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字篇一
人們對于救命恩人,只在危難時萬分感激。一旦時過境遷,恩人反落不是。如若不是這樣,那倒是咄咄怪事。
東家?guī)еL工去割草,回村時天色已遲。
途中經過樹林,碰上了大熊一只。東家剛剛一聲哎喲,已被大熊壓倒在地。大熊壓住東家,把他翻轉來,扭過去,待挑個好地方下口。眼看老頭兒一命休矣。
“救命啊,斯捷潘,我的好人,”不幸的人在熊掌下哀呼。
大力土長工掄起了大斧,奮力砍下了熊的半個頭顱。他又用鋒利的鋼叉,刺穿了那熊的肚。熊嚎叫著倒下了,頃刻間一命嗚呼。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字篇二
不要嘲笑一個弱者,更不能侮辱一個弱者!軟弱無力的敵人報復起來有時卻個性兇狠,因此不能過分依靠你自己的力量。
那里且聽我講一則有關這類事的寓言,獅子為了傲慢怎樣受到蚊子嚴厲的懲罰。這件事我從別處聽來。獅子十分瞧不起蚊子,蚊子對獅子痛恨入骨。它無法忍受侮辱,蚊子下定決心,要和獅子拚個你死我活。于是自充戰(zhàn)士,自當吹號手,盡著嗓門嗡嗡叫,挑動獅子來一次殊死決戰(zhàn)。
獅子哈哈大笑,但是我們的蚊子不是開玩笑。它時而從背后、從眼前,時而朝獅子耳朵直叫,它看準地方,抓準時機,像鷹鷲一樣落到獅子身上。把整個毒刺扎進獅子的屁股,獅子渾身一抖,用尾巴橫掃這個吹號手。
我們的蚊子十分靈活,毫不膽怯,一口叮住獅子的腦門,盡情吮吸獅子的鮮血。獅子搖頭晃腦,抖動它的鬣毛;但是我們的英雄不理這一套,一會兒鉆進獅子的鼻孔,一會兒叮咬耳朵。
獅子暴跳加雷,發(fā)出極為可怖的吼聲,在盛怒中它的牙齒咬得格格發(fā)響,它的爪子在地上狠命亂抓。恐怖的咆哮使周圍的森林發(fā)生顫抖,恐怖包圍所有野獸,大家躲藏,奔跑:它們爭先恐后四下逃竄,仿佛是洪水沖來了,或者發(fā)生了大火!
是誰?是蚊子,弄得大家如此驚慌失措!獅子東沖西突、翻身打滾,把力氣都用光,它咕咚一聲倒在地上,乞求和平。
蚊子已經報復夠了,同意了獅子的求和,它一下子從阿喀琉斯變成荷馬,它飛到,森林里宣揚它得到了凱旋。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字篇三
今天我有幸讀了俄國作家伊·安·克雷洛夫寫的《克雷洛夫寓言》。
這本書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創(chuàng)作的多篇寓言故事,這些寓言故事語言優(yōu)美,寓意深刻,常常借助動物來說明道理,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看完這本書,你可能很難相信它出自一個從沒正式上過學的人之手,事實上,克雷洛夫能成為最最杰出的俄寓言作家和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與他過人的語言天賦、勤奮,以及鍥而不舍是分不開的。就寓言創(chuàng)作本身而言,在克雷洛夫之前或同時期,預言止被作為愉悅人們的讀物或沙龍朗讀作品,即使是伊索、拉封丹的寓言,基本上也僅限于一般的道德訓誡,而克雷洛夫的寓言反對沙皇專制制度,表達民主主義思想,把語言變成現(xiàn)實主義諷刺文學。
克雷洛夫緊密結合現(xiàn)實生活的預言,成為這一時期文學的路標石,無疑使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創(chuàng)作為之后,格樂立博耶陀夫、普希金、果戈里確立和發(fā)展現(xiàn)實主義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本身的經歷與成就以經給了我們讀者無限的啟發(fā),他的作品更是這樣,他們都發(fā)人深省。
如《鮮花與紙花》告訴我們,從不能經受坎坷的人,只知道在困難面前喊口號;而那些迎接困難,挑戰(zhàn)困難的人,才是真正經得起風雨的人。
《四重奏》告訴我們,凡事要注重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其形式,不該盲目的一味的在不重要的地方浪費精力,要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克雷洛夫寓言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體現(xiàn)了豐富的哲理,讓人百看不厭,希望每個人都能讀讀這本書,它會令你受益終身。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字篇四
鷹俯沖而下掠過羊群,叼了一只羊羔,又復騰空。
那鳥兒騰空而起俯視羊群,它用貪婪的眼光細細兒挑。公羊、母羊、羊羔全都看遍,挑中了一只,又肥又大又高。這只公羊除非惡狼才敢叼。
年輕的大烏鴉使足了力氣,對準那公羊俯沖下去,把雙爪插進羊背上的毛里。它明白了,這獵物它抓不起。糟了,它竟拔不出它的爪子,那羊的毛太厚、太稠、太密。自作聰明的鳥兒反而被俘,牧童從那羊身上把它逮住。鴉兒被剪禿了雙翅以免飛去,它成了孩子們的玩物。
人間也有不少這類事,小騙子總想效法大騙子。大賊大盜往往逍遙法外,小偷小摸總是被捉把苦吃。
克雷洛夫寓言讀后感字篇五
從《克雷洛夫寓言》收集克雷洛夫一生創(chuàng)作的寓言故事。這些寓言故事常借動物和植物來說明許多的道理,讓我受到了許多的啟發(fā)。
都有性格鮮明的主人公,而且植物和動物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和感情。克雷洛夫的寓言中概括了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的特征,形象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自然界的生物扮演著不同角色,借此來展示人的品質和性格。
比如:《老獅子和狐貍》,說了一個狡猾的暴虐的老獅子為了生活下去,又不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搶奪食物,就想假裝生病誘引小動物去的山洞里,然后吃掉它們。而聰明狐貍試探了老獅子,最后聰明的狐貍告訴狡猾的老獅子:如果我沒有發(fā)現(xiàn)小動物進去的腳印,而沒發(fā)現(xiàn)它們出來的腳印,也許我會鉆進洞里去的。
這個故事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無論什么樣的計謀都不會是天衣無縫的,只要我們善于觀察事情,就可以從不正常的現(xiàn)象中找到本質的東西。許多人能夠不斷的勝利,獲得成功,就是善于判斷形勢。
再說《鮮花和紙花》,說的是一盤失去光彩的花和一個耀眼的紙花毗鄰,當一場風雨過后,鮮花散發(fā)著美麗,而紙花則被雨水打的狼狽不堪。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不能經受坎坷的人,只知道困難面前口喊口號,臨陣退縮。而那些迎接困難,挑戰(zhàn)困難的人,才是真的經受得起風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