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風字家風家訓的經典句子篇一
;有關家風的作文
篇一:關于家風的作文素材】
關于家風的作文素材
有關家風的文章
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因此,古往今來,中國家 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 “言傳”和“身教”的 典范。
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 “好讀書,不 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 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 ; 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 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
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將他關在書房里,罰抄一副家教對聯: “讀書 好練武好學好更好 ; 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
”規定每天抄 100 遍, 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 100 天,頓悟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于 父親面前請罪。從此,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里,用功讀書。
難得糊涂的鄭板橋,以竹入聯寫就: “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 ;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教育兒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 剛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洋務人才,曾任廣東按察使的王之春, 他的家教聯則是: “少讀書,便是低天分 ;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意 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 程度,天分低是因為自己少讀書的緣故。
林則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寫道: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 ?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 ? 愚而多財,則增其 過。
”其晚年因病辭官回鄉,儉樸生活,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 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親們無不稱贊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 1940 年,為其侄媳魏蓉芳題寫一聯: “莫學芙蓉空有面, 應效芬芳發自心。
”此聯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婦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 她要誠實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兒出嫁后,十分關心女兒女婿的生活,給他們寫了一副對 聯: “勞逸妥安排,健康多福 ;油鹽休浪費,勤儉持家。
”為女兒的生 活作了長遠規劃,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體現了慈父對女兒的 愛護和關心。
千年家風,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這些家教對聯,底蘊厚重, 韻味深長。于家,這是風范 ;于國,那是脊梁。
引言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 是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 嚴于教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 優良傳統。
事實論據
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 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
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 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 子: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
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 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 “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
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 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后任國民黨軍長 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 年, 25 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 來探視的吉鴻昌說: “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 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后,他把 “做官不許發財 ”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 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 “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 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 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 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 ****** 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 39 歲。
總統教子自立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 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后,一邊尋找工作,一 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名人名言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 呂公著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
--《梁書 ?周舍徐勉傳》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元?無名氏《漁樵記》
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
--陶行知《怎樣選書》
凡是不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
--魯迅《我們現在怎樣 做父親》
有財無義,惟家之殃。
--《古今圖書集成 ?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古今圖書集成 ? 家范典》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
--宋? 林逋《省心錄》
父之愛子,教以義方。
--宋? 司馬光《論公主宅內臣狀》
家庭不是別的,正是人類自己。
--[ 俄]葉甫圖申科《家庭》
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
--魯迅《我們現在怎 樣做父親》
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為 一個完全的人。
--魯迅《隨感錄三十三》
家興出孝子,家敗出妖孽。
--中國諺語
國威不可內傷,家丑不可外揚。
--中國諺語
斗氣不養家,養家不斗氣。
--中國諺語
作文素材之家風家教
一.名臣曾國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 一代名臣曾國藩的后裔,人才輩出,長盛不衰,這跟他嚴厲的家教 是密切相關的。曾國藩家書提到: “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 才”。曾國藩三個兒子,五個女兒。二兒子曾紀澤是中國近代著名的 外交家。小兒子曾紀鴻是清代著名的數學家。孫輩曾廣鈞是曾家第 二個進士, 23 歲中進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輕的一位。孫女,曾 廣珊是著名詩人,她兒子就是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直系第四、 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優秀,大部分在學術、科技、文化上 很有成就。俗話說 “富不過三 ”,但曾氏后裔歷經 100 余年而不衰, 與其嚴謹的家教緊密相連。儒家把 “齊家”放在“平天下 ”前,就說明
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國藩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根據,經過自己的 理解、消化,獨創一套家教理論和方法,對子孫溫言細 語,不厭其煩,言傳身教,最終獲得成功。
曾國藩認為: “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即使在戎馬倥傯、 甚至生死未卜之際也不忘寫信回家,語重心長,諄諄告誡,體現了 他“憐子如何不丈夫 ”的儒雅一面,十分難得。曾家門風以 “八本 ”、 “三致祥”為里,以 “耕讀”、“勤儉”、 “和睦”、“敦厚”為表,構筑了 百年家族長盛不衰的堅固堤防,也為今人提供了堪為典范的家教藍 本。
“八本 ”是: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 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 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三致祥 ”是:“孝 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國藩終生履行家規,從不懈怠。
【素材點睛】 如果說一代名臣曾國藩的個人成就讓人仰慕的話,那么更讓人嘆服 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輩出,長盛不衰。一個令人探究的問題是曾國藩 嚴格的家庭教育。曾國藩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根據,經過自己的理解、 消化,獨創一套 “明理修德、勤儉習勞 ”的家教理論和方法,對子孫 溫言細語,不厭其煩,言傳身教,最終讓曾家后輩人才層出不窮。
【多維解讀】 1.家規家訓不可或缺 曾國藩出生于湖南一個豪門地主家庭,生活較為寬裕,父親以自己 豐富的生活閱歷教育子女,有著嚴格的家規家訓。而作為長子的曾 國藩,深受父輩的愛撫重視,早早地接受了封建倫理教育。他學習 刻苦,孜孜不倦, “日以讀為業 ”,最終通過科舉考試而獲取功名。
曾國藩雖為高位權貴,但對自己及子女的要求從未降低,他以家庭 為本位,重視親情、崇尚德性、和睦關系。正因為如此,曾國藩的 后裔人才輩出,長盛不衰。他對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稱譽,他系統的 家庭倫理教育思想為當今社會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資源。
2 .要留下真正的遺產 一個頗具現代色彩的話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遺產 ”成了我 們不可繞開的一個話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遺產是一個值得所有 人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曾國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榜樣,他 用自己的 “明理修德、勤儉習勞 ”的淳樸家教觀給我們一個最響亮的 回答,他給子孫留下了真正的 “遺產”。
【適用文題】 家教家訓、遺產、榜樣、傳承、教育等。
二. 家訓造就學界 “豪門 ”
【素材展示】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是中國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備的 “三 錢”。有研究者曾探尋過 “三錢 ”的成才奧秘,除了大學教育、愛國熱 情、科學探索精神等因素外, “三錢 ”同出于江浙一帶的名門望族錢 氏家族。據不完全統計,當代錢氏家族僅科學院院士國內外就有 l00 多人,分布在 50 多個國家。杭州錢镠研究會秘書長錢剛認為,錢氏 家族的興旺不衰,與被錢家人當成家規的《錢氏家訓》有著密切關 系。
《錢氏家訓》是錢家先祖、后唐時期吳越國王錢镠留給子孫的精神 遺產,錢镠的后人將其平時言行記錄整理而成,分個人篇 、家庭篇 社會篇和國家篇,對錢氏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國的思想、行為作 了全面的規范,包括 “孝于家 ”、 “忠于國 ”、 “兄弟相同,上下和睦 “讀經傳則根底深,看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等。
在一些回憶材料中,錢偉長曾表示家訓對其影響頗深。他說: “我們 錢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訓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 大。”
【素材點睛】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是中國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備的 “三 錢”,其實,這只是我們大家熟知的三位錢家名人,據不完全統計, 當代錢氏家族僅科學院院士國內外就有 l00 多人,分布在 50 多個國 家。錢氏家族為什么如此興盛?這無不是嚴格的《錢氏家訓》熏陶 的結果。
【多維解讀】
1. 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大量的、細小的量積累,只有量的積累達到了一 定的程度,才會產生質的飛躍,俗話說 “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 ”。家 庭教育也是如此, “三錢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在中國科技 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尋過 “三錢 ”的成才奧秘,除了大學 教育、愛國熱情、科學探索精神等因素外, “三錢 ”同出于江浙一帶 的名門望族錢氏家族。據不完全統計,當代錢氏家族僅科學院院士 國內外就有 l00 多人,分布在 50 多個國家。杭州錢镠研究會秘書長 錢剛認為,錢氏家族的興旺不衰,與被錢家人當成家規的《錢氏家
訓》有著密切關系。錢家子孫正是在《錢氏家訓》的影響下,一步 步走到“名滿天下 ”。
2. 教育更需 “潛移默化 ”
教育要發揮其巨大作用,更需 “潛移默化 ”的影響。著名的我國科技 名宿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正是在《錢氏家訓》的 “潛移默化 ”影 響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適用文題】 家教、影響、積累、接受教育等。
三 . 苦心孤詣教子的《傅雷家書》
【素材展示】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 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 1954 年至 1966 年 6 月的 186 封書信。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 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 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 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 “鏡子 ”。信中的內 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 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 “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 ”,做一 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
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 術的體會、文化的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這本書 1983 年問 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 遠。
【素材點睛】 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的《傅雷家書》從 1983 年問世 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
在這部書里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 的經驗、藝術的體會、文化的感悟,都毫無保留地拿出來跟子女交 流。他給天下父母帶來深刻的思考:愛在任何地方無可替代;和子 女也需要交流;溺愛不是真愛。
【多維解讀】
1. 愛是教育的最好 “催化劑 ” 傅雷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愛是促使子女教育、讓子女健康成 長的最好最好 “催化劑 ”。
作為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并 沒有因為自己是 “大家 ”而在子女面前高高在上,相反,他在教育的 問題上投入了全部的愛 , 用心和子女交流探討。
2. 真正愛需要嚴格 真正的愛需要嚴格要求。《傅雷家書》從 1983 年問世以來,對人 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愛子之情 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 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 位。正是因為這種嚴格才是對子女真正的愛 , 這和當今那些對子女的 溺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適用文題】
愛、交流、平等、嚴格等。
四 . 日本的 “寒冷教育 ”
【素材展示】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 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 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 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 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 們灌輸一種思想 “不給別人添麻煩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么小 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別人問為什么,父母說: “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
日本把 “吃苦教育 ”確定為學生品德、意志教育的重要內容,目的是 通過設臵困難和障礙,讓孩子通過考驗,學會生存:大冷天清晨外 出鍛煉、買菜;野外露營或長途負重行走;登山探險、攀爬比賽等; 還舉辦“寒冷教育”“森林學校 ”“田間學校 ”“荒島學校”等活動,對學 生進行勞動教育和獨立生存教育。
【素材點睛】 日本偏居在我國東部海上一隅,典型的島國,空間極其狹小,可你 別小瞧了這個島國。日本早在 70 年代就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西方第二 經濟大國。在 70年代石油危機以后到整個 80 年代, 日本同美、德一 起是帶領西方經濟前進的 “火車頭 ”。
1973 年到 1986 年日本經濟的 年均增長率為 3.8%, 比美、 德等西方主要國家分別高出 1 至 2 倍。
80 年代以后 , 日本金融實力迅猛增長 , 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資本供應國。
1985 年底, 日本對外凈資產高達 1298 億美元, 上升為世界最大的債 權國, 以后其對外凈資產不斷擴大 , 1994 年底增至 6889 億美元,
1995 年底又增加 15.2%, 連續 5 年居世界之首。這一切無不得益于 教育,日本為了保持經濟的不斷活力,特別重視對人才的教育。日 本在對后代的教育中注重實效,突出學生的品德,尤其是意志力的 錘煉, “寒冷教育 ”就是其中的一個典例。
【多維解讀】 1.發揮教育的作用
日本是著名的島國 , 在教育方面確實值得我們借鑒。日本充分發揮教 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對孩子進行 “吃苦 ”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鍛煉、 買菜;野外露營或長途負重行走;登山探險、攀爬比賽等;還舉辦 “寒冷教育 ”“森林學校 ”“田間學校 ”“荒島學校 ”,對學生進行勞動教 育和獨立生存教育。也難怪,彈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 至屢生事端。
2. 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個人會不會感恩,首先受環境因素影響;其次是認知因素。俗話說: 知恩圖報, “知恩 ”是感恩報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別人對自己的付 出和關愛,尤其是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得到了幫助,才會產生報恩的 意識;再則,要有親身體驗。目前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自我 意識較強,物質條件容易滿足,他們已習慣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 至不知滿足,習慣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這種 “吃 苦”教育是讓學生學會感恩,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適用文題】 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吃點苦、發揮教育的作用、面對吃苦等。
五. 蓋茨不留子女遺產
【素材展示】 美國《福布斯》網站 2013 年 9 月 19 日發布全美富豪排行榜,蓋茨 連續 19 年領跑,以凈資產 660 億美元蟬聯美國首富。蓋茨夫婦先前 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給 3 個子女數百萬美元遺產,把其余資產 捐給慈善機構。后來,他們連這數百萬美元的遺產也無意留下。
“我 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 ”蓋茨說,留遺產 “既不利于孩子,也不 利于社會 ”。
【素材點睛】
2014 年比爾〃蓋茨再次以 760 億美元的資產領跑全球福布斯財富排 行榜,但蓋茨在遺產問題上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最 “牛”的解答:蓋 茨夫婦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給 3
【篇二:關于家風的作文】
關于家風的作文
關于家風的作文(一)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 “學習第一 ” 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 “應該文質彬彬 ”。這兩句 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 “圣詔 ”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
; 記事起,每逢來客 +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 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 “之乎者也 ”類的高談闊論。
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 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 “你家的孩子真懂事。
” 不“愧是知識 分子,就是與眾不同。
”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 “犯上 ” 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 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 “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
雖說是 90 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 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 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 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 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 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 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 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 “都 90 年代了,老 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
”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 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 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關于家風的作文(二)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 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 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 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 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 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 山塌了,我們后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 “家 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 “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 ”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 是熱情,爽快和 執著,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 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 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 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 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 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 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锏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 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 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關于家風的作文(三)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 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 “家風 ”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 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 “孩子,到學校千 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 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
”!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 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 “政治課 ”,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 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 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 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 “現在的年輕 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 么大事! ”爺爺還教導我: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只有經歷了 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 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 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 政治課”,爺爺還是
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 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 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 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 正
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 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 昌盛!
【篇三:家風作文資料】
家風,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 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 生命不是一
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
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 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 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 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 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 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 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 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 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 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 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 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么 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呢?
高尚的精神情趣
父母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帶頭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實、高 雅、豐富,防止精神污染。有些父母讓低級趣味充斥家庭,對孩子 的影響極壞,比如抽煙、喝酒、賭博
父母可以用看書,賞花,聽音樂等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孩子身臨 其中,也必然受到審美情趣的熏陶。
濃厚的學習氣氛 “文風”是家風中的重要一種,是培養孩子性情的、熏陶孩子素養的 重要方面。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讓家庭充滿學習氛圍,這是一種 智的追求。孩子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久而久之,也會變成知書達 理的“紳士”或“淑女”。
信息時代要求我們建立學習型家庭。無論父 母做什么工作,都應該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讓家庭充滿學習氣氛。
有個孩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名,人們以為他當編輯的父母一定為他 修改過作文,做過指導。可是一了解,父母根本就沒給他 “吃小灶 ”: “我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有時間輔導他呀! ”那么,秘密在哪兒呢? 還是氛圍 —— 每天媽媽伏案改稿,爸爸埋頭寫作,家里來了客人, 談論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論 “結構”,談 “中心 ”,家庭中的這種 “文風 ”熏陶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歡上了寫作文。 和諧的家庭關系 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 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 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 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父母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 平等協商。家庭成員間都應注意情感的投入,這是一種心語心的交 互, “愛要說,愛要做! ”彼此給予溫暖、給予關懷。為了孩子,一 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爭 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一個留級 生說: “我沒法不留級,我在家沒法學習。爸爸媽媽整天吵架,不是 砸玻璃就是摔東西,有時媽媽幾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氣,有時 我看到爸爸坐在墻角抽煙,一抽就是幾個鐘頭,我心里也煩極了, 哪有心思學習呀。
”大家想想,這樣的家庭關系怎能培養出有教養的 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 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們需要物質生活,同時也需要精 神生活;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 活潑、幽默。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父母擔心與孩子嬉笑打鬧有失 “家長威嚴 ”。其實這種想法根本 事無稽之談,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有助于調節兩代人的感情, 孩子和你親近了,反而會聽你的話。父母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 會敬而遠之。總之,要使家庭充滿歡樂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 情緒得到調節,體會到天倫之樂,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 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動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風”寫作指導
一、題目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人們歷來就重視家風的教育作用。所謂家風, 又叫門風,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
作為武漢商業領軍人物,中百百貨董事長程軍說,從小對自己影響 最大的是曾祖母程瑞芳,她立下的家風讓他終身受益。程軍的記憶 里,這個有文化、見過世面的老太太對后輩非常嚴格,特別是生活 細節上。程軍記得自己四歲時,有次回家沒先向老 太請安,而是回 房直接找玩具,老太太幾天沒有理他。他恭敬地到老人面前,磕頭 認錯。老太太 “借題發揮 ”,送給他終身難忘的三句話:做人要有禮 貌,做人要飲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圖報。
老人還常說: “擇高處立,就平出坐,向寬處行。
”意思是看問題要 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事,做事要留有余地,這至今影響著程軍 的經營管理哲學,讓他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創新,關心員工。程軍 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家風對人的影響。
請以“家風 ”為題,寫一篇文章。
二、審題
1 、審題目 這是一個短語,首先要解釋其含義。根據材料可以得知,家風是指 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
思考問題:誰家的家風?家風是什么?家風對人有什么影響? 好的家風是什么? 1 、思想品格方面:孝順;誠信;助人;愛國; 廉潔;勤儉;忠誠 2 、為人處事方面:求是;講禮;謙讓;嗜
讀 家風對人的影響 ? 好的家風有好的影響,不好的家風有不
好的影響。
好的家風可以讓人立德、修身、齊家、安天下、成就事 業。
壞的家風可以讓人毀德、壞身、敗家、亡天下、一事無成。
審材料 材料有三段。
第一段:解釋家風,特別要注意是一家或一 族世代相傳。因此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 事情。是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這回答了家風是什么。(是寫作的 出發點)。
第二段:敘事事例。通過分析可知,主要側重于表述家風是什么 (道德方面、為人處事方面),(做人要有禮貌,做人要飲水思源, 做人要知恩圖報;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事,做事要留 有余地)和家風對程軍的影響(影響著程軍的經營管理哲學,讓他 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創新,關心員工。
第三段:總結事例。告訴我們寫作的重心在于家風的影響,這是文 章的落腳點。
*■ 、-、、二
三、立意 結合對題目的理解和對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1 、記敘文:通過敘述一件自己家有關家風的故事,體現家風對自己 的影響。
2 、敘事散文:通過敘述兩到三個關于家風的場景,從各個不同角度 體現家風對自己的影響。也可以通過寫兩到三個關于家風的場景, 寫出家風對我們整個家庭的影響。
3、議論文:
(1)、普通式:中心論點 —— 好的家風對人產生好的影響。
框架:第一部分:引出論點(可以用比喻,用設問、用開門見山, 引用名言等)
第二部分:舉兩個事例論證中心論點。最好是從不同的角度舉例。
例一:包公清廉家風使得世代為官清廉。例二:楊家忠誠為國家風 使得楊門一門忠烈,盡忠保國。第三部分:總結重申論點 ( 2)、
對比式:中心論點 —— 好的家風對人產生好的影響。
框架:第一部 分:引出論點第二部分:舉正反兩個事例論證中心論點。例一:舉 愛德華家族家風品德高尚而一門出了很多優秀人才。例二:舉朱克 家族家風品行惡劣而一門出了很多罪犯。第三部分:總結重申論點。
(3) 、并列式:中心論點 —— 好的家風對人產生好的影響。
框架: 第一部分:引出論點。
第二部分:分論點一:好的家風是良好品德 的傳遞。
分論點二:好的家風是處世之道的教導。
第三部分:總 結重申論點。
(4)、遞進式:中心論點 —— 好的家風對人產生好的 影響。
第一部分:引出論點。
第二部分:分論點一:好的家風對 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分論點二:好的家風甚至會影 響到一個家族的興盛繁榮。
第三部分:總結重申論點。
五、材料積累
1 、有一則資料說,美國有兩個家族,一個是愛德華家族,一個是珠 克家族。愛德華是位德高行潔、博學勤勉、多才嚴謹的人。他的后 輩兒孫,有十三位大學校長,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學家,六 十多位醫生,還有一人當過副總統,一人當過大使,二十人當過議 員。而珠克是個酒鬼、賭徒、無賴,終生渾渾噩噩。他的子孫后代, 三百多人是乞丐、流浪漢,四百多人因酗酒致殘或死亡,六十多人 犯過詐騙、盜竊罪,七人是殺人犯,后代中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
這則資料確實令人震撼,發人深省。它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 個家庭或家族,其家風的好與壞、正與邪,那是有長遠影響力的, 那是有強大滲透力的,它會長遠地影響到許多代后人的成長。第一 代愛德華德高行潔,為他的后代樹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燈塔。他 的道德光芒,長久地指引著后代們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
2 、 清朝的曾國藩先生就非常注重家風建設。曾國藩從小受家庭的 影響,家里很講究家規、家風。他是半耕半讀發奮苦學而成材,為 朝廷建功立業,做了大官,官至極品,位高權重,可謂拜相稱侯。
可是曾國藩卻處處守著謙虛謹慎,他再三告誡自己的子孫后代,必 須是 “半耕半讀,勤儉持家,以繼承祖先的優良傳統 ”。曾國藩要求 他的子孫們、子弟們,親自參加打草、撿柴、拾糞、插禾、鋤地、 收割等等農事勞動。不許他們仗勢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 家里有奴婢,子弟們也不能夠隨便差使。他用這種家風家道來修持 自己,整飭家庭。雖然自己位高權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時候留給 子孫、家族的只有兩萬兩銀子。除了鄉間一個老屋之外,沒有建造 別的房子,也不曾買過一畝田地留給子孫。曾國藩秉承父祖治家之 道,嚴格要求曾紀澤、曾紀鴻兄弟二人,以致二人一為外交家,一 為學者。其后孫輩出了曾廣鈞那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寶蓀、 曾約農那樣的教育家和學者。曾家代有賢人,這與曾家代代嚴守家 訓,恪守正道關系至密。
3、謝氏的第一代叫謝瓚,當過三國時代魏國的典農中郎將,是一個 主管屯田事務的中下級官員。他最大的功勞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開創了謝氏家族重視書香、重視讀書育人的家風。在他的精心培養 下,他的兒子謝衡當上了 “國子祭酒 ”,史書上稱其為 “碩儒 ”。此時, 謝家的文化底蘊已經很厚實了。后來代代人才輩出。甚至除了 “一門 兩代四公 ”的盛況,謝氏家族已登上名門望族的巔峰。
縱觀謝氏家族的興家史,應該認識到, “雅道相傳 ”正是謝氏的家風。
書香使謝家從個平民之家、小官僚之家,僅三代便上升
成為豪門大戶。而且幾代的書香也造就了謝氏家人的特有氣質。據 梁朝袁昂講,謝家人 “颯颯有一種風氣 ”。這種風氣就是謝安描述的: “外不寄傲,內有瓊瑤,如彼潛鴻,拂羽云霄 ”。這是一種何等儒雅 高貴的氣質,是一種何等超凡脫俗的風度。
4、 包公祖孫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潔守法,深受老百姓愛戴的清 官。包公長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潔自律。包公次子包綬不 論在何地任何職,都能清苦守節。包綬死后,箱囊之內除了書籍、 著述外,別無他物。包公之孫包永年廉潔自守,死后了無遺蓄,連 喪事都是親朋出資辦理。后人評道: “包公言傳身教,子孫居官清 廉。”
在《家訓》中,包公給后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 “后世子孫仕 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
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就是說,包家后世子孫當官,如有貪贓枉法 者,開除族籍,不準再回包家;死后也不準葬入包家祖墳。不遵從 此訓,包公就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子孫。包公還囑家人請工匠,把 這則《家訓》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堂屋東壁,昭德塞違,垂照后世。
包公子孫為何能夠做到居官清廉?是包公以身示范的家風影響了后 輩子孫;是他留下的《家訓》教育了后輩子孫。包公廉潔從政,是 后輩子孫的楷模。最典型的事例,是 “包公知端州,不持一硯歸 ”的 千古佳話。包公之廉潔自律、一塵不染,由此可見一斑。
5 、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風。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 一家就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從父親錢玄同到其兒子錢三強再到錢氏 第三代錢思進,一脈相傳,形成了自強好學、一心為民的好家風。
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闖將。不但在社會上,向舊文化無情地 沖擊,在家庭里,也常向兒子錢三強灌輸民主與科學的新思想: “對 于社會要有改革的熱情,時代是往前進的,你們學了知識技能就要 去改造社會。
”錢三強正是在父親這種精神的熏陶下,走上敢說敢為、 自強不息的人生道路的。錢三強做了父親當了名人之后,同樣嚴格 要求子女,生活上要低要求,學習上要高標準。他用周總理 “活到老, 學到老,改造到老 ”的名言教育子女。在他的帶動下,錢三強全家上 下好學成風。人們平日踏進錢家門坎,會不由得放輕腳步,壓低嗓 音,因為這個家庭的成員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或者在聽外語 廣播,沒有一個是無所事事的。
錢思進上大學后,仍然穿一身洗得發白了的藍布衣服,腳穿布鞋, 背一個舊帆布書包。有人勸錢三強不要對孩子太 “摳”了,錢三強卻 說: “錢多了,對孩子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會成為他們的包袱。從我 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靠父母是不行的,要學會自己走路。
”
6. 苦心孤詣教子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 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 1954 年至 1966 年 6 月的 186 封書信。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 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 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 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 “鏡 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 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 “國家的榮辱、藝術的 尊嚴”,做一個 “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
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 術的體會、文化的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這本書 1983 年問 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 遠。
相關熱詞搜索:;家風字家風家訓的經典句子篇二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家風的精選范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我家的家風,只能用兩個字來代替——嚴格。也正是這個家風,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句名言經常被媽媽當口頭禪。每次寫完作業拿給父母檢查的時,若是由于自已的粗心做錯了,必定會把我的耳朵聽出老繭來才肯罷休。
一天,表組她們來我家玩,媽媽臨上班時交待我們打掃衛生——拖地和抹灰,一個小時后,干完了所有的活。我們各自干自已的事,我寫作業,云云看電視,軒軒上網。下班后,媽媽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當面檢驗。忽然,媽媽問道:“是誰抹的灰,是誰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靜軒說道,剎那間,媽媽怒氣沖天,大聲說道:“‘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務,你看看,這就是你抹的灰,為什么書柜書下面沒有抹?還有,為什么地上還有灰塵?”話音剛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聲來,但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媽媽不等我回答,又沖著她們使出了獅子吼:“軒軒、云云,你們怎么回事,妹妹沒干好活,你們當姐姐的,居然干得比妹妹還離譜,瞧瞧,這茶幾跟沒擦一個樣,軒軒你居然連被子都疊不好,你們還怎么當紫怡的榜樣?……”唉!可憐我們三的耳朵。
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改正,不能撒謊。
其實,嚴格只是我們小孩對大人的代名詞,實質上蘊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們不愛學習,大人怎么辦;我們有了判逆心態,大人怎么辦……我原本不愛英語,爸爸堅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讀,現在我的英語很好,經常在比賽中獲獎。我的作文原先也不好,爸爸總是讓我在作文網或報紙上投搞,開始寫作時,爸幫我寫好提綱,經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過爸爸這關,慢慢地我的作文有質的提高,經常在作文網征文中獲獎,報紙也多次刊登了我的習作,還有兩篇習作入選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同步作文。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讓我受嚴格的家教,受愛的呵護,受心靈的洗禮……
;
家風字家風家訓的經典句子篇三
有自己家的家風和家訓,可是我卻不知道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過年回家,吃團圓飯時,我剛想拿起筷子夾菜,媽媽就拿走我的筷子說:“誒,長輩們還沒動呢,小孩子不用急。”直到爺爺說完新年祝語,大家才開動起來。大年初一,有人來我家拜年,媽媽就會把躲在房間里的我拉出去打招呼說“過年好”!
過完年,有同學來我家找我出去玩,我不想去,就敷衍說作業還沒寫完。同學垂頭喪氣的走了。不一會兒,媽媽過來對我說:做人要講誠實,人以誠為本。你這不是在騙別人,而是在騙自己,我后悔了。心里很內疚,我給同學打了電話,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并請他原諒我和我一起出去玩。他寬容的原諒了我,我們一起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不知不覺,在生活中我好像發現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哦,原來懂禮貌,講誠信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不僅體現著一個家庭的風氣也體現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修養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我們一起遵循家風家訓,弘揚社會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