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需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方案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應該重視方案的制定和執行,不斷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技能培訓班方案篇一
我校數控專業組現共有教師5名,他們都具有數控專業基礎課教學能力,其中只有2名具有數控核心專業教學能力,3名具有普通機加工教學能力。數控專業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一學期中不斷的努力,吸取經驗總結教訓。
三
1. 教學質量是專業發展的源泉,數控專業組在總結前一學期經驗的基礎上,應該完善組內教師的教學方法。在“cad繪圖”、“數控車床編程加工”等課程嘗試實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因材施教,切實加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創造性的開展教學工作。
2. 利用技能大賽機會,提高學生數控技能。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上海選拔賽,將于3月中下旬進行。
(1)開學初2月份做好師生的技能大賽動員工作,強調技能大賽的重要性。
(2)3月15日以前主抓數控車單項能力訓練工作,組織學生進行外圓、溝槽、特型面、螺紋、caxa等強化訓練,并制定訓練方案。
(3) 3月15日開始,實施零件綜合強化訓練方案。
(4) 在學生強化訓練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并不時的提出要求、建議、指導。
(5) 比賽之后,做好技能大賽的總結工作,為下一次的比賽積攢寶貴的經驗。
3. 本學期下午4:15之后,繼續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在3月底之前主抓數控車技能大賽訓練活動。同時也要創造條件,積極鼓勵學生開展普通車加工、數控銑加工等的興趣團隊。讓每個學生在興趣和互動中,提高數控專業加工能力。
4. 本學期一年級的學生將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考試,積極配合相關老師做好相關工作,讓學生能有機會對相關內容多加訓練。本學期兩年級學生將要參加上海市數控機床操作等級考試。準備在4月底之前完成對應的報名工作,在6月30日之前,完成數控項目對應的理論考試內容。在5月底之前主動聯系上海數控技能培訓考核處,取得到天上路88號參加數控機床考前實訓的機會。在7月中上旬,帶領學生完成考前熟悉機床的任務,并在之后的實操考試中完成送考和考場協調工作,讓學生能順利完成數控操作中級等級考核。
技能培訓班方案篇二
年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計劃
2、培訓計劃申報制度。申報培訓班必須是經過招投標確定的項目,開班計劃(職業培訓計劃書)必須附上教學內容及日程安排以及參加培訓學員名冊,審核《職業培訓計劃書》相關人員(就業局工作人員)在“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中核實參加培訓學員信息正確并簽字批準后,方可開班,否則不予認可。《職業培訓計劃書》一式四份(人社局、行政審批科、就業局、培訓機構各一份)
-1/ 23
參加技能鑒定人員必須帶上本人身份證、貼有本人照片的準考證以及與準考證相一致的座位編號和實際操作考試應準備的設施材料。
6、絡管理制度。各培訓機構要對培訓學員信息進行實名制管理,開班計劃申請時,要檢查參加培訓學員信息是否錄入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要求職業技能培訓班青年勞動者為80%,并錄入在前部分,后部分為其他20%)。要加強對學員參加培訓、享受培訓政策情況全部過程的管理,系統錄入將作為開班批準、撥付經費的依據。培訓機構在進行培訓時應按照培訓計劃制定教案,并督促學員做好筆記。建立健全好基礎臺賬和學員檔案資料。
-3/ 23
學到一技之長,要求各定點培訓機構必須保證教學時間落實、教學人員落實、教學設備落實。
60%的學員視為培訓不合格學員。
按照教學計劃,有序組織和進行。質量檢查記錄表必須現場填寫,請培訓機構老師確定簽字。
-5/ 23
培訓計劃制定教案,并督促學員做好筆記。建立健全好基礎臺賬和學員檔案資料。
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實施方案》(京勞社培發40號),加強我區的職業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我區的勞動者勞動技能素質,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全國職
-7/ 23
崗培訓率達到50%,培訓合格率達到90%,培訓后再就業率達到60%的工作目標。
設的需要。
技能的培訓和初中級職業基礎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改變職工隊伍職業技能總體水平低下,企業青年技工斷檔,一線技術骨干匱乏的局面,為海淀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好技能人才儲備的工作。
社區就業崗位。
合就業部門,引導失業人員自強自立,自謀就業。
許可證》的定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承擔再就業培訓。
訓后再就業率達到60%的工作目標。
-11/ 23
工的比例達到員工總數的50%,高級工比例達到20%。
門交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匯總;無主管部門的企業,直接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填報報表。
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勞動轉移,特制定農民工培訓計劃。
一、指導思想
就業能力。促進農民工素質就業和穩定就業,促進經濟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13/ 23
餐飲知識培訓
電腦知識培訓
會計技術培訓
汽修技術培訓
養殖業培訓(雞、鴨、豬)農業種植技術培訓
駕駛員培訓
五、培訓措施
紙等宣傳媒體,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宣傳,讓廣大農民工全面了解國家對農民工培訓的扶持和優惠政策。
2、建立農民工培訓人才資源庫,為農村勞動力就業市場體系建議奠定基礎。
-15/ 23
陽工業城職業培訓中心
年
培
訓
計
劃 信陽工業城職業培訓中心
第一章 總論
一、創業背景
1、什么是職業技能
2、職業技能培訓的發展前景
二、培訓機構簡介
1、公司性質
2、公司選址
3、主要業務
4、業務內容包含
三、營運組織設計
1、組織結構
2、團隊成員崗位描述和要求
第二章 市場分析
-17/ 23
為貫徹落實《***“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實施方案》(京勞社培發40號),加強我區的職業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我區的勞動者勞動技能素質,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海淀區的經濟建設需要,通過努力開展職業培訓,大幅度的提高我區勞動者的職業素質,為我區的經濟建設提供大量合格優質的勞動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為我區率先實現現代化、率先建成科技園區海淀園、率先完成奧運行動計劃貢獻力量。
二、工作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根據市、區有關政策精神及我區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再就業培訓工作體系。
1、加強調查研究,參照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定崗培訓指導意見》,建立完整的再就業培訓制度。培訓專業的設置、培訓層次、培訓時間,要緊緊圍繞已開發出的社區就業崗位、企業用工需求和失業人員自謀職業的具體項目,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適應性培訓。
2、對就業轉失業人員普遍進行職業指導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失業人員對勞動就業形勢的認識和對勞動法規的了解,調整就業心態,增強就業信心,提高求職能力,不等不靠,爭取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實現再就業。
3、按照有關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及就業穩定性。
4、結合社區就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大力開展社區適應性培訓,增強失業人員在社區就業的能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提高社區生活質量,穩定社區就業崗位。
5、積極推進企業創業者培訓。對有意在社區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工商管理、稅務知識、企業管理、創業意識、營銷策略、合法經營、服務質量保證等內容的社區創業培訓。配合就業部門,引導失業人員自強自立,自謀就業。
-21/ 23
相互支持共同做好職工培訓工作。各政府部門都有責任督促企業按照有關政策精神,提取工資總額的%用于職業教育,并確保教育經費中的50%用于企業一線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
2、各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本企業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計劃,實行職工在崗和輪崗培訓制度。企業培訓可以采取多種模式。有條件的,可以立足本單位,強化自身的培訓功能,自主培訓本企業職工。從事就業準入工種的職工,應在本企業培訓后,由企業組織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取職業資格證書;不具備自主培訓條件的,也可以在行業主管部門或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協調下與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本單位的職工有計劃、有步驟的輸送到培訓學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在年至年的三年內,使企業中級工的比例達到員工總數的50%,高級工比例達到20%。
3、在職職工培訓應建立報表統計制度,有主管部門的應向主管部門填報報表,由主管部門交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匯總;無主管部門的企業,直接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填報報表。
-23-/ 23
技能培訓班方案篇三
為了規范新入廠員工的安全教育,從源頭把好安全關,消減安全風險,特指定本計劃。
年原勞動部《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提出了“企業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廠級、車間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的要求。并要求三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40學時。
2.《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其中,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主要有新員工上崗前的三級教育、“四新”教育和變換崗位教育、經常性教育等。
3. 對新進入單位的員工應進行廠、車間、班組三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對從事鉆井、井下作業、油田建設施工、采油、油氣儲運和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運輸等危險性較大的專業和崗位的新員工,教育培訓時間不得少于48學時,其他專業和崗位教育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
4. 新員工入廠時,由人力資源部開具安全教育通知單,然后介紹到安全科進行廠級安全教育,時間為2天;廠級安全教育結束后,經考試合格并由安全教育負責人填寫三級安全教育卡、簽署意見后,由新員工帶著三級安全教育卡回到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再將新員工分配到車間教育,時間為2天;車間教育結束后,經考試合格并由教育負責人填寫三級安全教育卡、簽署意見后,將新員工介紹到班組教育,時間為2天。調崗員工不進行廠級安全教育,由安全科出具三級安全教育卡后,到車間、班組進行二級安全教育。
(一)廠級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1.安全生產法規,企業安全生產的重大意義;
2.介紹企業基本情況,主要崗位及危險因素;
3.安全環保職業衛生基本知識;
4.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勞動紀律;
5.有關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二)車間級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2.本車間的危險區域、有毒有害因素及必須遵守的安全事項;
3.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主要措施;
4.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三)班組級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1.本班組安全生產情況;
2.遵章守紀教育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4.崗位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事項;
5.典型事故及發生事故后應采取的緊急措施;
6.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性能及其正確使用方法。
7.工作中常見的安全標志、安全色介紹。
技能培訓班方案篇四
(一)硬件方面:
1、逐步實現硬件投入,普及班級交互式電子白板。
3、保證校園電教設備的高效運行,及時維修,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軟件方面:
3、建立起本校的資源管理平臺,實現課件、教學視頻、微課數字化管理。
(一)師德培訓
1、結合教育局下發的文件,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相關的文件和有關書籍。做好學習筆記,寫好學習體會。
2、組織教職工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v^中央、^v^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規定》《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并聯系實際進行宣講。深入開展以《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為核心的教育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開展聽講座、討論、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教職員的師德水平。通過師德建設活動,使全體教師的師德素質有較大提高,使全體教師都能做到文明守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形成一個良好的師德風氣。
(二)業務培訓
1、啟動“xxx”工程,每天寫一板粉筆字,每天寫一篇鋼筆字,每周寫一幅書法作品,每周做一個成品的課件(不含二期制作)。
技能培訓班方案篇五
(一)培訓計劃應該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對象、計劃參與人數、培訓名稱、培訓級別、、培訓課程名稱、課程內容簡介、師資來源、培訓形式、培訓預算、考核形式、負責部門,以及其他培訓要求及說明。
(二)培訓需求的調研必須考慮:
1.企業發展需要,各部門的實際需求。
2.充分了解員工個人自然狀況:受教育程度、從業經歷、特長,以及在本企業的從業年限。
3.員工在崗位工作的勝任程度、接受能力、適應程度、反應能力、熟練程度。
4.了解員工學習態度及個人發展志向
5.崗位工作中存在問題和不足
二、培訓目的
本公司為陶冶員工品德,提高其素質及工作效率,實現員工對公司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了解和認同、實現員工對公司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要領的掌握。
提高員工專業知識水平,增強員工崗位工作能力、改善員工的工作績效。端正員工的工作態度,增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培養員工的團隊協作精神,營造良好地工作氛圍,進行定期一定目的的培訓活動。
三、培訓方式
1.高層管理者內部交流討論或者公司外派參加各種培訓
2.正式員工和中層管理者每兩周一次,月末進行一次考試
3.部門培訓至少每月一次,克理論培訓與工作實踐相結合
四、新員工的入職培訓
1.制定培訓方案對新員工統一培訓
2.對新員工的培訓主要內容包括:
(1)公司制度簡介及發展歷程,公司前景展望,以及公司的福利政策
(2)企業文化、員工手冊、辦公禮儀
(3)對公司產品以及所涉及發展項目的介紹
(4)營銷基礎知識及技巧
(5)團隊協作精神的樹立和培養
(6)培訓最后階段的考核,以筆試形式考試以及部門考核意見相參考,最后考核合格的予以錄用,考核成績存入員工檔案。
五、培訓階段應當遵守培訓紀律及公司考勤制度
(1)不準吸煙、
(2)在指定場所簽到
(3)手機在培訓階段調為震動或靜音
(4)在培訓進行階段不準從事與培訓無關的事情,本職工作也應當在培訓期間外進行。
(5)培訓階段的請假由部門經理及以上級別同意批準,報培訓部門相知。
(6)培訓遲到的按考勤制度處理
六、正式員工的培訓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階段:
1.如何進行市場調研、分析的培訓
2.管理技巧、領導藝術、潛能發揮
3.法律法規常識
4.學習優秀企業的成功模式
第二階段:
1.思維拓展,團隊建設培訓
2.執行力的提升
3.心理學、公關學培訓
4.時間管理、計劃管理
5.有關專業技術的培訓
第三階段:
1.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2.商務禮儀、辦公禮儀培訓
3.電腦基礎知識、辦公自動化培訓
4.公司規章制度、業務流程、安全操作以及消防安全
5.激勵式的員工培訓
七、附則