也相信老太太也會來觀看你的演出的。
我相信任何一個人,只要努力都會取得成功!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七
當我讀了《唯一的聽眾》以后,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
老太太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也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這位老太太為什么要對“我”撒謊呢?因為她不想把我的自信心給打破,在旁邊甘愿做一個忠實的聽眾,默默地為我喝彩,加油,打著節拍。
在我的身上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
我的美術成績一直都不是很好,媽媽有時也教我畫畫。剛開始時,媽媽先教我輕輕地用鉛筆畫一個大致的樣子,等我畫好后她總會幫我修改。
不管我畫得好不好,她總是鼓勵我:“你的畫,真是越來越好了。”所以每次我都認真地在畫,即使畫得并不好。但我相信,我的美術成績會越來越好的。
那唯一的聽眾,不僅給了我“勇氣”,更給了我成功的信心,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天賦,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會一帆風順,但是只要有堅定不動搖的心,就一定會成功的。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八
善意的謊言,代表著人們的互相關愛,互相團結;也代表著親人對你的教導,對你的鼓勵;還代表著親人們對你的關心,對你的疼愛……總之,善意的謊言,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的,少了它,就少了一份溫馨。
前些日子,我們學習了《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拉小提琴拉不好,并且聽慣了父親和妹妹對我是個“白癡”的評價,極度缺乏自信心。后來在樹林中巧遇一位老人,受到了老人的夸獎,琴技不斷提高,最后變成了一位著名小提琴手的故事。
讀完這篇課文,我沉思良久。難道這位老人真的耳聾了嗎?不是的,那只不過是老人一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她從作者的琴聲中聽出了作者拉得并不好,又從作者發現老人之后“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作者缺乏自信心,出于對年輕人的愛護,她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作者受到鼓勵從而下決心盡心盡力演奏,最終成為小提琴手。這時,我明白了善意的謊言是多么偉大,它是你成功的秘訣,是你必勝的武器。
謊言不一定都是壞的,誠實不一定都是好的。假如有一位病人,得了重病,治療結束后,醫生對他說:“你的病沒有大礙,現在醫療技術非常先進,只要你配合我們的檢查和治療,肯定可以戰勝它。”病人回家之后打起精神,每天運動,居然戰勝了病魔。然而,如果醫生對他說的是:“你身患重病,康復的可能只有萬分之一。”那么病人就不一定有信心戰勝病魔,恢復健康。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北京老大爺生病了,就徒步走了兩千米到醫院,醫院里,醫生告訴他:“你身患癌癥,沒有生還的可能了。”老大爺回家時,是被擔架抬回去的,剛剛還活生生的一個人,現在卻昏迷不醒了。這反差是多大呀!
話說回來,我被老人的那種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精神所打動。如果沒有老人的夸獎,作者的自信心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從而使他的曲子越來越像鋸子,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唯一的聽眾》使我懂得了很多!
唯一的聽眾讀后感篇九
原來我總覺得要上好一節公開課,你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新穎、與眾不同,最好能有些特別的花樣更好,而我之前每次備課也是費盡心思,想掙脫之前已有的教學實踐框框,尋找一些新的途徑,但有時取得的效果卻并不理想。在聽了李冬梅老師講的《唯一的聽眾之后》,我發現老師的課堂并沒有花里胡哨的'東西,也沒有借助ppt等教學設備,但整節課聽下來卻讓人感覺非常輕松,意猶未盡。我想了想,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我太注重去尋找新的突破點,課堂上只是想辦法把這點引到教學中來,從而忽視了教學過程的整體安排。也許這就是新教師常犯的一個錯誤:過于掌控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冬梅老師的這節課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借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作為我今后應為之努力和改進的方向:
冬梅老師把閱讀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引導學生分段朗讀,并且在每位同學讀的過程中錯誤的地方予以糾正,并適當地做出評價,反饋及時。最重要的是針對某些段落話語親自示范導讀,引領孩子認真揣摩人物的心理、語言中蘊含的感情,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和交流。與此同時,進行同課異構的衛蕎老師也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但沒有及時給予孩子適時的引導和評價。這一點是我們這些青年教師需要共同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這是我課堂上經常忽略的一部分。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對于舉手回答的孩子我總會表揚一兩句,可時間長了,和孩子們彼此熟悉了,也漸漸省去了這一部分,一開始沒覺得有什么變化,但時間長了,發現孩子的課堂積極性下降了許多。冬梅老師在課堂上對于孩子的鼓勵和評價讓我感受到了一個為人師表對于學生的關心和耐心,當時輪到后面一排一個小男孩讀書的時候,我明顯的看到他抖的異常厲害,毫無疑問,孩子緊張的情緒顯而易見。就在小男孩的話音剛落,冬梅老師就輕輕拍拍他的肩,說道:“孩子,你是不是非常緊張?沒關系,你表現的很好。”然后師生相視一笑,這個畫面很美,讓我印象很深刻,有時候即使是一個動作,一個溫柔的眼神就足以安慰人心。而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溫柔和耐心。
冬梅老師在學生讀完之后,要學生說出在朗讀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將幾位同學的看法匯總到一塊,提出如何讀好文章的方法:入情入境、適合文章的情感;從課文的語言、神態、心理幾個方面的學習結束后,又以此延伸到寫作方法的指導:圍繞著人物的心理變化,抓住言談、舉止具體而談。并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寫一寫自己在學習某項技能時所經歷的變化,在總結方法之后,讓學生親自動筆實踐,是升華知識的最佳時機。
通過這次老師的課堂教學示范,讓我發現了我自身存在的不足,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標準,我會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希望我可以和老師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