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故鄉小記篇一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以小見大和記敘、描寫、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重點難點
豆.重點放在以小見大,記敘、描寫、抒情融合的寫法上。
2.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散文形敬神不散”這一特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肥碩(shuo4〕自給(ji3) 姹紫嫣紅(cha4)(yan1)槿(jin3)
甬(yong3) 稠(chou2)絳紫(jiang4)
菜畦(qi2)侍弄(shi4)窖(qiao4)
韭菜(ic) 石窠 涔cen)
洌(lie4) 濯(zhuo2)杈(cha4)
矍爍(jue2 shuo4) 掐(qia1)腌漬(yan1 zi4)
庶(shu4)摶tuan2)一苔(tai1)
煦暖(xu4)蕪荽(yan2 sui1)茬(cha2)
2.解釋下列詞語。
(l)姹紫嫣紅:形容顏色好看。
(2)繁盛:繁榮興盛。
(3)異香:異乎尋常的的香味。
(4)見縫插針:比喻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或時間。
(5)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好處、長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涔涔地:形容泉水不斷地流出。
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shang1)(古酒杯)”。
(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鮮空氣或喝了清涼飲料使人感到舒適。
(9)西河南陽之壽:(禮記·檀引曾子謂子夏曰。“吾與汝事夫子于
皆菊花,花墮水中,居人飲之多壽,有及一百四五十歲者。”課文指高壽。
3.(1)粗讀課文,為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中心。
(2)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人。抗戰第二年赴延安。曾先后任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秘書長,陜甘
寧邊區教育廳科長,張家口華北聯大中文系副主任,東北大學社科院副
八年之久,親身參加過大生產運動,據說還是一名紡線能手。對這段生
所歷,真情實感。
2.導語?
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外聞名。在抗日戰爭那艱苦的歲月,為粉碎
黨和毛主席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作者曾親自經歷
入開掘,帶著對延安大生產運動深切的懷念和珍愛的心情,以小見大地
寫了一組回憶大生產運動的生活散文,(菜園小記》也是其中的一篇。
這一組包括本文在內的散文,發表后給當時的全中國人民巨大的
鼓舞。也標志著吳伯簫散文藝術風格的成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菜園小記)看看作者筆下的菜園那樣清新和優美的描寫,怎么就能表
達那么廣與深的思想內容。
三、正課
l.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和中心。
討論,明確。全文以菜園種菜為線索,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子。
第二部分:(第3至6自然段)菜地概貌。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完)菜地勞動情況和樂趣。可分三個層
(第11至12自然段)寫菜、瓜的生長與豐收。
中心是:課文通過作者對當年在藍家坪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難忘
歲月的回憶,生動真切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向上的高尚情
操,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2.提問另i子部分把花和菜作用進行比較目的是什么?
討論,明確。①突出菜的實用價值,說明種菜比種花更好②表現不
尚奢華,追求樸實的觀點③定下全文感情基調。④自然地引出下文對
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3.提問:第m部分通過哪些方面寫果園反映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
香味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寫出了這個園子生氣蓬勃、美麗誘人的景
色,反映了在這艱苦年代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4.提問:課文第6自然段介紹了什么內容?作者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介紹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作者的用意是把所記
的小事放到一個廣闊的時代背景上、為賦予其革命的戰斗內涵提供并
取得依據。
5.提問:讀課文、試說說當年延安人的精神生活。
討論,明確。課文從三方面談延安人當年精神生活的“樂趣。”①勞
的生活,收獲的愉快,更是任何物質享受都不能比擬的。②勞動使人的
思想感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勞動過程中,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么
斤斤計較,倒是為集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真正的幸福,
同志友誼,革命大家庭的溫暖,把大家團結得像一個人。③勞動的過程
中,養成了共產主義勞動態度。同志們親手開荒,種的菜。吃起來格外
最崇高的精神生活,最大的精神歡樂。
6.提問:“我們種的那塊菜地”優越條件中作者略寫了什么?詳寫
了什么?詳寫的用意何在?
他們并不沾大自然的光,反而在思想上、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表現了
高度的自覺性。利用優越自然條件、艱苦勞動,為革命多作貢獻。這是
他們的“樂”。這就是延安精神。
7.提問,全文重點是第二層,找一找第8自然段中記敘的內容,表
達感情的語句。
討論,明確。記敘的內容有①物質準備(積肥)②技術準備(請老農
8.提問;第9段寫播種,第10段寫管理。作者并沒有細寫勞動經
過,而是重在抒寫艱辛勞動中的樂趣,為什么?
討論、明確。寫播種,寫管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具體細致,自
然親切,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沒有細寫過程。重在抒發真正
在艱苦戰爭環境中,延安軍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
召,闖渡難關,爭取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9.提問:第三層色彩艷麗突出了瓜菜生長與豐收,想一想作者在這
里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明確。在這里作者主要運用“記敘”的方法,表達了勞動的自
豪感和幸福感,與上文“真正田園樂趣”相呼應。
稱。
討論,明確。課文記得是菜園幾件小事,事小意義卻很大。它從一
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戰爭中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斗爭生活,
大”的寫法。
11.提問:課文是怎么把記敘、描寫、抒情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一種怎
樣的精神?
討論,明確。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在記敘中,對菜園的概貌,人們
的勞動,瓜果的生長與豐收穿插了不少描寫。這些描寫增加了記敘的
種抒情,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在文中有許多疊詞的使用如:
種輕松愉快的情感,更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小結
課文從整體上看,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體現了散文“形散
神聚”的特點,學習本文,我們還可以回憶在初二時學過的(記一輛紡
邁得更大,我們的社會物質條件更加優異,這種環境中,同學們我們仍
要繼承延安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讓我們的國家在全社會
奔小康的進程中,步子邁得更大。實現目標的時間更短,作出應有的努
力和貢獻。
五、作業?
1.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填空。
1 花種得好,___,__可以欣賞.菜種好,___的莖
葉,___的塊根和果實,卻可以食用。俗話說:“______”。
里的___,__地到處都是。
3.特別是夏末秋初,你看吧:___的蘿卜___的茄子,
___的辣椒,又__又__的西紅柿,真是__,耀眼
爭光。
(二)比較下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用法、說明哪個詞語用得
好,為什么?
a.在勞動過程里,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么去緇珠必較;倒是為集
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b.在勞動過程里,很少有人為了個人的什么去斤斤計較;倒是為
集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一)1.姹紫嫣紅、滿園芬芳、嫩綠 肥碩
瓜菜半年糧2.繁茂潑辣 角角落落 密密絲絲3.青
紫 紅 紅 黃 五彩斑斕(二)“很少人說明有一部
故鄉小記篇二
偶爾,抬起那低了好久的頭,去看天空蔚藍,去看夕陽余暉。低下頭去,望著那山堆似的書籍,感到一陣陣麻木。
曾幾何時,我們躺在草地上,靜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任微風輕撫面頰,任雨滴打落青蓮,無書聲之亂耳,無作業之勞形,心情愜意,去跑,去跳,只要不再累,只要不再孤獨。
曾幾何時,我們坐在小河旁,任河水指間穿梭。去看小魚在河中嬉戲,去觀龍蝦在河中搏斗,去賞樹葉梳篦了的陽光,去滋潤干燥的頰旁。悄悄地他在河邊草地上,望小溪奔東而流。
然而時光荏苒,不知不覺的,時光流逝了。我默默數這流逝的時光,卻看著成熟的自己,才知道人總是矛盾中成長的,而我們又必須去面對這些矛盾。
長大了,不再有年幼的無知與稚嫩,多了一份矜持與成熟,曾經的畫面變為蹁躚的回憶留在了腦海深處,珍藏著,卻不為人之在青春的路上去停留。
長大了,我們沒有了不羈與瘋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不在,夢在心里再沒有了一席之地,裝滿了平方公式與單詞句型的心已不容我們去留出空間,去愛,去恨,去瘋狂,去沉默。心痛久了,我們也就習慣了這虛無縹緲的痛,也就學會了微笑。
在夢中,在某個溫暖的午后,是誰在回憶?是誰在輕輕呢喃,青春依舊……
故鄉小記篇三
一聽說今天要遠足,我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好覺。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就拿著早已準備好的零食和水上路了。來到學校,老師就帶著我們來到操場準備遠足。一切準備好了,校長一聲令下:“現在正式開始遠足!”我一聽,一蹦三丈高!
在路上,春風輕輕地摸著我們。樹兒向我們鞠躬,草兒向著我們點頭。好像在說:“恭喜你們,今天遠足!”一路上,油菜花的身影到處都是,好像一朵朵黃菊花。也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在和我們捉迷藏呢!真不幸,我看見幾棵油菜花“腰”折斷了,不知是小朋友搗的亂,還是風吹得,多么可惜啊!希望這幾棵油菜花,平安無事。
不知不覺地到了臨公園,我們已經氣喘吁吁了,但是,我們還是精神抖擻地玩起了旋轉飛機,在上面我們拉開了“戰斗”。結果,我們“全軍覆沒”,沒有一個勝利者;接著是小火車真好玩,軌道中間有三、四只雞,火車一來,它們嚇得到處跑;摩天輪也很好玩,在摩天輪上,我看見了整個臨公園,看見了青山區的一半!聽同學說,迪斯尼樂園中,有一個比這個更高大的摩天輪。要是把那個摩天輪搬過來,不就能看見整個青山區了?那多好呀!還有賽車,坐上去真刺激。不過只坐了兩圈,真不夠爽。最后是貝樂園,里面也很好玩!有的同學進去了都不想出來了呢!開始吃中飯了,我們把帶來的食物拿出來吃。就這樣,到了十二點種,我們就回去了。
故鄉小記篇四
(一)街邊的擦鞋娘
南方的六月,驕陽如火,空氣里氤氳著火辣辣的蒸汽,我打著遮陽傘,站在公交車站等車。一位頭戴帽子,肩上挎著擦鞋箱的中年婦女,走到我面前,很有禮貌的問:“小姐,擦鞋三塊錢,需要嗎?”然后,用很期待的眼光看著我。我有點尷尬,便笑笑說:“很抱歉,不需要。”她用手擦了擦臉上滲出來的汗水,有點失望的走開了。我望著她,心里有點不自然的感覺,我不是吝嗇這三塊錢,只是我不喜歡這樣的服務。如果她愿意接受的話,我情愿給她三塊錢,我也不要她為我擦鞋。
車還沒有來,我的眼光不由自主的追隨著她。她依然在車站旁,兜來轉去,詢問著候車的人群,幾分鐘過去了,所有的人都問了一遍,她還是沒有遇到愿意讓她擦鞋的顧客。是沒有拉到生意心里著急,還是天氣太熱的原因?她有點黝黑的臉上,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冒,她也顧不上去擦。我開始有點替她著急了,大熱天這么忙乎著也沒有生意。正在這時,一位夾著公文包的男子走了過來,她馬上迎了上去,滿臉笑容的說:“先生,擦擦鞋吧,三塊錢。”男子低頭望望自己的鞋子,也許是真的臟了吧,只見他點點頭。中年婦女趕緊解下系在箱子上塑料椅子,請男子坐下,自己坐在鞋箱的一端,然后熟悉的忙乎著,打鞋油,換抹布,動作快而輕。
我一直在旁邊呆著,有意無意的聽著他們的對話,后來,他們再說什么,我沒有聽到,我等的車來了,我收起遮陽傘,匆匆上了車,車子緩緩啟動了。透過車窗,我回頭望了望,擦鞋的中年婦女已經忙完了,正在收拾工具,帽子下的頭發有點零亂,幾縷發絲貼在額前,有點黝黑的臉上,掛著的汗水,如珍珠般晶瑩,在陽光的折射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二)一根扁擔
走在回家的樓梯里,我看見前面一個挑著裝修材料的民工。一根短短的,厚厚的扁擔,壓在肩膀上;一道紅紅的,深深的痕,凹了下去,是在向誰昭示著,他所承愛的重么?扁擔的兩端,穩穩的,牢牢的系著兩個簸箕,里面是裝得滿滿的瓷磚;被汗水濕透的.衣衫,緊緊的貼著后背。我隨著他慢慢的拾級而上,也許,他聽到后面有腳步聲吧,他停下來,回頭望望我,然后,他機械性的擺直肩上的扁擔,靠近墻邊站著,為我讓出路來。我清楚的看見他,五六十歲的年齡吧,額上幾縷被汗水浸潤的頭發,有絲絲點點的花白,眼尾稍是一道道任歲月?鏵過的泥溝;眼眶內,透著?迷的殷紅,也許是源于汗水澀澀的原故吧。
我呆呆的望著他,不自覺的停下了腳步,他望著我,眼神里掠過一絲期待,他是期待我快點走過去么?我心猛然一驚,他可是挑著百斤重的擔子在站著啊,僅僅只為,在不太寬的樓梯里,讓出我可以通過的路。我突然感到很內疚,彼此平等,誰也沒有為誰讓路的義務,我忙說:“對不起,你先走吧,沒關系的,我不趕時間。”他沒說話,慢慢的移轉肩上的扁擔,直到斜斜的橫在肩上,兩個簸箕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隨著他的腳步,登著樓梯。沉沉的喘息聲,伴著重重的腳步,踏在梯級上,發出蹬蹬蹬的聲音,如一聲聲雷鳴,轟在我心里,感覺好難受。
小區是有電梯的,只是,我住得不高,就在三樓,覺得等電梯的時間,足以讓我走到家門口了,所以,我一直喜歡走樓梯。很可惜的是,電梯的正門位置,豎著牌子,上面寫著所謂的溫馨提示:電梯只供業主出入,裝修材料一律不得由此運送。也許是物管對電梯防患于未然的維護吧,我不得而知。前面的民工,依然是一步沉一步重的登著樓梯,一根扁擔,挑起了他的歲月。一端翹起來,一端沉下去,我知道,翹起來的是生活的希望,沉下去的是現實的殘酷,心被什么劃過,隱隱痛了,這就是人生。
(三)素質
城市廣場是我市最繁華的商業圈,各種品牌的專賣店,一應俱全,三三兩兩逛街購物的人兒,川流不息。由于相約的朋友還沒有到,我只好一個人毫無目的地走著,隨隨便便的閑逛,以此來打發等待的過程。
不遠處,迎面走來一對牽著手的小情侶,緊緊的依偎在一起,女孩手上還拿著香蕉,小口小口的吃著。走到我面前時,香蕉吃完了,女孩順手就把香蕉皮扔在地上,然后有說有笑的從我身邊經過。我看見旁邊不到二米遠的地方,就有環保垃圾箱,上面還寫著:清潔衛生,人人有責,我望了望躺扔在地上的香蕉皮,心里不由的想,她是沒看見有垃圾箱還是根本就沒有環保意識,就這么隨便的扔垃圾,她就不怕有人踩到而摔倒嗎?念頭匆匆掠過腦海,我也沒理會,繼續往前走。沒走幾步,不知出于一種什么心理?我又回過頭來,卻看見一位駐著拐杖的老大爺,正艱難的彎下腰來,撿起地上的香蕉皮,又艱難的直起腰,然后,他慢慢的駐著拐杖,一步高一步低的走向垃圾箱,放了下去。
(四)上帝之吻
忘了在哪里?看到過這樣一個發生在美國的小故事;有一個小男孩,從小父母雙亡,與唯一的親叔叔相依為命,很不幸,在小男孩七歲時,叔叔遭遇車禍,躺在醫院昏迷不醒,望著病床上的叔叔,小男孩哭傻了,他問醫生,有什么辦法可以救活他。醫生說:“現在,只有上帝可以救他了。”小男孩懵了,他不知道上帝是什么?于是,他拿著手上的一美元,跑出醫院,到處是去超市,商場里問:“這里有上帝賣嗎?我要買上帝。”可他失望了,人們都把他當成傻子,根本沒有人用心聽他的話。小男孩不氣不餒,救活叔叔的愿望,支撐著他一直走街穿巷地去找。
他一家一家店去問,在一家不起眼的便利店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笑著問他;“小孩子,你買上帝要來干什么?”小男孩一邊哭一邊說:“我買上帝要來救叔叔,醫生說了,只有上帝可以救我叔叔,可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上帝。”老爺爺不笑了,他問:“你叔叔怎么了?”小男孩把叔叔的事,告訴了老爺爺。老爺爺撫摸著小男孩的頭,慈祥地說:“好孩子,別哭,爺爺這有上帝賣,你拿回去救你叔叔吧,你叔叔一定會沒事的。”說完,他從貨架上,拿下一瓶叫‘上帝之吻’的飲料,給了小男孩,小男孩放下一美元,開心地走了。
小男孩回到醫院,就喂叔叔喝飲料,叔叔喝不下,他一邊喂一邊哭,醫生也感動了。后來,他叔叔真的一天比一天好了,經過幾個月的調養,終于康復了。小男孩開心地笑了,他相信是上帝救了叔叔。其實,小男孩不知道,那個老爺爺是一個大富翁,他退休后,開了家小店打發日子,他被小男孩感動了,便請了全國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救活了他的叔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就是世上本來沒有上帝,所謂的上帝是人們自己,是善良人的一顆心。
(五)親愛的你背后有我
周末,與兒子去逛商場,憑著有點購物狂的趨向,手上很快就滿載而歸了。走到商場的玻璃門前,兒子很紳士地過去拉開門,我走到門邊,兒子也就放手,我習慣性地騰出一只手,摁住門把手,然后回頭看看,后面是否有人,再放手。正在此時,一個年輕的媽媽,一手抱著小女孩,一手提著購物袋走過來,我看她根本無法騰出手來開門,就等著,讓她通過再關上門。她很禮貌地微笑著對我說了聲,謝謝。我也報以一笑,在離開時,她還教小女孩說:"跟阿姨拜拜。”小女孩靈巧地揮揮手,弧成一抹溫馨的風景。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每次通過商場的旋轉門或玻璃門時,我都習慣性地回頭看看后面,是否有人緊隨,如后面有人,我會用一點點時間,為他擋一下門,再慢慢關上。曾看過很多關于商場玻璃門反彈,撞傷后來者的新聞。但我這種習慣的形成,還得歸功于好多年前我親眼所見的一幕吧。那一次,也是出商場的玻璃門,走到前面的一位中年男士走得太匆忙,推開門后徑直走了出去,門借力反彈回來,撞在我前面那位七八歲的小男孩臉上,當場流了鼻血,男孩也大哭了起來,跟在后面的媽媽緊張得不知所措,商場的保安迅速過來,隨后送小男孩去醫院止血了。
這一幕,永遠地定格在我的腦海里,也讓我明白了,商場的一扇玻璃門,看似簡簡單單,但你隨意拉門與關門的一個小動作,可以予人方便的同時,也可以造成傷害,就看為者如何為之了。如果,人人都有自覺意識,花一點點時間為緊隨而來的人,擋一下玻璃門,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更加和諧了,社會的人文素養也就提高了。只可惜,現在人人都生活在快餐時代,一點點時間在忙碌人的眼中,也是彌足珍貴,沒誰會愿意,為誰停留.那么,商場的玻璃門,借反彈的沖勁力,撞傷后來者,也就不足為奇了。親愛的,當你推開玻璃門時,請你養成回頭看看的良好習慣,別忘了,你的背后有無數個我。
記得曾在我市電視臺的《百姓關注》欄目里,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退休的老教師,自制了如名片般的卡片,上面寫著“愛心卡”三個大字,下面是“愛心相隨,和諧社會”八個小字,他隨身攜帶著,坐公交車時,給他自動讓座的人,都得到一張他贈送的卡片。每年他能統計送出的數量。可在記者采訪時,他很遺憾的告訴記者說:“五年了,可卡片送出的數量,是一年比一年少啊。”這句話說明了什么,那就是自動給老人讓座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人文素質的下降還是教育體制的缺失,讓愛心一詞在課堂上消失了。
我乃一介小市民,在茫茫塵海中,如蟻般生活著。面對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我無能力去改變什么。但我也明白,富則兼容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道理。我不能去改變別人,只能做好自己。我雖不能成為新社會的模范標兵,但也不能拖其后腿。也許,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悲哀的一代人吧。幸者,我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春風了;悲者,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性的本真與善念,離我們也就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