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和風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寫作的啟示和靈感。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一
今天我和爸爸、姑姑還有奶奶一起來到了享有“江北水鄉”美譽的臺兒莊,游覽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古城。
走進古城風景區,遠遠的望去,一座年代久遠、飽經滄桑的古城,巍峨聳立在前方,厚厚的城墻,高高的城樓,青色的磚,灰色的瓦,古樸而又莊嚴。城門上方鑲嵌者“臺兒莊”三個白色大字,特別醒目。進了城門,一派古代建筑群落,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有高大威嚴的官府,插著彩旗的店鋪酒肆,古色古香的客棧;也有江南的小橋流水,假山奇石,綠樹成行;還有穿著古代服裝拖著長聲吆喝叫賣冰糖葫蘆的小販,穿梭在運河上的五彩斑斕的畫舫,特別是金碧輝煌的天后宮,文學家賀敬之就讀過的翠萍學館,熱鬧非凡的水駁碼頭,以及文匯酒樓,謝裕大茶、三恪堂等景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突然使我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時光倒流,回到了過去。
在古城展覽館,我們了解到臺兒莊過去是古代京杭大運河上一處水上驛站,南來北往的商人都樂于在此經商,這里曾有著“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據說當年乾隆皇帝路過此地,看到這繁華的景象,寫下了“天下第一莊”題字。是的,古城大門前“水陸通”的牌坊,也一定見證了臺兒莊往日的繁榮。
臺兒莊還是一個座抗戰名城,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一邊瀏覽圖片,一邊聽姑姑講述那場戰役的故事,1938年,李宗仁將軍帶領中國軍隊在這里一舉擊敗了侵華日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大長了中國人士氣,看到這里我更加喜歡這里了!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二
臺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臺兒莊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臺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游專家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筑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于……好,我們不說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著繁體的“臺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里可以了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游臺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著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么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云廊橋是多么金碧輝煌,它的建筑是多么精致。大家可以去那邊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后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臺兒莊位于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于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后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雇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后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于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洼,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里筑臺而居,于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后,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里,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面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贊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跡,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標志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系。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20__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20__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余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于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里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于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歷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歷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只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柜。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三
我非常期待去看看臺兒莊古城,也許是因為那部叫做《特一營》的電視劇的緣故吧!臺兒莊留給我很深的印象。
十月二日是國慶節小長假的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踏著輕快的腳步往門外走去。因為,我們要去旅游,要去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那就是人人皆知的天下第一莊臺兒莊古城。
我們開車經過三個小時的行程,來到了的第一站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里,一邊瀏覽著圖片,一邊聽爸爸講述那場戰役的故事,1938年李宗仁將軍帶領中國軍隊在這里一舉擊敗了侵華日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大長了中國人的士氣,看到這里我更加的喜歡這里了。
我們參觀完大戰紀念館,又來到了第二站運河古城,聽爸爸講臺兒莊是一座運河古城,被譽為天下第一莊中華國水城,因為抗日戰爭實際在這里發生的臺兒莊大捷,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不屈之地。但是由于當年的那場戰爭,整個臺兒莊被毀滅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根據歷史記載復古重建的新城。
我們來到了臺兒莊買船票的售票處,買上船票,我們登上了名叫平撥號的船上,因為要經過這條運河才能到達臺兒莊古城。平撥號在運河中間行駛,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條波光閃閃的古運河,河的兩岸柳枝垂在河面上,就像柳枝姑娘的頭發,美麗極了。
不知不覺船已經靠岸了,我們下了船,來到城樓下,只見巍峨雄偉的城墻上寫三個大字,臺兒莊。我們穿過城樓經過一條街道先后來到了天后宮、大戰遺址、古城墻、古街巷、參將署、關帝廟、翠屏學館等等,這些建筑坐落在城中河的兩側,船兒在河中劃行,加上清清的河水和綠油油的樹木,簡直像在仙境一樣。
臺兒莊古城不僅有的雄偉高大的建筑,還有很多的特色小吃,有菜煎餅、石頭大餅、黃花牛肉面,牛肉泡饃等等,好吃極了,我都不想走了。
游覽了四個多小時,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在心里我對自己說有機會我還要來玩。
文檔為doc格式。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四
一天爸爸問我:“兒子,你知道臺兒莊大戰嗎?”我想了一會說:“聽說過但是不太了解。”“好,今天我就帶你去看看。”說著爸爸換好了衣裳,騎上老坦克(老摩托車)帶上我就出發了。我們一路南下,終于到達了目的地——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我走到門前不由得驚嘆一聲:“哇~~~~好大啊!!”正當我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爸爸早已買完了門票進去了,我趕緊跟了過去。這是一個旅游團下了車。一名導游急忙走了過去面帶笑容的為他們解說。爸爸對我說:“我們就跟著那個導游吧!”我嗯了一聲就跟了過去。
那個導游小姐把我們帶到了一電影播放室,里面正播放一個紀錄片《臺兒莊戰役》里面的景象慘不忍睹,一具具尸體躺在路邊,有的嬰兒還趴在母親身上找奶吃。這讓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眼中流露出憎恨的目光。
走出了演播室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走進了全景畫展。只見畫展內部鑼鼓聲明,金飛狗跳,仿佛身臨其境。里面的壁畫畫的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描述了臺兒莊大戰的全過程。走出了畫館我們走上了浮橋,這個浮橋是當時城中官兵的唯一退路,但是它卻被炸了,因為官兵們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一定要和日本侵略者拼個你死我活!走過了浮橋導游指著一幅畫說:“這是我國的一名飛行員,他曾在一次戰役中冒著生命危險撞上了敵機,與敵人同歸于盡,而他裝上的那架飛機的駕駛員恰巧是他在日本留學時的教官。他被后人稱之為——中原飛鷹。
走出了紀念館我靜靜的看著不遠處的石雕,心里暗暗地想到,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呀!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五
走出了臺兒莊紀念館,沿著波光閃閃的古運河,不一會兒功夫我們來到了古色古香的臺兒莊古城。
由于今天七夕,景區搞活動,這一天游古城的人數可達四萬余人。遠遠望去,古城就是一個大的整體建筑物。高大雄偉的城門立在我們眼前,灰色的格調顯得莊重氣派,城門兩側的河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鋪了一層金子,可惜只能看到卻撈不到。一個小弟弟調皮地將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接著泛起一陣陣漣漪。走進古城,我們依次參觀了參將署、后天宮、翠屏學館、古碼頭、天主教堂。這些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河中船娘正劃著小船領游人觀賞古城。走進古城,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且先不說古色古香的建筑。你看那青石鋪成的街道散發著古老的氣息,不論工藝品店還是飯店各種店鋪都懸掛著各種幌子招攬顧客,門和窗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甚至連廁所都是古色古香,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遠古時代。古城中一條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在門前流過,紅鯉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給人一種“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的感覺。走累了,我們坐在門前的石板上,把腳放在溪水中,溪水清涼,腳感到酥酥的,特別舒服。一座歐式建筑把我們吸引過去,看到了大大的“十”字,再看看建筑風格,這就是基督大教堂了。看,在空曠的地上有一位女神雕像,在她的身體上開始噴水。我和同行的表哥爭先恐后地接過圣水開始洗臉洗手。我想這應該是最干凈的圣水,里面有神送我們的祝福。一陣陣誦讀經文的聲音隱隱傳入我們的耳膜,順著這個聲音,我們來到了“忠孝樓”,可惜的是我們沒法上去。走過泰山行宮,來到了商業街正好下午五點多了,肚子有點餓了,我們走進了一家“回憶從前農家土菜館”,點幾盤小菜,黃花牛肉面、羊湯,飯菜質量不錯,雖然有點小貴還感覺到溫馨。古城商家是那么純樸正直。
在這里,沒有喧嘩,沒有臟亂差,給人一種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得感覺,我感受著寧靜,感受著美,感受著優雅。古城實在太大太美,無法用語言一一描述。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六
臺兒莊概況: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據《嶧縣志》載:村鎮之大,甲于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從晚明至清末,臺兒莊一直保持著“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歷史上的臺兒莊只是一個城鎮,可是,她卻享有“天下第一莊”的美譽,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而是乾隆皇帝的欽賜。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經臺兒莊。第四次路過臺兒莊時,留下了“天下第一莊”的御筆。
1938年春天,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無土不沃血,無墻不飲彈”。2008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工程。
有人說:“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艷遇,臺兒莊是夢鄉。”
西門-臺城舊志景區。
仰生--官府、官員,仰仗眾生而存在;西門--舊城的標志;中正--中正仁和;惠迪吉--順從天道就能吉利。這些城門,在臺兒莊大戰期間,全部毀于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城門,是2011年春天重建的。
步云廊橋。
這座橋是古運河上的景觀橋,橋名根據清代以來口口相傳的名稱,取名為“步云廊橋”,有“平步青云”之美譽。
橋面上的石雕,是漢丞相匡衡自學成才的經歷。匡衡是西漢后期的一代名相,輔佐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任皇帝。這些石刻的內容,就是匡衡通過刻苦自學由平民到丞相、再由丞相回歸故里得到善終的故事。
大橋南面的石雕,是楊家將的故事。可是,你可能不知道,楊宗保,還是臺兒莊老穆家的女婿呢!因為穆桂英的老家穆柯寨就在臺兒莊。
參將署。
這座官式建筑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的軍火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為“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牌坊。
船形街。
船形街,長110米,中間寬60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設計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
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里里外外還塑造和繪制了許多小船。中間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船上有供演出的后樂亭,可以欣賞當地的的鄉土劇種。
天后宮。
這座天后宮,是大陸同類建筑中規格最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資興建。在整個清代,天后宮香火旺盛。不幸的是,這座神圣的廟宇,毀于1938年的戰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宮,是一處具有鮮明閩南特色的建筑群。抱廈屋面,琉璃瓦蓋頂,屋脊上有二龍戲珠,線條舒展流暢,雕梁畫棟,彩繪點染,肅穆中透出金碧輝煌。
這一民間宗教建筑,折射了當年臺兒莊對南方客商的吸引力。
康乾時期四大家族:燕、尤、趙、萬。
尤家:翠屏學館。
趙家:天水堂,房主的祖籍在甘肅天水,所以用天水堂作堂號。
萬家:扶風堂,俗稱萬家大院。
文檔為doc格式。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七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和弟弟去了美麗的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坐落在神奇的玉龍雪山之下。到了這里,好像自己已經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古代的中國!因為這里的房屋全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它們古色古香,不僅全是由木頭搭建的,而且每一個連接處都是用釘子打上去的,我很好奇是怎么打上去的?非常神奇!這些房屋一間連著-間,連綿不斷,并且屋與屋之間形成了一條又一條的小巷。幾乎每一條小巷都有一條小溪流過。小溪里流著從玉龍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它清澈見底,溪里有一群群錦鯉,在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當然你也別小看了這些小巷,它們可是著名的茶馬古道。現在,古城中心的廣場上還立著有“爬山涉水”的雕像呢!
麗江古城不僅僅房屋建筑奇特、壯觀,而且在這里居住的民族也很多。其中最為神秘的就是納西族了。他們很多的`東西都透出神秘的色彩。比如納西古樂就是其中的一種。他們的古樂沒有詞也沒有曲,全是口口相傳。他們手工制造的布匹更是成了民間一絕。那些布匹上面的神秘圖案和文字,都記錄著納西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們用玉龍雪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泡出的普洱茶鮮醇甘爽,讓人喝了一杯還想再喝一杯!
麗江古城真是個名副其實的美麗古城,我愛麗江古城!
文檔為doc格式。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八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我一直想要去各個古城游覽一番。近日,我有幸到訪了山東省淄博市的臺兒莊古城,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對這次游覽的心得體會。
臺兒莊因為戰爭而聞名于世。清同治年間,太平天國軍隊曾入侵該地造成重大損失。然而,真正讓臺兒莊古城聞名于世的是抗日戰爭中的春季大戰。臺兒莊古城在這次戰斗中被重創,但它也成為了中國軍民英勇抗擊侵略者的象征。如今,臺兒莊古城已經被現代化的城市所包圍,但這座古城依然屹立在那里,見證了無數歲月的更迭,也讓人們更加珍愛和銘記歷史。
三、古城建筑風格。
站在臺兒莊古城的寬闊廣場上,整個古城的布局清晰可辨。古城面積約600畝,城墻高達10米,城門高12米左右,巍峨而壯觀。城中心規劃地寬闊平坦,寬敞的街道兩旁是高低錯落的商鋪和小店,流轉的人們讓整個古城充滿活力。古城內還保存有不少傳統文化建筑,其中柏林樓是古城最有名的建筑之一。這棟古樓高達五層,完全由木制而成,極具中國傳統建筑特色,同時也是一個頗具歷史價值的博物館。在古城中穿行,讓人感覺仿佛穿越了時空,走進了古代的歷史長河。
四、豐富的文化遺產。
除了建筑風格之外,在臺兒莊古城內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文化故事和傳說。比如有音樂廣場、瑰麗絲游樂園、古玩城、工藝商業流量燈等各種各樣的文化遺產和互動體驗項目。聽說要是一位女孩在音樂廣場上彈琴,那么她會在愛情方面早日得到幸福;在瑰麗絲游樂園,我們還可以體驗各種古代的民俗活動,非常有趣。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臺兒莊古城的游覽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不僅僅是一座游覽古城,更是一個發現歷史和傳承文化的過程。而我們對文化傳承的關注和熱愛,也讓古城能夠重獲煥發的生命力。我相信,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只有在這樣的傳承中,才能真正地找回我們的根和靈魂。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九
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臺兒莊位于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于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后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雇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后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于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洼,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里筑臺而居,于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后,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里,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面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贊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跡,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標志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系。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余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于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里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于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歷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歷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只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柜。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十
運河古城臺兒莊,是在浴火中重生的城市。
臺兒莊古城的重建,不僅是臺兒莊人們的大事,也是棗莊城市轉型的標志性建設項目,是棗莊文化旅游的起爆點,是為中華民族保留文化遺產、為人類留下了反法西斯戰爭古跡的一項壯舉。目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城市,保留下來戰爭遺跡的,已經寥寥無幾。在臺兒莊,原汁原味保留下來的,就有五十多處。這些遺跡,都在古城的在建區域,各位游客下次再來的時候,會有親密接觸。
人類出于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必須在舊的基地上進行新的建設,而建設意味著破壞。有些文化遺產,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我們現在保留下來的五十多處二戰遺產,如果不是陳偉市長的高瞻遠矚,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
棗莊是一塊古老的土地,七千多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后,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們,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可以說,前后領先了7200年。建國之后,棗莊始終是國家能源基地,即便在文革時期,棗莊的煤炭依然源源不斷地運到華東地區各大工廠,為了換取外匯,通過民間貿易渠道,棗莊的煤炭還出口日本。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棗莊的經濟才走了下坡路。當我們想著扭轉局面時,突然發現,當年,我們貢獻出了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而沒有想到留一手。今天,資源臨近枯竭,許多人哀嘆當初缺乏遠見。
可是,棗莊來了好市長陳偉。
陳市長具有學院派的學術背景,有著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從事市場策劃的經濟頭腦,有著在沿海城市從事領導工作的經驗,有著共青團干部的活力。來棗莊出任市長之后,他從這個別人眼里日暮途窮的城市,看到了崛起的希望。在**棗莊市委的領導下,他深入調查研究,構劃了振興棗莊的“三大戰役”,成為市委、市政府社會發展的整體決策藍本。第一戰役是盡快實現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把繼續出賣資源的短期經濟行為城市,變成以煤化工為龍頭、八大工業門類綜合發展的魯南門戶城市;第二戰役是發展文化旅游,從原先的賣資源改為賣文化,具體來說,就是重建臺兒莊古城,推介微山湖紅荷濕地,帶動冠世榴園、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熊耳山大裂谷、市中區中興公司景觀、薛城區鐵道游擊隊影視城、滕州盈泰生態園、蓮青山等幾大旅游節點,吸引外地游客,增加棗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第三戰役是城市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棗莊人民的生活質量,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目前,第一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棗莊已經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煤化工基地;第二戰役取得了關鍵性勝利,我們剛才參觀的復原古城是a區部分,僅占古城的十分之一。等到金風送爽的時候,大家再來,就能感受到古城的恢弘氣勢了。第三戰役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城市建設的大幕已經拉開,在可預見的將來,棗莊的面貌和城鄉人民的生活質量,定有質的飛躍。
臺兒莊古城重建的準備階段,陳偉市長幾乎投入了全部的法定休息時間。2007年一年的52個星期,陳市長有47個星期天在臺兒莊。一般情況下,陳市長不帶秘書,不驚動臺兒莊區的領導,到臺兒莊明察暗訪。他腳穿布鞋,身著便裝,走過了臺兒莊所有的街巷,審視了所有的古老民居,走訪了所有80歲以上的老人。中午,花三塊錢在地攤上吃一碗黃花牛肉面。那時候,他來棗莊工作不久,老百姓還不認識他,看到這個神采奕奕、對破舊街巷興趣盎然的年輕人,充滿好奇。有人湊上來問他是干什么的,陳市長說,我是游客,來臺兒莊觀光的。有一次,一位中學教師興沖沖地來到他面前,問:“你是陳市長吧?”還沒等到回答,那位老師改口說:“你肯定不是陳市長。”陳偉反問道:“為什么?”那位老師說:“陳市長不會在地攤上吃三塊錢一碗的牛肉面。”
2007年盛夏,陳市長在掌握了臺兒莊第一手材料,準備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重建古城方案的時候,約同一位副市長到臺兒莊調研。走進舊城,陳市長面對破敗混亂的街巷,隨處流淌的污水,臭氣熏天的院落,心中特別難過。那些居民不認識陳市長,卻認識副市長。有人追上來,埋怨道:“你看看我們住的地方,什么時候才能通水通路啊?”聽了這樣的抱怨,陳市長感到心中有愧。那一天,雖然烈日炎炎,卻感到心中很冷。
重建臺兒莊古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棗莊的政府并不寬裕,重建古城,站在擴大稅源的角度考量,不可能立竿見影,可以說,陳市長是用超前意識啟動這項復古工程。在這種情況下,富有工作經驗的陳市長,認為天時不到,僅靠地利和人和,是做不成事的。辦任何事情,都有個時機問題,多數人不能接受的決策,不能付諸實施。于是他利用在國外學習和工作時建立的人際關系,為棗莊招商引資,發展棗莊的支柱企業。其中,引資131億元上馬的新奧煤化工,使得許多干部對陳市長刮目相看,認為他是學者不是書生,是實干家不是學究。有了這個鋪墊,陳市長找到幾位煤礦老板,請他們貢獻50萬噸煤,作為古城建設的股份劃撥給市政府。他給老板們算了一筆賬:這些煤炭,你們自己出售換取利潤,花了也就沒了。用來作為重建臺兒莊的啟動資金,意味著換來一座古城,這是為后人留下千年遺產。老板們被市長說服,貢獻出50萬噸煤炭,市政府把煤炭變成4億元啟動資金,完成了舊城拆遷。
市委、市政府重建古城的初衷,為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條件,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其次才是搶救和復活文化遺產。所以,在拆遷過程中,盡量讓利與民,所有拆遷戶,都拿到了可觀的補償,購買了合意的新居。而投資4億元拆出來的.土地,升值為16億元。用這些土地吸引投資,古城a區建成,有形價值達到30多億元。可謂皆大歡喜。
2008年1月7日,陳市長陪同一位攝影家到臺兒莊拍攝運河“申遺”照片。那一天,下著鵝毛大雪,氣溫降到零下十度。在一條老街上,陳市長和客人剛下車,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迎上來,抓住陳市長的兩只手腕,嘴唇一個勁地哆嗦,卻說不出話來。秘書跑上去,要把老太太的手掰開,為市長解圍。陳市長不讓秘書掰開老太太的手。就說,大娘,你不要激動,有什么事,請跟我講。過了老長時間,那位老太太才說出話來。她說:“陳市長,這么冷的天,又下著這么大的雪,你怎么不打傘呢!我去給你找把傘吧!”
這一天最冷,可是陳市長感到心頭很熱。
今天咱們站在局外,思考臺兒莊古城的重建,隱隱約約感到,這是兩個層面上的風云際會,是不同有利因素的聚合。在空間和時間的層面上,首先是京杭大運河為臺兒莊帶來的四百年文化積淀,其次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第三是臺兒莊保留了大量歷史遺存,第四是海峽兩岸的關系改善,使得臺兒莊成為兩岸政治家關注的地方。在個人層面上,陳偉市長是嚴謹的學者,他在工程學和管理學領域,在國際貿易領域,有著不凡的造詣。這些治學方法和視野,用于古城建設的宏觀決策和微觀操作,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作為一市之長,他能夠調動各種資源,而且善于把握時機。他有商人頭腦,能夠計算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把這一工程放置到時間和空間的背景上綜合考慮,預測到眼前的效應和未來的收益。當然,還有他對棗莊這塊土地的熱愛,他的生命激情和執著的理性。而市委、市政府在工作步調上的一致,是保證決策變成現實的關鍵所在。
臺兒莊是臺兒莊人民的,是棗莊的,是山東的,是大中國的,也是人類的,她從幾千年的歷史中走來,屬于今天,更屬于未來。
謝謝各位游客的光臨,我期待著,下次再為大家作介紹。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十一
臺兒莊古城位于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是中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我有幸在最近的一個假期中,來到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對其進行了深度的游覽。通過這次旅行,我深深感受到了臺兒莊古城的獨特魅力和歷史沉淀。在這里,我不僅領略到了這座古城的古樸風貌,還對其背后的歷史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臺兒莊古城的心得體會。
首先,臺兒莊古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進古城,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的戰場。古城內的街道、建筑和石板路鋪設,一切都保留著當年的面貌,給人一種穿越的錯覺。每個角落都透露著古城幾百年歷史的滄桑感。尤其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讓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藝術的精湛,不禁讓人對古代文明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次,臺兒莊古城富有歷史底蘊。在導游的帶領下,我了解到臺兒莊歷史悠久,一直是軍事要地。這里曾經發生過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最著名的要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臺兒莊戰役。站在古城墻上,目睹著曾經戰火紛飛的地方,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堅持和崇高的犧牲精神。這個歷史悲壯的故事,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
此外,臺兒莊古城的文化氛圍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游覽的途中,我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文化元素,例如古城內的博物館、紀念碑、雕塑等,這些都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我還有幸觀賞到了傳統的戲曲表演,這讓我更加感受到古城的文化底蘊。臺兒莊的文化積淀深厚,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最后,臺兒莊古城的風景也讓我贊嘆不已。古城內建筑風格獨特,街道寬敞整潔,環境幽雅。在古城的角落,我發現了一座美麗的花園,花園內花草繁盛,鳥語花香。在那里散步的時候,我感到心情愉悅、身心舒暢。此外,古城附近還有一片迷人的水鄉風景,湖水綿延而過,稻田與河流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宜人的畫卷。在這里,我感受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總的來說,臺兒莊古城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的古城。通過這次旅行,我對臺兒莊古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無論是古城的古樸風貌、歷史底蘊、文化氛圍還是美麗的自然風景,都讓我感到震撼和贊嘆。這次旅行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使我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里,共同感受這座古城的獨特魅力。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十二
歡迎您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機會,簡要地介紹這里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棗莊市。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最南部,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棗莊市由古滕縣和古嶧縣合并而成,嶧縣為蘭陵舊疆,滕縣則有“善國”的美譽,這兩個古老的縣份,擎起了棗莊這個活力城市的天空。現在的棗莊,建市于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陳偉市長用“四個數字”來概括:73的始祖文化,境內的“北辛文化”遺址,是迄今為止黃淮地區考古發現最古老的文化之一;4300年的城邦文化,是先秦時期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兩個地區之一(另一個為河南的南陽);2700年的運河文化,境內最早的運河開鑿于春秋時期,比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還早100多年;130年的工業文化,是近代民族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我國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中興公司在這里誕生,并發行了我國第一支沒有外資參股的股票。
棗莊自然風光秀美,陳市長概括出“四個最”: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濕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五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為“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棗莊歷史上名人輩出,煉石補天的女媧、造車始祖奚仲、科學圣人墨子、工匠之祖魯班、勇于自薦的毛遂、養士三千的孟嘗君、為漢朝制定禮儀的叔孫通、鑿壁偷光自學成才的匡衡、《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都是棗莊人。共和國時代,棗莊出了十幾位赫赫有名的將軍,《白毛女》的作者賀敬之也是棗莊人。
臺兒莊區為棗莊市轄區,位于山東省的最南部,地處魯蘇交界,東連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南臨交通樞紐徐州,北接孔孟之鄉曲阜。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轄5鎮1街,21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30萬人。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發生地。
臺兒莊歷史悠久。臺兒莊,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清初,臺兒莊已相當繁華,居于古嶧縣40個集鎮之首,繁榮富庶,商賈云集,船舶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據《嶧縣志》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于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
臺兒莊地處要津,交通便利。臺兒莊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戰略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春的臺兒莊大捷,使臺兒莊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中外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臺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于棗莊市最南端。歷史上的臺兒莊只是一個城鎮,可是,她卻享有“天下第一莊”的美譽,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而是乾隆皇帝的欽賜。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經臺兒莊。第四次路過臺兒莊時,留下了“天下第一莊”的御筆。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淀,又為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
萬里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遒勁的一捺,這巨大的“人”字,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御游牧民族入侵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義,沒有了實用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運輸和生態功能。途經臺兒莊的運河,是三千五百華里運河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被稱為“活著的古運河”,有人說,“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臺兒莊”,可謂真知灼見。
臺兒莊地勢低洼,城區內的海拔高度為25.5米,比微山湖的湖底低7米,比湖面底20多米。為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建閘儲水的辦法。明朝萬歷年間,從微山湖口至臺兒莊,先后建起了八座節制閘。北上的官船和商船,經過這些船閘,要在臺兒莊等待五到十天時間。這個特殊的漕運樞紐,留住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臺兒莊迅速繁榮。從晚明至清末,臺兒莊一直保持著“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臺兒莊是一個移民城鎮。明清兩代屬于嶧縣轄區,南來北往的商人,借助臺兒莊的商機創造財富,安家置業,修橋鋪路,建廟辦學。到清代乾隆年間,臺兒莊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5萬,流動人口多達10萬以上。由于這些人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在營建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筑風格,使得臺兒莊城里集中了京派、晉派、江浙、徽派、閩南、嶺南、魯南、宗教等八種風格的建筑;接納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中外五大宗教和不同的民間信仰。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臺兒莊,大小廟宇多達72座。由于臺兒莊富有商機,吸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郎中、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到這里發展,使臺兒莊成為不同文化的匯集之地。
1938年春天,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無土不沃血,無墻不飲彈”。堅固的城墻、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莊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素的民宅,基本上被炸成廢墟。據戰地記者回憶,6000棟商鋪和民房保存下來的不到十分之一。戰后,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上公開宣布,要重建臺兒莊。可是,由于戰事緊張,加上后來的內戰,這個承諾一直沒能兌現。臺兒莊的居民,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顯現古城往日的輝煌。
20xx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工程。這不僅僅是復活一座被戰爭摧毀的城市,更是向世界昭示戰爭與和平的主題,是為人類保存文化遺產的一項壯舉。因為,在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臺兒莊大戰具有經典意義:它是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在抗擊外族入侵的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仗,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這場戰役,我們殲滅日軍11984名,打破了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這場戰役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爆發前夕,正義力量給軍國主義敲響喪鐘的戰役。在“亡國論”甚囂塵上的時刻,臺兒莊大捷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為愛好和平的力量注入了必勝的信心。因此,臺兒莊不愧為維護世界和平的神圣之地,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屬于全人類的精神文化工程。
臺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里有:國務院批準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多處國字號的風景名勝。
今天,我們參觀游覽的景點有: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館、重建后的臺城舊志景區和運河街市景區。
到達現場之后,各景點的導游員會給各位作具體介紹。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十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光臨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a區。歷史上的臺兒莊,曾是一座三教九流云集、建筑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嶧縣志》用“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來形容這里的繁榮與興盛,曾被皇帝譽為“天下第一莊”。1938年的臺兒莊大戰,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古城夷為一片廢墟,幸存者出于生存需要進行過修復,卻未能恢復往日的繁華。時隔70多年,xx棗莊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打造“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城市品牌的決策,把臺兒莊運河古城作為核心景區,進行全面恢復建設,重現了明清時期的古樸與繁榮。
在陳偉市長的直接主持下,臺兒莊運河古城規劃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一期建設面積75.8公頃,確定了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容積率約0.9。
臺兒莊擁有京杭運河唯一一處水工設施完備、風貌遺存完整古運河,唯一的明清時期的古駁岸,唯一的明清時期的古碼頭,唯一能夠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纖夫村。城內,由于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改造,較好地保存了古代民居、水堤、水渠,古城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歷史風貌依然,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是運河申遺最重要的節點之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重建之后的古城a區,占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筑面積30295平方米,約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建筑有參將署、天后宮、私塾、驛站、吳家票號、大院、商鋪、茶樓、酒樓和傳統民居。
歷史上的臺兒莊擁有6個城門,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城內分布著繁榮街、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這些街巷也是臺兒莊大戰時的主要戰場。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十四
臺兒莊概況: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據《嶧縣志》載:村鎮之大,甲于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從晚明至清末,臺兒莊一直保持著“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歷史上的臺兒莊只是一個城鎮,可是,她卻享有“天下第一莊”的美譽,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而是乾隆皇帝的欽賜。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經臺兒莊。第四次路過臺兒莊時,留下了“天下第一莊”的御筆。
1938年春天,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無土不沃血,無墻不飲彈”。20__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工程。
有人說:“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艷遇,臺兒莊是夢鄉。”
仰生--官府、官員,仰仗眾生而存在;西門--舊城的標志;中正--中正仁和;惠迪吉--順從天道就能吉利。這些城門,在臺兒莊大戰期間,全部毀于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城門,是20__年春天重建的。
步云廊橋。
這座橋是古運河上的景觀橋,橋名根據清代以來口口相傳的名稱,取名為“步云廊橋”,有“平步青云”之美譽。
橋面上的石雕,是漢丞相匡衡自學成才的經歷。匡衡是西漢后期的一代名相,輔佐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任皇帝。這些石刻的內容,就是匡衡通過刻苦自學由平民到丞相、再由丞相回歸故里得到善終的故事。
大橋南面的石雕,是楊家將的故事。可是,你可能不知道,楊宗保,還是臺兒莊老穆家的女婿呢!因為穆桂英的老家穆柯寨就在臺兒莊。
參將署。
這座官式建筑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的軍火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為“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牌坊。
船形街。
船形街,長110米,中間寬60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設計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
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里里外外還塑造和繪制了許多小船。中間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船上有供演出的后樂亭,可以欣賞當地的的鄉土劇種。
天后宮。
這座天后宮,是大陸同類建筑中規格最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資興建。在整個清代,天后宮香火旺盛。不幸的是,這座神圣的廟宇,毀于1938年的戰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宮,是一處具有鮮明閩南特色的建筑群。抱廈屋面,琉璃瓦蓋頂,屋脊上有二龍戲珠,線條舒展流暢,雕梁畫棟,彩繪點染,肅穆中透出金碧輝煌。
這一民間宗教建筑,折射了當年臺兒莊對南方客商的吸引力。
康乾時期四大家族:燕、尤、趙、萬。
尤家:翠屏學館。
趙家:天水堂,房主的祖籍在甘肅天水,所以用天水堂作堂號。
萬家:扶風堂,俗稱萬家大院。
2024年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大全(15篇)篇十五
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和文化遺產,臺兒莊古城陪伴著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已經數百年。這里曾經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主戰場,也是一個有著濃郁古文化底蘊的地方。近日,我有幸到訪臺兒莊古城,在這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旅游體驗。
第二段: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
臺兒莊古城進入到文化旅游景區的拓展之后,保留的歷史建筑經過多年的修繕和保護,更加顯得古色古香。游客可以依次參觀古城墻、古街道巷和古祠廟等文化古跡。這里充滿了歷史的氣息,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神秘的韻味,仿佛在講述著那些發生在這里的輝煌歷史。
第三段:戰爭的痕跡。
臺兒莊古城是日本侵華戰爭中發生過激烈戰役的地方,這里承載著太多的歷史傷痕。在看到那個紅墻剩下的碎片和鐵皮門上留下的彈孔時,我們的內心不由得為這些慘痛的歷史所感到的震撼。同時,也讓我們感悟到珍惜和平,永遠珍惜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教訓,在我們平靜的生活中,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和甜蜜的生活。
第四段:獨特的文化體驗。
臺兒莊的古建筑巷道構造十分錯綜復雜,在這里,我們既能感受到文化的藝術,也能感受到智慧的魅力。彎曲的巷道和高矮不一的民居,處處都散發出歷史的味道,成為一個兼具觀光、旅游、休閑和娛樂的區域,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記憶。
第五段:總結。
在臺兒莊古城的旅程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中華文化的歷史精神”,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對于祖國歷史的深深認識和關注。在這里,不僅可以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能從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中領悟到和平珍貴的主題。臺兒莊古城是一處集合了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等多種元素的旅游圣地,它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悠久、深刻、永恒、難忘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