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都江堰小學生都江堰字篇一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關鍵是如何讓其為我所用,都江堰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初聞都江堰,尋思著便是個尋常水利工程罷了,遠遠沒有美食對我的吸引力大,但既然到了,便去看看好了。
再往里走,兩旁是青銅色的人物石像。一列排開,服飾各異,其中不缺乏我們的熟人諸葛亮,更有著許多為維護都江堰耗盡心血卻不為人知的功臣匠人。他們,不僅是都江堰的功臣,更是幾千年來保“天府之國”安定的功臣。
望著一尊尊銅像的陌生面孔,我有些失神,有些可以理解“世界遺產”的名不虛傳了。他們只是眾多匠人中的代表部分,而都江堰也只是歷史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實這些銅像是一份淳樸的縮影,一種對文化長河傳承保護的堅定與智慧。因為有著人與自然的相輔相成,因為一直以來人類并未對大自然丟下尊重與敬畏,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而不是常有洪澇之災;所以我們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妻離子散。
未見其流,先聞其聲。
聲音是慢慢變大的,像是蓄力著,等待著高潮。過了人山人海的鐵索橋,視線便明朗了,水是不甘被馴服的,它在狹窄的石壁間沖蕩,濺起白色的浪花,可終是一滴水也未脫離石壁的懷抱,望著水流去的方向,是云霧繚繞的青山與稀稀落落的人家。閉上眼簾,覺得水便是活的,是有靈性的,浪聲是沉穩有力的心跳與不甘的嘶叫,便是如此,為莊稼澆灌,將一滴滴水的靈性給了人類。站在魚嘴旁,望著滔滔而去的江水,我的思緒往云深處去。
《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兩千多年前,一位先哲懂得了水,懂得了自然。兩千多年后,人與自然,仍相輔相成。
都江堰小學生都江堰字篇二
_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_。今天,我來到了都江堰風景區。
聽導游說,都江堰景區的主要三個工程分別是:寶瓶口、飛沙堰、魚嘴。
首先,我們來到了寶瓶口。在遠方看去,真的很像一個瓶子。這時,我問媽媽:“媽媽,它為什么叫寶瓶口呢?”媽媽回答我說:“因為它的地形長得像瓶子而且功能奇特,所以叫寶瓶口。可是為什么我在書上看到的和現在看到的不一樣呢?甚至還有人在那里釣魚,可現在一個人影也沒有。這個謎,至今我也沒有明白。
接著,我們走到了飛沙堰。飛沙堰在唐朝稱為“金堤”,后又名減水河。它具有泄洪排沙的功能。是都江堰的關鍵要害。看到此時此刻的景色,真是讓人陶醉在這其中。
然后。我們來到了魚嘴,魚嘴是我喜歡的景象之一。它的水流的十分湍急,在兩塊大石頭之間。它流的水形狀特別奇怪,就像劍魚的頭一樣。像這樣的形狀,我看到了三個這樣的魚嘴。真是太壯觀了!
最后,我們來到了安瀾索橋。這個橋是由一根鋼筋系在一塊大石頭上,另一頭系在一根柱子上。走在橋上搖搖晃晃的,讓人心驚膽寒。剛開始,我非常害怕,生怕掉下去似的。后來,我心里默默的對自己說:“杜欣怡,你不要害怕,有人默默地在保護你。”當我還在安慰自己時,早已到了橋對面。
這次,我玩得太開心了。我想大聲對都江堰說:“都江堰,我愛你!”
都江堰小學生都江堰字篇三
去年五一小長假,爸媽帶我去成都游玩。寬窄巷子、大熊貓繁育基地等景點都讓我記憶猶新,其中都江堰這個偉大的水利工程尤其讓我折服。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噴泉,周圍開著一簇簇的野花,生機勃勃,紅得燦爛、黃的蓬勃。噴泉下橫臥著四根大鐵棒,用來標記挖掘泥沙的深度。水流不停地噴上落下,清澈見底、碧如翡翠,源源不斷。
繞過噴泉,就走上了堰功道。道邊矗立著一尊尊雕像,雕刻逼真、細致,把每一個人物的神態、動作展現得活靈活現。這些雕像分別是在都江堰工程中有著杰出貢獻的十二位偉人,每個石像的下面都有偉人的簡介和卓越功績,我在心里對他們肅然起敬。
走過堰功道,正前方是一個大觀,寫著三個金燦燦的大字“伏龍觀”。“伏龍觀”里面供奉的是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走進“伏龍觀”,里面十分寬敞,可容納幾百人。李冰的塑像威風地立在中間,神情堅定,仿佛還在關心著水利工程,關心著川蜀大地的百姓。他為這個偉大的工程奉獻出自己全部的精力,造福了百姓。
出了伏龍觀往右邊走一段路,就是著名的“寶瓶口”了。“寶瓶口”的樣子還真像一個大瓶子,水不斷的向這個大瓶子里涌進,而它把水巧妙引進后,又限制了水流的流量,原本奔流不息的江水白浪翻滾、氣勢洶洶地涌入,現在卻全在“瓶頸”處乖乖地按量流出,服從安排。看到這里,我更加由衷地贊嘆李冰的智慧。
乘觀光車繞過“寶瓶口”,走了半圈后來到“魚嘴”,這也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這條大分水堤將江水一分為二。我站在高處往下看,還真是,江水流到這里時,便聽話的一分為二。魚嘴的一邊會接著把里面多余的水和泥沙全部甩往外江,泥沙飛圈,洶涌澎湃,這便是著名的飛沙堰過濾,游人無不稱贊連連。
余秋雨曾說過:“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比萬里長城還要激動人心”。是啊,它偉大、壯觀,造福了川蜀大地上的千萬百姓,直至今天也還發揮著它重要的作用,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
都江堰小學生都江堰字篇四
我一直都想目睹一下都江堰的宏偉。今年夏天格外炎熱,和爸爸商量后,決定去都江堰避暑。
我們從綿陽出發,兩個小時后,來到向往已久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作用。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都江堰的水很有特點,流動時像威震四方的將軍,平靜時像正在甜睡的小孩,舀一口嘗嘗,有一絲甜,用鼻子聞一聞,有些淡淡的清香,閉上眼睛聽,它那氣勢磅礴的聲音猶如千軍萬馬,勢如破竹!都江堰景點很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最讓我難忘的是安瀾索橋。橋很晃,好像下一秒就要塌了似的,我忐忑地來到橋頭,邁出了最艱難的一步,但后面的幾十步都很輕松,搖搖晃晃的,挺好玩。橋上人潮涌動,讓我流連忘返。
第二天,我們又去了青城山。早上九點從五龍口進山,一抬頭就看見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空氣那么清新,那么涼爽!酷熱一掃而光,心情是特別的輕快。但一看這遙不可及的羊腸般的山路,我又有一絲膽怯,能爬到山頂嗎?路邊有很多亭子,還有很多水果和小吃可以購買。還經過了很多美麗的景點,但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瀑布。我帶著好奇心玩了玩水,瞬間全身清涼,刺骨的感覺緊跟其后。有幾處瀑布,讓我深深震撼到了,我要昂首仰望才能看見瀑布的頂端,氣勢磅礴的水流,飛流直下,似千軍萬馬,爭先恐后,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聲音,給了我視覺和聽覺上的震撼。瀑布下端的水霧,飄散在四周,灑落在身上,特清爽,猶如身處仙境,妙不可言。
突然間大雨傾盆,幸好我們準備了雨傘,在破爛不堪的臺階上,走起來異常艱難,鞋子也被雨水和積水打濕,腳很不舒服。在我們疲憊不堪時,終于到了又一村,來到一個農家樂休息,并且點了。土雞、野菜,真可口啊!豐盛的午餐,讓我們的疲憊得到了緩解,我們又像滿血復活的戰士,充滿了能量和斗志。
午餐后,我們繼續下山,前往坐纜車的地方。到了那里,我已經氣喘吁吁了,爸爸去買票,不一會兒,他又回來了,無可奈何地對我說:“停電了。”哇,真是晴天霹靂,這下只能走下山了。我們休息片刻,又出發了,雨停了,穿著買來的雨衣,真熱啊,簡直像被關在烤爐里似的。又下起雨來,路都有些模糊,小腳都有些微微發抖。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到山腳下了,看看時間,已經快五點了。
這兩天的一幕幕,讓我新奇,讓我興奮。我感嘆都江堰的宏偉,更佩服古人杰出的智慧和貢獻!我還感嘆青城山的幽靜和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同時也應該為我們自己點贊,雖然整個上下山過程,曲折多多困難不少,但我們都用毅力克服了它,無論以后的道路怎樣曲折,無論出現什么困難,都不能膽怯和退縮,要以百倍的毅力和勇氣克服它!戰勝它!
都江堰小學生都江堰字篇五
神奇的都江堰引來了海內外無數的游客一看究竟。去年暑假媽媽帶我來到了久負盛名的都江堰游玩。為了探秘“堰遏都江浪,民懷太守恩”典故,我們跟著導游阿姨走近這座古老,神秘的城市。
我們先參觀了“二郎廟”,這里是供奉李賓父子的地方,廟里還有李賓父子的雕像呢。說到這里,我忘了告訴大家,相傳都江堰是李賓父女為了讓大家免受洪水之災而修的,其實李賓并沒有兒子,這只是人們為了表示對李賓的尊敬而虛構的。(這些都是小鄒導游告訴我的)
參觀完“二郎廟”我們就要去過“安瀾橋”了。安瀾橋呢則是當地一對夫婦為了讓大家過江方便而修的,而原址則在前面,我們腳下的橋是為了不破壞原址而修的。安瀾橋的樣子特別像吊橋,走起來晃來晃去,嚇得我腿都軟了,生怕掉進那澎湃的是江水里去。
都江堰實則分為三大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其作用不一,樣子也不一。
魚嘴,顧名思義就是魚的嘴,而這并不是魚的嘴,而是鱷魚的嘴。那用水泥做的扁扁的“嘴”上面還鑲嵌著大小不一的石頭。如果不是它呀,這里可能會經常發生水澇。因為它的作用就是將江水分成兩股水流,一部分供百姓用,一部分流向長江。
飛沙堰的作用就是阻水、淘沙。它呢,其實就是一個很高的臺子,如果水位高,那么它就會阻擋一些水前行,如果水位低,那水就會被擋住無法前行。江水中所帶的沙子在這里也會被適當減少。
寶瓶口,可是個重要設施。它就是一座立在水中的山,這是因為水沖擊而形成的。它是淘沙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它就會使水中有很多沙子。它主要呈圓柱形,上面還有一座亭子。可惜的是,我們去時水位很低,沒有看到那壯觀的場面。
都江堰使我感嘆,使我了解歷史,使我豐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