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二年級寫閱讀心得體會篇一
《弟子規》是一門國學,已經開課一個學期了,學了它后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然而,在眾多的體會中的就是我變了。
以前的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著。而如今學了《弟子規》后的我,變的勤勞懂事了。早晨不再讓媽媽叫著起床了;一些該做的事我也不會不做而讓媽媽做了;現在每天晚飯后都由我來刷碗、擦地,也經常給父母洗腳,替他們分憂。
現在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們的辛苦。所以我現在變的非常的節儉。在飯桌上時,我都會小心翼翼地吃飯,怕把飯粒掉到外邊來。浪費了農民們用辛勤汗水澆灌而出的果實。而且每當吃飯前我都會在心中默背"感恩詞"。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時間。以前我總是說一句話:“還有時間呢!不著急!”往往也都是因為這句話使我總是在最后一分鐘才開始著急,而前面的大好時光也都白白地浪費掉了?,F在可不同了,有事我不會再拖時間做了,總是很積極地做著,很快就會做完,剩余的時間我也不浪費掉,用它來干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我的生活中沒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還懂得了愛惜和環保。我不再亂仍垃圾了,反而開始遇到垃圾就撿起來扔進垃圾箱里。鄰居家的叔叔總是喜歡在草坪里遛狗,小狗也經常把糞便排到草坪里,造成了環境影響,我也開始經常到他家做客,總是給他和他的家人講一些環保知識,勸告他們不要帶狗到草坪中去,讓他們好好保護環境。
我的變化就是言行舉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氣。現在的我非常的有禮貌,在學校遇到老師就問"老師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熱情問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蠻了,懂得了關心父母,不再和父母發脾氣了。媽媽他們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在外邊我更是做得講禮貌了。串門時受到親人們的贊賞,在路上時也會受到路人的好評,此時此刻我真的覺得自己長大了?!兜茏右帯肥刮覐貜氐椎椎刈兞?,變得成熟了,變得懂事了,變得越來越好了!相信我以后會繼續地變,變得更好!
二年級寫閱讀心得體會篇二
一提起《三國演義》,自然就會想起“正面人物”的劉備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孫權。這三個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書中的劉備“忠厚老實”,“一心想修復漢室”,我可不這么覺得,你想,在趙云救出阿斗后,劉備怎么會舍得摔孩子呢?還不是因為要收買趙云的心!劉備也還是個心思細密的人,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遠大志向,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學起種菜來,得以騙過曹操耳目?,F在想想,要是劉備他提早展現的話,恐怕早就被曹操輕而易舉地解決掉了。煮酒論英雄時,當曹操說出:“當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兩人!”這樣的話時,要不是他反應快,借雷聲掩飾,曹操遲早會因為疑心將他給殺了。可光懂得收買人心和及時反應也是沒辦法的啊,關鍵要有軍事才能,說句不客氣的話,劉備的領地都是靠諸葛亮給他出謀劃策打下來的,至于劉備,我可沒看見他有什么計謀上的突出特點。他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三國才有了“三顧茅廬”一說。
曹操一直都是以_詐、狡猾、殘忍的形象出現的。特別是“曹操殺親朋”這一段,在他人看來簡直太殘忍了。呂伯奢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買酒,他在屋里聽得磨刀的“嚯嚯”聲,誤殺了他的家人后出門又設計殺了呂伯奢。他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更是讓他人驚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責他不道義,可若是他不那樣做,呂伯奢必會帶人追殺他,那他也別想活著出縣了,可以說,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決不會負“_雄”這個“美名”的。當老朋友許攸前來投靠問及糧草時,曹操先答糧草可夠一年,后答半年、三個月、一月,后許攸揭發他:“休瞞我,糧已盡矣!”俗話說“兵不厭詐”嘛,曹操可是把它給運用得靈活自如。
孫權在書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這樣談:“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賢明了,上下一心,老百姓擁護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來犯。“賢能為之用”,看吧,只要是賢能的人都被網羅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于無形中為國家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他在任期間也可算是一段“太平歲月”吧。
這三人各有各的特點,不盡相同,但相同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是一方霸主,劉備善于收買人心,手下的將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于用計謀,他的聰明使他多次度過難關;孫權能夠做到“賢能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來犯。他們的特點使他們多次度過難關。
我們要學劉備的心思細膩;學曹操的果斷、堅決;學孫權的人格魅力。我們不能學劉備老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學曹操的殘忍、無情;不能學孫權的出爾反爾和朋友反目。
二年級寫閱讀心得體會篇三
五一放假期間,媽媽帶我和老家來的兩個哥哥去隋唐遺址園看了牡丹。
哥哥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這么高貴典雅的'牡丹花,睜大了眼睛四處觀看??粗@么漂亮的花,我就纏著媽媽給我們照相,“咔嚓、咔嚓”,隨著媽媽不停地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永恒的美麗。
我們隨著人群來到了另一處景點,一條狹窄的石板路擠滿了游客。這里的牡丹開得更是絢麗奪目,枝葉特別茂盛,顏色格外繁多,花朵碩大,有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綠色的……一陣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心中有多少煩惱也會煙消云散???綠色牡丹呈“黃綠”,它的顏色近似剛長出的嫩綠的樹葉;顏色深紫發黑的自然是黑牡丹“冠世黑玉”,它是比較名貴的品種;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數“魏紫”,一朵就約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它的顏色近似國旗紅;最令人矚目的牡丹當然非“二喬”莫屬,它一朵花上有兩種顏色,很是特別,深得游客的關注和喜愛。
這時,其中一位哥哥說:“早就聽說過洛陽牡丹花會,今天可真是大飽眼福了。每年都這么多人嗎?”我自豪地說:“今年可和往年不一樣,今年洛陽市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主要的交通要道都重新修過,原來窄窄的馬路,如今變成了寬闊的大道。路兩邊的房子也翻修成了古典型,被燈光一照顯得金碧輝煌;兩旁的路燈亮得不能再亮,把黑夜照得像白天一樣。道路通了,人們出行就方便了。
這次游牡丹園,讓我對牡丹花的喜愛又增加了一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我——愛你!
二年級寫閱讀心得體會篇四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度龂萘x》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二年級寫閱讀心得體會篇五
當我們在品味先秦的詩經和楚辭、漢代的詞賦、六朝的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明清時代的小說這些純藝術的上乘佳作時,當我們在欣賞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銅、漢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園林、清代的宮殿這些泛藝術的工藝精品時,我們不禁會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實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時代特征。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識形態領域占據著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梢哉f,儒學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
國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之說,比國君為大宗子,稱地方官為父母,視一國如一大家庭。但知有君臣、官民相互間之義務,而不認識國民與國家之團體關系——這是社會給予政治的影響和變化。一般來說,文化傳統,即民族精神,是一種惰性力量。它制約著人們的思維方法,支配著人們的行為習俗,控制著人們的情感抒發,左右著人們的審美興趣,規定著人們的價值取向,懸臵著人們的靈魂歸宿。但也正因為如此,文化傳統便成了一種無聲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團的象征。這也是人類歷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作為文化主體保留至今的原因。以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存在了長達五千年,對比在歷強盛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早已不復存在。從中國以往歷史證之其文化上同化他人之力最為強大。由其偉大的同化力,故能吸收若干鄰邦外族,而融成后來之廣大中華民族。
中國文化因外來文化之影響而起變化,以致根本動搖,皆只是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我們現在放眼去看,幾乎世界上完全是西方化的世界!中國自從明朝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李之藻翻譯《談天》,西方化才輸到中國來。自此,中國便漸漸開始學習西方??墒?,這時候全然沒有留意西洋這些東西并非憑空來的,卻有它們的來源。他們全然沒有留意此點,以為西洋那些東西好象一個瓜,我們僅將瓜蔓截斷,就可以搬過來!如此的輕輕一改變,不但這些東西搬不過來,并且使中國舊有的文化步驟也全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