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范文,我們可以學習到優秀的表達技巧和寫作思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范文范本,相信大家一定會從中找到一些啟示。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一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觀察各種奇特的房子,了解它們的特征。
2.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想象未來的幼兒園。
活動準備:
1.收集自己看到過的最喜歡、最特別的房子資料。
2.各種奇特房子的ppt課件。
3.幼兒在兒童樂園里玩充氣房子的錄像,房屋建筑師的采訪錄像。
活動流程:
活動過程:
一.自由介紹,經驗分享。
1.展示幼兒帶來的有關房子的各種資料,幼兒自由介紹自己喜歡的房子。
2.小結:你們找到的房子真多呀,有新房子和老房子,有中國的房子和外國的房子,這些房子的形狀不一樣,造房子的材料也不同,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
二.看課件,了解各種奇特的房子。
1.風帆式建筑。
美觀。例,悉尼歌劇院。
提問:它的形狀像什么?它有什么用?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二
1、幼兒對玩雪的渴望。
1、能自由設計畫面,創作出有生活情景的下雪天堆雪人的場景;
3、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4、培養想象力,體驗快樂的情感。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6、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重點:堆雪人的技巧。
難點: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卡紙,白紙,繪畫用品。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教師與幼兒愉快地玩音樂游戲——《堆雪人》。
1、在創設的雪景氛圍中導入課題。
2、音樂游戲——《堆雪人》。
啟發幼兒用夸張的.表情表現雪人的情緒。同時啟發幼兒用優美的姿態表現下雪天堆雪人、玩雪仗的場景。
二、教師示范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
1、教師:“冬天來了,小雪花悄悄地飄落下來。小朋友,在下雪天里你最喜歡什么玩什么游戲?”
幼兒討論并回答。
師:“堆雪人,這個主意不錯,可是我們這沒有雪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2、師引導幼兒描述雪人形象,并示范畫一種雪人的形象。
師:“那我先來堆一個大雪人,大雪人是什么樣子的?”
師:“大雪人看到那么多的小雪花來和它做游戲,心情怎么樣?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開心的表情。
師根據幼兒口述的雪人形象,繪畫自己心目中的雪人。
三、交代要,引發幼兒作畫的欲望。
師:“瞧,老師畫的大雪人孤零零地站在雪地里,它覺得有些寂寞,你們有什么好主意來幫幫它?”
幼兒相互交流并回答。
引導幼兒繪畫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要堆的雪人模樣,并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添畫,如冬天的房子,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戲等。
四、幼兒自由選擇繪畫的紙和筆進行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這節課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來表現自己喜愛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伴的作品。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三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國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現代派藝術、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總結造成克萊德悲劇的原因,鍛煉學生概括及記課堂筆記的能力。通過提供有關羅曼·羅蘭的材料,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判斷的能力。通過對《格爾尼卡》的介紹,提高學生鑒賞和分析現代美術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美國的悲劇》的學習,使學生從克萊德悲劇中找到對自己人生發展的警示。通過《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學習,使學生試著了解羅曼·羅蘭所倡導的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從《等待戈多》學習中學會正確評價現代荒誕派藝術的成就。從畢加索的學習中理解藝術家的成功離不開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德萊塞及其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是本課的一個重點。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是本課的又一重點。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荒誕”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在本課《等待戈多》和達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如何評價荒誕派藝術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關鍵,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難點。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側重介紹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本課的主要內容都是一些感性知識,教學房面比較簡單,但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分析形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培養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多運用一些感性教材,比如多放映一些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作品的主題思想,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也有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作品產生的環境。
教學媒體。
課件、圖片、視頻。
教學結構和過程。
【導入新課】。
(講述)20世紀的歷史經歷了很多紛繁復雜的變化,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軍事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帶來的破壞力無法估計,使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而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結束也是發生在20世紀,還有現在正在進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這些“革命”中,很多科技發明出現并運用于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由有利于我們生活質量提高的應用,也有破壞我們現在生活得應用。這些變化都會反映在文化上,文學家會用他們手中的筆,把這些變化紀錄成文字,編織成一本本我們現今人耳熟能詳的文學名著;美術家則會用他們手中的筆,把這些變化刻畫成一幅幅美麗而且深刻的圖畫。但無論他們用什么方式,他們的作品都是歷史客觀的反映,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應,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20世紀文學、美術的情況。
【講述新課】。
一、文學名著。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
(出示相關的圖片,講述)教材上主要介紹了三本名著。其中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的主要內容是:描寫了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斯受到社會上邪惡影響,逐漸蛻變、墮落為兇殺犯、最后自我毀滅的全過程。小說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寫克萊德這個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樣受到外部世界腐蝕與毒害,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玩世不恭、怙惡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車碾死女孩,逃離堪薩斯城為止,這是小說故事的準備階段。第二卷描寫克萊德與富商伯父薩繆爾·格里菲斯邂逅后,以窮親戚的關系來到萊柯格斯廠內充當工頭助手,隨后陷入與窮女工洛蓓達、闊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戀情。為了高攀桑德拉,克萊德甘愿違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準則,犧牲洛蓓達,于是,他就通過翻船陰謀干掉了這個被他誘奸而懷孕的年輕的女工。事后,克萊德落荒出逃,逍遙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寫案發之后,克萊德如何被捕入獄,受審和定罪,其間還穿插著美國兩黨和司法機構利用克萊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機的丑聞。最后經過終審判決,克萊德被送上了電椅。小說結尾處,還描寫牧師出場,為臨終之前克萊德尋求靈魂拯救的故事。
(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文檔為doc格式。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勇于標新立異,大膽想象與積極思考。
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造,體驗創造的樂趣。
3、培養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是否標新立異,大膽、積極地思考。
2、是否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
課前準備:
1、師準備各種工具和廢舊材料,如彈簧、抽空的蛋殼、乒乓球、紙杯、圖畫紙、廢舊報紙、紙筒、吸管、顏料、剪刀、膠水等。
2、圖畫紙、廢舊畫報、顏料、剪刀、膠水等。
教時數:1教時。
授課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一起學過了“會動的小紙人”這節課。小朋友還記得會動的小紙人是那一部分會動啊!是紙彈簧會動(復習紙彈簧制作方法)。
二、新授。
書上根據各種形狀制作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形象,你想為自己設計一個怎樣的會搖的玩具,用什么材料來制作。
1、用雞蛋殼來做小朋友,不倒翁,小動物……。
2、用彩色紙剪貼和畫。
3、用廢舊易拉罐,紙卷,吸管……。
三、布置作業。
動手來制作一個會搖的玩具。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五、評一評、議一議。
六、小結。
教后隨感: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五
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學生熟悉的學習用具,設計的教學內容。利用廢舊紙盒、橡皮泥制作學生熟悉的童話小屋,學習簡單的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培養學生觀察、想象事物的能力。
教學目的:
1、在豐富想象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設計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材料小屋。
2、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橡皮泥表現童話小屋的形象,提高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方法:
講授法、觀察比較法、討論法等。
教學重點:
了解廢舊紙盒、橡皮泥的特性,感受色彩的搭配效果。
教學難點:
制作的新穎生動,作品逼真美觀,富于個性。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橡皮泥、各種材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新穎、別致的小屋形象。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學生討論、嘗試)。
3、根據自己手中的材料,思考你準備做一個什么樣的小屋?
二、發展階段。
1、讓學生在大膽嘗試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交流描述、解釋各自設計意圖。(可以小組先交流)。
2、引導學生用橡皮泥搓成不同的線、捏成各種點和立方體、長方體形象進行組合。
3、教師演示紙盒小屋的制作步驟。制作小屋時,可以制作方形、橢圓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張,使制作的小屋更有新意。
4、學生交流自己將怎樣制作童話里的小屋。
三、布置作業,巡視指導。
用各種材料制作童話里的小屋。注意;色彩要搭配起來。制作結束后,自己要及時的收拾剩余的橡皮泥及其他材料。
四、小結。
講評作業。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設計,相互欣賞交流,進一步鼓勵學生設計出更新穎的小屋形象并進行組合。教師點評。
板書設計:
16童話里的小屋。
鉛筆小刀橡皮。
各種紙盒……。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六
2、那寶寶們得回答老師個問題才可以吃。
3、過什么節要吃月餅?看看那位聰明的寶寶能答上來。
6、中秋節這天人們要去祭月、觀潮、猜謎、賞桂花、玩花燈等等,可好玩了。
7、寶寶們月餅吃完是不就沒有啦?我們先把月餅畫下來在吃好不?
10、寶寶們的手真巧,把月餅畫的這么好看,我們現在來品嘗月餅吧!
活動結束活動目標1、學會畫簡筆畫月餅。
2、了解中秋節有什么活動。
3、明白為什么中秋節吃月餅。
活動準備1、月餅數塊。
2、中秋節目圖片。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七
課目:
第3課繽紛家用電器。
年級:
8年級上冊。
執教:
劉曉軍。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課前布置學生調查活動:
1.課前布置學生分組進行市場電器的調查活動。
主要調查內容:
a.產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設計等方面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b.不同設計的同類產品在市場價格、銷售等方面的情況有何差異。
多種家電實物。
大家一起分析調查的信息。
2.教師與大家一起分析調查總結的信息,初步歸納產品設計與市場之間的內在聯系。
(調動每個調查小組參與到調查信息整理的競賽活動中。)。
投影儀配合展示。
優化原有設計的舉例。
3.引導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對本小組調查產品再設計。
(教師先自己對一組學生調查的產品,參照調查得出的信息,建設性地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并先對優化原有產品設計進行教學舉例。)。
展示產品設計效果草圖。
4.展示一組馬克筆繪制的產品設計效果草圖,引導學生注意產品創意稿繪制的技巧。
展示產品設計效果草圖。
布置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5.布置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根據調查的結果,對本學習小組調查的產品進行再設計,并畫出創意稿。
注意與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協作、交流。
產品的改進必須明確改進的理由,體現優化設計的價值。切忌脫離實際的盲目設計。
創意稿力求表達明確,力圖展現產品的設計特點。
提倡使用馬克筆或水彩筆等結合黑色水性筆進行繪制。
提倡用簡短的文字標注配合產品造型,提示設計的特點,提倡寫出設計說明。
展示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學生練習。
6.學生動手練習及教師輔導。
(第二課時)。
分析產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設計等方面特點。
1.出示一組優秀設計作品,分析產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機結合的特點。
展示一組設計作品。
2.出示一組優秀設計作品,分析作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及創意特點。
展示一組設計作品。
引導學生分析產品特點。
3.出示一組優秀設計作品,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分析產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設計的特點。
展示一組設計作品。
引導學生總結繪制效果圖的簡易技巧。
4.出示一組馬克筆繪制的產品設計效果草圖,引導學生總結繪制效果圖的簡易技巧。
a.選擇更能體現產品主要特點的角度繪制產品。
b.用黑色水性筆勾畫產品造型結構線。
c.使用淺灰色的馬克筆在體塊轉折處入手,強化立體感與質感。
d.使用黑色馬克筆勾畫產品的外輪廓及裝飾投影。
展示一組設計效果草圖。
回顧學生練習。
5.簡要回顧上節課的學生練習中值得進一步注意的設計構思問題及繪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6.布置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嘗試設計一種家用電器,畫出創意稿。
自己獨立設計或者與學習小組的同學協作進行。
設計的電器產品應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
創意稿力求表達明確,能夠充分展現產品的設計特點。
注意選擇更能體現產品設計特點的角度繪制創意稿。
嘗試運用簡易技巧繪制創意稿。
提倡用簡短的文字標注配合產品造型,提示設計的特點,提倡寫出設計說明。
展示學習活動及活動要求。
學生練習。
7.學生動手練習及教師輔導。
展示及小結。
8.學生作業展示及單元教學小結。
展示學生作業。
文檔為doc格式。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八
學習本課,了解并掌握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國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現代派藝術畫家畢加索及其代表作《格爾尼卡》。通過對三部文學作品的學習,能夠有意識地將作品與時代聯系起來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判斷的能力;通過對《格爾尼卡》的介紹,提高分析現代美術作品和藝術鑒賞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鑒于教材對三部文學作品的介紹比較簡略,如果沒有讀過這些作品,可以在課前閱讀這三部文學作品的青少年版。課堂上較詳細地介紹這些作品,然后再進行分析、討論及交流,明確作品內容與特定歷史背景的關系,逐步形成對20世紀世界不同地區文學藝術的正確理解。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及其他作品,共同分析、欣賞,提高學生鑒賞現代美術作品的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美國的悲劇》的學習,從主人公克萊德的悲劇中找到對自己人生發展的警示;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充分感受道德的力量,即寬厚、仁慈和友愛的力量,了解羅曼·羅蘭所倡導的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通過對《等待戈多》的學習,認識現代荒誕派藝術,學習正確評價荒誕派藝術的成就;通過賞析《格爾尼卡》,理解藝術家的成功離不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對現代文學藝術表現形式的學習中,感受創新的意識和精神,理解并尊重“現代派”所創造的新文化,增強面向世界的國際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教學的重點。
2.難點:如何評價荒誕派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德國總統赫爾佐克向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的居民專門發出一封致歉信就60年前德國空軍對小鎮的轟炸表示“認罪”并“請求寬恕”。德國人何以在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以后承認自己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犯下的罪行呢?這要從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說起。由此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現代文學。
(1)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九
1.重點: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直接以線作畫的能力。
2.難點:植物的結構與特征。
教學方法。
講解。
教學手段。
演示、講解。
板書設計。
植物寫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新課。
2、欣賞美術作品:中國畫《君子蘭》介紹作者小朋友的線描畫植物寫生畫。
4
(1)說一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
(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關系如何表示?
6、小結展示展示優秀作業,并簡評。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國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現代派藝術、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總結造成克萊德悲劇的原因,鍛煉學生概括及記課堂筆記的能力。通過提供有關羅曼·羅蘭的材料,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判斷的能力。通過對《格爾尼卡》的介紹,提高學生鑒賞和分析現代美術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美國的悲劇》的學習,使學生從克萊德悲劇中找到對自己人生發展的警示。通過《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學習,使學生試著了解羅曼·羅蘭所倡導的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從《等待戈多》學習中學會正確評價現代荒誕派藝術的成就。從畢加索的學習中理解藝術家的成功離不開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德萊塞及其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是本課的一個重點。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是本課的又一重點。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荒誕”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在本課《等待戈多》和達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如何評價荒誕派藝術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關鍵,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難點。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側重介紹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本課的主要內容都是一些感性知識,教學房面比較簡單,但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分析形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培養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多運用一些感性教材,比如多放映一些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作品的主題思想,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也有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作品產生的環境。
教學媒體。
課件、圖片、視頻。
教學結構和過程。
【導入新課】。
(講述)20世紀的歷史經歷了很多紛繁復雜的變化,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軍事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帶來的破壞力無法估計,使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而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結束也是發生在20世紀,還有現在正在進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這些“革命”中,很多科技發明出現并運用于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由有利于我們生活質量提高的應用,也有破壞我們現在生活得應用。這些變化都會反映在文化上,文學家會用他們手中的筆,把這些變化紀錄成文字,編織成一本本我們現今人耳熟能詳的文學名著;美術家則會用他們手中的筆,把這些變化刻畫成一幅幅美麗而且深刻的圖畫。但無論他們用什么方式,他們的作品都是歷史客觀的反映,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應,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20世紀文學、美術的情況。
【講述新課】。
一、文學名著。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
(出示相關的圖片,講述)教材上主要介紹了三本名著。其中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的主要內容是:描寫了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斯受到社會上邪惡影響,逐漸蛻變、墮落為兇殺犯、最后自我毀滅的全過程。小說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寫克萊德這個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樣受到外部世界腐蝕與毒害,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玩世不恭、怙惡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車碾死女孩,逃離堪薩斯城為止,這是小說故事的準備階段。第二卷描寫克萊德與富商伯父薩繆爾·格里菲斯邂逅后,以窮親戚的關系來到萊柯格斯廠內充當工頭助手,隨后陷入與窮女工洛蓓達、闊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戀情。為了高攀桑德拉,克萊德甘愿違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準則,犧牲洛蓓達,于是,他就通過翻船陰謀干掉了這個被他誘奸而懷孕的年輕的女工。事后,克萊德落荒出逃,逍遙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寫案發之后,克萊德如何被捕入獄,受審和定罪,其間還穿插著美國兩黨和司法機構利用克萊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機的丑聞。最后經過終審判決,克萊德被送上了電椅。小說結尾處,還描寫牧師出場,為臨終之前克萊德尋求靈魂拯救的故事。
(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運用色彩冷暖知識,給學生一把打開色彩知識大門的鑰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培養色彩美感意識,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從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運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識上,有目的地正確地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覺。
教學重難點:
1、從感性到理性去認識色性,并會運用色彩冷暖對比的知識。
2、了解產生冷暖對比的原因,認識冷暖色彩并會正確運用。
教具學具:水粉顏色、毛筆、筆洗、調色盒、色相卡、色輪。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請學生放置好學習水粉畫的用具及美術書。
二、新授:
(一)導入。
教師提問:(1)你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教師小結:看來大家都很有個性,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顏色。
(2)那你為什么喜歡穿這種顏色?
分別讓生談談自己的感覺。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邊板書“冷、暖”兩種感覺。
(3)通過觀察,你體會并感覺到色彩有什么屬性?
---色彩有冷與暖。
(二)導入課題:“色彩的冷與暖是色彩的一種屬性。這節課我們就來體會一下這種冷與暖的感覺,好不好?”
板書課題:色彩的冷與暖。
三、講授新課:
(一)結合作品,講述色彩的冷暖對比是怎樣產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無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屬于無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屬于有彩色。這一節課我們來研究感覺一下有彩色的冷與暖。我們知道不同的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色彩的冷暖是人們長期經驗中聯想的結果。”
1、看冷暖不同色調的作品。
(1)冷色調畫面《雪地》,問:這幅畫面給你什么感覺?
---給人以冷的感覺。
(2)暖色調的畫面《日出》,問:這幅畫面給你什么感覺?
---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3)同時欣賞這兩幅畫面。
啟發提問:這兩幅畫面為什么會給人以不同的感覺?
師根據回答情況小結:那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色調(色彩總傾向)。通過觀察比較,我們體會到不同色調的畫面給人的冷暖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溫度相同的室內,一個屋子涂成藍色,另一個屋子涂成紅色,兩間屋子給人的感覺差別就很大。兩間屋子給人溫度差別可以達到三、四度,原因是藍色能減慢人們的血液循環,給人感覺較冷;而紅色刺激人們的神經,使血液循環加快,給人感覺較暖。
2、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講解,體會色彩的冷與暖。
回憶我們剛才作品里所見,再聯想一下可以發現,在我們的周圍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給我們以冷和暖的感覺?看哪位同學想象的更豐富。
分別讓生起來舉例,如:太陽、火焰給人以暖的感覺;天空、大海給人以冷的感覺。
(二)放映色輪,讓生觀察并談談對不同顏色的感覺,從色輪中區別冷暖。
(1)在12個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黃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為基準劃分的。
提問:仔細觀察,在冷暖對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紅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藍色)這兩色是冷暖對比的中心軸。
(2)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色彩冷暖的規律。
提問:誰能從色輪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將色相卡分成兩部分擺放(冷、暖兩個序列),并說出自己分的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偏紅偏黃的色彩屬于暖色,偏藍偏綠的色彩屬于冷色。因此在色環中紅、橙、黃屬于暖色,綠、紫、藍屬于冷色。
(3)繪畫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如:黃和黃綠比?黃暖黃綠冷;黃綠與綠比?黃綠又顯得暖,而綠則比黃綠冷。所以,色彩的冷暖決不是死記硬背才能記住的它需要相對比較去感覺。
(4)同樣的一幅畫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調表現時,給人的感覺是全然不同的。冷與暖不同的色彩感覺在繪畫中當然是很重要的問題。一樣的畫面它們的冷暖色調是完全不同的。
(三)結合色相卡講解色彩的補色對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強烈對比作用的是兩個相互起補色關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相對的三組色(顯示色相卡),紅綠、黃紫、藍橙。在色彩中稱它們為補色對比(板書)。補色對比在繪畫中運用很多,如我國民間年畫中具有這種典型特征。
四、作業要求:
(一)內容:用不同的色彩組合,填涂一組同樣的圖形,看看它們的畫面感覺有何不同,體會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樣)。
(二)要求:將這四幅圖分別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調中偏冷的和冷色調中偏暖的。涂色時應注意色彩的搭配。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二
了解靜物的分類組合特點,及基本的構圖關系。難點:用線描來寫生靜物。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課件出示靜物畫,欣賞,問:你喜歡哪一幅作品?你有什么發現?
二、認識靜物和靜物畫。
1、什么是靜物?
2、尋找生活中的靜物,在情境中喚起學生對靜物的情感。
(2)。(將圖片定格)看到這組靜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三、學習靜物分類。
1、游戲“靜物找朋友”(情境設置思考感悟)。
靜物家族的每個成員不是孤單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朋友。
3、小組內玩“靜物找朋友”游戲(學生將組內的物品初步分類)。
4、小組間玩“靜物找朋友”游戲(各組間的物品相互交流補充)。
四、學習理解靜物擺放的主次。
在物品的組合擺放中思考相關的主題名稱。
五、師生評價,教師及時予以指導調整。
六、作品賞析。
1、欣賞畫家作品中選擇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意。
2、教材中的學生作品。
七、自主表現。
八、交流評價。
1、小組內交流:相互欣賞同學間的線描作品,從構圖、線條表現的角度交流。
2、小組間的交流:從物品的組合擺放、線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參與、交往狀況、小組合作及作品的表現等。
九、課后延伸。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柳樹、花、魚、貝殼的畫法,并能準確地畫出來。
2、能用柳樹、花、魚、貝殼組成一幅優美的風景圖。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能力。
教學重點:
用柳樹、花、魚、貝殼、組圖。
教學難點:
景物的搭配。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簡筆畫(板書課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水果和蔬菜,這節課我們復習植物和動物。
大家一定聽過這首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說的是什么植物?
學生回答,出示柳樹(幻燈片)。
這就是我們要復習的第一種植物柳樹。
下面老師出一個字謎:七人頭上長青草。
誰能猜出這是什么字?
學生回答后出示幻燈片(花)。
這是我們要復習的第二種植物花。
下面老師要考考你,看誰最聰明。
什么動物睜著眼睛睡覺?
出示魚。
不做自己的守護者,卻默默做貝殼的守護者。這又是什么動物?
出示貝殼。
這節課我們就用柳樹、花、魚、貝殼(出示)組成一幅優美的風景圖,可添加一些景物。
二、動手創作。
1、思考:你想怎樣畫?
2、同桌互相說一說。
3、指名說。
4、出示范作:老師也準備了一幅作品,咱們比一比,看誰比老師畫的還好。比比誰最棒!
5、學生創作。
教師指導。
6、作品展示。
三、總結評價。
四、板書設計。
簡筆畫。
范畫。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四
1、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
3、 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去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是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來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繪畫工具和材料。
檢查學習用品,師生問好。
同學們,今天咱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第二十四課《有人和動物的.風景》。說到漂亮的風景和可愛的動物大家都喜歡,我們在生活中要愛護大自然,更要保護我們身邊的動物。
首先和大家復習一下前節課學習的內容:
同學們以前都學習過寫生吧?那么什么叫寫生?哪位學生說一說?(寫生就是直接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回答的很好, 有的同學又要問了畫什么呢?畫風景寫生。
城市和鄉村都有美麗的景色。一塊草地,一片樹林,一道河灣,一條小徑。。。。。。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還有身邊可愛的小動物也可以入畫。
在畫畫的時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遠景。把紛繁的景物,提煉概括成一個整體,在有限的空間里,渲染出情調和氣氛。
1、 欣賞書中的例圖,體會怎樣從平凡景物中去發現美。
2、 學習建議:可以用水粉顏料畫一幅風景寫生,注意畫面的氣氛和色彩相協調。可以用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工具材料結合水粉色進行作業。
3、 教師講解寫生風景的步驟及方法。
(一)帶領學生觀察風景。
(二)用鉛筆勾形,注意透視和比例關系。
(三)進行圖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將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評出優秀作業。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五
教學方法體驗、啟發、探究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體會作品藝術的表現形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學會欣賞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形式。感受、理解和體驗美術作品某些層次的深層意蘊。
能力目標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有充分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與難點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學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1、導入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思想內涵的,通過什么形式?
二新授1、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之中,大都有著一些更為內在和深遠的深層意蘊。“意蘊”就是藝術作品內在的含義、意義和意味,包括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等等。只有感受和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現形式,象音樂用聲音一樣,美術也有自己的的表現語言,美術的表現語言有線條、形狀和色彩等,美術作品就是運用這些方式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培養自己的色彩感覺能力,因為只有感覺到的東西,才能被準確地表現出來,水粉靜物寫生也同樣如此。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
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準確,把握層面的層次關系和疏密關系。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當在,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色調而忽略了物體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當然,色彩的整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油畫棒砂紙畫是用油畫棒在打磨用的砂紙(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畫。油畫棒色彩鮮艷,顆粒細膩,質地柔軟:砂紙的磨面較為粗糙,有利于油畫棒色附著在畫面上,而且砂紙較深的底色更能襯托出油畫棒的色彩。因此,油畫棒砂紙畫色彩明快,畫面統一,工具簡單,是孩子們易學樂學的一種兒童畫,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中國畫的傳統繪畫充分地發揮了線描的表現力,不僅可以精確描繪具有空間深度和透視變形的物象,而且可以達到狀物抒情、生動傳神的境界。文藝復興首先發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表現的形式也不盡相同,在意大利表現為繪畫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國則表現為農民戰爭和宗教改革運動。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區域中央、中古時期世界上最大貿易地區的心臟位置。佛羅倫薩、米蘭和威尼斯都是當時水陸交通樞紐和貿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現工商業、萌芽資本主義,所以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所謂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針對在中世紀被宗教所扼殺的古代希臘羅馬以人為本的科學文化走向復興而掀起的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
2、幾種美術表現語言形式建筑、雕塑、繪畫、園林。
三、小結(略)。
四、板書設計: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蘊和審美價值(一)。
1、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
藝術作品的意蘊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物質材料。
形式構成。
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義。
2、幾種美術表現語言形式建筑、雕塑、繪畫、園林。
美術教案人教版(優質16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去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是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來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教學準備:
繪畫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習用品,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咱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第二十四課《有人和動物的風景》。說到漂亮的風景和可愛的動物大家都喜歡,我們在生活中要愛護大自然,更要保護我們身邊的動物。
三、講授新課。
首先和大家復習一下前節課學習的內容:
同學們以前都學習過寫生吧?那么什么叫寫生?哪位學生說一說?(寫生就是直接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學又要問了畫什么呢?畫風景寫生。
城市和鄉村都有美麗的景色。一塊草地,一片樹林,一道河灣,一條小徑。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還有身邊可愛的小動物也可以入畫。在畫畫的時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遠景。把紛繁的景物,提煉概括成一個整體,在有限的空間里,渲染出情調和氣氛。
1、欣賞書中的例圖,體會怎樣從平凡景物中去發現美。
2、學習建議:可以用水粉顏料畫一幅風景寫生,注意畫面的氣氛和色彩相協調。可以用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工具材料結合水粉色進行作業。
3、教師講解寫生風景的步驟及方法。
(1)、帶領學生觀察風景。
(2)、用鉛筆勾形,注意透視和比例關系。
(3)、進行圖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4)、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5)、作業展評。
將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評出優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