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一
仔細品味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哪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眼前不由得出現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魯迅先生那份發自內心的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年情懷。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與伙伴一齊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所以害怕百草園中的“赤練蛇”。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與百草園不一樣的世界,作者逼真的將三味書屋的陳腐味描述了出來。但魯迅先生并未將三味書屋寫的死氣沉沉,而是經過兒童在課余時間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趁機偷樂的兩個小故事的描述,表現了兒童喜歡玩耍這種不可改變的天性。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躺在厚厚雪地上將自我的身體印在上頭,從來都沒有感覺到過冷,還把這當成是一種樂趣;我還經常和小伙伴們一齊建造一個自認為很了不起的工程。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時我在讀了文章后有了那么多感動。
我們的童年已經漸漸的離我們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鎖的記憶,倒不如仔細品味一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一下那個不一樣時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二
這個假期,我翻開了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頗有收獲。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浙江紹興人,祖上曾是達官貴人,但到了他這一代便家道中落。魯迅童年時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時東渡日本學習醫學,后因觀看“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棄醫從文終成一代文豪。而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他童年最真實的寫照。
雖說百草園“園如其名”,只是一個長滿野草的園子,但在童年魯迅眼里,卻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百草園就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花園;拔何首烏,摘覆盆子、聽故事、拍雪人、捕鳥雀……百草園又是一個樂趣滿滿的游樂場。在這里,童年魯迅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無比的自在。
然而不久后,魯迅便到了該上學的年齡。父母將他送進了書塾,在少年魯迅的眼里,這似乎是對他的一種懲罰。在書塾里,雖然有先生嚴厲的管教,但是依然掩蓋不了孩子們淘氣的天性。當先生不在教室時,魯迅和伙伴們便跑到園子里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當先生讀書得讀入迷時,魯迅和伙伴們又在下面用紙糊的盔甲來做戲,或是把宣紙蒙在小說上描繡像。雖說不像在百草園里那樣歡脫,但少年魯迅在三味書屋依舊快樂地成長著。
這篇文章充滿了魯迅對童年的懷念。但其實,魯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幸福的。由于家道中落,父親病重,魯迅不得不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正是因為他既體會了操勞家事的辛酸,又感受了無邪童年的美好,所以魯迅先生才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魯迅先生最終成長成為文化的斗士,立志要以文字喚醒國人,讓中國強大,讓少年兒童們都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三
這段時間,我閱讀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收獲真多!
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的一個小樂園,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野草、野花、中藥等植物。魯迅還聽說何首烏根有點像人形,吃了便可以變成神仙。
百草園里不單有植物,還有動物,比如:鳴蟬、黃蜂、云雀、蟋蟀等小動物。后來百草園賣給了朱文公的子孫了。
百草園夏天的鳥鳴,冬天的云雀,都給魯迅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就到了三味書屋。
書屋是魯迅讀書、學習的地方。這里和百草園可完全不同了,它是“全城最嚴厲的書塾”,不但有戒尺,還有罰跪的規則。在書屋里只能攻讀經書,別的學問是不能問的。難怪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呢!
在書屋的后面有個園子,當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學生就會偷偷地溜出去玩,真是有意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里,魯迅用樸實的寫法,描繪出了百草園是妙趣橫生的兒童樂園,也表達出了書屋對學生的束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四
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述了:百草園給童年時的魯迅帶來了許多的樂趣,百草園的景色讓魯迅百玩不厭。
長媽媽給魯迅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魯迅聽完后,便很想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魯迅進了三味書屋以后,他就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說再見了。在三味書屋里,他每天都要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不過這樣也阻止不了他。他會常常和同窗們到三味書屋后的一個小院子里玩,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老師叫回去讀書。
讀完這篇文章后,文中“美女蛇”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的時候,你千萬不要答應。這篇文章還表達了孩子對童年時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而魯迅就是對百草園的喜愛,對三味書屋的乏味。
文中的百草園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聽起來,這個地方好像很好玩,怪不得魯迅先生那么喜歡百草園,而討厭三味書屋了。
這都讓我回想起兒時的樂趣,那時我才幾歲,媽媽叫我去拿干柴,我不知道什么叫干柴,我就隨便摘了我表姨媽家的幾根荔枝樹的樹枝,最后弄得大家捧腹大笑。我還經常撿一些東西來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五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有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套在指甲上做游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在農村,房屋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居家串門了,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限快樂之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六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后,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完美時光。文中充分描述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仿佛會讓讀者恨不得立刻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后遺癥”。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并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境。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里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著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一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盡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后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教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僅用百草園的自由歡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比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境,并且經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篇七
魯迅,他飽嘗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與荒謬落后,腐朽卑劣作了最堅決的斗爭。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憶:一座幸福的百草園。
因為貪玩,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縈繞耳畔,雪地捕鳥的妙趣橫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百草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飽含了一份真情。魯迅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正如我們一般?每個人的心中最深處的角落,都珍藏著那最寶貴的回憶。每當憶起,心中便洋溢著幸福與溫馨。
步入書塾的日子,是壽鏡吾老先生的教導伴他走過。盡管書塾的讀書生涯也有它獨特的趣味,然他依舊懷念在那擁有無限趣味的百草園中度過的時光,在課堂之余偷偷地玩耍。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這深深的懷念與惆悵,我們也會有一絲感觸吧。
封建教育那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那個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們的童年被無情地終止。相比之下,我們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們完整地享受了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擁有幸福的我們,也應保存著那張笑臉,去展望明天,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