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一
1、 學習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 認識大熊貓的生存現狀并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3、 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其成為國寶的原因;
4、 形象生動的說明;
三、教學設想:
5、 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
6、 運用多媒體教學;
7、 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8、 課時安排: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 解釋標題,導入??新課
1、 本文是一篇介紹珍稀動物大熊貓的科普說明文。
二、 朗讀課文,掌握字詞
三、 整體感知,研讀課文
1、 文章是如何來說明大熊貓的可愛和珍貴的?
2、 如果讓你來介紹大熊貓,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介紹?
3、 請你談一談大熊貓的生存現狀?
明確:
1、
我國特有
國際公認?????暗扣說明中心
古籍記載?
體態可愛
數量稀少????直接點明說明中心?
活化石
2、??外形特點:可愛???
生長環境:人煙稀少、泉水豐富、竹類眾多
生活習性:喜愛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愛獨處
活動范圍:隨季節交替而改變活動范圍
繁殖情況:繁殖力低,大多每胎產一仔
四、 討論題:
五、布置作業?:
根據你現有的知識及參考有關資料,寫一篇保護大熊貓的文章。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二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竹鼠見了就躲開,這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它憨厚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
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陜西、甘肅省。它們是一種喜歡濕性的動物,經常在土地肥厚,森林茂盛,箭竹豐富的地方活動。
熊貓和別的動物了不一樣呢!它胖乎乎的身材,大腦袋上有一對小巧的耳朵,一雙小眼睛,又黑又亮,像兩顆黑寶石。它的牙齒很尖,爪子很鋒利,好像都是為它吃竹子天生的一樣。它的身子和頭部是白色的,四肢是黑色的,非常可愛。
大熊貓愛吃翠竹、竹筍,有時也吃竹鼠、玉米桿。當它餓了的時候,就擺動著胖胖的身體走來走去找吃的,熊貓看見茂密的竹林時,會快速地走過去,抱住竹子,生怕別的熊貓和它搶似得。然后用它鋒利的前爪和牙齒把翠竹撕咬斷。再抱起竹子,找個地方坐下來,享受著美食,它雙手緊緊握著竹子,把竹葉往嘴里塞,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睡覺也是熊貓的頭等大事,它睡覺的姿勢可多了,有時趴著,有時躺著,有時抱著竹竿都能睡著,如果在太陽底下睡覺,它會有手擋住太陽光。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大熊貓。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三
1.萌發珍愛大熊貓的情感和保護大熊貓的意識。
2.學習從頭到尾觀察動物的方法,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
3.知道大熊貓是中國國寶,認識大熊貓的外形特征,并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
難點:能有序觀察,語句完整地講述大熊貓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教具:課件
心理準備: 活動前幼兒初步熟悉熊貓(如外貌、熊貓是國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謎語形式引出主題,讓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動腦猜出謎底,并激發幼兒對本活動主題的興趣。“是貓不捕鼠,墨鏡不離眼,要問最愛啥,最愛鮮竹葉。”(謎底:大熊貓)
二、展開
1.觀看大熊貓圖片展,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借觀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圖片的過程,通過引導性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在回答的過程中采取請幼兒先討論后回答的方式,并適時引導幼兒學習從頭部開始觀察的方法和幫助幼兒以完整地語句回答問題。
2.利用圖片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通過觀察圖片上所呈現的信息,以及老師引導性的提問,讓幼兒討論發言,幫助幼兒了解并總結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小結:大熊貓是食草動物,最喜歡吃竹葉;它們喜歡生活在山谷深??;熊貓最大的本領是爬樹,以此來躲避敵人;熊貓媽 媽每次只能照顧好一個熊貓寶寶。
3.經驗講述《我知道的大熊貓》
讓幼兒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小伙伴們分享,用適當的提問幫助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并知道大熊貓是國寶產生保護大熊貓的意識。
小結: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甘肅等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屬于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稱為“國寶”。為了保護大熊貓,人類在大熊貓生活的地方建立了保護區,不隨便到這里來干擾熊貓;建立了森林警察隊伍,不讓壞人捕殺大熊貓,還建立了大熊貓飼養基地,人工喂養大熊貓。
4.意愿添畫,給大熊貓送禮物。
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在畫紙上添畫竹葉、水果、玩具等作為禮物送給大熊貓。
三、結束
1.活動延伸:(1)利用大型玩具讓幼兒體驗像大熊貓一樣攀登的樂趣(2)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中國其他珍稀動物的資料。
2.活動評價:(1)幼兒認真觀察(2)幼兒大膽發言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四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外國人很喜歡的動物。
大熊貓在八百萬年前就已經存在了,連最厲害的恐龍都滅絕了,但大熊貓卻沒有滅絕,可見大熊貓的生存能力是多么的頑強啊!所以大熊貓也被稱為“活化石”。
大熊貓全身黑白色,臉是白色的,眼睛是黑色,身子的上半身是黑色,下半身是白色。大熊貓胖乎乎的,絨毛很軟,滾起來像球一樣,非常可愛,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有時候也吃肉。
熊貓小時候非常活潑,爬樹是常有的事,但是熊貓長大后就很懶,一天到晚,不是吃就是睡,而且大熊貓的飯量不是一般的多,它要用一天中一半的時間來吃飯。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五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也是人們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簡直是一首優美的詩。
大熊貓那憨厚可愛的樣子,那黑白相間的毛發,那一動也不動的耳朵,還有那“黑黑的眼圈”,看起來萌萌噠。
然而大熊貓卻因為它的可愛而被人忘卻了它的兇猛,尤其是她一但當上了媽媽,其小寶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關懷看望,也會惹怒熊貓母親大動肝火,張牙舞爪,動手動腳。
在動物園里,時有一只兩只大熊貓坐著吃竹子、竹箏,那動物園里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那兒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專門為大熊貓設計的鏡匣。
在大熊貓“吃下午茶”的時候,每當看到它孤獨地坐在角落里吃好東西的時候,看起來吃得特別香,很享受的樣子。人們說大熊貓它是在享受時光,可它真的是在享受時光嗎?吃完“下午茶”大熊貓該睡覺了,睡覺更是大熊貓生活中的另外的享受。
大熊貓實在是一首詩,一首映在腦子里的散文詩。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六
1、通過閱讀,了解大熊貓的特點習性和特殊價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說明特點。
3、強化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
2、了解大熊貓的特點習性。
3、理解擬人的手法和形容詞的運用。
課前準備:
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讀課文,寫生字詞。
學生自讀課文,預習討論題。
介紹大熊貓的圖片。
制作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熊貓的圖片
(二)預習課文
1、收集有關大熊貓的資料。
2、查閱工具書,能夠順暢地熟讀課文。
3、熟讀課文,學生自己概括大熊貓的外形、分布、生活環境、習性、繁殖、現狀等知識。
4、畫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現大熊貓特點的句子。
5、編寫課文結構提綱,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課文信息圖
(2)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說明大熊貓在外國“貴賓”待遇和人見人愛的特點,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紹大熊貓、體態可愛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以及野生大熊貓數量極少、瀕臨滅絕的處境。
第一層(第6段至7段)從體態、毛色和長相、神態的角度描寫大熊貓的可愛形象和國外受到的歡迎。。
第二層(第8段),簡要說明動物園里的大熊貓不習慣于人工飼養的原因。這是一個過渡段。
第三層(第9至13段),具體說明我國野生的大熊貓的生長環境、生活習性、活動范圍。
第四層(第14至16段),介紹大熊貓的繁殖情況。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紹大熊貓生活歷史古老的特征,說明它是“活化石”。
(三)課文說明順序
從全文看,文章緊緊圍繞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這個中心來進行說明;在結構上按由果到因的邏輯歹頃序來安排組織材料。文章開始先從我國特有、國際公認、古籍記載三個方面概括說明大熊貓的珍貴,暗扣說明中心,然后依次從“體態可愛”“數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說明它珍貴的原因,篇末直接點明說明中心。從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紹大熊貓作為一般動物的概念,介紹了大熊貓生活習慣和繁殖情況之后,又特別介紹了大熊貓有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殊的價值是為一般到特殊的介紹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紹大熊貓的生存環境、食性特點、活動范圍和繁殖困難等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后,指出它有瀕臨滅絕的危險,必須加以保護,這又是由因到果。
(四)閱讀提示,小組討論:
本文1-7段主要是說明大熊貓的什么特點?
哪些段落介紹了野生大熊貓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
3、大熊貓具有怎樣的珍貴科學價值?
(五)感悟課文,理解吸收。
1、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對課文做補充,比一比:哪一組又多又詳細。
3、查找我國13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聯系課文,用簡要的文字說說建立保護區的意義。
4、準備辯論會:可以教師推薦論題,也可學生自主命題。
(1)推薦題目:是否可以通過克隆技術拯救大熊貓這一物種。
是否繼續把大熊貓作為“和平大使”贈送出國。
(2)自主選擇正反方,自薦或推選辯手、主持人等。
(3)各方收集資料,為辯論充分準備
第二課時
1、充分準備辯論會:
(1)、教室安排?
(2)、辯論內容準備?
(3)主持、評委。等
2、召開辯論會
(1)、主持人開場白。
(2)、辯論
(3)、主持人結束語。
(4)、評委宣布結果
布置作業?:
(1)、日記:談談自己在這次辯論中的得失。
(2)、根據資料,仿照生物書體系,編寫一篇生物課文:介紹大熊貓的知識。
(3)、寫倡議書:主題:保護野生動物。題目、內容、形式自定。
課后語文實踐活動:
1、參觀動物園的大熊貓,或觀看專題片《國寶——大熊貓》,結合課文上學到的知識,在小組里向同學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大熊貓。
2、辦一期手抄報,畫一些圖片,介紹有關大熊貓的知識,。
3、把大熊貓當作你的朋友,給他寫一封信,表達你對他的問候和關心。
開展宣傳活動,號召社會一起關注關心大熊貓。
附教學資料
關于大熊貓
1961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成立時,大熊貓被選中作為會徽的圖案,是因為它稀有珍貴,只有中國的個別地區才有。因此,中國的大熊貓還常常作為“和平大使”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到國外去攀親結友。但是,伴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持續高速發展,在提高了人類生活品質的同時,自然環境所遭受的破壞程度也日益嚴重。對于面臨瀕危的大熊貓而言,雖然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但是環境的破壞和森林的砍伐嚴重影響著大熊貓的生存質量。因此,對于初一的學生很有必要了解和關注大熊貓的生存現狀,為保護這一古老的物種獻計獻策。
美麗的大熊貓是古代動物的孑遺。更新世晚期,地球氣候轉冷,當時的劍齒象、劍齒虎等幾乎“全軍覆沒”,唯有大熊貓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來。從1974—1989年,大熊貓的棲息地已消失了一半。據調查,大熊貓野生數量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個孤立的小種群。世界各國人工圈養的大熊貓,數量約為120多只。有數據顯示,全國大熊貓棲息地在20世紀90年代確實比70年代下降了61.7%。
熊貓的種群數量少,導致大熊貓尋求配偶機會少,近親繁殖多。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艱難,幼仔成活率很低。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勢必導致大熊貓在適應環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人為獵殺和捕捉對大熊貓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更為嚴峻的是,森林被大面積采伐,使得大熊貓棲息地面積日益縮小,環境極其惡化,棲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盡頭,無路可退。是人類破壞了它生存的整個基礎和社會結構。998年長江水災后,國家決定在長江中、上游地區停止對森林的采伐,這對大熊貓的生存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福音。一旦沒有了人類的干擾,這個物種就會通過它自己的能力來逐漸恢復種群,恢復的速度甚至會比我們想象得快。它們的生存需要穩定的棲息地。
網上查找有關圖片。
建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體會發現的樂趣,了解我國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可進行分小組的調查研究,挾持調查報告,關注我國大熊貓的生存現狀。也可舉行一次為話題的辯論會,討論大熊貓的生存繁衍問題。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七
教學目標:
1.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搜集國寶大熊貓的相關資料信息。
2初步學習整合信息,從不同方面介紹國寶大熊貓。
3.語句要通順,調理要清晰,內容要清楚明白。能適當的用上一些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初步學習整合大熊貓的信息,從不同方面介紹大熊貓。
教學難點:
能恰當的用上一定的說明方法,文從字順,條理清晰地寫作。
教具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大熊貓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見過真的大熊貓嗎?在哪見過?你對它有哪些了解?
課我們從不同方面來介紹大熊貓,讓我們通過交流多一些對它的了解認識。
3.出示交流的問題
(1)大熊貓是貓嗎?
(2)大熊貓吃什么?
(3)大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貓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貓為什么被視為中國的國寶?
……
4.組內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板書:
樣子門類分布食物數量……
5.明確寫作要求
(1)整合信息,確定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介紹。
(2)信息要準確,語句要通順,內容要清楚,結構要完整。
(3)會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6.整合資料,自主寫作。
第二課時
一、展示作品,評價交流
1.教師隨機抽取小組學生作品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展示學生作品,先學生評價,老師再補充評價,點撥指導。
二、組內互評,互改,教師巡視,相機關注指導
三、整理謄寫
板書設計:
介紹國寶大熊貓
整理信息
學會使用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理解在描寫一件事物之前,需要認真觀察、仔細了解的道理。
2.學著在習作中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增添文采。
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自己的目標對象描寫的形象、具體。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描寫事物之前,要學會觀察描寫對象。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自己的目標對象描寫的形象、具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西邊來了一個怪,戴副眼鏡好氣派,拿著竹笛不去吹,張著嘴吃起來。”大家知道這是在形容什么動物嗎?是的,就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大家應該都很喜歡這些圓乎乎的朋友吧。今天,就讓我們試著將大熊貓寫進自己的作文中。
二、作文要求
本次作文要求寫國寶大熊貓。圍繞教材中提示的大熊貓的相關資料和自己查找的相關資料,介紹大熊貓。包括大熊貓的外形特點、習性、被稱為國寶的原因等等。
三、寫作指導
1.素材選擇。這次習作的題目和寫作對象都是規定好的。題目是“國寶大熊貓”,寫作對象即大熊貓。在寫作之前可以先按照教材上的提示,查找大熊貓的相關資料,弄清楚大熊貓所屬的門類、愛吃的食物、外貌特征及其產生的原因、分布地區等相關知識。
2.謀篇布局。在寫作的時候先解決教材上的幾個問題,然后再圍繞這些問題搜集更多資料,再按照順序介紹大熊貓。同時,也可以先介紹關于大熊貓的相關知識,如其所屬的門類、學名、分布地區等。然后介紹大熊貓的外貌特征,可以從整體到局部進行描寫,如,整體外形、尾巴;也可以從局部到整體,可以分別寫頭、身子、四肢、肩膀等方面的特點。接著可以介紹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行為動作等,讓大熊貓的形象更具體。最后總結表達自己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3.寫作手法。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熊貓的珍稀,可以運用外貌描寫來寫大熊貓的外形特征,運用動作描寫來表現大熊貓的可愛,還可以運用排比來介紹大熊貓的行為習慣等,運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讓文章更有文采。
四、范文評析
國寶大熊貓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大熊貓是我國“國寶”,并為世界人民所喜愛,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標志以及和平友好的象征。它僅分布在我國的四川北部、陜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的山區,野外總數不足100只,80%以上的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境內。成都所轄的崇州、都江堰、大邑、彭州、邛崍等地均有大熊貓出沒。它是四川獨特而寶貴的自然資源,凡是到四川的中外游客,都以一睹大熊貓風采為快。
大熊貓的樣子可愛極了。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身上毛茸茸的。頭和身子雪白雪白的,四肢和肩膀油黑油黑的,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一對黑耳朵,黑黑的眼圈就像戴著一副大墨鏡。
大熊貓小的時候很活潑,喜歡爬上爬下。長大以后,不大愛活動,常常用爪子抱著頭,呼呼睡大覺。你去逗它,它會睜開眼睛看一看,然后又呼呼地睡了。有時它也擺動著胖乎乎的身子,走來走去找東西吃。
大熊貓喜歡吃新鮮的竹葉、竹筍,有時也吃玉米稈、幼杉樹皮。你看,它吃得多香啊!
我喜歡大熊貓,因為,它是四川獨特而寶貴的自然資源,又是我國的“國寶”。
總評:這篇作文通過對大熊貓的樣子、習性和產地的介紹,表現了大熊貓的可愛,表達了作者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特別是對大熊貓的外形描寫,細致入微,活靈活現。
大熊貓,乃是國家之寶,全世界只有1000多只。熊貓胖胖的身體,肥肥的爪子,貪吃的嘴巴,總會給我們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大熊貓五分像熊,五分像貓,怪不得人們叫它熊貓。它胖胖的身體,肥肥的四肢,還有那特大號“墨鏡”。可能是熊貓經常熬夜,熬出來的黑眼圈吧。熊貓的毛看著十分光滑,毛茸茸的耳朵不時地伸縮,好像在傾聽什么。熊貓的尾巴很短。四肢黑黑的,走起來屁股一扭一扭的,逗得我們不笑都不行。
它吃竹子的時候也很搞笑,先是緊緊地抓住竹子,生怕有人搶走了美食。之后,它左一口,右一口,津津有味地吃著。它吃竹子時從不“三心二意”我連叫了它好幾聲它都不理我。它吃完竹子,用那胖胖的爪子擦了擦嘴,就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地。
這一幕,惹得人們合不攏嘴。突然,大熊貓坐了起來,用爪子摸摸腦袋,用好奇的眼光望著我們,好像在說:“怎樣了,出了什么事情嗎?你們在笑什么呢?”它這一動作更是讓我們笑得前仰后合,熊貓做出無奈的樣貌,然后在地上翻了個筋斗,像個皮球似的在地上翻滾著。人們看到了連聲叫好,大熊貓好像明白了大家的意思,邁著驕傲的步子走到圍欄邊,一揮手,又往回走,像領導視察似的,我們先是一愣,隨后哄堂大笑。
大熊貓雖然很貪吃,但我把它那種貪吃當做可愛;熊貓雖然很笨拙,但我把它那種笨拙當做幽默。它不像獅子那樣厲害,不像猴子那樣機靈,但它比獅子溫馴,比猴子可愛。這就是大熊貓,多么可愛啊!
小朋友,大家都明白熊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但是他的習性,有些小朋友就不必須完全明白了,為了解開這個謎,最近我特意對他做了一次觀察。
熊貓是一種珍貴的動物,很惹人喜愛。他四肢較短行動緩慢,毛茸茸的臉上簽著一對烏黑發亮的眼睛,再加上一身墨墨的毛,更顯得美麗可愛。
大熊貓身體胖軟,四肢粗壯,身長約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體重可達100-180公斤。個性是那一對八字形黑眼圈,猶如戴著一付墨鏡,十分惹人喜愛。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甘肅,陜西省的個別崇山峻嶺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屬于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被稱為“國寶”。
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此刻卻偏愛吃素,主要以吃箭竹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貓每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鮮竹。大熊貓性情孤僻,喜歡獨居,晝伏夜出,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它會隨季節的變化而搬家。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貓的繁殖季節,雄雌大熊貓難得同居在一齊。雌性大熊貓懷孕4-5個月左右,就急著尋找樹洞或石穴作為“產房”,它每胎產1-2只小熊貓。大熊貓的家族十分古老。大約在一百萬年前,他們遍布我國的陜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區,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中國臺灣等省也有他們的蹤跡,此刻留下來的數量很少,成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的珍貴的“活化石”。
大熊貓就應叫“大貓熊“。因為,大熊貓不是像貓的熊,而是像熊的貓,大熊貓是貓科動物。
熊貓吃東西時,經常直著身子盤腿而坐,前爪抓住嘴里送,他愛吃新鮮的竹葉,竹莖,還有牛奶和雞蛋。熊貓吃飽了還得喝水潤潤喉龍。他來到水池邊,伏下身子,雙手靠著池邊低下頭,他來到水池邊,伏下身子,雙手靠著池邊,低下頭,咕咚咕咚的喝起來,看那副模樣,真使人發笑。
熊貓是世界上珍貴的動物。他是動物園中的寵兒。它的一舉一動給成千上萬的游人增添了樂趣。
熊貓但是我國的寶貝,它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動物。
它身上的顏色只有黑白兩種,還有兩個黑眼圈,像是帶了一副墨鏡一樣,形態憨態可掬,看起來肥肥胖胖的,可愛極了。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大熊貓就已經是國寶了,大熊貓的名字其實叫貓熊,只是人們習慣的把它叫做熊貓,于是將錯就錯的把它稱作熊貓了。
熊貓是我國瀕危動物,它分布地域狹窄,只在四川,岷山,邛崍山,大小涼山這幾個地區。它們稀少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分布地域狹窄,繁殖潛力低,性情孤僻,獨來獨往,因此它們此刻瀕臨滅絕。
大熊貓的體積大,但熊貓仔卻很小,只相當于母體的千分之一。一只大熊貓每一天要吃15至20公斤竹子。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八
一、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與生動。
3、調查研究,關注大熊貓的生存現狀。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3、 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其成為國寶的原因;
4、 形象生動的說明;
三、教學設想:
5、 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
6、 運用多媒體教學;
7、 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8、 課時安排: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珍奇可愛的動物,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學生自由回答)
2、?播放大熊貓影片,讓學生對大熊貓有個初步了解。
3、?從題目中找出大熊貓的特點。
明確:珍貴
4、?閱讀課文:
思考:(1)大熊貓為什么珍貴?請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板書:
體態可愛
數量稀少
活化石
(2)文中哪些語句分別表現這些特點。請用適當的語氣語調朗讀出來。
5、?品讀課文:
思考:作者是如何來說明大熊貓的珍貴?
(1)出示幻燈片:比較課文第6段和《辭海》中對大熊貓形體的不同說明,討論這段文字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效果。
體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長約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澤,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為白色。
―――《辭海》
(2)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加以品析,進一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注:學生相互評價)
6、歸納總結:如何增強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
明確:(1)、準確使用形容詞和動詞,增強說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2)、巧妙運用擬人、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說明文的生動性。
(3)、科學使用副詞增強說明文的準確性。
7、學以致用:
請從文中篩選有效信息,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以第一人稱來介紹大熊貓。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特殊身份
5、我的飲食習慣
6、自擬題
(提示:盡量運用自己語言)
8、進一步明確大熊貓生活現狀
9、請你自己設計一份拯救大熊貓的倡議書
格式:
倡議書
倡議人:
時? 間:
10、教師總結:
向全社會呼吁:關注保護野生動物
五、?板書設計:
國寶――大熊貓
體態可愛
珍貴???? 數量稀少
活化石
保護
六、作業: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九
學習目標:感悟二、三部分,體會其珍貴和稀有,增強保護意識。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1、字詞。 2復述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
3、小結。
三、學習第三部分。
自讀課文,思考:(1)為什么它被稱為“活化石”?說明了什么?
(2)最后一節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總結:(1)中心。(2)寫作特色(順序和語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的設想很有創意,相信若干年后你們的愿望都會實現,“國寶”大熊貓也一定會生活得更美好,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六、作業:1、探究與練習。2、《學習與評價》。3、預習下一課。
國寶大熊貓熊貓字作品篇十
1.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3.增強關心、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性。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設計思路
本文內容通俗易懂,知識豐富,學生閱讀興趣濃厚,注意引導學生閱讀,主要是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同時對說明語言和說明方法進行復習。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出示掛圖。)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作者葉永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作品頗多,前期有中篇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榮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后期以報告文學為主,有傳記《張春橋浮沉錄》《王洪文浮沉錄》《陳伯達其火》等。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本文內容豐富,用語準確,希望大家在這節課中能有所收獲。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文章重點告訴了我們有關哪些大熊貓的知識????
4.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說明語言準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5.學生討論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憨態可掬笨拙瀕危 貘 上林苑? 邛崍???
璀璨? 北碚分娩翌日繁衍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韻,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文章重點告訴了我們有關哪些大熊貓的知識????
艱難。因此,它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注意:上述內容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要求: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
3.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說明語言準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確:由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可根據情況補充下列內容:??
(一頭成年的大熊貓每晝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
(絕大部分山嶺都是懸崖絕壁。)??
要求: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
4.學生討論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說明。
明確:主要由學生回答,教師根據情況予以引導和指導。
(作比較、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列數字、引用說明、舉例子等。)
5.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課文第12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大熊貓為什么棄葷食素?用原文話回答。
②指出本段文字使用的說明方法。
④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據科學家研究,大熊貓遠祖雖是肉食動物,后來,由于尋不著肉食,只得吃滿山叢生的竹子,代代相傳,也就養成了吃竹子的習慣。注意:“據科學家研究”不能遺漏。
②列數字。
③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
④主要介紹了大熊貓棄葷食素的由來和吃竹子的有關情況。)(意思對即可。)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板書設計?
國寶——大熊貓
一、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
三、理解說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