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一棵樹的命運字一棵樹的命運字篇一
我生前是大森林中的一棵白楊樹,長得高大無比,那時我已經二十歲了,小主人在我的腳下度過了二十年的快樂時光。如今,小主人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子。
這棵樹真粗壯、高大,不錯!小伙子身旁著一個陌生人。
多少錢?給你500塊,這棵樹賣給我吧!成交!
一番討價還價過后,我就被主人賣給了陌生人。當天就被伐木工砍斷了。來了一輛大汽車,我被裝上去,走了幾天幾夜,來到一座工廠里。
工人們用刺啦刺啦吼叫著的大機器,把我無情地切成了無數根細條條。剛進工廠的時候,我還在美滋滋地想著,我也許會變成一張書桌和高檔的大衣柜吧,那樣,我就能天天陪在新主人身邊,和他們一起過上美好的生活啦!
可是,現在,我怎么成了這個樣子?我大聲呼喊:你們要干什么呀!為什么把我切成細條條?工人們根本不理我,好像聽他們說,要把我做成一批筷子。筷子?什么是筷子?我不知道。
沒過多久,我被裝進了一個個白色的小袋子,送進了一家豪華的酒店,被擺到了餐桌上。人們有說有笑地撕開包著我的塑料袋,我才明白,筷子是吃飯用的。
我還可以給買不起煤的人取暖,還可以做成鉛筆給小朋友們學習,我做完筷子還有別的用處,我不想就這樣做了廢物!我大喊著。可是,沒人聽我的呼喚,我和那些剩飯剩菜一起,埋到池子里,化為糞土。
我真沒想到,我長了二十年,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界,卻只盡了二十分鐘的職責,就成了廢物!人類呀!你們不可以這樣浪費我!
一棵樹的命運字一棵樹的命運字篇二
我是一棵大樹,一顆無憂無慮的大樹,至少,我在被砍伐前是這樣。
原本我只是顆小小的種子,被人們丟棄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沉睡在土里。突然有一天,我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于是,我便開始在土里扎根,用盡全力生長。
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終于見到光明了。每天,我在太陽公公滋潤下;在小鳥的歌聲下;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度過無數的春夏秋冬,漸漸地,我長成了一棵蒼天大樹。
春天,春風拂過我的臉龐;雨水讓我變得干凈;我聽到小河解凍的聲音,叮叮咚咚地唱著歡樂的歌曲流向遠方。
夏天,孩子們都在我撐開的大傘下玩耍,乘涼。
秋天,可以看到無邊的金色和人們收獲的喜悅。
冬天,我的周圍成了一片白雪皚皚的世界,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玩的可開心了!
我在這般幸福的世界里慢慢成長著。突然有一天,我聽到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電鋸聲,我看到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的倒下。我感到危險向我走來,我在心中呼喊:“誰來救救我呀,誰來救救我呀!”沒有人聽到我的呼喊,更沒有人來救我,電鋸漸進,身體上傳來一陣劇痛,我只能與我這美麗的家鄉揮手告別了,再見了,美麗的家鄉!
不久的將來,這兒將變成一片一望無際的沙漠。人類,不要再砍伐樹木了,保護樹木,才是正真保護了你們的家園!
一棵樹的命運字一棵樹的命運字篇三
重視一棵樹的命運,不知有多少人能夠認同這個觀點。
我們不妨先作個假設:如果設一個“森林法庭”,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被告。通過陳述實錄,就可以作出明確的判斷——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積林區發生山火,至少要達到“畝”的數量才能稱為災。即使像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大火那樣的災害,人們雖然給它定性為“特大”,但燒死了多少樹,誰也數不清。在這里,樹作為生命被“草菅”了。多數人以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燒掉太可惜了,而發出的也只是感嘆。
自然保護區或西部干旱地區,砍伐或毀燒了樹木,是要以棵為單位來計算的,因為這些地方的樹木太珍貴了。有山沒樹是很荒涼的,人們渴望有樹。
在內蒙古赤峰地區,樹是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最典型的事例是,砍掉一棵樹也要驚動當地政府官員,山上一冒煙,不管燒沒燒著樹,市長都會出動。道理很簡單,生活在沙窩子里,幾十年幾代人種樹,在樹的身上他們投入了太多的血汗,也收到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人們看重樹,也依賴著樹。“案情”已經相當明了:“家大業大”,手就會松一點,“小門小戶”就要精打細算,要是“貧困戶”更不敢輕易動血本了。從以上的陳述,可以看出,樹作為一個活的“生命”,生存的地位被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給剝奪了。而這些“犯罪”行為,恰恰是我們人類至今沒有引起重視的一個“盲點”。
而對沉默的樹,人有千萬種理由說出要砍樹的必要性。那么,誰來為樹伸張正義呢?道德的法庭?天理的法庭?我們無法說清。從現象上看,縱火的,砍樹的,毀林的,有的已經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樹的種種傷害呢?人們在思維方式上對樹的種種輕視甚至蔑視呢?誠然,這種為樹爭取生存權力的道德法庭現在還是虛擬的。但事實上,人們不知看到沒有,“自然的法庭”早已開庭審理了,并對人類做出了無法抗拒的判決:黃河泥沙滾滾并在屢屢泛濫之后又數次出現斷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進,吞噬著良田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洪水肆虐,沖毀層層堤壩……我們不要等到“自然的法庭”對我們宣讀“死亡”判決時才幡然悔悟,那樣就為時已晚了。
長江、嫩江、松花江的洪水剛剛過去,我們在關心人的命運,開始重建家園的同時,更應該重視每一棵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