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的美麗作文字篇一
——題記
“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劍門斜雨細,古城滌塵輕。”我隨著漫天的雨來到這個古城中。看時光匆匆,卻停留下了這座千年未變的古城。一場春雨,洗盡古城,將古城的面紗慢慢揭開。雨歇息時,我撐一紙傘,慢慢行走在古城的街道里。春雨洗去了古城那神秘的氣氛。我只看見古色的城墻上熠熠閃著微光。城巷里柳低萬行,水動千波。
我走進禪院里,體會著“萬籟此俱寂,只余鐘磬音”的雅靜。因為是雨天,進寺里的人很少。我就靜靜地捧著香,獻給菩薩以后,在禪寺里的一小處靜心歇養。許是處于鬧市里太久了,我迫切需要這一刻的寧靜。
是時間的靜止嗎?不是。這是心靈的凈化。
一會兒,微雨又飄飄揚揚的灑了下來。似是夾著青草的香氣卻又沾了些落花的味道。輕輕地侵入我的鼻孔,洋溢了我的身心。我看見桐花在微雨譜寫的旋律中飛揚,化作粉蝶,停在秋千青春的藤上,驚擾了橫斜的迷迭。我輕輕吟誦著“落花萋萋遍南城,落花作塵,雨未歇。袞袞幾刻光陰,惜流景,人未靜。”
“袞袞幾刻光陰,惜流景,人未靜。”是啊,在如此的境界之中。光陰卻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而我們卻只是一群珍惜眼前流逝之景而心里尋求寧靜之人。眼下的幸福便是眼下的景,眼下的景便是這座被春雨洗過一番的古城。這雖然沒有柳三變“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爽,但卻增添了幾分“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孤葉生愁怨”的別致情緒。
俞想此情此景,便只覺這寺廟里的雨滴穩穩的下落,一滴一滴點在心上,抬頭望望天空,更是多年來在尋找的那一抹藍。伴隨著冷蒙蒙的氣溫襲人心尖。
我在這禪寺里尋找了靜,好像在那桐花落下的一剎那,只覺得記憶中許多溫暖的事情翻涌而來。也就是那一剎那,我體會到美的瞬間。美的瞬間不是刻意的,而是在隨意間輕輕泛起在回憶里。如一只小舟,在腦海里翻涌起伏。
美。不缺少。美的瞬間,洋洋灑灑。需要我們自己去走進自己內心那座“古城”。自己去感悟美的瞬間!
初中的美麗作文字篇二
走進我的崇仁路小學,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大。
一進大門,門廳,也就是教學樓一樓,呈“一”字形。幾根支撐著整個教學樓、兩人多高、兩個一年級小朋友一同才能抱起的冰涼涼的柱子,上面各有著一卷竹簡,竹簡上是一首首我們熟知的古詩詞,為剛入學的一年級同學開闊視野。左手邊依次是一年級一至五班的教室、樓梯、飲水池、洗手池和一年級辦公室;右手邊依次是一年級六至八班的教室、樓梯以及衛生間。
在大門正前方,是一座象征一性一的橙色木板吊橋。吊橋兩旁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左邊的草地里是一片齊腳高的小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還有幾顆棕櫚樹和一塊刻著“崇仁尚德”幾個大字的石頭;右邊的草地也有小劃、棕櫚樹,但不同的是還有三座白色的石雕,分別是一只小鹿依偎在母鹿的懷里,還有一只大熊貓在笨拙地啃食著一節竹子。登上由門廳轉為綠色生命平臺的轉折點——樓梯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將景色盡收眼底。
下了樓梯,是階梯教室。學校經常會在這里舉行一些試聽課及會議等。往前走,是一片頭頂懸掛著白色候鳥與星星,腳下是瓷磚的風雨一操一場。刮風下雨的時候,同學們就是在這兒上體育課。風雨一操一場的東北角是一個有三層臺階的水池,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從沒見里面裝滿過水。往里走,右,是學生食堂與體育器材室和一張乒乓球桌;左,是一小片運動器材與一小片郁郁蔥蔥、呈“廠”形的小竹林。
小林子的前面是幾塊宣傳牌,崇仁的教學理念:“崇仁尚德”、崇仁的人文理念“崇仁者,尚德皆”及崇仁校標都明確地標記著。再往西北角看,是一小片灌木,還有白色的石雕:“一個老人為依在身邊的孩子(有點記不清了,請諒解)吹笛子,還有一塊金屬牌,上面介紹這尊雕像的來歷。”如果往東北角看,是一大片運動器材,下課后,這里總是飄來許多歡聲笑語。
下面應該說說屬于大一操一場東北角的升旗臺了。每個星期一,看著五星紅旗,看著那用鮮血染紅的國旗,那閃閃發光的五顆紅星,聽著雄壯的國歌,我心中洶涌澎湃,端端正正地向五星紅旗,敬禮!
這就是我美麗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