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心得感悟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擺脫感悟篇一
我很愛讀書,但是智識有限,往往領悟不深?!稊[脫貧困》一書的大部分篇目,我粗讀了一遍。我發現其中名言警句甚多,無論是引用先賢的,還是其首次闡述的,我們只要隨便拈來一句,都值得思考一番,品味一番。我常常被他真摯的感情、執著的追求和靈動的思想所感動,每每有所收獲,都會合上書本,仔細琢磨片刻。無奈我才疏學淺,未能全窺其中的奧義,今天權且摘出幾句特別喜歡的句子,結合學習談理解,聯系工作談啟示,概括為”一立二脫三塑造“,拋磚引玉向賢者請教。
首先,講”一立“,即:樹立鴻鵠之志。
對于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事業,這有很深的啟迪意義。我們從小聽慣了立大志的叮囑,經過長年的歷練,常常感嘆自己的現實與少年時的大志是那么遙遠,甚至開始”現實“起來,告誡青年朋友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他們也”現實“起來,卻很少深入地了解立大志的辯證意義。理想遠大,未必能夠完全實現,但是卻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使之奮發圖強,向理想的方向前進??鬃诱f:”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熬褪沁@個道理。我們統計調查事業的干部也要有這種鴻鵠之志,不要以為自己身處”清水衙門“就懷著弱弱心態,不敢談理想,不敢說未來,不敢對統計調查事業做一番規劃,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一番設想。實際上,不管你具體做什么業務,從事哪一項具體的工作,如果我們有一個更高的視角、更寬的視野去想問題、看問題,我們就能把當下的事情看得更清一些,把當下的問題想得更透一些,就會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自覺和從容。
其次,講”二脫“,即:擺脫貧困意識和擺脫思想貧困。
一是擺脫貧困意識?!度貘B如何先飛》中有句話說:”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又在《把握住新的機遇》中說:”不能因為定為貧困縣、貧困地區,就習慣于講我們如何如何貧困,久而久之,見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這樣的話,換個有實權無實權、有資源無資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說我們自己。今年,我有幸參加了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督導工作。通過多次的下鄉,多次與基層干部的互動,我發現,統計部門是”清水衙門“、統計工作”無權無勢“、統計干部”位低身卑“的觀念在我們的隊伍中還普遍存在。他們認為我們自身缺乏資源,還要求人辦事,底氣很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辦事時小心翼翼,精神氣質上也像”小腳女人“,不夠大度,更不敢展開格局,這種貧困意識必須擺脫。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公事,不是私事,不藏著掖著,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但我們不是要求得到別人的可憐,心理上必須自我拯救,必須挺立起昂揚的精神氣質。
二是擺脫思想貧困。作者說:”全書的題目叫‘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澳敲慈绾螖[脫思想貧困呢?他在《從政雜談》中說:”人的知識也有一個不斷充實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為是的最好辦法就是虛心向群眾學習,向老同志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充實頭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是的,擺脫思想貧困方法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其他單位學習,但有疑惑,問天下,問蒼生。這里我也想到我們隊伍里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許多干部,在統計系統一干就是幾十年,沒有再接觸過其他工作。我們許多新生力量,大學畢業后直接考進我們系統,沒有其他機關或企業的工作經驗。多數一直在一個單純的環境里工作、成長,所以,思想意識里缺乏比較,缺乏碰撞,缺乏由差異性思維而衍生的創新活力。所以,希望我們的干部能有機會與其他隊伍、其他單位更多的交流、學習、合作,無論是省直、市直,還是縣直,有利于干部成長的機會多爭取一些,不斷固化,形成機制,成為特定資源,讓干部在這些平臺的鍛煉中開拓視野,獲得成長。
其三,講”三塑造“,即:塑造擔當意識、塑造剛正意識和塑造堅忍意識。
一是塑造擔當意識。在《干部的基本功》有句話: ”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斑@樣的話極其富有警示意義,特別是后一句。我們常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話有一定道理,要求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安于本分,不要擅權,不要越位,但又不對,主要看怎么理解這個”謀“字,雖不在其位,但我們可以認真思考我們的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得失,積極主動向”在位者“建言獻策,如此,雖不在其位,也可以盡一份心力。這話歸根結底,就是要有主人翁意識,要把所從事的事業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地擔當起來。有的人,覺得自己身微言輕,不敢擔,怕擔不起。有的人說,統計調查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不在中流,何須”浪遏飛舟“?作者引用孫中山的話說:”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不過話鋒一轉,又說:”但是世界上沒有孤立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煜麓笫?,必作于細’。在‘做大事’上,青年干部都要一種老實的心態,甘做最普通的事,樂于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塑造擔當意識,守住清貧、甘于奉獻,擔當起統計調查事業興旺發達的使命。
二是塑造剛正意識。作者在《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使命》中說:”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罢f到剛正,倒不是說我們自己有多么不正,而是覺得,我們有了剛正意識,心里就會充滿陽光。還是回到我們統計調查干部辦事底氣不足問題。我來自基層,知道做統計調查工作很辛苦,基層更如此,很多事情要求人,被拒絕,吃”閉門羹“,甚至被無端責罵的事情都有。長此以往,心里就特別憋屈,久而久之,心里就陰冷起來。結果,自怨自艾、自我放逐者有之,沉淪幻滅、自暴自棄者有之。實際上,身卑不敢忘國憂,小人物也要自珍自重,我們統計人也需要內心剛正。所以,我們特別需要一股浩然正氣,需要一顆熊烈的太陽,鼓舞和引導自己。左宗棠有一句名言:”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為什么他能做到呢?因為他心里光明正大,有一股浩然正氣。胡林翼曾說,只要我所辦的事情目的正確、光明,手段就可以靈活,因為心里沒有陰暗面,所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鬃诱f:”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三是塑造堅忍意識。作者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說:”堅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見石之頑固,水之輕飄。但是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水終究贏得了勝利?!坝衷凇稄恼s談中說》”在原則問題上要講氣節,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要講策略。“這告訴我們,除了要有格局,有胸懷,還要有一股韌勁,有一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硬骨頭。我們的事業無論處于什么階段,我們的人生無論處于什么位置,要有長遠的視線,要有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的意志,不要被一時一事的困難所困惑。統計調查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錦繡河山,它有它的美,它有它的壯麗。我們應該樹立理想,下定決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鍛造我們的品格,錘煉我們的意志,展示我們的輕柔。以修心的姿態前行,以苦行的毅力堅持,終會滴水穿石,贏得我們的精彩!
我深信,當年在寧德主政的同志:他是自信的,因為志大而遠見;他是虛心的,因為他勤奮而好學;他是從容的,因為無悔而坦然。王羲之的《蘭亭序》,文末有這么一句話:”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輕輕合上書本,也有如此質樸的感受。
談擺脫感悟篇二
大家好!
自卑的人追求的是比別人強,他要的是勝過別人;自信的人追求的是比自己強,謀求的是超越自我。
自卑的人從事物中得到煩惱,產生苦悶。自信的人從事物中感悟快樂,獲得啟示。
自卑,就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缺乏信心和勇氣;自信,就是正確的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對自我的認識。自信則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概念,即一種積極的對自我的認識。
自卑就是我不行,非他莫屬;自信就是我能行,舍我其誰。
自卑的人輕視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嘗試;自信的人能夠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能看的自己的缺點。
自卑于人性;自信于理性。自卑讓人可憐;自信令人尊敬。
自卑就是一種做人做事的不健康心態,一種不成熟心性的行為模式;自信就是一種做人做事的健康心態,一種成熟理性的行為模式。
自卑,來源于你對自己的評價,改變了這種評價,自卑就會消失,自信就會自然地出來了;自信,來源于不自卑,想自信,唯一的方法,是去除自卑。
自卑者,在弱者面前不自強,在強者面前不自信;自信者,在弱者面前不自大,在強者面前不自貶。
自卑就是消極人生;自信就是積極人生。自卑就是失敗人生;自信就是成功人生。
自卑對自身能力沒有信心,更談不上發揮,一個自卑的人是沒有什么工作業績可言的;自信能夠成功自信能客觀的評價自己的能力,并努力發揮,一個自信的人能取得超越自身能力的業績來。
自卑就是過低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其后果就是無道理的看貶了自己,自卑的人不會成功;自信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其前提是對自己的評價公正恰當,自信是力量之源,是成功之本。
自卑不等于沒有了自信,而是壓制了自信;自信不等于沒有了自卑,而是戰勝了自卑。
自卑中崛起,就是超越自我,超越靈魂的羈絆;自信中張揚,就是戰無不勝,走向精彩的舞臺。
談擺脫感悟篇三
同志專著《擺脫貧困》及有關重要思想方略學習平臺”正式上線引發熱議。半個月來,盡管受國慶七天長假影響,僅在寧德網上點擊量就達100570人次。
“同志專著《擺脫貧困》及有關重要思想方略學習平臺”是由閩東日報社黨組創新理念,組織力量在寧德網上打造的一個專業化網絡學習平臺。9月24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盧承圣和市委、宣傳部部長徐姍娜正式點擊上線。
該平臺主要立足同志專著《擺脫貧困》,同時兼顧他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其他重要文稿和圖片。主要包括《擺脫貧困》在線讀本,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圖片集錦,省委書記、市委書記談《擺脫貧困》,各界品讀,寧德市領導干部讀后感,閩東日報組織策劃的有關特稿特刊等內容。
學習平臺上線后,逐步成為包括我市在內的全省各級領導干部學習宣傳同志重要思想方略的特色平臺。目前在學習平臺上談感想、撰寫心得體會、讀后感的既有省、市領導,也有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縣(市、區)領導,還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及網友。已匯集
談擺脫感悟篇四
對于我,自然也有不少小康的夢想,現在的生活,起碼的豐衣足食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對于小康的理解,我更側重于精神方面。
首先,我希望與父母相處更美滿,現在,談不上多么孝順,頂多憑一張成績單博取父母的一臉微笑,將來我得多抽時間陪陪他們,用自己賺的錢給父母買些營養品,或者帶著父母出去走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父母安想晚年,是我們每個作子女的最大愿望。
其次,我希望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我想大多數同齡人都有同樣的.夢想,就是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相夫教子,日子雖平淡,不過卻很踏實,可以想象,在周末的傍晚,一家人去吃頓豐盛的晚餐,然后一起逛街,是多么幸福的時刻,多有“小康”的滋味呵!
接著呢,我希望有幾個志趣相投的好友,巴爾扎克說過: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所以,有幾個能說知心話的好朋友,確實算是一大筆珍貴的財富,工作之余,又不想窩在家里的時候,找上好友,一起喝茶談心,一起唱歌跳舞,多少生活和工作的煩惱,都可以拋諸腦后。
然后,我希望多看些書,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學生時代,偶讀幾本,也是匆匆略過,現在空余時間多了,午餐之后,夜寢之前,都可以翻上幾頁好書,細細品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的多,會對人生更加充滿熱情,對小康的體味也更加深刻。
最后,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一個社會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也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康人”,“小康家庭組成”,所以,我必須努力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樂于助人,淡薄名利,活得瀟灑自在?才是心靈小康的最高境界吧!
我相信,只要努力,小康之夢便不再飄渺,只要拼搏,小康之路就在腳下!
談擺脫感悟篇五
《擺脫貧困》一書是于20xx年前發表的,文字不多,冊子僅 11 萬字,收錄了習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內涵卻很豐富,全文圍繞 閩東 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書中透出的那種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積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等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幾點感想。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在這場擺脫貧困的歷史征程中,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干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他還明確地說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正是在于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擔心說錯什么,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么,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也就是說,在的領導下,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脫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二是"滴水穿石"見精神。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鍥而不舍的努力。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后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書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種對理想信念毫不動搖的堅持,那種面對工作、面對困難必勝的信心。這種精神和信念是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是我今后不斷努力的方向。
三是密切聯系群眾。貫穿《擺脫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就是群眾觀點。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么?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群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說,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干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系。這是干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領導要有水平,水平從哪里來?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而規律性的東西,正是蘊藏在廣大群眾的實踐中。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走群眾路線,首先要有一個群眾觀點。"誠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眾觀點,密切聯系群眾才會成為自覺的行動。其次,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積極疏通和拓寬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
四是要有辯證思想。書中習對每項工作、每件事的論述都能很全面地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有對策思路?!兜嗡┦膯⑹尽?、《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系》、《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等文章充滿辯證思維光輝。更難能可貴的是,習用辯證法不是空談,而是很接地氣,如《從政雜談》中談到:不能只熱衷于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贊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贊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干部埋頭苦干,著眼于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
學習《擺脫貧困》,不僅是一次思想的升華,更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靈魂的共鳴。
談擺脫感悟篇六
苦惱像鎖鏈一樣捆住了每個人的內心。閉上雙眼,靜靜的冥想,想象自己置身與一個虛幻的世界中,四處嘹望,一片寂靜。向前走去,腳下虛幻虛實,在朦朧的淡煙之中,眼前似乎有幾座黑漆漆的大門豎立在這幻與影的交接處,而那大門也似乎時隱時現。
抬頭向上看,每座大門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叫“彷徨”,有的叫“迷惘”,有的叫“失敗”,有的叫“成功”。大門上有個“推”字,我吃力的推開了它們。門后的景象另我吃驚:“彷徨”后是“醒悟”,是一片偌大的竹林,寧靜而又典雅,“迷惘”后是“真諦”,是一片淡黃的夕陽,而“失敗”后是。一座座沉寂的鐵門后竟有如此美景。
突然,鐵門一個個都消失了,我又置身于一個捆著鎖鏈,漆黑的門前,門上寫著“苦惱”。我拍了拍大門,一陣陣灰塵揚了起來,全都一股腦鉆進了我的大腦,眼前又出現了新的景象—因為諸多原因而苦惱的景象,大腦嗡嗡做響,痛得讓我抱住了頭。鐵門也越來越黑,模糊中似乎離我越來越遠。我奮力的伸出手想抓住它,但鐵門卻消失在了我的視野之中。
“啪啪”遠方傳來了鐵鏈斷裂的聲音。我向著那個地方跑去,又看見了那埋入內心的“苦惱”。我撲了上去?!爸ā币宦?,門開了,而門后是一片每景。
我擺脫了苦惱!
談擺脫感悟篇七
恐懼感,是人與生具有的一種本能,它能很好的保護人類,使人能夠遠離危險的環境或事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恐懼感都是對人類有益的,比如當著眾人的面說話或者進行演講的這種恐懼感對現代人類不但沒有好處,而且成為了制約人發展的一個絆腳石。今天我想就怎么克服當眾演講的這種恐懼感用我的一點經驗與大家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所有的演講者都會恐懼和緊張。美國的科學家做了一個試驗,對上萬名受訪者做了問卷調查,問卷上列出了七種最讓人感到恐懼和緊張的事情,讓科學家大跌眼鏡的是,當眾演講排在了第一位,(提問一下大家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呢)
排在第二位的是死亡。可見當眾演講是比對死亡的恐懼更讓人感到緊張的事情。就連美國最出名的演講者林肯總統的第一次當眾演講也是因為緊張而以失敗告終的。所以演講者一定要明白,不是只有你才會緊張,所有的演講者都會有緊張情緒。他演講的比較好并不能代表他比你強多少,只是他已經很好的克服了當眾演講的恐懼感而已,你了解了這一點才能讓自己自信起來,自信是克服緊張的最基礎的素質!
第二點、充分的準備
充分的準備是克服恐懼感的前題,包括前一點所講到的自信也是建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之上的。你如果準備了相當于晨會主題三倍的內容,在演講時你就算因為緊張而忘掉了一部分,那么剩下的內容也足以讓你的晨會內容仍然是豐富的,不會出現沒話說,臺上臺下都很尷尬的一種局面。
第三點、用提綱記住關鍵詞關鍵詞是你這個段落意思的核心。有時因為緊張,一下想不起自己下面要說些什么了,這時你就看一眼自己提綱上的關鍵詞??吹搅怂闼M磉_的意思就能夠很快的想起來。段落之間的關鍵詞起著承接你下一段的表述,會讓你的演講更平順,不會顯得突兀。所以這種詞要用黑筆勾出來,在你需要它們的時候,以使你第一眼就能找到它們,不會讓你的演講出現不必要的中段。
第四點、盡量制造一些你與臺下人的互動互動會讓聽眾顯的更加的熱情,聽眾的熱情會讓演講的人感受到這是一次愉快的活動,從而放下心理的負擔、消除緊張,變得輕松起來。(所以我現在特別希望大家能對我笑一下,因為我這會也很需要放松一下!)
第五、看聽眾的頭頂
直視另一個人的眼睛本來就是會讓人產生緊張的一件事,演講者如果感到緊張,那么你就看聽眾的頭頂,試驗結果顯示,在臺上的人看著臺下人的頭頂,臺下人還是感覺是在看著自己,這樣臺上人就會輕松一些?;蛘呤窃诼牨娎飳ふ夷欠N微笑的人,看著微笑的人會讓你感覺到善意,從而消除緊張情緒。
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個例子,其實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我一畢業之后就在保險公司工作的話,那么那次檢察院的考試我肯定是過了。因為我現在面對的是這么多人,這至少是9位考官的好幾倍吧!我們營業部現在來了許多剛大學畢業的同事,我想說:你們現在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第一次演講,都不要因為恐懼而去回避,去面對它,戰勝它,只有這樣你所取得的經驗才能幫助你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戰勝更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