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黃河字黃河字篇一
7月14日,爸爸帶我和他的同事一起去河南的黃河小浪底和龍潭大峽谷游玩。
我們到了集合地點,我蹦來蹦去,跳來跳去,開心極了!
準備出發了,我上了車,哥哥給了我一包零食,我大把大把就吃了起來,吃完了再吃,一直吃,累了就躺在叔叔身上睡覺。不管什么,我在車上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就吃,但沒事的時候不忘看外頭一棵棵大樹和那大自然的風景。
到黃河小浪底了,離出發已經五六個小時了,到十二點了,我們就去飯館吃飯了。吃了飯館的飯,我覺得不好吃,吃了幾口酒到外面玩了。大家都吃完了,我們才去看黃河小浪底。
進了大門,我蹦蹦跳跳,突然跑到叔叔跟前,讓他給我照了張相,每次我都是跑在最前面,過索橋,上車都一樣。一路上有許多大樹,許多小花小草,還有許多大雕塑,風景很好,我們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聽導游講解。
一段路之后,我們看見了以前制造黃河小浪底的大型工程車,輪子比我爸爸還要大,整個車都是白色的,我們想上去照相,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去了,我覺得很好玩,還想進到大工程車的操作室里,可是爸爸說:你還想上去啊!我只好下來了。
我們又看到遠處有一個大東西,那也是當年制造黃河小浪底時用的東西,于是我就飛奔過去,想看個究竟。我跑過去了,抬頭一看,好大呀!一個紅色的龐然大物,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又一直向前走,遇到了好多的鳥巢,也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風景。
我們來到了黃河小浪底這個建筑的附近,好壯觀啊!爸爸告訴我,黃河小浪底是個發電用的大壩,而且,這個大壩是用泥和石子堆成的,聽到這句話,我很吃驚,看著那么大的一個大壩,只用了紅色石子和白色石子和泥就能堆成的嗎?除了這些,導游還講了很多:小浪底景區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4個片區組成,是大黃河之旅重要組成部分。景區位于黃金旅游線路河南三點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
聽了這些,我有一些對黃河小浪底的了解了,我們接下來就是該劃船了。來到了船上,我坐在甲板上,看著小浪底大壩是多么的雄偉壯觀,好好在湖面看一看黃河小浪底。
下了船,我累了,我們還是不忘黃河小浪底,慢悠悠地走上了車,還買了個冰棍吃。我們坐車去一個賓館住下來。在賓館里,還蕩著我們喜悅的氣,大人們在說笑,而我們小孩子卻在房間里看電視。該睡覺了,一個阿姨跟我在一起睡,那個阿姨給我講洋蔥頭歷險記,我聽著故事,慢慢地睡著了。
黃河字黃河字篇二
1、天下黃河富寧夏。
2、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3、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4、黃河清,圣人出。
5、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6、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
7、孤柏嘴著了河,駕部唐部忘往外挪。
8、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9、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10、跳到黃河也洗不清。
11、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12、自古天下黃河富寧夏。
13、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黃河決于口而心不驚慌。
14、跳進黃河洗不清。
15、黃河面惡心善,長江面善心惡。
16、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17、不到黃河心不死。
18、黃河決了口,縣官活不成。
19、鯉魚跳龍門。
20、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21、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22、說盡黃河只為水。
23、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
24、一盆河水半盆泥。
25、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26、九曲黃河十八灣。
27、九曲黃河十八灣,一碗河水半碗沙。
28、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
29、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跛至天涯。
30、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
31、河走溫縣城,倉頭猛一窮。
32、不到黃河心不甘。
33、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34、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35、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黃河字黃河字篇三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年年歲歲戍守金河保衛玉關,日日夜夜揮舞馬鞭手握刀環。
時屆暮春白雪飄飛歸來塞外,萬里奔波渡過黃河繞過黑山。
這是一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唐時屬單于都護府。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隸屬于單于都護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
前兩句就時記事,說的是:年復一年,東西奔波,往來邊城;日復一日,躍馬橫刀,征戰不休。金河在東而玉門關在西,相距很遠,但都是邊陲前線。馬策、刀環雖小而微,然而對于表現軍中生活來說卻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聯想。這兩句“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馬策”“刀環”并舉,又加以“復”字、“與” 字,給人以單調困苦、不盡無窮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兩句從“歲歲”說到“朝朝”,似乎已經把話說盡。然而對于滿懷怨情的征人來說,這只是說著了一面。他不僅從那無休止的時間中感到怨苦之無時不在,而且還從即目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無處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內,當時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一處極僻遠荒涼的地方。傳說塞外草白,惟獨昭君墓上草色發青,故稱青冢。時屆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卻 “春色未曾看”,所見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蕭殺如此,令人凄絕。末句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滔滔黃河,繞過沉沉黑山,復又奔騰向前。黃河和黑山相隔甚遠,這里不可坐實理解。上句說青冢,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個“繞”字牽合,寄寓綿綿怨情。這兩句寫景,似與詩題無關,其實都是征人常見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從白雪青冢與黃河黑山這兩幅圖畫里,讀者不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轉戰跋涉的苦辛。詩雖不直接發為怨語,而蘊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腸蕩氣。
此詩通篇不著一個“怨”字,卻又處處彌漫著怨情。作者抓住產生怨情的緣由,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落筆,讓“歲歲”“朝朝”的戎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與“黃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現身說法,收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藝術效果。而這首詩的謹嚴工整也歷來為人稱道。詩不僅每句自對(如首句中的“金河” 對“玉關”),又兩聯各自成對。后一聯的對仗尤其講究:數字對(“三”“萬”)與顏色對(“白”“青”“黃”“黑”)同時出現在一聯之中;顏色對中,四種色彩交相輝映,使詩歌形象富于色澤之美;動詞“歸”“繞”對舉,略帶擬人色彩,顯得別具情韻。這樣精工的絕句,確是不多見的。
黃河字黃河字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與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贊頌黃河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與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與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三、內容研討
(一)、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四)、品嘗“頌黃河”部分。
1、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 了黃河。
2、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斗的決心,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明確:本詩屬于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并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2、小結。(大屏幕顯示下列板書)
序曲:描繪雄姿與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愿望與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征)――中華民族
三、學生自由暢談,說一說在讀詩時,你從詩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結合一句詩來想像,也可結合幾句詩來談,還可結合全文來說。
四、拓展延伸,參與實踐。
2、課后向老人詢問抗日救亡時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