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恩格斯作為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在馬克思墓地上發表的講話。恩格斯用英語發表的這篇講話,代表全世界無產階級對于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對于馬克思一生為無產階級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作了崇高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心得體會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后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心得體會1
蕓蕓眾生,千人千面,因為生活的磋磨和階級的矛盾,人們只能埋頭于現實,然而總有這樣的人,他們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只為奉獻人類,哪怕現實中生計已然難以維持;他們傾盡一生的心血,著書立說、開展活動,哪怕四處輾轉,遭受不公對待;他們不懼強權不懈奮斗,只為追求真理的光芒。至今長眠于倫敦海格特公墓的卡爾·馬克思,便是這樣偉大而崇高的人,他為人類事業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像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屹立不倒。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恩格斯所作,也是他為親密戰友馬克思寫的悼詞,細細讀來,在字里行間,被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所打動,他所創造的歷史功績和光輝思想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篇講話,一字一句,都彰顯著兩位革命導師之間的深厚情誼,他們相伴多年,不僅是摯友,更是為人類偉大事業而奮斗的戰友。在文章開篇,首先交代了馬克思離世的時間和地點。“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閱讀的過程中仿佛自己回到了那一個神圣而又充滿悲傷的下午,內心各種情緒交織。對一代偉人隕落的哀痛和悲壯,也切身體會到恩格斯面對好友離世的不舍與哀傷。短短的幾句話,恩格斯卻連用兩個“睡著了”,可聽眾都知道“安靜”和“永遠”代表的含義。他并未詳細地描述馬克思逝世的場面,甚至連離世兩個字都并未提及,但其中隱藏的壓抑與悲痛卻讓讀者和聽眾感同身受,一股悲傷的心緒自內心涌來。四十多個春秋的友誼,并不會因為對方的離開而就此中斷,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顯得彌足珍貴。這一生的情誼,鋪就了無產階級革命之路。
正像恩格斯在演講中所說,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一句極高的評價,肯定了馬克思一生的功績。馬克思在研究的每一個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都不是淺嘗輒止,這是他為未來的戰斗準備的思想武器。在眾多的成就之中,恩格斯特別提及的有兩個:一是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二是馬克思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放眼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社會無論科技、經濟怎樣發達,只要雇傭勞動與資本的對立不消失,剩余價值理論就不會過時;人類文明和社會歷史繼續發展,唯物史觀的真理就依舊存在。
恩格斯在講話中贊嘆道: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馬克思并非止步于此,他的一生成就卓著,稱號數不勝數,時至今日,馬克思依然活躍在各種書籍和人們的口耳相傳中。他的離世,何嘗不是人類的巨大損失。然而,這樣的偉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卻是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們都競相誹謗、詛咒他,就像在《共產黨宣言》開篇中寫的那樣,他就像一個游蕩在歐洲的共產主義的幽靈,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圣的同盟。
英雄沒有贊歌,仍持劍笑傲諸生。在這種環境下,馬克思依舊堅守本心,執筆從戎,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用一生的時間踐行了17歲時立下的宏志,“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時至今日,我們也應秉承馬克思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胸懷家國天下,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在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理想,在推進國家發展進步中實現自身價值,感受人生的真諦和幸福!
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心得體會2
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千年偉人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心臟停止了跳動。在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恩格斯發表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悼文。這是一篇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又是一個最親蜜的戰友悼念千年偉人的傳世奇文。全文準確、親切、自然,委婉、含蓄、遒勁、有力。并運用了富于感人至深的感情語言,又充滿了沉痛卻不壓抑,盡管悲傷但并不消沉的邏輯文筆。通篇悼詞是以上述的情感追思,不斷地起到了激勵人,鼓舞人的追悼情意和效果。
作者指出,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偉大的發現有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二個。正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第一次使對人類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正像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這就是唯物史觀。在馬克思以前,全人類都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由少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推動的,是他們主宰了人類社會。馬克思則持不同見解:人類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其它活動。所以,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辨證運動,是構成人類歷史發展的基礎,其中生產力是決定因素。因此,人們吃、喝、住、穿的情況如何就取決于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但離開了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生活,來談社會生產力發展就成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GDP的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進、辨證發展。聯系去年十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主要精神之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評價:從這幅藍圖來看,全會之前呼聲很高的保障和發展民生問題成為公報中的最大亮點。而公報涉及問題之全面,也是此前歷次籌劃五年規劃大計的五中全會所未見的。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前提下,具體結合中國實情,在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實踐過程中,重力轉變發展生產方式,不斷完善、改進、調整工作步驟的成熟體現。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心愿與期待。
社會歷史領域復雜紛繁,撲朔迷離,各個民族、國家、制度和各種宗教、思想、學說,林林種種,五光十色。從中探尋客觀規律所必需的重復性和常規性現象是何等困難。而正是馬克思從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基礎領域處,劃分出經濟領地。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決定了其余一切關系的最基本的關系。這樣,人類歷史便顯示出了重復性和常規性。為此,馬克思不僅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運用這個規律性的認識,來實際分析最復雜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是剩余價值的發現,找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形態中特殊的運動規律。
雇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之所以能夠被無償占有,其根源出于資本主義私有制。一端是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一端是雇傭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而外,一無所有。于是就出現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由此派生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生產的不斷擴張和消費的相對萎縮之間的矛盾等等,解決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便是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就是兩個必然別無他途。
列寧曾經指出: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現已經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這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的內在聯系。如硬要把二者割裂開來,那么,只有想把二者割裂開來的人,表面上還承認唯物史現,似乎他們否定的只是剩余價值學說,其實,在他們否定剩余價值學說的同時,把唯物史觀也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聯系現實社會某些地區、某些原為馬列理論信徒并已掌握一定權力的人與某些專家一起合唱:什么共產主義渺茫論、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言論頗有市場,原因也就十分清楚了。因為他們從否定剩余價值學說開始,已把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理想早已搬到腦后了。
作者還從革命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貢獻進行具體評價。在評價理論貢獻時,詳述兩大發現,略述馬克思對其他學科的關注,這種詳略安排極符合馬克思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身份。在評價革命實踐貢獻時,又詳述馬克思參加革命斗爭的主要事實,略述甚至忽略馬克思參加革命斗爭取得的成績,因為這樣寫才符合歷史真實,而且事實勝于雄辯,從中讀者可以感到馬克思不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戰斗的巨人。
作者還指出:馬克思之所以成為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并不單單因為他的兩大發現對于世界的解釋,更重要的是因為他親自參加革命斗爭實踐去傳播他的兩大發現。并試圖去改變世界。正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所以恩格斯要強調的就是: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作者接著又說: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既是對馬克思大公無私的高度評價,又是恩格斯對馬克思沉痛追悼的委婉表達,是的,這樣一個以全人類的幸福為自己的幸福的最大公無私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悼念嗎?
聯想到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為中華民族、為中國人民、為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留下了一筆最優秀、最豐厚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踐蜜切相結合的理論財富,更留下他一生為民請命,解放人民,依賴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偉大實踐。他說:我這一輩子惟有主義之爭,其他的什么都可以放棄。毛澤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不僅重有字之書,更傾無字之書,這是他不同于古代乃至今天文人最光輝的方面。他是在偉大的革命、建設實踐中的社會實踐家,他一生獨特的全展出平民情懷和公仆作風,他把眼光放到未來,放到他無限信賴的人民身上,所以人民無限信仰他,無限敬重他,無限懷念他。
而在毛澤東老人家過世后,社會現實上有些人,不僅對毛澤東犯的錯誤無限放大,而且對其正確的經驗也進行不斷的抹黑、誹謗和詆毀,采用拿著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的可惡手段來觀察毛澤東的失誤,明目脹膽地掀起反毛澤東思想的惡浪,舉起反左實右的狼皮,大斯散布歷史虛無主義、民族分裂主義、殖民文化及愚昧迷信、偽科學、拜金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等思潮,這些實際上反過來進一步證明了國內外敵對勢力不甘心、也不允許我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一味大干推動經濟私有化、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爛貨、他們采取顛倒歷史、顛倒黑白、斷章取義的手段欺騙善良的人民。不僅要阻礙我們的社會主義的前進步伐,而且,要顛復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突出,集中、危險。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是一切反動派的本質決定的。這是一場思想意識上嚴重博斗,一切善良、正直、想真正對得起中華民族祖宗的人們應該明白:捍衛毛澤東思想,捍衛毛澤東同志在中國歷史上巨大貢獻地位,就是捍衛中國共產黨,捍衛社會主義中國,捍衛廣大勞苦大眾自已!為了后一代的子孫真正幸福,讓我們高唱起國歌和國際歌吧:一切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這是最后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心得體會3
恩格斯說道,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這是事實!藏克家說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也是事實!事實見證了馬克思傳奇的一生。
穿越一百年的時空依然指引我們前行的是馬克思的自白:
你對幸福的理解?斗爭。
你對不幸的理解?屈服。
你的特點?目標始終如一。
你喜愛的格言?人所具有我都具有。
無需歌頌,馬克思的英名和事業已永垂不朽!
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馬克思是一個不斷地被驅除、被誹謗、被污蔑的人,然而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正如但丁所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馬克思正是如此,他的人所道路上鋪滿荊棘,他的步伐卻依然堅定,正所謂人可以被打敗但絕不能被打倒。絕不屈服,大丈夫也。
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憑一副強壯的軀體。卡贊扎基的話在馬克思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馬克思在青年時期時曾經是黑格爾的狂熱的信徒,在他發現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矛盾以后,勇敢地提出質疑并深入研究,最終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了他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以及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吸收了他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也都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如果馬克思迷信理論權威,沒有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勇氣,沒有敢于創新的意識,他就不可能創立馬克思主義。正如他自己所說,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到,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而馬克思的一生就是奉獻給了哲學。馬克思認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說,它是無產階級挑戰社會制度的精神武器。惟有正確的哲學,才能有效帶領無產階級脫離矛盾社會的惡性循環并獲得解放。馬克思首先作為一個革命家,斗爭是他的生命元素。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他創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對立的資產階級社會里,他揭秘資本主義社會的劣根性,震撼了資產階級,卻因此成為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但是,馬克思面對這一切一切從沒有退縮過,為哲學,為革命,灑熱汗,拋熱血,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然而,馬克思的貢獻又何止這些呢?馬克思主義無處不在啊!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一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把人們引領到一個新的人類社會。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他還發現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奧秘,即剩余價值。這一發現揭開了資產階級虛偽的面紗,使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社會主義批評家豁然開朗。可是,這些都遠遠不夠,恩格斯徐徐道來: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我震撼不已,這是怎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啊!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窮其一生,馬克思都在為全人民斗爭中,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任在寫字桌上為未完成的《資本論》嘔心瀝血。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而在他的葬禮上沒有喧囂的排場,只有11人冷冷出席的哀傷。
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我讀到了馬克思的傳奇人生,讀到了恩格斯的悲痛,更讀到了這個世界因為馬克思的逝世而形成的一種空白...沒有蛹的破繭而出,它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馬克思主義是全人類的瑰寶,是大學生的指引,是蛻變了的蝴蝶。當蝴蝶飛過滄海,永遠沉睡時,他的靈魂及精神卻與世同在,與人共存。
是的,馬克思的與事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