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中語文萬能高中語文評分細則表篇一
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愿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于成名。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并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來回敬那個誹謗者。
越國兵敗吳國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于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勾踐死里逃生回國后,臥薪嘗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訓練。最后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愿。
古今中外,因為有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大有人在。牛頓發明地心吸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維(harvey )發明血液循環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宣布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貝爾(bell )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wrigt )初用苦工于制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講到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這許多人都因抱著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稱道。
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能使人們戰勝全世界的糊涂、盲從、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偉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厲害,簡直成為一種律令,對付這種厲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樂觀主義。一個人,缺少了樂觀主義精神,難免在各種惡魔面前敗下陣來。
1620年,一些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北美新大陸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后,終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饑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在祈禱上帝保佑并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
后來,莊稼終于獲得了豐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永遠紀念。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美利堅一個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有些人說:“我討厭我的生活,我必須做一點改變。”這些人必須改變的是他們不知感恩的心。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我已有的,那么,我們很難獲得更多的,既是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那時我們也不會享受真正的樂趣。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命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的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種唱歌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高中語文萬能高中語文評分細則表篇二
1、 學習審視歷史、反思歷史、接受和借鑒歷史經驗、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
2、 理解信息主體的含義,提高對作品內容進行概括的能力。
3、 對比閱讀,比較同類主題不同作品觀點的異同。
1、 著重認識新聞類作品的特征和主要的表現方式。
2、 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如何借鑒歷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人生感受;學習如何把握歷史的瞬間,進行忠實的記錄。
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從紀念歷史的角度看,20xx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xx周年。對今天的每一個人來說,歷史不僅提供了一種對過去的回憶,更是一面鏡子,每一個后來人都可以從歷史的記載中去反思、借鑒。
二、 簡介文體:
問:課文是以什么方式來記住歷史的?
明確: 消息
簡介:消息也叫新聞,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的新聞體裁。
它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這五部分。其中標題常用多行形式,分為引標題、主標題和副標題。它常用的結構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遞減的順序來安排新聞中的各項事實。它的寫作要求是——客觀敘述,迅速、及時,簡短、概要,生動活潑。
三、 研習第一則消息
(一) 標題——七個字,講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義”,符合擬新聞標題的要求,實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二) 1、導語(第1段):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雙腿下跪,請求恕罪,以此表示對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的沉重悼念。
2、主體(第2、3段):德國政治領袖對二戰責任和屠殺無辜的猶太人的罪行的認識;勃蘭特答記者問,回答他為什么下跪。
3、結尾(第四段):勃蘭特下跪行動的意義和影響。
(三) 幾部分中,哪部分內容最重要?
明確:導語(借此說明消息中導語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并闡釋“倒金字塔式結構)
(四) 小結:
1、 本文是一則綜合消息,時間跨度達30多年,作者取材精當,著重選擇與如何認識戰爭責任相關的片段來組合。
2、 體現新聞客觀性的原則,沒有消息寫作者的主觀議論。
(五) 延伸:探討德日兩國對二戰的不同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四、 研習第二則消息(仿照第一則的程序與方法,讓生自主分析)
(一)標題——行為主體 行為方式
(二)1、導語(1):交代新聞來源,披露本則消息的主要的新聞事件,交代何人何時于何地宣布了怎樣的事實。(最重要)
2、主體(2-6):編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亞太戰區歷史教材的原因、意義、經過,并對教材進行評價,說明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
3、新聞背景(7):這份歷史教材是在該省民間組織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的推動下完成的。
4、結尾(8):介紹教材的使用范圍。
(三)小結:
1、 本則消息屬于動態新聞。
2、 依舊堅持了新聞客觀性的原則。
五、 比較兩則消息的異同(習題2)
1、 共同觀點:公民的歷史責任感。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為本民族、為自己國家的行為,為國際公義負責,只有承擔這些歷史責任,才能正確地認識歷史,撫平戰爭傷痕,消除國家之間的隔閡,才能取得和平與安寧。
2、 均采用“倒金字塔式結構”,但寫法有不同:
前一篇:綜合消息,收集有關材料,予以組合。
后一篇:動態消息,注意寫清事件,突出中心,明白地交代新聞來源。
六、比較“通訊”與“消息”(習題3)
1、內容上:消息簡單地報道了 發生什么事,不多寫情節;
通訊則詳細、具體地報道前因后果,展示情節。
2、表現手法上:消息以敘述為主;
通訊則綜合采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手法,表現形象生動。
通訊結構靈活,篇幅較長。
消息——真實性、時效性、受眾性
高中語文萬能高中語文評分細則表篇三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必修三第一單元的三篇小說。小說是通過設置環境、安排情節、塑造人物來表現主題的一種文學樣式。根據以往關于小說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的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聲;小說的人物分為三類,即主題人物、陪襯人物和線索人物。在環境、情節、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環境和情節都是根據人物塑造這個核心來設置安排的。
那么小說是如何來塑造人物的呢?這節課,我們試圖通過學習這個單元的《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三篇小說來品賞小說人物,學習并掌握人物描寫的有關手法。
下面,我們先來共同研究《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這一人物。
1、直接的心理描寫
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黛玉從此便要開始她在賈府的新生活了,這時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歡呼雀躍,是充滿期待,還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請同學們用小說中的原話來回答。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多媒體打出)
黛玉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會這么謹小慎微呢?
本文開篇的這段對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寫,十分清晰地呈現出了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讓讀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謹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見,好的心理描寫能夠很好地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間接的心理描寫
人物的內心世界除了通過直陳的方式表現之外,還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間接地表現。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間接的心理描寫”。(媒體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寫手法:直陳、間接(語言、行動)”)
請各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找到的相關描寫。(點一二小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這樣一個“細致縝密、聰慧機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呢?請同學們把小說中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
請同學們齊讀這些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體弱多病;眉目含情、聰慧機敏、多愁善感。(多媒體打出)
同學們,這些有關林黛玉外貌的描寫,是作者直接呈現給我們的嗎?
——顯然不是,這些描寫都是通過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來完成的。這種通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人物的手法屬于“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這里,順便說明一下,對人物進行側面描寫,除了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之外,還可以借助人物來襯托、借助環境來烘托。(媒體打出“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人物襯托、環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處呢?
下面,我們再來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樣來描繪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把小說中集中描寫祥林嫂肖像的三處地方找出來。(學生齊讀)
請問,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表現出來的嗎?
2、心理變化
從這三處描寫中,我們看到祥林嫂的外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請小組討論:祥林嫂外貌的變化折射出她怎樣的心理變化?
再討論: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為什么不被允許參加祭祀就讓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3、小結:由此看來,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寫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漸地、一步一步地呈現祥林嫂的內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禮教重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歷程。祥林嫂的心理變化是通過她的外貌變化間接表現出來的。這些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讓這個悲劇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更具有感染力、沖擊力和震撼力。(多媒體打出)
通過我們對林黛玉和祥林嫂兩個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的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對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寫還是和側面的外貌描寫,無論是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是間接的心理描寫,都是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極為有效的藝術手法。這也是我們學習本單元的三篇小說所要達成的目標。(多媒體打出)
1、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剛所學到的賞析人物的方法,自讀《老人與海》,分組合作探究,完成導學案中所有的學習任務。15分鐘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導學案·合作探究”第1題和第2題的結果。(15-20分鐘)(多媒體打出)
2、(學生匯報后多媒體打出參考答案)
——老人在絕望和希望中掙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戰勝了絕望,他要和鯊魚斗到底、斗到死。
第2題: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樣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樣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輸的精神。
3、延展:你能根據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繪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嗎?(5分鐘)(多媒體打出)
4、小結:通過合作探究,我們發現《老人與海》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進行搏斗的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大量的描寫,來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的。(多媒體打出)
其實,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正面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那正面描寫的手法有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有通過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來描寫的、有通過人物來襯托的`、也有通過環境來烘托的。
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習的三篇小說在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上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學們將我們在這一單元的三篇小說中所學到的有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中去。
高中語文萬能高中語文評分細則表篇四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及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課題簡案》編寫及排版要求
高中語文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
按照我市普通高中現行使用的普
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編寫。編選要求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創新性,體現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編寫思想。
每部分的標題要與本學科使用的教材相吻合。
初步的排版要求:
1、頁面設置:紙型 a4 ;頁邊距 上、下、左、右均為2厘米;文檔網格設39行;頁腳插入頁碼并居中;其它默認。每篇課文用2頁,頁面要豐滿,但不要漲版。
2.書寫格式要求如下:
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學設計及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課題簡案1沁園春?長沙
●教學內容
●教學課時
●教學目標 1
●教學難點與重點
●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學板書
3.下面把二中單曉蕾的“簡案”發給大家,供各位高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編寫參考。
教學設計及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課題高中語文必修1簡案撰稿人:單曉蕾
8寡人之于國也
·教學內容:本單元編選了四篇古代議論文,從先秦時期的孟子、荀子到漢代的賈誼以及唐代的韓愈,作品的思想內容都是中國傳統儒家精神的延續和寫照。《寡人之于國也》是第一篇,感受儒家精神、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將為后面三篇議論文的賞析奠定基礎。這篇文章與學生初中學過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文所表現的主要思想基本一致;論證嚴謹,層層深入,善用比喻,氣勢磅礴,很能體現孟子的論辯藝術。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2.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體會孟子的論辯藝術
4.評價孟子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5.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重點文言字、詞、句的掌握
2.孟子論證的嚴密性
教學難點:理解孟子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與方法: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自行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孟子與儒家思想。
二、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學生讀。
形式:個人讀與齊讀相結合。
預期效果:①讀準字音,讀出句讀,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②明確其為語錄體散文,目的不是單純了解其文體特點,更重要的是為后面探討問題做鋪墊。
三、把握整體思路
教師拋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基本思路:梁惠王提出問題——孟子分析問題——孟子解決問題。
在理清論辯思路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體現: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的理解:
第5段與第6段的總結句的提取——“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5段、第6段側重具體行動,正面論述;第7段側重主觀態度,反面論述。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總結歸納自己認為重要的字、詞、句,并圈畫出自己無法理解疏通的字、詞、句。
第二課時
一、總結歸納重點應該掌握的字、詞、句
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做適當補充、解釋,完成教學目標1和教學目標2。
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學習習慣和使用工具書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多媒體顯示問題:
1.結合本文體會孟子的論辯藝術。
2.結合本文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3.孟子在這篇文章中闡述的觀點,你認為有哪些現實意義?
這幾個問題的探究,都以學生自由發表見解為主,教師及時糾正偏差。
問題1:必須明確的要點——層層深入,善用比喻,排偶句式。
問題2:學生借助課前查閱的資料以及初中的閱讀積累自主完成,學生可以把自己查閱的資料印發給同學們,也可通過多媒體顯示。而本文所體現的孟子思想必須明確兩點——不違農時,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禮義。
糾正。
孟子思想的現實意義在本文中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其實和現代人關心的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是一樣的。人并非是自然的主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要尊重自然,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合理利用自然,努力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振興教育,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雙豐收,努力倡導建設一個和諧、繁榮的社會。
民負擔過重問題,如果不能切實減輕農民的負擔過重問題,農民生活的小康、城鄉之間差距的縮小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減免農民稅是個意義非同尋常的舉措。
·教學板書:
提出問題民不加多
分析問題五十步笑百步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解決問題養生喪死無憾
衣帛食肉,不饑不寒
王無罪歲
斯天下之民至焉
高中語文萬能高中語文評分細則表篇五
課題名稱:豪放派詞的興起發展,以及代表詞人和作品
一:課程說明
(1):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對豪放派詞產生興趣;了解豪放派詞產生的背景與形成過程;
(2):教材分析:對豪放派詞的產生與發展有系統而具體的說明與分析;
(3):學習者特征分析:
年級:高中一年級
優點:學習態度認真;好奇心強
(4):教學重點:
(2):教學器材:教材,(3):時間分配:代表詞作誦讀及學生感受5分鐘;豪放派詞基本引入介紹5分鐘;時代背景介紹5分鐘;代表人物的生平介紹5分鐘;學生自主思考豪放派詞的特點并簡要表達5分鐘;以某一代表作者及其詞作為例,進行具體鑒賞10分鐘;引導學生總結豪放派詞的鑒賞思路5分鐘;學生自主鑒賞練習10分鐘;解題思路及知識運用總結5分鐘;學生自主總結課堂所學知識及感悟2分鐘;教師總結3分鐘。
()三:課程設計
(1):教師活動及學生活動:
教師引入話題: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宋詞,正是其中之一,婉約派的寧靜溫婉,豪放派的萬丈豪情,都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并繼承與學習的珍貴財富,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宋詞的派別之一,豪放派詞。豪放派詞的詞人中,蘇軾無疑是不容忽視的,首先,我們取蘇軾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請同學誦讀,誦讀時請注意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誦讀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學生表達誦詞時的感受及所理解的詞人的思想感情。
教師對此進行簡要評價并引入教學內容:好了,那么到底這些詞人在作詞時究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此詞有詞牌名,其實一個詞牌名,就是一首曲子,因此字數都是規定的。詞最開始的時候大都是描寫閨房春愁,傷春悲秋的,如最開始的花間詞,到五代南唐著名的詞人,千古詞帝李煜。我們先看他在投降時寫的一首詞。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學生列舉辛棄疾的代表作
教師介紹南宋時代背景:宋代是積貧積弱的朝代。北宋神宗年間社會變革,是當時 * 的產物,表明宋王朝是處在必須改革而又改革不了的困境中。北宋末年,宋金聯合發動的滅遼戰爭,充分暴露了宋王朝的腐敗和孱弱。于是,遼亡后不久,金貴族政權的鐵騎便大舉南侵,吞并了整個中原地區,高宗南渡,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二次南北朝時的分裂局面。面對國家的危亡,民族的恥辱,人民的苦難,只要是具有正義感的詞人,誰還能“整日偎翠依紅,淺斟低酌”?他們不期然地集合到蘇軾的旗幟下來,撥動銅琵琶,叩響鐵綽板,放開關西大漢的粗嗓門,高歌抗戰,高歌北伐,詞壇的天平急劇向“豪放派”一側傾倒。宋詞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就是由這批愛國詞人蘸著自己動脈中沸騰的血液寫成的。
學生思考豪放派詞的特點并簡要表達。
教師總結特點: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于粗疏平直。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影響后人,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教師帶領學生鑒賞辛棄疾詞《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鲙、儘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淚。
表達方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基調:憤懣,愁思,壯志難酬。
教師鑒賞:《水龍吟》是辛棄疾南渡后寫在健康。當時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只能借游山玩水,吟詩作詞,胸中壯志難伸頗是郁悶,從而此詞的內容也是表達此類情懷。上闋寫楚天千里、水天相接的清秋景色,由此引發他的愁思。這愁是給南宋朝廷的,“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說明胸懷壯志而又無可奈何的郁悶心情。下闋用典抒發自己無人能解的“登臨意”,批評那種“求田問舍”鼠目寸光的庸人,隨即感慨自己年老,又不屑如此,只好喚取“紅巾翠袖”來消磨壯志。最后幾句雖是蘸著頹廢的牢騷,卻依舊充斥著豪氣充盈,坼天裂地,將平身不得伸展的志愿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總結鑒賞思路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學生總結解題思路
教師總結知識運用技巧:利用所學知識,帶入具體問題,將知識融合于問題的解答過程中。
學生總結所學知識及學習方法。教師總結學生課堂表現
(3):設計理念及反思:
該設計理念秉承啟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原則,盡量將老師與學生互動的環節聯系的更為緊密,使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中掌握盡可能系統的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并能夠很快的運用到自主解題的過程里,使知識的學習與問題的解決聯系在一起,同時又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反思:教學時間安排的還是有不夠科學的地方;
教學內容較為冗長,教學方法仍顯單一;
教師知識儲備不夠豐富;
按照我市普通高中現行使用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編寫。編選要求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創新性,體現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編寫思想。
每部分的標題要與本學科使用的教材相吻合。
初步的排版要求:
●教學內容(該課文的地位、作用、特點的概括)●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環節結合課件、教法、學法,按課時編寫,重點寫)
●教學板書
3.下面把二中單曉蕾的“簡案”(草稿)發給大家,供各位高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編寫參考。
教學設計及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課題高中語文必修1簡案撰稿人:單曉蕾
8寡人之于國也
·教學內容:本單元編選了四篇古代議論文,從先秦時期的孟子、荀子到漢代的賈誼以及唐代的韓愈,作品的思想內容都是中國傳統儒家精神的延續和寫照。《寡人之于國也》是第一篇,感受儒家精神、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將為后面三篇議論文的賞析奠定基礎。這篇文章與學生初中學過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文所表現的主要思想基本一致;論證嚴謹,層層深入,善用比喻,氣勢磅礴,很能體現孟子的論辯藝術。
·教學課時:2課時
2.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重點文言字、詞、句的掌握 2.孟子論證的嚴密性
教學難點:理解孟子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與方法: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自行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孟子與儒家思想。
二、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學生讀。
形式:個人讀與齊讀相結合。
預期效果:①讀準字音,讀出句讀,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②明確其為語錄體散文,目的不是單純了解其文體特點,更重要的是為后面探討問題做鋪墊。
三、把握整體思路 (一)教師拋出問題(多媒體顯示問題)
(二)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基本思路:梁惠王提出問題——孟子分析問題——孟子解決問題。
在理清論辯思路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體現: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的理解:
第5段、第6段側重具體行動,正面論述;第7段側重主觀態度,反面論述。
四、布置作業
一、總結歸納重點應該掌握的字、詞、句(通過多媒體顯示)
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做適當補充、解釋,完成教學目標1和教學目標2。
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學習習慣和使用工具書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多媒體顯示問題:
1.結合本文體會孟子的論辯藝術。 2.結合本文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3.孟子在這篇文章中闡述的觀點,你認為有哪些現實意義?
這幾個問題的探究,都以學生自由發表見解為主,教師及時糾正偏差。
問題1:必須明確的要點——層層深入,善用比喻,排偶句式。
問題2:學生借助課前查閱的資料以及初中的閱讀積累自主完成,學生可以把自己查閱的資料印發給同學們,也可通過多媒體顯示。而本文所體現的孟子思想必須明確兩點——不違農時,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禮義。
問題3:學生言之成理即可,如果學生出現理解偏頗以及價值觀、世界觀不健康的情況,教師必須及時予以引導糾正。
孟子思想的現實意義在本文中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其實和現代人關心的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是一樣的。人并非是自然的主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要尊重自然,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合理利用自然,努力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振興教育,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雙豐收,努力倡導建設一個和諧、繁榮的社會。
③民富才能國強,而民富的前提是休養生息,只有合理地減輕農民的負擔,才能使農民過上真正穩定的小康生活,才能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當前農村“三農”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三農”問題中最突出的是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如果不能切實減輕農民的負擔過重問題,農民生活的小康、城鄉之間差距的縮小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減免農民稅是個意義非同尋常的舉措。
·教學板書:
提出問題民不加多
分析問題五十步笑百步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解決問題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
衣帛食肉,不饑不寒(王道之成)
王無罪歲
斯天下之民至焉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對話設計探究
巢湖市槐林中學蔡孝林
摘要: 對話式教學是解決傳統語文教學三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出路,已成為語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本文以自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一些成功的對話設計案例為依據作點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理論上的梳理,借此表達自己對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對話式教學的理解和感悟。
關鍵詞: 對話心得連貫精巧發散探究趣味包容
1997年第11期《北京文學》發表了一組文章,對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并由此引發了世紀末的語文教育大討論。在這次大討論中,傳統語文教育中教育思想落后、教學方法僵硬等弊端得以充分暴露。學者們認為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運用新的理論,通過新的方式來解決。他們一致指出對話式教學是解決傳統語文教學三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出路。現在《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顯然,語文課堂要“對話”的教學方法已成為語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新教學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如何開展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對話呢?一般認為語文課堂教學對話一定要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它是由語文教師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合作的教學互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當然不能單方面的滿堂灌,但好像也不能一味放任學生自己在課堂上自由地討論,然后教師自己總結一下即可。也許這樣的方法對于城市里的學生行得通,而對農村的學生常常是等于沒有上課,變成語文自習課了。因此,我覺得(農村)語文課堂上教師(更)應該注重課堂引導的作用。
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讓語文課堂的對話發揮積極作用,使對話真正觸到學生們的心坎上就很值得研究了。本文就自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對話設計的幾個案例作點理論上的梳理,以期求教于方家。
1、作者陸蠡在自己文章中記了一件什么事?(囚綠) 2、“囚綠”在文中具體是指什么樣的行為?(把窗外的常春藤枝葉硬拉進窗內,占為己有欣賞)
3、同學們能從情感的角度為作者這樣的古怪行為作解釋嗎?(至愛)
4、你是從文中哪些描寫內容感受到作者的這份至愛之情的?(選房間、類比句、直接描寫)
5、作者用類比句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很有藝術表現力,你能模仿它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嗎?說幾句。
6、文本中的“綠”是一根常春藤,作者喜歡它,只是把它當作常春藤來欣賞嗎?(不是)
7、那么常春藤的“綠”在作者心里有哪些豐富的意蘊呢?找書中句子。
8、這樣的寫法是什么樣的語言表現藝術?(象征)
9、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作者對囚的“綠”的感悟是有一個逐步深入了解的過程?(先呼“綠友”,再稱“囚人”)
10、呼“綠友”是把常春藤的“綠”看成一個什么樣的朋友?(能給自己帶來希望、慰安、快樂、愛、幸福、生命力量的朋友) 11、再稱“囚人”是把常春藤的“綠”看成一個什么樣的對象了?(有贊美北方抗日人民之意,更是借之表達自己的人格追求,是托物言志)
12、同學們能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情志嗎?試一試。
這一課我一共設計了12個對話問題,它們的最大特點就是銜接緊密、由易到難,能回答上一問題就能回答下一問題,因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第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對話設計的問題應當精巧,才能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我們知道高中階段長期高強度的學習易使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疲倦、厭煩的情緒,尤其易對語文學習感到厭煩,缺乏學習興趣。這時如果語文課堂所設計的對話平板而枯燥,那就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不能全怪學生的。此時語文教師的課堂引導作用就很重要了。如何引導學生能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中對語文保有學習的熱情,語文教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對話設計上對癥下藥。我認為語文教師應設計出新穎、特別、精巧的對話讓學生對文本學習產生好奇之心,它就是對癥下藥。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能讓學生隨著教學對話對文本產生好奇之心,就能增強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敏感性,提高他們學習文本的興趣,激活他們的語文思維,從而誘導他們理解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的進入到文本對話學習中來。例如我在教學《伶官傳序》一文時到了鑒賞階段,就提了這樣一個問題: 翻閱史料得知晉王李克用“臨終托矢”是在公元908年,兒子莊宗李存勖繼承父業后公元923年稱帝建國后唐,用了16年;過了3年,公元926年身死國滅。同學們聽了有什么樣的感觸?你能從課文中找到更為詳細的事實依據嗎?或者能從道理上做闡釋嗎?一時間學生們都搶著回答我的提問,后來我提醒學生們誦讀課文后思考再作詳細回答,所有學生都按照我的引導去積極閱讀課文,那堂課真的是對話熱烈,對課文的理解也特別到位。在學生們的臉上真的是全看到對文本學習的興趣。
力,那么我們就能在每節語文課堂上創造一個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們能積極思考,各抒己見,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鴻門宴》一文時就提了這樣一個極具發散性和探究性的問題: 今天,我們都知道成語“鴻門宴”是指充滿陷阱和殺機的宴席(赴會)。但在直接研讀文本《鴻門宴》后卻無這樣的感覺,我想說的是文本《鴻門宴》沒有殺機!同學們能不能研讀文本,看看老師的觀點是否有道理。
記得當時這一問,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們閱讀文本的積極性,他們顯出極為興奮地樣子,仿佛能讓人觸摸到他們思維發散與探究時的血流涌動。后來我們整堂課都在熱烈地討論著。我們說項羽叫劉邦來鴻門赴宴只是為了道歉,而劉邦道歉了;我們說項羽叫劉邦來,只是為了要個尊他為王的面子,而劉邦喊他將軍了;我們說項羽看到范增示意卻不動手,是因為他覺得劉邦是有功之人殺他不道德,他絕不做不道德的事;我們說項羽不殺樊噲是英雄相惜,不拘小節;我們說項羽不乘機追殺劉邦是小瞧他的,隨時可剿滅。總之,真的可從項羽的性格出發闡釋“文本‘鴻門宴’沒有殺機這個觀點”。由此可見,帶有發散性和探究性的對話設計是多么重要。
第四、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對話設計的問題要具趣味性,因為趣味性的對話能寓教于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中積極思維,并使其學有所獲。例如我在教學《蘭亭集序》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對話情景:事先給每位學生準備好《蘭亭詩集》中的詩,有的是內容相關的其他詩詞,也有學生自己準備好的喜歡的詩詞;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古曲,蘭亭山水景色,營造氣氛;學生們感覺自己在曲水邊;我們模仿曲水流觴來吟詩,輪流上黑板來默記書寫《蘭亭集序》片段。這堂課當時的情景我相信會令許多學生終生難忘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真理!
生能繼續思考,獲得正確答案。對于有創見性的答案,尤其要給予鼓勵,切不能照本宣科,因不符合標準答案就抹殺了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思維創新,是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一個會思維創新的學生才是真正有思想的學子,這是學生身上最寶貴的事物。
《北京文學》1997年第11期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舉例
研究性學習課題一 1. 課題名稱:古詩鑒賞
3. 思路提示:(1)研究內容比較多,每組可以自選課題的內容;(2)到圖書館、書吧或者上網搜集相關資料;(3)撰寫論文。(4)在班級內展示優秀論文。(5)教師點評部分學生作品。
研究性學習課題二
3. 思路提示:(1)舉行小型“高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與研究”的座談會;(2)問卷調查,設計一份“高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統計表”,了解學生上網的情況;(3)到圖書館、書吧或者上網查閱、搜集關于高中學生上網情況的資料,為開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4)撰寫〈〈高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與研究〉〉的報告。(5)把這次活動的優秀調查報告在學校宣傳櫥窗內展出。(6)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小結。
研究性學習課題三
1. 課題名稱:名著研究性閱讀 2.課題內容:《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母親〉〉、〈〈紅與黑〉〉、〈〈西游記〉〉等中外名著的研究性閱讀,探究其中的某些人物形象或者藝術手法。
3. 課題目的: 比較深入的接觸中外的一些名著,理解某些名著的基本內容,學習我國以及世界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受我國以及世界文學的藝術魅力。
4. 思路提示:(1)用資料室,圖書室、網絡等資源,閱讀名著;(2)到圖書館、書吧或者上網查閱、搜集相關資料,為開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3)撰寫一篇反映研究性閱讀成果的論文。(4)在班級內展示優秀論文。(5)教師點評部分學生作品。
一.教學分析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記敘文中構思的優缺點,并對缺點進行改進。 2.指導學生了解并學會運用常見的記敘文構思技巧。3.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重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記敘文中構思的優缺點,并對缺點進行改進。 2.運用常見的記敘文構思技巧。
教法學法:
1.師生及生生互動討論。 2.問題引導、點撥法。3.合作、探究、歸納法。
具體教學環節:
一.導入
胸有成竹、腹稿。
二.出示目標
三.學習過程
(一)略點構思的含義(廣義、狹義)
(二)分析范文(一)的優缺點
重點:反復描寫人物的手法的運用,如畫眼睛。
(三)分析范文(二)的優缺點
重點:如何能緊扣題意來構思。
【設計構想】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兩篇文章的優點和缺點,一是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習作中,同學們作文中的優點是普遍多于缺點的,讓學生樹立起寫好作文的自信心;二是讓同學們從自己的習作中,概括出記敘文構思的一些常用的技巧。
(四)讓學生對兩篇文章中的缺點進行改進
【設計構想】學生對兩篇文章中的缺點進行改進中,一是不斷引導學生與兩篇文章的優點相結合,一些優點很好的構思方法;二是改正后的缺點,就會變成優點,就成為了構思的技巧。
四.課堂小結 【設計構想】讓學生針對兩篇文章的優點及改正缺點的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從構思技巧運用的自發性轉變為構思技巧運用的自覺性。
五.課堂練習
對《那個陌生的背影》進行記敘文構思。
【設計構想】在練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覺運用總結出的構思技巧。
六.作業
三.課后反思
1.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勇于表達,表達的欲望得到了滿足,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2.學生從日常作文習作中提煉出了常見的記敘文構思技巧,并在逐漸學習自覺地運用到記敘文的構思中。
3.學生通過對普通考場作文的修改,既看到了自己日常寫作的優點,也認識到了不足之處,通過對不足之處的修改,寫作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4.本節課時間的安排不太合理,課堂練習的時間不足,主要原因是在對兩篇考場作文進行討論時,每一篇文章都是先討論優點,再討論缺點,然后針對兩篇文章的缺點再回頭進行修改,這樣耗費了較多時間,可以在每一篇的缺點討論結束之后,直接進行修改,這樣就會節省出時間,使課堂練習部分得到充實。5.學生在課堂進行作文修改,多是口頭之作,沒有落實到筆上,發言也只是部分同學,不能讓所有同學體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實踐操作,因此,在這節課之后,最好應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篇文章,進行升格訓練,使課堂效果得到延伸和鞏固。
高中語文教案作文開頭技巧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