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對象:小學二年級,8歲左右的學生
教學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與本領,發展想象力。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學會探究事情發生的原因,從而能夠全面而非斷章取義地看待問題。
3、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懂得關心、愛護動物,抵制屠殺動物的行為,與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學會探究事情發生的原因,從而能夠全面而非斷章取義地看待問題,改變某些孩子們心中對小動物生命的漠視與木然,懂得關心、愛護動物。
一、播放部分影像資料。
1、一只蜜蜂蜇傷了一個小朋友,小朋友哇哇大哭。
2、一只大母雞啄了一個小朋友一口,小朋友哇哇大哭。
3、一個農民伯伯被一條蛇給咬傷住院了。
1、我們要愛護動物,但是傷害了人類的動物我們就不用愛護了,因為它們都是徹徹底底的大壞蛋。
2、有些動物雖然傷害了人類,但是它們也為人類做出過貢獻,譬如大母雞可以每天下蛋給我們吃,所以不算徹徹底底的大壞蛋。
3、也許它們傷害人類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分析原因,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才好判斷它們是不是大壞蛋。等等。
1、小朋友舉雙手揮舞,拍打小蜜蜂,然后小朋友被蜇傷。(畫外音:蜜蜂一般不攻擊人類,只有在它覺得自己受到了攻擊了才會蜇人,而且蜜蜂蟄人以后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
2、一只大母雞領著一群剛出生的小雞仔在散步,小孩子跑過去想捉一只小雞仔,大母雞就啄了小孩子一口。(畫外音:母雞雖然生性溫順,但是在孵化與養育小雞仔期間,出于母親的本能,性格會變得很兇狠。)
3、農民伯伯不小心一腳踩到了蛇,蛇咬了他一口,致其住院。(畫外音:遇到蛇要冷靜,亂跑驚動了它,它就有可能咬人。)
1、原來它們傷害人類真的是有原因的啊!以后得記著,別在這些方面惹到它們。
2、小蜜蜂也挺可憐的,蜇傷人以后自己也會死亡,小朋友被蜇,其實他自己做得也不對。
3、要想避免這些事情發生,我們就別隨便去戲弄、追趕它們,這樣我們不會被它們弄傷,它們也可以快快樂樂地過它們自己的生活。
五、教師進行總結。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二
1、通過對戰爭所造成的無數災難的了解,使學生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甚至丟掉性命。從而使學生知道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危害,并對生活在戰爭環境中的兒童產生深切的同情。
2、通過對戰爭與和平的比較,使學生了解生活來之不易,需要珍惜,需要捍衛,要用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做貢獻。
3、通過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六界,使學生知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人民解放軍的捍衛,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用實際行動熱愛人民子弟兵。
有關電教設備;有關圖片;有關故事;有關資料。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戰爭——人類最大的災難
1、將學生在課前收集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2、播放課前準備的有關戰爭的錄象片段。
3、討論;戰爭有哪些危害?
4、討論圖片——:看:被槍彈擊碎玻璃后的眼睛!(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什么?圖片使我們想到了什么?齊讀圖片配文)
5、閱讀:《爸爸、媽媽再也回不來了》
說一說文章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什么?
6、讀:p76“小資料”說一說戰爭給兒童帶來的傷害有多少
7、朗讀:〈請把我埋得淺一些〉。用一句話說說感想。
8、展示“一戰”“二戰”“二戰”以后的資料,教師概括介紹
9、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戰爭的小故事。
二.和平——人類永久的期盼
1、播放一首反映戰爭的歌曲
2、展示畢加索的〈和平鴿〉。從中你看到了什么?向導了什么?
3、教師講〈和平鴿〉的由來
4、閱讀:國際兒童節的來歷。你打算今后怎樣過兒童節?
5、朗讀:〈兒童和平條約〉。用小節目表演
三、課后活動
準備“和平頌”歌舞聯誼會。
第二課時
一、舉行〈和平頌〉歌舞聯誼會
二、中國的鋼鐵長城
1、說一說自己看過的有關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題材的電影、電視片。
我看過的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題材的電影、電視片
最深刻的印象是……
2、展示有關人民子弟兵保衛和平、保衛祖國的資料。
討論;軍人的風采給我們什么啟示?
3、播放有關歌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歌曲。
5、獻給人民子弟兵的禮物。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送這樣的禮物?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三
學會14個字以及新詞,認讀1個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理解小里根父親的做法。
里根人物簡介
2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自學生字和認讀字
教學重點:為閱讀課文掃清障礙,讀準字音,流利、正確。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讀后問:你認識了哪些新的生字,請你用自己的識記方法介紹給大家。
師指導生字:
字音:即、怯、暫、
字形:怒、恕、努
固執:“執”讀輕聲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讀書,并隨時指導正確、流利。
二、師生共同介紹里根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1、提示:抓住課文的主要意思或主要情節
2、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全班交流,師指導
四、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繼續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難點:理解小里根父親的做法。
教學過程:
二、思考討論:父親為什么要借錢給兒子,并要兒子自己想辦法還錢?
小里根是怎樣掙這15美元的?(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和里根的內心活動)
讀一讀、想一想,分組討論并全班交流
三、 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責任的理解。
四、 展開合理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2、 先想后說或者表演
3、 開始寫
4、 寫后默讀修改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四
1. 學會14個生字(含1個多音字“空”)及新詞,認讀一個字。
2.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
3. 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能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朗讀和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二、通過朗讀和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1.布置預習。
2.同桌互查讀書情況。
3.師檢查預習情況。(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自然段可以為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
4.對于課文內容比較長的怎么快速的讀熟。
5.交流學習方法。
6.質疑。
三、小結:
學習中要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很快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已經四年級的孩子了,他們應該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復習、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應該放手把時間和機會還給孩子們,相信他們一定能作好。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能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里根的照片)小朋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他是美國第49屆總統——里根,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在一個美國小鎮,曾經是一名出色的體育播音員,后來成為好萊塢明星,29年間拍攝了51部電影,在69歲時他登上了象征著權力與榮譽的美國總統寶座,成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并連任兩屆。
指名讀。
學習生字“回憶”、“責任”,指名讀,齊讀。
齊讀。
3.(板書)
7.責任
“責”的最后一筆是點,“任”的最后一筆是短橫。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7課,齊讀課題。
二、 學習課文
1.再讀課文,用“——”劃出小男孩犯下的過失,用“~~”劃出怎樣承擔過失。
2.小男孩犯下的過失是什么?
交流,出示:
他/飛起一腳,球/似出膛的炮彈,射出了場外,正巧/擊碎了一戶人家的玻璃窗。
學習生字“擊碎”,指名讀,齊讀,書寫指導。
自由讀,注意停頓。
交流讀,教師點撥。
齊讀。
3.(過渡)這家的主人很生氣,要小男孩賠償。
學習生字“賠償”,指名讀,齊讀。
正音并理解“一五一十”。
說話訓練。
5.父親又是如何對待他的過失?指名讀第二節。
學習生字“負責、必須”,指名讀,齊讀。
父親說了幾句話?指名分讀。
家里有錢為什么不給小男孩?(要小男孩承擔過失,負起責任。)
比較:
這錢可以先借給你,不過,一年后必須還給我。
這錢可以先借給你,不過,一年后還給我。
兩個句子意思一樣嗎?父親用“必須”這個詞說明什么?
讀好父親的話,齊讀。
6.小男孩又是如何來承擔過失的呢?
(出示)從此,小男孩每天放學以后,就去洗盤子掙錢。半年過去了,他不知洗了多少盤子和碗,終于掙足了錢。
從這些畫線的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半年”是多少天?(188天)“每天”都去洗碗掙錢,說明時間長。
“不知洗了多少”說明數量多。
“終于”說明掙足錢不容易。
自由讀,讀好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7.當他把錢還給父親時,父親又是怎樣對待的?
學習生字“出息”,指名讀,齊讀。
父親的態度一樣嗎?
從“板著臉”看出“嚴肅”,從“拍拍腦袋”看出“滿意”。
讀好父親的話,讀出不同的語氣。
8.(師述)長大后的小男孩果然很有出息,他就是里根。
三、復習鞏固
1.(出示)通過自己勞動來承擔過失,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里根通過勞動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那你們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了什么是責任?
(出示)責任就是勇于承擔自己的過失。
2.其實,責任不單單指承擔過失,它還包括很多方面。
(出示)孝敬長輩是我們的責任。
熱愛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樂于奉獻是我們的責任。
課后反思:通過咬文嚼字,學生明白了課文的主要要表達的意思,更是知道了寫作要仔細推敲,要仔細斟酌。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五
《我們的衣食哪里來》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了解農業對我們生命及對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勞動者。
教師:那么,你們還了解哪些農業生產活動呢? 學生:(生:種麥子、種花生、種菜、養雞……)
教師:其實,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還有一些勞動也是農業生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栽培農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等:種植果樹和林木;飼養家畜和家禽,如牛、羊、豬、雞、鴨等;養殖或捕撈魚蝦及其它水產品,都是農業生產勞動。)學生:請一名同學讀一讀。
教師:1、出示課件(一桌食物)猜猜這些食物都是什么農產品制成的? 教師:看來我們吃的這些食物都是由農產品制成的。(板書:食)
教師:我們穿的衣服和蓋的被子等都是由棉、麻、毛、絲等農產品制成的。(板書:衣)學生:3、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概括農業。
教師:看來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板書: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教師:出示課件(日常生活中看農業)你能將表中的原材料與物品聯系起來嗎? 學生:學生自由說說。
教師:4、通過剛才的探究活動,對農業與我們生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六
1.運用有效的識字方法,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課生字。
2.運用字典、生活積累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犯了錯要有勇氣承擔責任。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小故事或關于里根的小故事。
讀名言:“用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這句話是誰說的?他怎么會有這樣的體會呢?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責任》(齊讀課題——責任)。
1.自讀課文,勾畫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辦法自主學習。用詞語卡片檢查認讀。
2.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一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話說)
3.在這件事發生的過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經歷了三次變化,默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出情感變化的詞語,這是學習批讀的一種方法。(板書:批讀)
(交流,板書:委屈委屈而為難自豪)
1.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會發生這樣幾次變化呢?請大家用心讀課文,借助旁批閱讀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問簡單地批在書上。(板書:讀、思)
2.結合你的批讀,在小組內交流閱讀體會,看看哪些同學最會合作學習。
1.小男孩兒為什么感到委屈?
(1)引導學生抓住小男孩無意闖禍、認了錯、以為應該得到原諒,而老太太不肯原諒、索賠等詞語體會小男孩的委屈。學生在重點詞下作符號。
交流體會,小結:有的.錯誤并不是認了錯就可以了結的,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錢物的賠償,心靈的不安。
(3)帶著我們的體會讀“可是”這句話。
2.后來小男孩為什么委屈而為難呢?(請看第2段)
(1)學生交流體會:自己拿不出錢,父親有錢不能給。
(2)你還從什么地方看出父親對小男孩很嚴厲?在最能體現父親嚴厲的詞下作記號。(嚴肅、借、必須)
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讀相關語句,讀出父親的嚴厲。抽讀。
匯報,小結:嚴是愛,寬是害。父親這樣做是對兒子的一種嚴厲的愛,一種深沉的愛。
(4)師生分角色讀第3段或同桌練習并抽生表演男孩與父親的兩次對話。
3.小男孩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體會。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點句,學生交流體會,并讀好這一句。
(3)想象著小男孩打工掙錢的情境讀句子,讀出他的艱辛,體會出他的自豪。抽讀,范讀,齊讀。
(4)理解“欣慰”,想一想:父親為什么感到欣慰?讀父親的話。
4.父親的用意達到了嗎?讀最后一段,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總統、深有感觸)讀里根的話,理解“過失”“自己的勞動”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讓我們再讀一讀里根的話,把它記在心里,對我們的成長會有好處。
讀了課文,你們明白“責任”是什么了嗎?請將你的想法批在課題旁邊。
學生交流對“責任”的認識,老師引導準確表達。
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邊讀邊批的方法進行學習,大家對責任有了自己的認識。大家再讀課題。讓我們牢牢記住里根小時候的故事,牢牢記住“責任”這兩個字,希望你們從小做有責任感的人,長大做有出息的人。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篇七
1、認知目標: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2、情感目標:通過今昔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3、行為目標: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
1、教學重點:了解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2、教學難點:通過今昔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教學過程預設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1、打出課本插圖,激趣導入
2、檢查學生搜集長輩們過去用過的學習和生活用品的情況
1、學生說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1、開展"家庭尋寶"活動,你如何找到的
2、引導學生體驗活動,
小組閱讀小人書、3、從小人書中發現了什么,書中講了什么故事
1、學生上臺介紹小人書的來源
2、小組閱讀小人書
3、匯報交流書中故事
通過介紹小人書,體會長輩們過去的讀書生活,增強讀書興趣
1、引導學生讀第37頁的課文,說說媽媽收藏的小人書是如何分類的
2、引導學生將搜集到的小人書也進行分類
3、小組活動:
1、小組交流匯報
2、介紹小人書的分類情況
3、談體會
1、討論:這些舊的小人書和你們今天讀的書有什么異同
2、為什么過去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小人書
3、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1、討論交流
2、談感想收獲、通過今昔讀物對比,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小人書→ "小"→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