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天目山漂流記篇一
今天,我們一家子決定去久仰的天目山大樹王國游玩。
一路上,花草樹溪,鳥叫蟲鳴。陡峭的石頭讓我渾身難受,但想到要去天目山的大樹王國游玩,我情不自禁的興高采烈起來。下了車,我就聽到一種從沒聽到過的鳥叫聲,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蟲子的聲音啊?”媽媽仔細一聽,對我說:“這是知了的叫聲。”爸爸也說:“山上的知了和城里的知了是不一樣的。哇,貝貝快看,這兒連蝴蝶都這么大!”我順著爸爸的指勢望去,果然一只很大,很漂亮的蝴蝶出現在我的眼前。哇,我驚呆了!
夏天的天目山非常清涼,手臂上感覺涼絲絲的,空氣很清晰,有神清氣爽的感覺。
我們終于進入大樹王國了。走了一半路,我們就看見所謂的“大樹王”了。大樹王距今有2019多年的歷史,直徑有4米多。它大概要三四個成年人才能把它合抱住,媽媽還給我在這棵大樹前合影留念。據說乾隆皇帝也在此游玩并揮毫題詩。
又走了一會兒,我看見有一個凈水池,旁邊放了許多竹木勺。我看見別人用這個竹木勺給雙腳沖水,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木勺對著自己的腳沖水,啊,好冰涼,好舒服的清水啊!
我們又看了峭壁突兀,怪石林立的倒掛蓮峰,四面峰,銀杏的“五代同堂”“子孫滿堂”,欣賞了很多珍稀瀕危植物;金錢松,香果樹,領春木,天目鐵木等等。
天目山好玩好看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下次來我一定要細細品味!
天目山漂流記篇二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中登天目山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久以前就聽說天目山很美,早就想去親身感受一下。這次機會終于來了,爸爸單位組織去浙西旅游,我們一家也隨團而行,第一站就是去西天目山。據說天目山分東西兩座,山頂上都有一個湖,從天空中望下去,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天目山因此而得名。
車到達天目山腳時正是中午光景。剛下車,就感到一股股熱浪迎面撲來,身上很快就被汗水浸濕了。由于林區道路比較窄小,我比較窄小,我們換乘小公交車上山。汽車一路盤山而上,彎道多,有的地方很險,一面是懸崖,一面是峽谷,看下去有點眼暈,但我還是被這如畫的美景迷住了。路兩旁隨處可見成片碧綠的竹林,不知這是什么竹子,就覺得很特別,樹干很細,大部分的枝杈和竹葉聚集在頂端,像一頭濃密的卷發,風一吹,就頻頻向我們點頭致意。車行大約40分鐘左右,停在了景區的入口處,一行人隨著導游步行上山。
一進入林區,頓時感覺涼爽許多,溫度比山腳低十度左右,空氣十分清新,是個天然的氧吧。這是一片原始森林,高大粗壯的原生林擠擠挨挨,枝杈相連,縱橫交錯,遮住了大片天空,陽光從樹縫里努力地擠進來,投下了星星點點的光斑。林區里樹木品種繁多,其中柳杉和黃山松占了絕大部分。沿著林間小道走不多遠,就到了四面峰。站在峰上遠眺,對面的山峰被云霧纏繞著,在翻滾的云海中若隱若現,好似大海上的島嶼。四周的松木,斜斜地長在懸崖間,遒勁有力的根須牢牢地抓住裸露的巖石,我看見一棵樹,只剩下了半張樹皮,頂端卻還郁郁蒼蒼,樹的生命力竟是如此頑強,著實讓人稱奇。
林間的空氣比較潮濕,我隱約感到有水滴落在身上,好像是下雨了,果然不多久就傳來了陣陣雷聲,這正應了天目山的氣候特點,所謂“東邊下雨西邊曬”。看著天氣突變,我們只得加快腳步,來到了“五世同堂”景點。這里有一棵幾百年的古銀杏樹,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生機勃勃,在它的樹根上先后長起來十幾棵樹,用“五世同堂”形容真是非常貼切。導游剛介紹到這里,天上就開始零零散散落下雨點,不一會兒就越下越大。大家慌忙拿出雨傘、帽子,而沒有帶雨具的就趕緊尋找避雨的地方了。大家冒雨跟著導游來到了開山老殿,這時,頭頂上響起了清脆的雷聲,不時劃過幾道閃電,回想一路上那些被雷電擊倒的樹木,我都有些害怕,心想,躲在這里應該算是安全的吧。
這時再定睛看看大家,個個顯得狼狽不堪,有的頭發亂了,有的衣服濕了,有的襪子沾上沙子,有的鞋子帶著泥巴……我不禁打趣道:“啊,真好!我們都免費洗了一次淋浴,從頭到腳多徹底!”一句話把大伙兒都逗笑了,心情也不再那兒沮喪了,幾位叔叔還拿出隨身帶的撲克牌,打起了“斗地主”,倒是悠然自得。
過了將近一個小時,雨漸漸小了,大家在開山老殿旁的小商店買了簡易雨衣,就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這是本次旅行非去不可的地方--去看“大樹王”。據說這棵樹曾經是林區最大的一棵,胸圍有4.75米,被乾隆皇帝御封為“大樹王”。等到達那里時,我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是一棵沒有樹皮,早已作古的枯樹。四周圍著一圈石欄桿,顯得那么悲壯和蒼涼。我不禁感到失望,走了老遠的路,就為了看一棵死去多年的老樹?但經導游一說,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由。話說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其中有四次登上了天目山。那一次,乾隆初次見到了這棵大樹,不由驚得目瞪口呆,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粗壯的樹,就好奇地想量一量這棵樹究竟有多大,可上前一抱,發現還遠遠不夠,找人幫忙吧,大臣們誰也不敢跟皇帝平起平坐,無奈之下,就只好把身上的腰帶解下圍在大樹上,誰知還是差那么一點點。乾隆在眾人前出了丑,頓時大怒:“來人,把這棵樹砍了!”就在這時,一陣大風吹過,大樹扭了扭腰肢,收收腹。皇帝的腰帶不多不少,正好夠上了。乾隆這才高興起來,揮筆寫下了“大樹王”三個字。我想,如果樹有靈魂的話,或許它會感到無比的自豪。殊不知,這也恰恰是它苦難日子的開始。自從大樹被皇帝封王以后,周圍的百姓就認為皇帝抱過的樹有靈氣,樹皮可以包治百病,于是你一塊、我一下的,漸漸就把樹皮剝了個精光。沒有了樹皮,大樹怎能存活,這棵在風雨中挺立了數百年的.大樹,就因為皇帝封給的所謂虛名,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唉,真是為名所累啊。
這時,雨停了,天也漸漸晴了。我仔細觀察著這棵老樹,猛然發現它的枝杈上有一團綠意,難道它還活著?帶著疑問我走上前去,原來真是活的,只不過是上面一截。導游介紹說,這是別的大樹種子落在上面,日久長成了新樹。我想,這算不算是枯木逢春或是返老還童呢?但愿它能茁壯成長吧。現在這棵樹已經不算是最大的了,林區中比它高,比它大的樹還多的是,那些樹既沒有名號,也沒有人去光臨,都好好地生長著,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已經重視生態保護了。
下山的時候,望著漸漸遠去的森林,我心里真有點舍不得離開。這里是天然氧吧、世外仙境,這一片森林對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有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愿這一方凈土,永遠成為人類的寶庫,祖國大地將更加綠意盎然。想到這里,我的心也晴朗起來,歡快許多。
天目山漂流記篇三
清清的水,高高的山,挺拔的樹。我如愿以償地來到了天目山。
久別不見的太陽終于露出了笑臉,我們一大家子相約來天目山游玩。一早來到天目山腳,背上準備好的背包,我們一行人開始登山。
走上一個個臺階,茂密的樹林展現在眼前,一棵棵大樹挺直腰,晃動著樹枝,歡迎我們的到來。“嘩嘩嘩”順著聲音我向前方瞧,一條瀑布隨著飛濺的水花進入視線。一路說說笑笑,我們很快來到了五里亭。
突然,聽到媽媽喊:“下雨了!”大家聽了哈哈大笑:“太陽這么大,哪里有雨呀!”緊接著,大家立刻變臉:“真的有雨。”我也不例外,感覺頭上濕濕的,趕緊戴上帽子。往前走了一會兒,我看見地上有亮晶晶的碎片,好奇地撿起來,涼涼的,我正想看個清楚,沒了,原來是冰。我大聲喊:“這是冰,不是雨!”“那應該是結在樹上的冰被太陽一照,融化后,掉下來的。”爸爸說。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是下太陽雨哩!
隨著腳步,我們爬得越來越高,砸在頭上的冰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樹枝被冰包裹著,大樹換上了一件銀裝。地上也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踩上去“咯吱咯吱”響,向遠處看去,一片銀裝素裹,我仿佛進入了冰雪奇緣中。美歸美,不過路可越來越滑,很多樹承受不住冰的重量,紛紛折斷了腰,擋住了去路。我們想盡辦法,又鉆又跨,我充分利用個小的優勢,順利鉆過了一個個樹杈,當然,我們也不忘拍照,在大樹王前,我們拍了全家福。
手腳并用向上爬,我們終于來到了開山老殿。聽值班人員說上面已經封路,走不了了。這樣的情況很少,他在天目山工作十多年,也只有二零零八年見過,這叫凍雨。我們真為自己感到慶幸,覺得爬得雖然辛苦,但也值了。爺爺奶奶們也說是第一次看見。
在開山老殿,我們休息了會,吃了些零食,咨詢了路況。立刻兵分兩路,一隊原路返回去開車,一隊向龍鳳尖出發。
龍鳳尖的路上除了遇到一個地方被大樹擋住外,其余都還好走。一路走來,一路美景,冰的世界,百看不厭。
來到了公路,路邊的`大樹,一棵棵有禮貌地彎著腰,掛滿了漂亮的銀條條,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我伸出手,從樹上掰下一根銀條,放進嘴里,冰冰的,一下子就化開了。我又掰下一根,讓媽媽也嘗嘗冰冰的滋味兒,還有爺爺奶奶們。看向遠處的山峰,一座座層疊著,披著一層雪白的輕紗,再看看身旁的“圣誕樹”,真是美不勝收。
坐上來接的車輛,我們戀戀不舍地結束了這次美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