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一
南山經(jīng)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瑤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fù)生。食之無腫疾。
又東三百里曰亶爰 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曰基山。其如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為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鳥][付鳥],食之無臥。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青護(hù)-言]。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流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足鵕-鳥]于東海,多沙石。漢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為席。
《南次二經(jīng)》之首曰柜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朱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東四百里曰句余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qū),東望諸毗。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陰,北流至于具區(qū),其中多鮆魚。
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黃金。
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石夫]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東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又東五百里曰咸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如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
又東五百里曰區(qū)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于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經(jīng)》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南次三經(jīng)》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交鳥]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又東五百里曰發(fā)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又東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fēng)自是出。
又東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又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東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fēng)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裊,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饑,可以釋勞,其名曰白[艸/咎],可以血玉。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這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鵷雛。
凡《南次三以》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右南經(jīng)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二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2、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帝都長安。
4、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
5、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6、分野:古天文學(xué)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8、人處:有人煙處。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yuǎn)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yuǎn)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shí)。“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yuǎn)遠(yuǎn)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shí),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shí)?然而這是寫遠(yuǎn)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yuǎn)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shí)。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bǔ)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jìn),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jìn)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jìn)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象的廣闊天地。
第三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yuǎn),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rèn)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yuǎn)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眾壑殊”,當(dāng)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千形萬態(tài)。
對于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有些人認(rèn)為它與前三聯(lián)不統(tǒng)一、不相稱,從而持否定態(tài)度。王夫之辯解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yuǎn)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致,且得賓主分明,非獨(dú)頭意識懸相描摹也。”(《姜齋詩話》卷二)沈德潛也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yuǎn)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卷九)
這些意見都不錯,然而“玩其語意”,似乎還可以領(lǐng)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有個省略了的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shí)際上是深溝大澗;那么,他怎么會發(fā)現(xiàn)那個“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欣然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yuǎn)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cè)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yuǎn)。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孕。頸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diǎn)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diǎn)和優(yōu)點(diǎn)是善于“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shù)效果。
本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觀。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的主峰之高峻和山勢之連亙。從取景角度看是仰視與平眺。頜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從取景角度看,是回望與入看。頸聯(lián)描寫登上山后在中峰縱目俯瞰,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干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diǎn)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免,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終南山之壯美,便不言而喻了。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三
《阿長與《山海經(jīng)》》用深情的語言,表達(dá)了對這位勞動?jì)D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小編收集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原文,歡迎閱讀。
長媽媽,已經(jīng)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lǐng)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diǎn),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這樣稱呼她,似乎略帶些客氣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長。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我們那里沒有姓長的;她生得黃胖而矮,“長”也不是形容詞。又不是她的名字,記得她自己說過,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卻了,總之不是長姑娘;也終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記得她也曾告訴過我這個名稱的來歷: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后來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來補(bǔ)她的缺,然而大家因?yàn)榻袘T了,沒有再改口,于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
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shí)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diǎn)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風(fēng)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guān)系。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jīng)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長媽媽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
母親聽到我多回訴苦之后,曾經(jīng)這樣地問過她。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但到夜里,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我想,這實(shí)在是無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jié),自然要數(shù)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jìn)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yùn)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diǎn)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我忽而記得了——
“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diǎn)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jīng)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yīng)該走進(jìn)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此外,現(xiàn)在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對我講“長毛”。她之所謂“長毛”者,不但洪秀全軍,似乎連后來一切土匪強(qiáng)盜都在內(nèi),但除卻革命黨,因?yàn)槟菚r還沒有。她說得長毛非常可怕,他們的話就聽不懂。她說先前長毛進(jìn)城的時候,我家全都逃到海邊去了,只留一個門房和年老的煮飯老媽子看家。后來長毛果然進(jìn)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jù)說對長毛就應(yīng)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饑餓。長毛笑道:“那么,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后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埔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我那時似乎倒并不怕,因?yàn)槲矣X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個門房。但她大概也即覺到了,說道:“象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那么,你是不要緊的。”我以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門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況且頸子上還有許多炙瘡疤。
“那里的話?!”她嚴(yán)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處?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實(shí)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shí)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lǐng)全床,那當(dāng)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yīng)該我退讓。
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那時就極嚴(yán)重地詰問,而且當(dāng)面叫她阿長。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懼憚她什么呢!
但當(dāng)我哀悼隱鼠,給它復(fù)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jīng)》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yuǎn)房的叔祖惹起來的。他是一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愛種一點(diǎn)花木,如珠蘭、茉莉之類,還有極其少見的,據(jù)說從北邊帶回去的馬纓花。他的太太卻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將曬衣服的竹竿擱在珠蘭的枝條上,枝折了,還要憤憤地咒罵道:“死尸!”這老人是個寂寞者,因?yàn)闊o人可談,就很愛和孩子們往來,有時簡直稱我們?yōu)椤靶∮选薄T谖覀兙圩宥拥恼永铮挥兴麜啵姨貏e。制藝和試帖詩,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卻只在他的書齋里,看見過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還有許多名目很生的書籍。我那時最愛看的是《花鏡》,上面有許多圖。他說給我聽,曾經(jīng)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jīng)》,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dāng)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現(xiàn)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很愿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尋找,他是很疏懶的。問別人呢,誰也不肯真實(shí)地回答我。壓歲錢還有幾百文,買罷,又沒有好機(jī)會。有書買的大街離我家遠(yuǎn)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間去玩一趟,那時候,兩家書店都緊緊地關(guān)著門。
玩的時候倒是沒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圖的《山海經(jīng)》。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xué)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lán)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
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書的模樣,到現(xiàn)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象也很壞,甚至于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zhí)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diǎn)石齋叢畫》和《詩畫舫》。《山海經(jīng)》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這一部直到前年還在,是縮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卻已經(jīng)記不清是什么時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jīng)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出門見南山,引領(lǐng)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dāng)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走出家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了,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是多么的美妙愜意啊。
只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云,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什么時候我能夠去造訪那個居住在山中的隱士呢?到那時我也要和他一樣遁跡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棲身在那紫閣峰上。
引領(lǐng):伸長脖子去看,這里指翹首而望。
難為名:難以稱呼,難以說清楚,指山中景色氣象一派壯麗,無法用語言表達(dá)。
與之然:與這一派景象渾然一體,不辨物我。是說我心與自然融合而為一體。
造:訪問,拜訪。
幽人:隱居者,這里即指紫閣隱者。
滅跡:離開紛亂的人世紅塵。
絕撇:高聳的山峰。
這首詩作于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結(jié)伴出游。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于東魯。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游吳越。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時所作。
仰望山岳抒發(fā)感慨是許多詩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內(nèi)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隱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著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隱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剎,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guān)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yuǎn)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抬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yàn)樯街袦喨坏男忝谰吧珟淼模瑓s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diǎn)和細(xì)節(jié),只是看到蔥蔥蘢蘢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jìn)了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了。
接著詩人說山中自云隨風(fēng)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松自由聯(lián)系起來,于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為一了。詩寫到這里,都與陶詩“結(jié)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yōu)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態(tài),但接下來的結(jié)尾,則直敘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于山中的這位隱者,相伴隱于林下,遠(yuǎn)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為了贊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隱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為一體,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跡而心境卻表現(xiàn)得十分明白。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五
東海之內(nèi),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之。
西海之內(nèi),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
西海之內(nèi),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泛葉。
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王千】瑰、丹貨、銀鐵,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國、司彘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jǐn)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流沙之東,黑水之間,有山名曰有死之山。
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shí)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叵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國。有列襄之國。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左蟲右上而右下大】蛇,木食。
有鹽長之國。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
有九丘,以水絡(luò)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wèi)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shí),百仞無枝,有九【木屬】,下有九枸,其實(shí)如麻,其葉如芒。大【白皋】爰過,黃帝所為。
有【上穴下契】窳,龍首,是食人。有青獸,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國。大【白皋】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
有國名曰流黃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餡饣換口】之。
有嬴民,鳥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
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又有青獸如菟,名曰【上山下囷】狗,有桂山。有翠鳥。有孔鳥。
南海之內(nèi),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內(nèi),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于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xiāng),名曰翳鳥。又有不距之山,巧【亻垂】葬其西。
北海之內(nèi),有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各曰相顧之尸。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北海之內(nèi),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
有釘靈之國,其民從【漆左氵換右阝】以下有毛,馬蹄善走。
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quán)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鐘,為樂風(fēng)。
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少【白皋】生般,般是始為弓矢。
帝俊賜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定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讠夭】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shù)器,術(shù)器首方顛,是復(fù)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f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在東海以內(nèi),北海的一個角落,有個國家名叫朝鮮。還有一個國家叫天毒,天毒國的人傍水而居,憐憫人慈愛人。
在西海以內(nèi),流沙的中央,有個國家名叫壑市國。
在西海以內(nèi),流沙的西邊,有個國家名叫氾葉國。
流沙西面,有座山叫鳥山,三條河流共同發(fā)源于這座山。這里所有的黃金、璿玉瑰石、丹貨、銀鐵,全都產(chǎn)于這些水中。又有座大山叫淮山,好水就是從這座山發(fā)源的。
在流沙的東面,黑水的西岸,有朝云國、司彘國。黃帝的妻子雷祖生下昌意。昌意自天上降到若水居住,生下韓流。韓流長著長長的腦袋、小小的耳、人的面孔、豬的長嘴、麒麟的身子、羅圈著雙腿、小豬的蹄子,娶淖子族人中叫阿女的為妻,生下帝顓頊。
在流沙的東面,黑水流經(jīng)的地方,有座山名叫不死山。
在華山青水的東面,有座山名叫肇山。有個仙人名叫柏子高,柏子高由這里上去下來的,直至到達(dá)天上。
在西南方黑水流經(jīng)的地方,有一處叫都廣野,后稷就埋葬在這里。這里出產(chǎn)膏菽、膏稻、膏黍、膏稷,各種谷物自然成長,冬夏都能播種。鸞鳥自由自在地歌唱,鳳鳥自由自在地舞蹈,靈壽樹開花結(jié)果,叢草樹林茂盛。這里還有各種禽鳥野獸,群居相處。在這個地方生長的草,無論寒冬炎夏都不會枯死。
在南海以內(nèi),黑水青水流經(jīng)的地方,有一種樹木名叫若木,而若水就從若木生長的地底下發(fā)源。
有個禺中國。又有個列襄國。有一座靈山,山中的樹上有一種紅顏色的蛇,叫做耎蛇,以樹木為食物。
有個鹽長國。這里的人長著鳥一樣的腦袋,稱作鳥民。
有九座山丘,都被水環(huán)繞著,名稱分別是陶唐丘、叔得丘、孟盈丘、昆吾丘、黑白丘、赤望丘、參衛(wèi)丘、武夫丘、神民丘。有一種樹木,青色的葉子紫色的莖干,黑色的花朵黃色的果實(shí),叫做建木,高達(dá)一百仞的樹干上不生長枝條,而樹頂上有九根彎蜒曲折的椏枝,樹底下有九條盤旋交錯的根節(jié),它的果實(shí)像麻子,葉子像芒樹葉。大皞憑借建木登上天,黃帝栽培了建木。
有一種窫窳獸,長著龍一樣的腦袋,能吃人。還有一種野獸,長著人一樣的面孔,名叫猩猩。
西南方有個巴國。大皞(h4o )生了咸鳥,咸鳥生了乘厘,乘厘生了后照,而后照就是巴國人的始祖。
有個國家名叫流黃辛氏國,它的疆域方圓三百里,這里出產(chǎn)一種大鹿。還有一座巴遂山,澠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又有個朱卷國。這里有一種黑顏色的大蛇,長著青色腦袋,能吞食大象。
南方有一種贛巨人,長著人的面孔而嘴唇長長的,黑黑的身上長滿了毛,腳尖朝后而腳跟朝前反長著,看見人就發(fā)笑,一發(fā)笑而嘴唇便會遮住他的臉面,人就趁此立即逃走。
還有一種黑人,長著老虎一樣的腦袋禽鳥一樣的爪子,兩只手握著蛇,正在吞食它。
有一種人稱作嬴民,長著禽鳥一樣的爪子。還有大野豬。
有一種人稱作苗民。這地方有一個神,長著人的腦袋蛇的身子,身軀長長的像車轅,左邊右邊各長著一個腦袋,穿著紫色衣服,戴著紅色帽子,名叫延維,人主得到它后加以奉饗祭祀,便可以稱霸天下。
有鸞鳥自由自在地歌唱,有鳳鳥自由自在地舞蹈。鳳鳥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翅膀上的花紋是“順”字,胸脯上的花紋是“仁”字,脊背上的花紋是“義”字,它一出現(xiàn)就會使天下和平。
又有一種像兔子的青色野獸,名叫【上山下囷】狗。又有翡翠鳥。還有孔雀鳥。
在南海以內(nèi),有座衡山,又有座菌山,還有座桂山。還有座山叫做三天子都山。
南方有一片山丘叫蒼梧丘,還有一個深淵叫蒼梧淵,在蒼梧丘和蒼梧淵的中間有座九嶷山,帝舜就葬埋在這里。九嶷山位于長沙零陵境內(nèi)。
在北海以內(nèi),有座山叫蛇山,蛇水從蛇山發(fā)源,向東流入大海。有一種長著五彩羽毛的鳥,成群地飛起而遮蔽一鄉(xiāng)的上空,名叫翳鳥。還有座不距山,巧倕便葬在不距山的西面。
在北海以內(nèi),有一個反綁著戴刑具、帶著戈而圖謀叛逆的'臣子,名叫相顧尸。
伯夷父生了西岳,西岳生了先龍,先龍的后代子孫便是氐羌,氐羌人姓乞。
北海以內(nèi),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山上有黑色鳥、黑色蛇、黑色豹子、黑色老虎,有毛蓬蓬尾巴的黑色狐貍。有座大玄山。有一種玄丘民。有個大幽國。有一種赤脛民。
有個釘靈國,這里的人從膝蓋以下的腿部都有毛,長著馬的蹄子而善于快跑。
炎帝的孫子叫伯陵,伯陵與吳權(quán)的妻子阿女緣婦私通,阿女緣婦懷孕三年,這才生下鼓、延、殳三個兒子。殳最初發(fā)明了箭靶,鼓、延二人發(fā)明了鐘,作了樂曲和音律。
黃帝生了駱明,駱明生了白馬,這白馬就是鯀。
帝俊生了禺號,禺號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這位番禺最初發(fā)明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這位吉光最初用木頭制做出車子。
少皞生了般,這位般最初發(fā)明了弓和箭。
帝俊賞賜給后羿紅色弓和白色矰箭,用他的射箭技藝去扶助下界各國,后羿便開始去救濟(jì)世間人們的各種艱苦。
帝俊生了晏龍,這位晏龍最初發(fā)明了琴和瑟兩種樂器
帝俊有八個兒子,他們開始創(chuàng)作出歌曲和舞蹈。
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義均,這位義均便是所謂的巧倕,從此開始發(fā)明了世間的各種工藝技巧。后稷開始播種各種農(nóng)作物。后稷的孫子叫叔均,這位叔均最初發(fā)明了使用牛耕田。大比赤陰,開始受封而建國。大禹和鯀開始挖掘泥土治理洪水,度量劃定九州。
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兒聽訞生下炎居,炎居生了節(jié)并,節(jié)并生了戲器,戲器生了祝融。祝融降臨到江水居住,便生了共工。共工生了術(shù)器。術(shù)器的頭是平頂方形,他恢復(fù)了祖父祝融的土地,從而又住在江水。共工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鳴,噎鳴生了一年中的十二個月。
大荒時代到處是漫天大水。鯀偷拿天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而未等待天帝下令。天帝派遣祝融把鯀殺死在羽山的郊野。禹從鯀的遺體肚腹中生出。天帝就命令禹最后再施行土工制住了洪水,從而能劃定九州區(qū)域。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六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fù)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fēng)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
有大澤之長山。有白氏之國。
西北海之外,赤水東,有長脛之國。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谷,使四鳥。
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fēng)。
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有蟲狀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見,青如猨狀。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
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璇瑰、甘柤、瑤碧、白木、白柳、視肉、瑯玕、白丹、青丹、多銀鐵。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
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鳥。
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臺。
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國。
有桃山。有虻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國。
有弇州之國,五采之鳥仰天,名曰鳴鳥。爰有百樂歌舞之鳳。
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乃八百歲。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吳姖天門,日月所入。有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于頭山,名曰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xiàn)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fā)。爰有青鴍、黃鷔、青鳥、黃鳥,其所集者其國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顓頊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鉅,日月所入者。
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門之山,有人名曰黃姖之尸。有比翼之鳥。有白鳥,青翼,黃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陽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國。有二人女祭、女囗。
有壽麻之國。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湯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斬耕厥前。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有人名曰吳回,奇左,是無右臂。
有蓋山之國。有樹,赤皮枝干,青葉,名曰朱木。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顓頊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謂大荒之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后開。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
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fù)蘇。風(fēng)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fù)蘇。
有青鳥,身黃,赤足,六首,名曰鸀鳥。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七
海外自東北陬至西北陬者。
無【綮糸換月】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綮糸換月】。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fēng)。身長千里。在無【綮糸換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國在一目東,為人一手一足,反【左上木左下氽右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國,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深目國在其東,為人舉一手一目。
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聶其耳。縣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兩虎在其東。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
禹所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
拘纓之國在其東,一手把纓。一曰利纓之國。
尋木長千里,在拘纓南,生河上西北。
【足支】踵國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大踵。
歐絲之野大踵東,一女子跪據(jù)樹歐絲。
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東,洲環(huán)其下。
務(wù)隅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一曰爰有熊、羆、文虎、離朱、【丘鳥】久、視肉。
平丘在三桑東。爰有遺玉、青鳥、視肉、楊柳、甘【木且】、甘華,百果所生。有兩山夾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內(nèi)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馬萄】【馬余】。有獸焉,其名曰【馬交】,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有青獸焉,狀如虎,我曰羅羅。
北方禺強(qiáng),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八
作者:王維
朝代:唐朝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2]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3]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2.太乙: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3.天都:天帝所居,這里指帝都長安。4.青靄:山中的嵐氣。靄:云氣。5.海隅: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6分野:古天文學(xué)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7.壑:山谷。“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8.人處:有人煙處。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yuǎn)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yuǎn)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shí)。“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yuǎn)遠(yuǎn)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shí),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shí)?然而這是寫遠(yuǎn)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yuǎn)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shí)。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bǔ)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jìn),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jìn)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jìn)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象的廣闊天地。
第三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yuǎn),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rèn)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yuǎn)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眾壑殊”,當(dāng)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千形萬態(tài)。
對于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有些人認(rèn)為它與前三聯(lián)不統(tǒng)一、不相稱,從而持否定態(tài)度。王夫之辯解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yuǎn)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致,且得賓主分明,非獨(dú)頭意識懸相描摹也。”(《姜齋詩話》卷二)沈德潛也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yuǎn)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卷九)
這些意見都不錯,然而“玩其語意”,似乎還可以領(lǐng)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有個省略了的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shí)際上是深溝大澗;那么,他怎么會發(fā)現(xiàn)那個“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欣然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yuǎn)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cè)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之高遠(yuǎn)。頷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孕。頸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diǎn)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diǎn)和優(yōu)點(diǎn)是善于“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shù)效果。
本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觀。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以藝術(shù)的夸張極言山的主峰之高峻和山勢之連亙。從取景角度看是仰視與平眺。頜聯(lián)寫近景,身在山中所見,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從取景角度看,是回望與入看。頸聯(lián)描寫登上山后在中峰縱目俯瞰,進(jìn)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干巖萬壑的千形萬態(tài)。末聯(lián)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點(diǎn)出了作者“遠(yuǎn)望”的位置。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免,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終南山之壯美,便不言而喻了。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九
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
【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甘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
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長差】丘北。
奢比尸國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上工下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上工下蟲】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
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
玄股之國在其北。其為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一曰在雨師妾北。
毛民之國在其北,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勞民國在其北,其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為人面目手足盡黑。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詔太常屬臣望校治,侍中光祿勛臣龔,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lǐng)主省。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原文篇十
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個角落,有座山斷裂而合不攏,名叫不周山,有兩頭黃色的野獸守護(hù)著它。有一條水流名叫寒暑水。寒暑水的西面有座濕山,寒暑水的東面有座幕山。還有一座禹攻共工國山。
有個國家名叫淑士國,這里的人是帝顓頊的子孫后代。
有十個神人,名叫女媧腸,就是女媧的腸子變化而成神的,在稱作栗廣的原野上;他們攔斷道路而居住。
有位神人名叫石夷,西方人單稱他為夷,從北方吹來的風(fēng)稱作韋,他處在大地的西北角掌管太陽和月亮升起落下時間的長短。
有一種長著五彩羽毛的鳥,頭上有冠,名叫狂鳥。
有一座大澤長山。有一個白氏國。
在西北海以外,赤水的東岸,有個長脛國。
有個西周國,這里的人姓姬,吃谷米。有個人正在耕田,名叫叔均。帝俊生了后稷,后稷把各種谷物的種子從天上帶到下界。后稷的弟弟叫臺璽,臺璽生了叔均。叔均于是代替父親和后稷播種各種谷物,開始創(chuàng)造耕田的方法。有個赤國妻氏。有座雙山。
在西海以外,大荒的當(dāng)中,有座山叫方山,山上有棵青色大樹,名叫柜格松,是太陽和月亮出入的地方。
在西北海以外,赤水的西岸,有個天民國,這里的人吃谷米,能馴化驅(qū)使四種野獸有個北狄國。
黃帝的孫子叫始均,始均的后代子孫,就是北狄國人。
有座芒山。有座桂山。
有座榣山,山上有一個人,號稱太子長琴。顓瑣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祝融生了太子長琴,于是太子長琴住在榣山上,開始創(chuàng)作樂而風(fēng)行世間。
有三種長著彩色羽毛的鳥:一種叫凰鳥,一種叫鸞鳥,一種叫鳳鳥。
有一種野獸的形狀與普通的兔子相似,胸脯以后部分全露著而又分不出來,這是因?yàn)樗钠っ嗟孟裨澈锒崖懵兜牟糠终谧×恕?/p>
在大荒的當(dāng)中,有座山名叫豐沮玉門山,是太陽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有座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等十個巫師,從這座山升到天上和下到世間,各種各樣的藥物就生長在這里。
有西王母山、壑山、海山。有個沃民國,沃民便居住在這里。生活在沃野的人,吃的是鳳鳥產(chǎn)的蛋,喝的是天降的甘露。凡是他們心里想要的美味,都能在鳳鳥蛋和甘露中嘗到。這里還有甘華樹、甘柤樹、白柳樹,視肉怪獸、三騅馬、璇玉瑰石、瑤玉碧玉、白木樹、瑯玕樹、白丹、青丹,多出產(chǎn)銀、鐵。鸞鳥自由自在地歌唱,鳳鳥自由自在地舞蹈,還有各種野獸,群居相處,所以稱作沃野。
有三只青色大鳥、紅紅的腦袋黑黑的眼睛,一只叫做大鵹,一只叫做少鵹,一只叫做青鳥。
有座軒轅臺,射箭的人都不敢向西射,因?yàn)榫次奋庌@臺上黃帝的威靈。
大荒當(dāng)中,有座龍山,是太陽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有三個匯聚成的大水地,名叫三淖,是昆吾族人取得食物的地方。
有個人穿著青色衣服,用袖子遮住臉面,名叫女丑尸。
有個女子國。有座桃山。還有座虻山。又有座桂山。又有座于土山。有個丈夫國。有座弇州山,山上有一種長著五彩羽毛的鳥正仰頭向天而噓,名叫鳴鳥。因而這里有各種各樣樂曲歌舞的風(fēng)行。
有個軒轅國。這里的人把居住在江河山嶺的南邊當(dāng)作吉利,就是壽命不長的人也活到了八百歲。在西海的島嶼上,有一個神人,長著人的面孔鳥的身子,耳朵上穿掛著兩條青色蛇,腳底下踩踏著兩條紅色蛇,名叫弇茲。
大荒當(dāng)中,有座山名叫日月山,是天的樞紐。這座山的主峰叫吳姖天門山,是太陽和月亮降落的地方。有一個神人,形狀像人而沒有臂膀,兩只腳反轉(zhuǎn)著連在頭上,名叫噓。帝顓頊生了老童,老童生了重和黎,帝顓頊命令重托著天用力往上舉,又命令黎撐著地使勁朝下按。于是黎來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處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著太陽、月亮和星辰運(yùn)行的先后次序。
有個神人反長著臂膀,名叫天虞。
有個女子正在替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這才開始給月亮洗澡。
有座玄丹山。在玄丹山上有一種長著五彩羽毛的鳥,一副人的面孔而且有頭發(fā)。這里還有青雘、黃鷔,這種青色的鳥、黃色的鳥,它們在哪個國家聚集棲息那個國家就會滅亡。
有個水池,名叫孟翼攻顓頊池。
大荒當(dāng)中,有座山名叫鏖鏊鉅山,是太陽和月亮降落的地方。有一種野獸,左邊和右邊各長著一個頭,名叫屏蓬。有座叫做巫山的山。又有座叫做壑山的山。還有座金門山,山上有個人名叫黃姖尸。有比翼鳥。有一種白鳥,長著青色的翅膀,黃色的尾巴,黑色的嘴殼。有一種紅顏色的狗,名叫天犬,它所降臨的地方都會發(fā)生戰(zhàn)爭。
在西海的南面,流沙的邊沿,赤水的后面,黑水的前面,屹立著一座大山,就是昆侖山。有一個神人,長著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尾巴有花紋,而尾巴上盡是白色斑點(diǎn),住在這座昆侖山上。昆侖山下有條弱水匯聚的深淵環(huán)繞著它,深淵的外邊有座炎火山,一投進(jìn)東西就燃燒起來。有人頭上戴著玉制首飾,滿口的老虎牙齒,有一條豹子似的尾巴,在洞穴中居住,名叫西王母。這座山擁有世上的各種東西。
大荒當(dāng)中,有座山名叫常陽山,是太陽和月亮降落的地方。
有個寒荒國。這里有兩個神人分別叫女祭、女薎。
有個國家叫壽麻國。南岳娶了州山的女子為妻,她的名字叫女虔。女虔生了季格,季格生了壽麻。壽麻端端正正站在太陽下不見任何影子,高聲疾呼而四面八方?jīng)]有一點(diǎn)回響。這里異常炎熱,人不可以前往。有個人沒了腦袋,手拿一把戈和一面盾牌立著,名叫夏耕尸。 從前成湯在章山討伐夏桀,打敗了夏桀,斬殺夏耕尸于他的面前。夏耕尸站立起來后,發(fā)覺沒了腦袋,為逃避他的罪咎,于是竄到巫山去了。有個人名叫吳回,只剩下左臂膀,而沒了右臂膀有個蓋山國。這里有一種樹木,樹皮樹枝樹干都是紅色的,葉子是青色的,名叫朱木。有一種只長一條臂膀的一臂民。
大荒當(dāng)中,有一座山,名叫大荒山,是太陽和月亮降落的地方。這里有一種人的頭上的前邊和左邊、右邊各長著一張面孔,是顓頊的子孫后代,三張面孔一只胳膊,這種三張面孔的人永遠(yuǎn)不死。這里就是所謂的大荒野。
在西南海以外,赤水的南岸,流沙的西面,有個人耳朵上穿掛著兩條青色蛇,乘駕著兩條龍,名叫夏后啟。夏后啟曾三次到天帝那里做客,得到天帝的樂曲《九辯》和《九歌》而下到人間。這里就是所謂的天穆野,高達(dá)二千仞,夏后啟在此開始演奏《九招》樂曲。有個氐人國。炎帝的孫子名叫靈恝,靈恝生了氐人,這里的人能乘云駕霧上下于天。有一種魚的身子半邊干枯,名叫魚婦,是帝顓頊死了又立即蘇醒而變化的。風(fēng)從北方吹來,天于是涌出大水如泉,蛇于是變化成為魚,這便是所謂的魚婦。而死去的顓頊就是趁蛇魚變化未定之機(jī)托體魚軀并重新復(fù)蘇的。
有一種青鳥,身子是黃色的,爪子是紅色的,長有六個頭,名叫鸀鳥。有座大巫山。又有座金山。在西南方,大荒的一個角落,有偏句山、常羊山。按語:夏后開就是夏后啟,為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