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讀后感篇一
這個世上根本沒有什么感同身受,所以,我也無法真正體會福貴眼睜睜的看著親人一個個離去的痛苦。一個桀驁不馴,嗜賭成性的富二代,仿佛從他輸掉家中那一百畝地起,悲劇就開始了。經歷四次時代變遷,對于福貴來說,活著就是一場場磨難,滿目瘡痍,失無所失。好好活著成了他活著的意義。
回憶起兒子有慶他說:“他望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再也看不到兒子赤腳跑回來,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是啊,曾經最熟悉的路,成了最無聲的悲涼。
時間教會了福貴很多,而他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青春。現在不知悔改,將來后悔莫及!
小說最溫情的地方,就在于那頭叫“福貴”的老牛。在市集上被福貴買下來,這頭老牛像極了自己,所以取了和自己一樣的名字。這是福貴第一次可以主動決定自己的人生。到老了,有它陪著。他曾對老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累了的時候還可以坐在田坎邊,發發呆,看看那時的自己,以及仿佛沒有失去的親人。
文末他欣慰的說:“親人們先我而去,讓我最后能了無牽掛的死去。”,這時的福貴仿佛比任何時候都堅強、淡然。
于無聲中聽驚雷,于無色中看繁花。經歷確實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看盡人世百態,嘗遍世間冷暖,好好活著,勇敢的活下去,做一個太陽一樣的人,溫暖而又充滿希望!
活著讀后感篇二
第一次接觸《活著》這本小說,是在今年暑假。那時我看完書,百感交集,頓時覺得余華過于殘忍,他就這么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只剩福貴一人。我讀《活著》,思考了“何為活著”“為誰而活”“活得幸福”“活出色彩”四個問題。下面就依次道來。
何為活著
福貴原本是個富家少爺,后因嫖賭輸光家當,面對親人的不離不棄,他頓時悔悟。然而造化弄人,他的妻子得病而死,兒子被害致死,女兒難產身亡,女婿事故死亡,最后孫子也不幸夭亡。這悲劇接二連三地發生,獨留命大的福貴一人活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啊,從你擁有生命的那刻起,你就必須活下去,去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為了活著而活著。
為誰而活
當今社會,有太多的人一生只為追名逐利,為了錢與權,他們不惜互相殘殺,不擇手段;也有太多人怨天尤人,埋怨命運的不公,對人生不抱希望,選擇了斷生命。而我認為:生命是值得珍惜的,人必須明白為誰而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得幸福
何為幸福?對《活著》中的福貴而言,一家人開開心心地生活,哪怕天天粗茶淡飯,也是幸福。從前的我總是認為家庭物質富裕,譬如住上豪宅、開上名車,飯桌上即使沒有山珍海味,也得有魚肉雞鴨才有幸福可言。讀完《活著》想想,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實在過于膚淺。
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我才發現自己一直被幸福包擁著。每天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著圓桌吃飯,何嘗不是幸福?課后同學們一起談笑風生,又何嘗不是幸福?原來,我一直擁有幸福,活得很幸福啊。
活出色彩
一個人活著,應該活出生命的價值。《活著》中福貴面對家庭的變故,選擇貧困潦倒地過完一生。這樣的小說結局是我倍感惋惜的。當我們面對挫折,只要一線生機尚存,我們都不應言敗,而要重拾斗志,與命運坎坷抗爭。
活著就是一切,活著就是任務,活著無需理由,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理由。記住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而堅強活著,活得幸福,活出色彩!
活著讀后感篇三
給出一段書中的文字,大家欣賞下: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讀后感篇四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活著,但是每個人活著的目的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擁有活著的意念,就能單純的做到活著,有生命。
福貴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什么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更是被扭曲的,可單單就是這樣一個被毀三觀的人,卻幸運的被扭曲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我猜,他也曾崩潰過,也曾麻木過,但是“活著”的意念,這種人的本性從根本上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大悲之后,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樂了。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為了抗爭。
逝者已矣,風煙俱凈。《活著》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人的一生看上去很漫長,可也許在不經意多年以后看來,也不過如此。會有很多陰差陽錯的巧合。比如在打仗時福貴一定沒有想過,多年以后,他和春生的相見竟是因為他凄涼落魄的晚景?他的一生有幾十年的漫漫歲月,可我們花一個下午便能讀個大概。
實際上并不長。我們看見了他的一生,除了年輕時風光的一段日子,就剩下苦難了。不過他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在自己經歷的歲月里,有苦難,更有幸福。他相信無論是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是女婿外孫,都是最好的。因為他曾切實經歷過那些人和事,所以他才能在時光的磨礪中樂觀堅強地面對世界。
幾十年的時間對于歷史無足輕重,可是對于他自己,卻意味深長久遠。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中,惟有堅強的意志戰無不勝。
活著讀后感篇五
余華說過:“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國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就有希望,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只有活著,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著,一切都會更好。
余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我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說主人翁是一個地主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也輸了父親,他家變得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著學做農活,要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并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沒有辦法。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勇氣的。那么,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不為什么,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多彩,世態萬千,我們有幸經歷這一切,不得不對生命的磅礴肅然起敬。
我們像是命運手中的螻蟻,挫折總來得猝不及防。福貴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見。我家附近住著一個老人,年齡已過百歲。爸媽和我講述過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兒子,還有兒媳婦,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莊,也被洪水淹沒了。洪水帶走了一切,也帶走了他的妻子。洪水遠去,他無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門口,手足無措,一下泄了氣。他卻并沒有絕望,也許還牽掛著孩子,也許心中對生的希望還未泯滅。年近晚年,兒子和兒媳婦也相繼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很痛。現在,每天經過老人家,他卻總是坐在門口,面帶笑容,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顯然,他看淡了,他沒有放棄活著,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
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風華正茂,卻總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著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樂趣嗎?樂趣盡了,便不再延續嗎?你們可曾想過,在災難中,不計其數的人,為了活著忍受了多大痛苦。活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著,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于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悠長的,也可能是短暫的。無論怎么樣,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人生,善待自己的生命。
這篇,是一篇難得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