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爺爺小傳初二篇一
爺爺現年七十三歲,雖已滿頭白發,卻仍然每天都樂呵呵的。他出生于1948年在一個小山村里。
在當時的條件下,讀書非常的不容易,爺爺上完初二后就去當了一名教師,此后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在一個平均經濟水平低下的時代,幾乎沒有家庭會拿出錢供孩子讀書,多數人都留在家中幫忙勞作。周圍的人都不建議爺爺去當教師,教師的薪水并不比一些農民的高,也許是天生的犟吧,他還是選擇當一名小學數學老師。
或許是從小受到了教育又或是民眾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過低。他不知何時埋下了想要送更多的孩子讀書,讓他們到城鎮里去的種子,他和別的教師開始挨家挨戶去提議和勸說父母把孩子送去上學,盡管會因此動搖的家庭是少之又少,可他沒有停下。
幾年后他成為了教導主任,也漸漸成為了村子邊略有名氣的教師,帶出來的畢業班的分數絲毫不比鎮上的學校差。
爺爺耗盡了大半生送更多的學生去縣城,也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也到城鎮上去生活,不用繼續待在農村吃苦。
于是爺爺的四個孩子全部都上學了。而他也更加盡心盡力的支持著他的孩子。別人家的小孩從小起就要干農活,給家里幫忙,挑上重任。而爺爺則是獨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擔,在孩子們學習寫作業時決不會去打擾,也不會要求他們去干活,或許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父母這么做算不了什么,可在那個人人先關注溫飽問題的時代。他卻極力支持自己的孩子讀書,最終他們也是考上了好學校并且成功來到了縣城。
現在的爺爺也已兩鬢斑白,他也曾來到城鎮中,可待了不久就又回到了偏僻的農村中,他說:“習慣了,扎根在這兒了。”我原本以為爺爺的追求是親自到縣城里,可實際上他是希望后輩能夠過的更好。
他的初衷不是為了自己,現在他也鼓勵我好好學習,希望將來去更大的城市,代代傳下的是他最初的夢想。他的一生盡力為此。
爺爺小傳初二篇二
爺爺還愛看戲。記得那時,每逢四月或十月,我們村總會有幾個戲班子來演戲。而爺爺就騎個自行車,座下搭個板凳,后座上坐著我,一老一小就這樣騎到那里,帶我找個近處坐下。戲演得是什么我不懂,但總會看到爺爺閉上眼睛,哼著調,順帶著搖頭晃腦。我這時就不安分了,東瞅瞅,西看看,瞅準哪個小吃攤,就給爺爺說,爺爺總笑罵道:“你個小子來了就知道吃!我這點私房錢都被你吃光了”嘴上這樣說,卻還是翻開口袋,拿出一元錢讓我去買零食。
這就是我的爺爺。一個慈祥,和藹,平凡的老人,也是我最愛的人!
爺爺小傳初二篇三
“鄙人錢桂華,無字,已步入花甲之年,面貌粗鄙,不容細訴!”爺爺總是這樣一字一板地介紹自己,我笑他古董,他卻說這是古樸。但我爺爺這一生的確十分悠長。
初出茅廬
爺爺生于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八日,他說那還是初春,天氣依舊有些寒冷,但地上的草根們已經有了些快活過來的'意思。盡管爺爺是樂呵著跟我介紹他小時候的,但我依舊能感到他話語間的凄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他剛好出生于六年之后,這聽起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事實是由于前期的革命戰爭,中國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爺爺這一輩,剛好趕上貧困期,所以說即使太奶奶家只有兩個孩子,爺爺的童年還是很艱辛的。好不容易,爺爺長大了,可他卻想去參軍!太奶奶當然不同意啊,那時國家的軍人完全就是入不敷出,還可能有隱含的危險,這種“無意義”的事怎么能做呢!于是又哭又鬧,最終還是讓爺爺成為了家中少數勞動力中的一員。就這樣,爺爺在這個貧窮的社會上“小荷才露尖尖角”了。
“浪跡”于世
因為田少,所以家中的勞動力勉勉強強還是足夠的,爺爺有時也能閑下自己的雙手來。于是乎,爺爺的創業夢再一次燃起了!爺爺讀過幾年書,知道像他這樣沒有學識和背景的普通人,只能靠刻苦和機遇來搏得“成功的同情”。他干過許多活,撿過垃圾,賣過東西,殺過豬,打過工,但兜兜轉轉停停,最后還同前期的魯迅一樣從了醫,正式成為鎮上一家醫院的首席老中醫。爺爺吃苦耐勞,又肯上進,所以自然干的不錯,也就這樣平平的過了幾十年。可歲月蹉跎,時光荏苒,終究還是到了退休的年紀。可太爺爺太奶奶老了,我爸又還小,這不能沒經濟來源啊,在快要捉襟見肘時,爺爺又在親戚那找了一份卸貨的工作,補上了資金漏洞,一家人又過上了平淡的生活。
晚年光陰
直到現在,雖然爺爺換了幾份工作,但都是體力活,我們一家人都怕他累著,勸他別干了歇歇。可他不聽,倔強地想要證明自己寶刀不老。唉,其實只要他老高興就好,畢竟我們欠他的太多了。
今年,爺爺64歲了,這一生經歷了不少磨難,但一個都不能擊倒他,這一點讓我由衷敬佩。
爺爺小傳初二篇四
“鄙人錢桂華,無字,已步入花甲之年,面貌粗鄙,不容細訴!”爺爺總是這樣一字一板地介紹自己,我笑他古董,他卻說這是古樸。但我爺爺這一生的確十分悠長。
初出茅廬
爺爺生于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八日,他說那還是初春,天氣依舊有些寒冷,但地上的草根們已經有了些快活過來的意思。盡管爺爺是樂呵著跟我介紹他小時候的,但我依舊能感到他話語間的凄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他剛好出生于六年之后,這聽起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事實是由于前期的革命戰爭,中國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爺爺這一輩,剛好趕上貧困期,所以說即使太奶奶家只有兩個孩子,爺爺的童年還是很艱辛的'。好不容易,爺爺長大了,可他卻想去參軍!太奶奶當然不同意啊,那時國家的軍人完全就是入不敷出,還可能有隱含的危險,這種“無意義”的事怎么能做呢!于是又哭又鬧,最終還是讓爺爺成為了家中少數勞動力中的一員。就這樣,爺爺在這個貧窮的社會上“小荷才露尖尖角”了。
“浪跡”于世
因為田少,所以家中的勞動力勉勉強強還是足夠的,爺爺有時也能閑下自己的雙手來。于是乎,爺爺的創業夢再一次燃起了!爺爺讀過幾年書,知道像他這樣沒有學識和背景的普通人,只能靠刻苦和機遇來搏得“成功的同情”。他干過許多活,撿過垃圾,賣過東西,殺過豬,打過工,但兜兜轉轉停停,最后還同前期的魯迅一樣從了醫,正式成為鎮上一家醫院的首席老中醫。爺爺吃苦耐勞,又肯上進,所以自然干的不錯,也就這樣平平的過了幾十年。可歲月蹉跎,時光荏苒,終究還是到了退休的年紀。可太爺爺太奶奶老了,我爸又還小,這不能沒經濟來源啊,在快要捉襟見肘時,爺爺又在親戚那找了一份卸貨的工作,補上了資金漏洞,一家人又過上了平淡的生活。
晚年光陰
直到現在,雖然爺爺換了幾份工作,但都是體力活,我們一家人都怕他累著,勸他別干了歇歇。可他不聽,倔強地想要證明自己寶刀不老。唉,其實只要他老高興就好,畢竟我們欠他的太多了。
今年,爺爺64歲了,這一生經歷了不少磨難,但一個都不能擊倒他,這一點讓我由衷敬佩。
爺爺小傳初二篇五
爺爺還愛看戲。記得那時,每逢四月或十月,我們村總會有幾個戲班子來演戲。而爺爺就騎個自行車,座下搭個板凳,后座上坐著我,一老一小就這樣騎到那里,帶我找個近處坐下。戲演得是什么我不懂,但總會看到爺爺閉上眼睛,哼著調,順帶著搖頭晃腦。我這時就不安分了,東瞅瞅,西看看,瞅準哪個小吃攤,就給爺爺說,爺爺總笑罵道:“你個小子來了就知道吃!我這點私房錢都被你吃光了”嘴上這樣說,卻還是翻開口袋,拿出一元錢讓我去買零食。
這就是我的爺爺。一個慈祥,和藹,平凡的老人,也是我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