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一
1、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字、詞的含義。練習發音詠、高、條、絳、垂、知。
3、欣賞古詩,并初步理解古詩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重點: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詞的含義。
難點:初步理解古詩并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柳樹圖畫; 教學課件.
(一)出示一幅柳樹的圖畫。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一棵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的?
(二)欣賞教學課件。了解一些關于柳樹的知識。
1、教師小結柳樹的特點:落葉樹,柳枝細長,柔軟下垂,生長很快,適合在水邊生長,樹皮,樹枝,樹根都可入藥。
2、讓幼兒小結柳樹的特點。
你覺得柳樹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賞古詩詠柳的教學課件.讓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內容。
1、初次欣賞古詩。在古代有個叫賀知章的詩人也覺得柳樹很美,他寫了一首詩來贊美它,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2、完整欣賞古詩《詠柳》,初步理解古詩。詩歌里說了些什么?你記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字詞你不明白?你可以舉手問老師。
4、分句理解古詩意思。
5、通過觀察課件,小結古詩的特點。
你們來看一看這首古詩和我們平時所學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
(四)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2、師生一起朗誦古詩:集體、輪念等多種形式。
3、請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二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垂下來,好似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如同一把神奇的剪刀。
《詠柳》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絳: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
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
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
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
唐代詩人、書法家。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
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天寶初,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別。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年八十六。肅宗贈禮部尚書。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
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三
1、知識與技能:學會生字,理解字詞,讀懂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學生自學潛力和欣賞美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詩古資料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詩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學難點: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理解詩句,品味詩歌意境。
我們中國向來以詩為自豪,在幾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詩歌成就最高,唐詩不僅僅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此刻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詩人個性多。這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多人。他們留下了許多壯麗的詩篇,為后人所傳頌、這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詠柳》。
簡介作者、:教參14頁、
理解題目。用贊美的語氣讀題目。
你還想明白什么?
1、初讀古詩,圈出生字。
2、理解詞語。(結合書下注釋或查工具書,能夠小組討論,也能夠向老師請教)
碧玉妝綠絲絳裁
學生交流。
把柳樹說得像玉石一樣綠,仿佛是碧玉裝扮的美女,誰來讀讀這句,你有什么感受?
萬條真是有一萬條嗎?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條在和煦的春風中搖曳)
你認為是誰的功勞呢?所以書上說(二月春風似剪刀)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4、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怎樣樣?從哪看出來的?
5、用贊美的語氣來讀古詩。
師小結:作者的想象多么豐富,從滿樹的新葉想到“碧玉”,從隨風飄蕩的柳條想到“綠絲絳”,多么貼切而生動呀,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大膽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風”想象成手執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風寫“活”了,也把柳樹寫“活”了。
找一名同學讀這首詩,要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閉眼傾聽,在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再讀這首詩,說說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們能夠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種感受呢?(表演,為柳樹或春天寫幾句話,畫畫,朗讀)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的?(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3、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運用比喻,寫出了柳樹的美,獨具匠心,別出心裁,讓我們不禁想到大自然這位能功巧匠,也讓我們體會到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這首詩的妙處還不僅僅于此,請同學們看,詩人從“樹”寫到“枝”,再到“葉”,然后想到春風。詩人(整體)到(部分)先觀察后(想象)的順序來寫,顯得有條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詩,卻充分的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構思,這也許便是“詠柳”傳唱至今的緣故吧。
背誦古詩。
搜集描述柳樹或春天的詩。
在交流中掌握識字方法,工整書寫生字。
一、認讀生字。
二、識記生字。看看已經記住了哪些字,還沒有記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辦法能夠記住它?如果有困難,能夠和同桌合作,也能夠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三、指導書寫。
四、賞析古詩。
12頁積累。
五、課堂小結。
詩寫得精彩是因為作者觀察仔細,能抓住柳樹的特點善于運用比喻手法,抒發真情,才使得我們對柳樹,對春天的也產生了喜愛之情。期望同學們也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顆敏感的心靈,去觀察身邊的一切,領略身邊的美景!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四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詩兩首》中的《詠柳》。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歌。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教學方式的構建
語文教學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之瑰寶,如何順應新課程理念,使學生愉快輕松的學習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審美情趣呢,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以讀為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唱唱,演演,畫畫中輕松領悟詩歌魅力。
1初讀,文通字順。即一看見詩后,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把詩讀的通暢,既是學生的興趣所致,也是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
2再讀,領悟詩意。即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借助插圖讀動詩句。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不一定能全讀懂詩中每詞每句的含義,可通過小組或全班交流詩句的含義。當然,在最疑惑時還需老師精當的點撥。
3讀,體會感情。古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詩的大意后再反復朗讀就能體會到詩中情感,這里我們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到春的意境,加強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會借助錄音范讀,讓學生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提高。
4讀,熟讀成誦。在悟情的基礎上熟讀,指導有感情的讀,以達到成頌的目的。
5讀,唱唱,畫畫,演演。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讓詩豐富的內涵再現,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著重談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課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為引子,并播放幾幅春景圖,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入正題:今天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學習一首春天的詩。接著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再進行過渡:柳樹真美呀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沒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首贊美春天的詩,(出示詩)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讀通暢,對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個記號,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既掃清了生字詞的障礙,又為深入理解詩奠定基礎。
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通過初讀課文后,我會問學生: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有的可能會說柳樹真美,我會趁熱打鐵問:你認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會說樹很高,有的會說葉很綠,我會順勢引導這柳樹的確很美惹人喜愛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呢?學生一定會說贊美的語氣,這時,我讓學生齊讀古詩進一步體會它的美。
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一定對一些詞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詩中三個比喻句的理解可能還不透徹,我會逐一出示課件,讓學生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來來的嫩葉寫出柳樹顏色碧綠生機勃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的特點。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接著我會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配樂詩朗誦,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再讓學模仿練讀,更好的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想象意境熟讀成頌——欣賞美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適時進行引導: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詩人也來吟頌一下這首詩呢,接著,我會放上音樂,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把詩中豐富 的內涵大聲的朗讀出來。
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乘著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我會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可以畫可以演把詩中豐富的內涵變為簡單 的形象畫面,再現詩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總之,這一節課我以讀為本,以讀促思 重在感悟為教學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學習方法,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陶冶了情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真正從朗讀課文中感受到閱讀的興趣。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五
1、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字、詞的含義。練習發音詠、高、條、絳、垂、知。
3、欣賞古詩,并初步理解古詩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重點: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詞的含義。
難點:初步理解古詩并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柳樹圖畫; 教學課件.
(一)出示一幅柳樹的圖畫.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一棵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的?
(二)欣賞教學課件.了解一些關于柳樹的知識.
1、教師小結柳樹的特點:落葉樹,柳枝細長,柔軟下垂,生長很快,適合在水邊生長,樹皮,樹枝,樹根都可入藥.
2、讓幼兒小結柳樹的特點。
你覺得柳樹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賞古詩詠柳的教學課件.讓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內容.
1、初次欣賞古詩。
在古代有個叫賀知章的詩人也覺得柳樹很美,他寫了一首詩來贊美它,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2、完整欣賞古詩《詠柳》,初步理解古詩。
詩歌里說了些什么?你記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字詞你不明白?你可以舉手問老師。
4、分句理解古詩意思。
5、通過觀察課件,小結古詩的特點。
你們來看一看這首古詩和我們平時所學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
(四)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范讀,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這是一首很美的詩,老師也想念一念, 你們來聽一聽好嗎?
2、師生一起朗誦古詩:集體、輪念等多種形式。
3、請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六
目標:
體驗古詩作畫的樂趣。
能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古詩中柳樹的美。
知道垂柳的枝條又細而長的。
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重難點: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突出古詩中柳樹的美。
怎樣繪畫、剪、做出垂柳細長美麗的枝條、柳葉。
準備:
a4紙、記號筆、水粉、橡皮泥、水彩筆、油畫棒、背景音樂《柳樹姑娘》等。
活動過程:
1、春天里發芽比較早的樹是什么樹?
2、我們學過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是什么?
3、古詩中說的是什么樣的柳樹?(垂柳)
4、淺釋古詩:古詩中怎樣贊美垂柳的?(碧玉杖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5、長長的柳枝像什么?被風一吹怎么樣了?(像s、像波浪線、像蛇等)
6、幼兒欣賞被風吹動的柳樹的圖片。
1、古代的人用詩贊美柳樹,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展現美麗的柳樹。
2、幼兒討論。(畫出來、剪出來、用橡皮泥捏出來等)
3、欣賞柳樹圖片作品。
1、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做一做。
2、要求:柳枝要細長,下垂。安靜做、畫。
3、添畫春天的景物。
1、幼兒間相互欣賞作品。
2、聽歌曲《春天在哪里》到院子里找春天,結束活動。
課后反思:
這節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其中第三個環節“做一做”體現了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第一個環節說一說柳樹,主要是利用贊美柳樹的古詩《詠柳》及欣賞柳樹圖片讓幼兒知道柳樹的外型特征:柳枝的細長,柳葉的翠綠。利用引導語:你想你用什么方法展現美麗的柳樹?激發拓展幼兒的思維、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出四種形式:水彩筆繪畫、水粉畫、剪紙畫、泥工畫,通過欣賞四種不同形式的范畫,為幼兒在畫畫做做環節做好鋪墊。用語言引導添畫春天的景物,豐富了畫面內容。通過幼兒間欣賞作品,個別幼兒講述作品完成整個教學,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帶幼兒到院子里找春天,結束整個活動。
整個活動幼兒自主、積極投入,興致很高。活動中發現,幼兒的剪紙畫(用卡紙先剪出樹干,用皺紋紙搓出柳條,剪出柳葉)、泥工畫(分泥時沒能安柳條、柳葉的大小分)完成效果不好。說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能真正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一節成功的活動不僅要有好的活動設計,備好課,還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才能水到渠成,達到良好的效果。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七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譯文翻譯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注釋解釋
倚--仗恃,依靠。狂--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柳條似乎還沒有發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
解把--解得,懂得。飛花--柳絮。
詩文賞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八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柳樹是在春天發芽的。
準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1、教師出示有柳樹的春天圖片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老師手中的畫里有什么啊?(柳樹)那柳樹都是在什么時候發芽呢?(春天)。那今天我們來學一首新的古詩《詠柳》。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像碧玉一樣打扮得高高的柳樹,萬條柳樹垂下了綠絲條,不知道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出的,哦,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好象剪刀一樣。
4、幼兒學習古詩《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才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教師再次帶幼兒朗誦詩歌,讓幼兒讀準詞句。
6、活動總結:小朋友們!春天的柳樹美不美啊,但是啊小朋友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的樹才會更綠更美。
7、活動結束
古詩詠柳的教案篇九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絳: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這是一首詠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