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節掃墓日記字 清明節掃墓日記字篇一
我想:為什么每年的清明節期間都要給已故的親人掃墓呢?于是,帶著疑問,晚上回家后的我,便急忙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
原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始于周代,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踏青郊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習俗,人們通常在清明節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在墳前上香禱告,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已故親人的懷念。
我們一定要把這種傳統繼續發揚下去呀!
清明節掃墓日記字 清明節掃墓日記字篇二
今年清明節,爸爸又一次帶我去寧波老家掃墓。
爺爺奶奶的墓在一座山坡上,離大姑姑家大約有兩三公里。寧波掃墓講究早,清明節那天,早上五點半,爸爸把睡得正香的我從暖烘烘的被窩里拖了出來,狼吞虎咽地吃了幾口早飯后,我們一行八人驅車趕往墓地。
一路上到處都是行人,有的拿著花圈,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拎著祭品。爸爸說,老家的人非常重視清明節,沒有特殊原因,人們都會從各地趕來掃墓。因此,路上行人之多,有時甚至會超過春節期間。
到爺爺奶奶的墓地后,姑姑們開始擺放祭品,點燃香燭;爸爸和姑父們開始清除墳墓周圍雜草,我也不甘閑著,自告奮勇地和姐姐一起,用毛筆沾上油漆,給墓碑上的字上色。大約半小時后,墳墓周圍的雜草清理干凈了,我們又在墳頂倒上幾籮筐土,又插上新的花圈,燒了冥幣,每人又輪流恭恭敬敬地叩拜爺爺奶奶后,掃墓就結束了。
給爺爺奶奶掃墓后,我跟著爸爸、叔叔,又爬了幾公里蜿蜒陡峭的山路,給爸爸的爺爺奶奶,直至爸爸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一共五代老祖宗掃墓。
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爸爸告訴我說:“飲水思源,一個人不論走到何處,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