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篇一
不怎么會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父母,對孩子關心的方式一般都是有些另類的。
在一個周六,我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呆在家里,做些我應該做或我想做而媽媽不反對的事。嗯,這很平常,經常都是這樣的。在父母人前我一般都是近乎乖乖女的形象。
這是應該像平時般平靜無瀾的一天。但卻不如我所想。
中午的時候因胃口不太好,我吃得比較少了。到了下午,我的肚子就開始抗議了。我琢磨著,煮個雞蛋吃好了,較方便些。不知怎么回事,我懵懵懂懂地將乘著兩個雞蛋的碗放進了微波爐,調了個三分鐘,便回房了。
過了一會,我聽見“砰”的一聲響,聲音不算太大,但我在房里還是能聽見的。起初我以為是外面裝修什么的聲音,只是張望了一下便繼續看書,直到又是“砰”的一聲響起后我才想到了什么,站起身,往廚房走去。從外看到微波爐內一塌糊涂的景象,我頓時感到些頭疼。我忙走過去,將電源關了。打開微波爐的“小門”,便思考著怎么清理了它,當然,還有怎么向媽媽交代。
我先將碗拿了出來,放到洗手盆,然后伸手將微波爐里比較大塊的雞蛋碎塊撿起,再用抹布擦干凈了微波爐,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清理好。但空氣中還是殘留著一股味道,我對此也沒有什么辦法。
下午六點多,媽媽下班剛進門就聞到了那股難聞的味道。媽媽將我叫出來,厲聲問我這是怎么回事。面對有些怒氣的媽媽,我支支吾吾地將事情說出來。媽媽聽了后大怒:“你沒有腦子嗎?家里有鍋,有電飯煲,你偏偏要用微波爐做什么?你怎么那么笨呢!別人生個女兒貼心,我生一個怎么這么鬧心呢!”我想說,我不笨。其實我很聰明,很多親戚都認同這一點。爸爸還曾開玩笑說:他們看你的目光似乎恨不得這是自己女兒。我才12歲,怎么算還是個孩子吧。而且是個女孩。對別人的贊賞自然是很高興,很驕傲的,并很重視父母對自己的看法。
聽著母親的罵聲,我的淚水在眼眶里打。
“這要是砸出來你的眼睛就瞎了!”
聽了這話,我的淚水反而控制住了,怎么說媽媽還是擔心我的??!
7點,我試穿著媽媽給我買的新睡衣坐在床上,將頭埋在懷里的泰迪熊中,平復了心情。想媽媽每天上班,每星期只有星期天休息,還要做那么多家務,免不了心情煩躁。
我突然明白到這也是出于對我太過急切的關心但又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才會這樣的。
對于父母這種另類的方式,能夠理解的話就會覺得是很開心、甜蜜的,但如果無法諒解,那么就會使家長和孩子間有著間隔,無法展開心胸,坦誠相對。
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篇二
自古以來,孝敬父母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而在時代的海浪中,這一傳統美德卻在沖涮中點綴了不同的色彩。
耳邊不止一次的聽到父母親喋喋不休的嘮叨,他們的表情焦慮而又無可奈何,從無憂無慮的少年,到渴望著獨立自主的青年人。兩代人之間產生的無形代溝在瘋狂生長。
而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充滿的關愛也就在千言萬語之中噴發出來。他們為孩子的成長擔憂,他們為孩子的學習的擔憂,還有對他們的將來的擔憂。直到頭發花白,依然裝滿了對孩子的思念和擔心。
在這樣一個科技化的時代,很難找尋到傳統美德的身影。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代溝深不見底。而他們彼此都不能理解對方,只會在充斥的憤怒聲中希望對方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但是始終聽不到答案,于是一場激烈的爭吵在摔門而去中結束。
這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下的縮影,但在生活的玻璃上,它閃耀的光芒看起來像是在玻璃上狠狠劃下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
小說中,孩子與父母吵架的畫面屢見不鮮,總是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父母對自己的苛刻要求。然而,小說的三個主人公被搬到了喧囂繁華的城市,成為每個家庭的基本設置后,再也找不到過去一家人的歡笑了。
互相理解對方,與父母的溝通和談話都是最好的方式。至少,我們不會到自己也成為白發人時猛然覺悟。走在地上,拾起一片樹葉,才明白它會凋零;走在海邊,拾起貝殼殘片,才明白它已經消失了生命的痕跡;相互理解,終歸才能跨越那條深不見底的海溝。
在小說的終章,父母與孩子終于能夠互相理解對方,可是,爭吵聲還是在現實當中一遍一遍的回放著,不斷上演著小說中的那一幕,然后以清脆而響亮的巴掌聲收尾。
那條深不見底的海溝,當我們能夠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當父母能理解我們的煩惱時,它就在無聲之中慢慢的愈合了如同那道刺目的傷痕。
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篇三
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嬌嬌女。小時候聽父母講,我剛學走路就不讓大人用手扶,上幼兒園,上小學,別人父母用車去接送,我呢?硬是死活不讓父母送,背著書包一步步地走。爸爸瞇著眼笑,媽媽抱著我親,恨不得一口把我吞了。同學們說我傻,大人們說我憨,父母親說我瞎逞能。上中學了,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唉!可能是天生的“賤命”吧!憨人自有憨人福,14歲的我,髙挑的'個兒,出落得倒也像個大姑娘了。
跑了整整一天,真可謂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位幵個體餐館的大姐姐,可能看在都是女孩子的份上,答應讓我試一試,我那個樂勁呀!當時恨不得喊她一聲“上帝”。
回到家,我把這“好消息”透露給了父母。他們卻出人意外地搖著頭笑了笑?!罢鎾吲d!”我嘀咕著。
得,我才不吃他們那一套,能把我怎樣?第二天早上,我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我去做零工的事,整個單位都知道了,頓時像開了鍋的水。
“老王,聽說李局長的千金在外面做小工。”
“嘖嘖,局長怎么不管一管?”
“他呀!只會管我們,如花似玉的姑娘,他管得住嗎?”
“嗨!鍛煉鍛煉嘛!萬一有一天老李靠邊站了,她也要生活嘛!”
對這些指指點點我毫不在乎??墒前职质懿涣肆耍械绞芰颂齑蟮奈耆?。回到家,把我往沙發里一推,吼道:“你究竟出的什么風頭,要這樣干?學生應該要集中精力搞學習,你是女孩子,知道嗎?”“爸爸根本不理解我!”我心酸地嘀咕著。
“我不理解你,我不理解你,你小小年紀,知道什么是理解嗯?”爸爸大聲吼道。
“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我不是好好學習了嗎?我好多次考試不總在全班、全年級第一?好多次的競賽我不也奪得了全校第一嗎?你還要我怎樣好好學習?”我喊著。
“哼!怪不得別人說你們這些當干部的,一個個官當得越大,越不滿足.原來真是這樣!”我不經思索地連珠炮似的甩出這串話。
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篇四
大概是遺傳和進化的原因吧,我的脾氣比爸爸更倔。爸爸眼見我那倔強的臉,知道不可以制止我,什么也沒說,回書房去了!“不理解”三個字,充盈了我的腦海。
現在人長大了,特別是升上了初中,學習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每晚都是臺燈伴隨我至深夜,爸爸總是細心地提醒著我小心身體,節假日他總是忘不了帶我出外游玩、散心,使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了放松。
爸爸你究竟還為我做了多少事,讓我了解你更多一些!
我漸漸的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做法,,我們也常常不理解父母親,但是常常因為這些和爸爸媽媽鬧不愉快,所以常常爸爸媽媽鬧不愉快。
記得這次第八單元測試,我語文考了89分,數學考了88分,爸爸媽媽就非常生氣的罵我,平時考試都有90多分,為什么這次沒有,你應該比他們考得更高分,肯定是你還不夠努力,肯定是你最近貪玩了,你現在立刻去學習,去做練習題,快去。
我多么的想和他們解釋啊,可是他們卻不聽,卻總認為是我貪玩了,每次我想解釋時,他們都不給我機會,我心里好難過,我真的不理解他們,不理解他們為什么不聽我解釋,不理解他們為什么要我整天學習,不理解他們為什么都不讓我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所以在我的童年里,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我很想出去玩,可是每次他們都不允許。
記得有一次,我練舞蹈時,不小心把腳扭傷了,你知道后,非常的心疼,問我,疼嗎?哪里疼,還看了看我腫起來的腳??吹侥隳切奶鄣臉幼?,我突然感覺到了你對我的愛。在我腳還未好的幾天里,你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給我摸藥水,在那幾天里,每天早上你都很早起床弄早飯給我吃,每天都是爸爸送我去上學,都是爸爸接我回來,等我腳好了,我上臺表演的早上,我的腳突然很痛,你叫我不要上臺表演了,我堅持要,所以你來看我表演了,在后臺,你還給我摸藥水,在上臺表演時,你看到我出色的表演的時候,開心的笑了,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原來你是那么的愛我,那么的疼我,而我去不理解,卻常常誤會你,常常傷你的心。
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篇五
寒假里,我閱讀了一本勵志成長系列的小說《我想長成一棵蔥》。小說的作者是常新港,他是中國兒童成長系列小說的“天王”。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名叫潘春春。他一家人把一生的理想都強加在他的身上,父母都抱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卻沒有顧及到孩子(春春)的感受。春春和其他孩子不同,別的孩子都渴望長成參天大樹,或是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長成一朵花,春春卻想成為長在花盆里的草。因為他一直喜歡像草那樣自由地生活,像草那樣茁壯成長,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去生存。
春春的故事與現實生活很貼近,都反映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他媽媽總是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人家的孩子會說100句英語,會背古文,他媽媽便硬要春春也背古文、學外語??删薮蟮膲毫κ沟么捍鹤龀龀龈竦氖聛?,嚇得他媽媽目瞪口呆,悔不當初。
我也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來講,我不喜歡父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攀比,這會深深地傷害我的自尊心。我不贊同我們學生就要生活在作業的世界里,我們要學會適當地放松,只有放松后才會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而我們也在慢慢地長大、成熟,如果我們哪里做錯了,希望家長可以提醒、指導我們,而不要將他們的意愿強加給我們??涩F在的家長給了我們多少的壓力呀!不同的補習班、大量的作業、看不完的課外書……讓我們的休息時間都沉浸在學習的“苦?!敝?,接觸不到大自然,沒有放松的時間,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大人們的這種行為,會讓我們逃避學習、厭倦學習,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看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仿佛看到每一位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向往以及煩惱。我想告訴天下所有的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請理解我們這些孩子!不要總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你們也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平時可以和我們好好溝通,相信我們也會理解你們的良苦用心的。當然,我們也不會讓你們失望,會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好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