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養殖場實踐報告篇一
(一)養殖現狀
去年在市場價格大幅回升的強勁拉動下,農戶蓄牧業生產還是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養殖特點
1、自去年上半年以來,隨著生豬價格的大幅回升,調動了一些農戶的生產積極性,生豬生產得到一定發展。通過村支部書記介紹和部份農戶走訪,去年,農戶生豬出欄比上年有所增長。
2、農戶基本上沒有規模化養殖
由于受前年豬流感等動物疫情的影響,養殖業風險增大,使得一些準備投資養殖業的養殖戶失去信心,而轉入其他行業發展。
3、耕牛養殖一使役為主
二、農戶畜牧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戶飼養方法落后,畜牧業生產的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前我村散養農戶飼養牲畜、家禽仍以傳統方法為主,飼養時間長,養殖成本高,群眾對畜禽防疫觀念不強,特別是對家禽忽視疾病防疫,死亡率極高。在走訪詢問中了解到,由于散養農戶輕視對家禽疾病防疫,導致個別農戶家禽死亡率高達50%—60%。
此外,農村生豬散養戶飼養的本地母豬,并沒有采取科學的人工授精技術,而采用公豬配種自然繁殖,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計
農戶對發展養殖業積極性還是不高。
品意識較差。
三、加快農戶畜牧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
2
3
養殖場實踐報告篇二
201*年07月30日,我滿是期待的來到了和慶瘦肉型母豬養殖場,開始了我的社會實踐,我將和那里的員工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剛到豬場的時候,心里有點緊張,心想我能做得好么?接待我的是豬場的劉老板,他很年輕也很親切。第一天先安排自己的住宿和生活,然后是熟悉豬場的環境和豬場的一些規定聽老板說一下養豬的狀況。
初來乍到,一切都不熟悉,需要認真地學習和虛心的討教。于是我就在育肥舍進行暑期實習調查!
剛到育肥舍時,我對肥豬的養殖技術一點也不懂,實踐方面還有所欠缺。第一次進場的時候,剛好碰到他們進行仔豬轉欄,由于具體不知道如何操作,我就負責抽藥水,師傅們打針速度真的很快,我都差點抽不過來。這里豬場仔豬轉欄的時候都注射氨芐西林鈉,目的`是防應激!
一、 肥豬的日常飼養
一開始,我在肥豬的日常飼養管理方面還無從下手。比如一天要喂多少料、分幾次喂,發病豬如何醫治、特別是豬拉稀等許多問題一下子擺在了我面前。后來通過飼養員和獸醫的親手和耐心的示教,我才逐漸了解和掌握飼養和管理。是采用的自由方式來飼喂育肥豬,用的是自己配制的預混料!
二、豬舍的定期清理及消毒
(一)在這次社會實踐中由于和場里員工交流和溝通不到位,人際交往的能力不夠,遇到很多麻煩,導致了在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誤,耽誤時間。
(二)產房的活比較繁瑣,沒有事先熟悉工作流程,不能適應工作的強度,在豬場的工作是辛苦和勞累的,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還有很多活沒有做到位。
(三)發現豬場管理挺混亂,摸不到頭腦,但是因為實踐經驗的缺乏,缺少社會閱歷,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的所在。
四、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加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學好做人處事的方法,增加社會閱歷,多虛心向員工們學習。我覺的去到每一個新的地方都要快速地融入集體中,有團隊意識、集體感,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勤快一點,細心一點,多動手,多思考,對所要做的事情進行全面的具體的系統的分析,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計劃好的事情!
(三)我的體會之一“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從對豬的飼養到豬病的防治,都需要扎實理論知識的支撐。所以要學好基礎知識,認真觀察和研究,遇到問題要多問,刨根文帝深入調查。比如我們幾乎天天去拉死豬(母豬),大部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去。還有有時候居然一組人養的仔豬,居然少了幾十頭。有些員工在報表的時候居然作假!公司有明確的操作規范,并沒有認真完全去執行!我覺得廠里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
在這10多天的生產實習中,感觸比較多的是理論和實際結合啦。增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另外,重要的是在和場里員工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全面接觸社會。我們在實習中初步地了解豬場的經營管理理念及其技術,在學到專業知識之余,也拓展了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知識。真是難忘的生產實習!
養殖場實踐報告篇三
我所在實習的單位為江畜牧局三合防疫站下屬的一個土雞養殖場,該養殖場位于勞坪,地理位置優越、水資源豐富、環境污染較小、交通便利,成立于一九九六年,屬于一個比較年經的養殖企業。該養殖場現有土雞場房八棟,分為雛雞室和育成室,實屬面積約為xx平方米,擁有后山果園80畝。主要從事于土雞的生產,銷售。養殖場采用的是散養和放養相結合,和全進全出的養殖方式,以完全利用后山果園的優勢。從根本上利用良好的資源,以達到果園除蟲,增加土雞的肉質的口感和羽毛顏色為目標。
1、對雛雞室和育成室做好消毒工作,一般雛雞室采用薰蒸法,將雛雞的籠放入雛雞室,將門窗關閉,采用甲醛薰蒸法(福爾馬林30ml+15ml高錳酸甲,密閉30分鐘左右,溫度在24~27℃,濕度75~80%,效果最佳)育成室可以采用火燒法和消毒液反復沖洗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消毒。
2、對料盤和飲水器作好消毒工作,用1%的新潔爾滅進行多次沖洗,洗好曬干,在雛雞進入雛雞室時放入飼料備用。
3、雛雞室應控制好相應的溫度和溫度.以保證雛雞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雛雞到達雞場后應進行初步的.消毒,可采用噴霧消毒法進行消毒。消毒后分批放入育雛室,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以調解雛雞的應激,雛雞可以自由采食之前已準備的好的飼料。雛雞進場的第一個星期,場內飼養人員應輪流24小時值班,隨時觀察雛雞的身體情況,以及室內的燈光、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及時作好調節工作。飼養員完工后應做好工作記錄,以便輪班的同志和雞場管理人員了解生產情況。需注意的是在雛雞生長到一定的程度時,體格會逐步長大,飼養管理員應及調整育雞欄的空間,以防止因空間過小,擠壓等造成的傷亡。
7~9日齡:雞新城疫ⅳ系+傳支h120二聯苗滴鼻;
9~12日齡:雞法氏囊疫苗飲水;
23日齡:雞痘疫苗翅內剌種;
25日齡:雞新城疫ⅳ系+傳支h52疫苗飲水;
28日齡:雞法氏囊疫苗飲水;
80日齡:雞新城疫ⅳ系+傳支h52飲水。
1、斷喙前后兩天不喂磺胺類藥物(會延長流血),并在水中加維生素k(每公斤水中加入2毫克)。
2、且不宜在氣溫高和免疫接種時斷喙,以免加重應激。
3、斷喙后飼槽中多加飼料,以減輕啄食疼痛;飲水中添加多維,并避免出現其它應激。
4、斷喙時注意力集中,動作敏捷,切的長度適宜,灼燒后不流血。
早上開燈后看雞群動態。健康雞群開燈后看到飼養員,會發出“嘎嘎”叫聲,表現出急需吃食的樣子。如開燈后除大部份健康雞出現些情況,室內仍有少數雞只出現精神沉郁、閉目頭彎曲到翅膀下,或站立發呆、翅膀下垂、羽毛蓬算,要飼養員驅感才活動,說明此時雞只已發病。
早上起來觀察雞糞便。健康雞排出的雞糞呈條狀,或團狀,并有少量白色尿酸鹽。發病雞會出現拉稀,肛門口被污染,排出的糞便顏色呈綠色,白色,黃色,紅色,或黃白紅混合色或清樣稀便。此時可根據糞便顏色判斷雞是否患病,患病程度。
健康雞在采食的過程中活撥好動,食欲旺盛,整個雞舍一片“嘎嘎”聲,唱料聲。如雞發病則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吃料減少,食盤內所剩飼料較多。
晚上關燈后聽雞舍動靜。健康雞晚上關燈后半小時內休息,安靜無聲。如發現“咕咕”或“呼嚕呼嚕”聲。咳嗽喘息聲,尖叫聲,可能有傳染疾病發生。
飼養員每天做完檢察工作后,做好記錄工作,有問題及時上報管理人員,以及時做好應對措施,防止、減少雞的死率,提高生產效益。
到成年雞到60日齡時可移入山上放養。白天放雞活動,曬太陽,覓食。早、中餐可喂半飽,發揮雞覓食的積極性,晚餐喂飽。這樣即可以節省節飼料,又可以減少山上害蟲對果樹的危害,其次,放養對雞的生長發育較好,由其是對羽毛的生長。
在雞達到80--90日齡時就可以進行銷售了。
專家指導,學習雞飼料的營養需要和合理搭配,收購玉米、豆粕等飼料中的主料。可采用分批實驗的方式,自配飼料。學習孵化技術,到大型養殖廠進行學習交流,購進父母代種雞,場內孵化雞苗。
1、采用小規模、大群體的生產方式
在養雞專業村,實行雛雞共育,充分利用設備和技術力量,為雛雞提供適宜環境。
優質飼料、合理防疫,精心管理。
雛雞共育結束后,分散到農戶飼養。
農戶根據自己的人、財、物及場地確定規模,一般農戶飼養500只左右。
采取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戶飼養、集中連片開發,小群體、大規模飼養。
2、“公司+農戶”,產銷一體化
采取 “公司+農戶”的管理體制,使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對接。
聯接養雞生產中的種苗、飼養技術、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集中對外銷售優勢。
已降成飼料、雞苗采購費在成本為目標,提高雞場的生產效益、產出高質量仿土雞為宗旨,改變老的養殖生產經營方式,與時代結軌,與農業科技為伍發展高效的養殖方式,這樣企業才能進一步得到發展。
以上是本人在養殖場的所學與學習后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