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鳴沙山游記篇一
處于黨河洪積扇和西水溝積扇扇間洼地的月牙泉,是低洼的地形條件和較高區域地下水位溢出地表形成的,月牙泉的外圍沙丘特征則是風力地質作用改造后的產物。
地理風貌
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中間有一個形似月牙的小湖。鳴沙山在刮風時會發出聲響,所以叫鳴沙山,這里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
月牙泉最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里。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兇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千百年來不為流沙而淹沒,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晴空萬里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霸卵罆猿骸睘槎鼗桶司爸弧T卵廊菄壹壷攸c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被稱為天下沙漠第一泉。
·沙漠奇觀
鳴沙山游記篇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想一睹大漠戈壁的奇觀嗎?想欣賞塞外絕美的風光嗎?那就請到鳴沙山·月牙泉來看一看吧,這是甘肅省敦煌市一個很著名的景點?,F在就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鳴沙山由流沙聚積而成,簡單來說就是沙漠。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虬龍蜿蜒像大海中的波濤涌來蕩去,很是壯觀!沙子的顏色有一點粉紅、淡黑。如果遇到摩擦、震動,便會發出聲響,輕的好像風吹竹子發出的聲音,聲音再大些,就像鳥鳴一樣,所以稱之為:鳴沙山。
月牙泉就是鳴沙山一道特別的風景。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說。其實月牙泉并不深,水面也不寬,但水面就好像大自然一面天然的鏡子,就算在水面波光粼粼的時候,也能把大自然最美的一面照出來。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在其中,很像一個小孩子。
你知道“沙漠之舟”是什么嗎?是的,它就是穿梭于茫茫大漠中的駱駝。我們見到駱駝的時候他們正在安詳地吃著草。騎在駱駝背上時,我用手摸他的駝峰,駝峰雖然很粗糙,但是摸著軟軟的駝毛,手感還挺舒服呢!
你們一定認為駱駝是動物界的“乖孩子”了,應該沒什么刺激的感受吧!駱駝的姿態和步法確實穩重,也很順從聽話,但是刺不刺激就是另一回事了,需要你親自去感受。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大漠充滿了好奇,想去踩沙子騎駱駝,一探究竟呢?那就快去吧!
鳴沙山游記篇三
世界上的美景數不勝數,比如深邃的大海、遼闊的草原、神秘的雪山……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好地方,那就是美麗的鳴沙山。
鳴沙山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它不但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且它的位置也十分重要,北靠天山山脈,南臨祁連山脈。這里是古代唯一能通往西方的道路,所以古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通過的。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無邊無際的沙漠,遠處金黃的沙粒與湛藍的天空在天邊蜿蜒交接,形成了暖色與冷色的強烈對比。沙丘上騎著駱駝的游人穿著五顏六色衣服,紅的、綠的、白的……點綴在這天地間的畫布上,天??!什么樣的畫家才能畫出如此美麗的畫卷??!
驚嘆過后,忽然感覺臉上、胳膊上一陣陣刺痛——太熱了!太陽恣意揮灑著它的熱量,地面上仿佛有一股看不見的蒸汽在升騰。我拉低太陽帽,加緊步伐,沿著大路繼續走。不一會兒,在我們的右邊出現了一片青青的蘆葦塘,蘆葦塘里居然有一條長廊,我們趕緊進入長廊下面乘涼??諝馑坪跻幌伦記鐾赶聛恚笥覂蛇叡任疫€高的蘆葦鋪滿了水面,密密的蘆葦亭亭玉立,微風過處,她們舞動著裊娜的身姿,綠影婆娑,仿佛眼前的世界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
穿過長廊,來到一片開闊的場地。向右望去,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這酷熱干旱的沙漠里,竟然有一灣清泉——月牙泉!據說月牙泉的水是從地下涌出來的,經過歲月的變遷,逐漸形成了一個月牙形的湖泊。站在沙丘上往下看,湖水倒映著湛藍的天空,澄澈透明,水光瀲滟,就像浩瀚無邊的金色畫布上鑲嵌了一顆璀璨奪目的藍寶石!
鳴沙山確實很美,美得讓我流連忘返。那里的天、那里的沙、那里的泉水都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我愛美麗的鳴沙山!
鳴沙山游記篇四
鳴沙山月牙泉,帶給我無盡的視覺享受和自由快樂!
你去過鳴沙山嗎?今年暑假,我和家人去了甘肅敦煌,最好玩的,當然是鳴沙山月牙泉啦!
清晨四點左右,我們坐車到了鳴沙山,雖然才清晨,但那兒早已人山人海。我們坐上景區的電動車來到了山腳,我們爬上山坡,可爬到山的一半,我已經累壞了,可我依舊咬著牙堅持著。終于到山頂了,我覺得我的腳都要“報廢”了,多虧我媽媽在后面一直鼓勵我,不然我早就半途而廢了。過了一會兒,從東邊走來一群駱駝大部隊,駝背上面坐著很多人。它們伴隨著駝鈴聲,在沙地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不一會兒,太陽緩緩地升起來,陽光照耀著沙坡,一粒粒沙子像金燦燦的黃金。月牙泉此時的顏色層次顯現了出來,沙山頂部的是黃金色,到了山腳便成了墨藍色,隨著太陽公公越升越高,原來黑漆漆一片的荒漠也就熱鬧起來了。
鳴沙山最美的地方在哪?當然是月牙泉了!從山頂望去,月牙泉就像一個大月亮橫臥在眼前,在陽光的照耀下,月牙泉發出一道閃亮的藍光,猶如一顆巨大的藍水晶,鍍了一層陽光之后,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更加明亮了。一陣微風吹來,泉水緩緩蕩漾開來,漾起一道道溫柔的皺紋。它的旁邊綠樹成蔭,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都釋放出來,一片片樹葉像翡翠一樣,閃閃發光,照耀著我們的臉頰。
鳴沙山不但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好玩的游戲,我最喜歡的就是滑沙。走到滑沙區,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排隊了。終于輪到我,我坐著板子往下滑,只聽到“嗖”的一聲,我便騎著小車子“馳騁而下”,飛沙走石都阻擋不了我勇往直前。到達終點時,我的表姐和朋友們跟我一樣,沙子濺得全身都是,嘴唇上都沾滿沙子,個個都成了“沙和尚”。
最后我還玩了刺激的沙漠“飛”車,鳴沙山笑聲不斷。鳴沙山月牙泉,帶給我無盡的視覺享受和自由快樂!
鳴沙山游記篇五
今年的暑期生活,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們一家人組了兩家朋友,三家人一起暢游了祖國的大西北。
我們過寧夏,到蘭州,去青海,最后我們來到了敦煌莫高窟。
上午,我們參觀了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下午,我們在鳴沙山、月牙泉玩。
我們打算6點以后再去鳴沙山、月牙泉玩,因為當地40多度的熱度,因為讓人難受得夠嗆的干燥度,再加上那是在沙漠里呀!一到鳴沙山、月牙泉,我們就看到一座座沙山,沙山就是指沙子堆成的山。一群群駝隊在繞著沙山走。
過了好一會兒,我們才騎上了駱駝。在上山的時候,我的小駱駝有點不聽話,我就像騎馬那樣,一上一下控制它。
駱駝騎完了,也該爬沙山了。
我們吃了點零食之后就奔向沙山,以前在電視里看過別人爬沙山,覺得別人真費勁。這下,我要親身體驗一下,我倒要看看有多么費勁了!
我一走上去,沙子就帶我往下滑,走三步能滑兩步。你說難走不難走?爬了一會兒,我覺得速度太慢,就自主研發了一種爬沙山的方法——四肢爬沙法。就是手腳并用來爬沙,先彎下腰來,雙手插到沙子里,用雙手向后刨沙,雙腳往上攀登,那個坡度正好能用這種“動物”方法。
最終,我和壯壯爬到了山頂。他們也陸陸續續地上來了。
在山頂向下望去,我們看到了美麗、閃爍的月牙泉。天上的一輪明月對視著地上一彎璀璨的月牙泉,彼此交相輝映,真是妙趣橫生呀!
我們都覺得意猶未盡,都想再玩一次,正好這里的門票可以玩兩天,天助我們也!
第二天早上,我們早早地爬上了沙山,專門看鳴沙山的日出。
遠處的沙山上,太陽露出了一絲光,幾秒鐘的時間出現了一片光,緊接著太陽爬上了山頂。陽光照耀在沙子上,沙子變成了金黃色。
難忘月牙泉!
不舍鳴沙山!
鳴沙山游記篇六
山清水秀的貴州是許多人神往的地方,那兒群山聳立、云遮霧罩、飛瀑流泉,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了這如詩如畫的省份,去一覽這令人陶醉的山水畫。
曾經只在《西游記》中短短瀏覽了這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這個暑假我終于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還沒到景區,我們就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漸漸地,那聲音越來越響,如千軍萬馬呼嘯著奔騰著。
終于,我們來到了這位“滿身銀鏈”的巨人腳下,抬頭望去,是多么雄偉壯觀??!只見一道數百米寬的瀑布直瀉而下,如同一匹匹白練懸掛在懸崖峭壁之間,有緊有密,有寬有窄;又如同一把無形的梳子將黃果樹老人的銀發梳成一片片,一縷縷。
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兩邊那幾股細流,它們雖然沒有中間那樣氣勢宏偉,卻別有一番風味。
它輕快地流瀉著,如一位婀娜的少女展現著最動人的風采。
瀑布飛瀉而下,在巖石上激起數丈高的水花,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層輕紗籠罩著青山綠樹,也籠罩著在瀑布前驚嘆不已的游客。
那水霧落在我臉頰上,涼絲絲,濕漉漉的,讓酷日下的我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好不自在!
我們順著臺階而下,在擁擠的人流中,來到了與大瀑布僅一簾之隔的水簾洞。洞口很小,只能容一個人進去,我彎下身子慢慢地往里走,只見里面濕漉漉的,彩色的燈光照在石鐘乳上,顯得夢幻而又神奇。
只不過稍一抬頭,就會撞傷額頭。好不容易才走出了洞口,但瀑布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記得三年級暑假,在美術班,照著圖片畫了一組破爛不堪的小竹樓。老師告訴我,這些是吊腳樓。當時我感到很不解,還有這么破的房子不?誰會想到能歌善舞的苗族人,居住在這些吊腳樓中。
坐著觀光車向綠樹成蔭的青山上眺望,上千余座吊腳樓聚在一起,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我想“千戶苗寨”果然是名副其實??!在苗寨,吊腳樓大都用木頭搭成,它懸在半空中,支撐他的僅僅是弱不禁風的木柱子。質樸又有層次的褐色屋頂,更是讓吊腳樓增添了幾分古典的韻味。
蒙蒙白霧中,吊腳樓周圍仿佛仙氣繚繞,像給古老的苗寨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大多數吊腳樓都建在半山腰。
可山頂,山腳下,卻也豎立著深褐色的吊腳樓,仿佛落隊的孩子,讓我心生起幾分憐憫:他們不在人多的地方,不會孤單嗎?不會寂寞嗎?但這種感覺也就一笑帶過吧。
夜晚,霧更濃了,觀景臺上眺望,只能看見那充滿喜慶的大紅燈籠發出的點點紅色的光源,點亮了整個霧氣繚繞的夜空。山腰間,五光十色的舞臺上,苗人們正在載歌載舞。將這黑夜與白晝結合在一起,真可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苗人歌舞幾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